跳至主要内容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举行第十一次会议
****************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专责小组)今日(三月六日)举行第十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将香港内河码头(内河码头)用地作其他用途的可行性。小组亦听取了政府就规划运输基建以支援发展需要的简报。
 
  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表示,内河码头占地65公顷,是个专为内河货运而设的私营码头。在二○一七年,内河码头的使用率仅为其容量的24%,只处理香港港口总吞吐量的3%。成员普遍认同值得探讨将占地甚广的内河码头用地改作其他用途,以更切合社会当前的需要。
 
  黄远辉说:「由于屯门西一带以工业用途为主,专责小组讨论的其中一个方案是考虑利用内河码头用地容纳工业及与棕地相关的作业。当然,专责小组亦讨论了将用地改作房屋发展的可行性,但相信会面对更多挑战,包括与毗邻工业用途是否相容、交通基建设施能否支援粗略估算的二万多个单位,以及附近的工业设施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噪音等影响。」
 
  黄远辉续指,专责小组备悉政府最近已完成《龙鼓滩填海的技术性研究》,拟议于青山发电厂以北沿岸地区的龙鼓滩填海。专责小组认为龙鼓滩填海计划可提供契机,透过重整屯门整个西面沿海地区的工业用途,一并探讨将内河码头用地及附近土地用作住宅发展的可行性。这个较全面和彻底的做法,可为内河码头和附近用地的房屋发展建议带来规模效益,同时解决土地用途的兼容性问题,提供更多空间做好社区规划,并从策略性角度去规划交通基建设施,以拉阔运输基建网络,创造容量空间,以支援内河码头一带和新界西北的发展。由于需要时间详细研究与土地用途协调性、交通、基建限制以及土地业权等问题,发展内河码头用地方案只可以成为中至长期的土地供应选项。
 
  至于就运输基建以支援发展需要方面,专责小组副主席黄泽恩博士表示,虽然运输基建本身并非专责小组的工作范畴,亦不是一个土地供应选项,但运输基建的规划与增加土地供应及专责小组曾讨论过的土地供应选项息息相关。应专责小组的要求,政府向专责小组简介现行规划运输基建的做法,以及《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研究所倡议的「创造容量」方式。

  黄泽恩博士说:「所谓『创造容量』,与传统『需求主导』方式在概念上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倡议,将来进行有关运输基建的规划评估时,政府不再仅仅以人口及就业预测、传统的行车量及容车量比率、经济内部回报率等作为主要准则,而是一并考虑透过适当提升基建及环境容量,为本港创造发展空间,不单为应付可预见的土地用途需求,还可应付未能预见的潜在需求和情况,可以说是创造『应变容量』。然而,若运输基建项目要预留应变容量,将无可避免需要额外资源及成本,例如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发展或收回邻近的土地,以提供所需的空间以容纳额外的运输基建,例如额外的行车线和分隔式交汇处。」

  黄泽恩博士续指,专责小组支持以「创造容量」方式进行运输基建规划,并认为如果此方式能够获得社会广泛支持,将有助政府大胆考虑采用此方式去进行运输模型运算和评估交通预测,由基建带动发展。

  黄远辉表示专责小组在过去11次会议讨论了十多个土地供应选项。专责小组会整理这些选项的资料,并全速筹备目标于四月展开的公众参与活动。黄远辉强调,公众参与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欢迎不同持份者在日后的公众参与环节继续提出其他的构思,供专责小组考虑。

  是次会议的讨论文件已上载至发展局网页(http://www.devb.gov.hk/tc/boards_and_committees/task_force_on_land_supply/index.html)。
 
2018年3月6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2时46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