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三题:行人友善措施
************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许智峯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的答覆:

问题:
  
  为改善行人环境,运输署自二○○○年起在多区设立行人专用区。近年有研究员和规划师建议在德辅道中其中一段增设行人及电车专用区或休憩空间。另一方面,有市民批评有关的政府部门在管理行人专用区方面权责不清,以致部分行人专用区(例如旺角行人专用区)出现环境卫生及噪音问题。关于改善行人及街道环境的措施,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运输及房屋局(运房局)能否统筹发展局、运输署、路政署及警方,优化行人专用区的管理,避免各局/署各自为政或出现「三不管」的情况;

(二)鉴于在未来两三年,港铁沙田至中环线将会通车、中环及湾仔绕道将会开通,以及中环及邻近地区将进行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运房局会否因应该等新情况,展开在德辅道中其中一段设立行人及电车专用区的可行性研究;及

(三)鉴于英国伦敦交通管理局已推出「健康街道」的行动纲领,在行人专用区加入应对气候变化、减碳、鼓励步行、提升市民健康的元素,运房局能否打破既定的政策框架,以勇于创新的态度,推行长远的健康街道政策?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创造行人友善环境,多年来陆续透过各项措施,推动香港成为「易行」城市。去年十月《行政长官2017年施政报告》宣布政府继续推动「香港好.易行」,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励市民「安步当车」。我们的政策目标是提升香港的整体易行性,利便市民出行、连系及享用,并让步行成为香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

  就许智峯议员的各部分提问,我现在综合回答如下:

  自二○○○年开始,运输署相继在铜锣湾、中环、湾仔、旺角、尖沙咀、佐敦、深水埗、赤柱、元朗及石湖墟实施行人环境改善计划,当中包括全日或部分时间行人专用街道(一般称为「行人专用区」),以改善行人环境。政府各相关部门均按其法例所赋予的权力,规管行人专用区的活动及情况。例如运输署负责就有关街道行人及行车的交通情况,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警务处负责维持公衆安全和公衆秩序,若接获有关行人专用区的噪音投诉,会派员处理;食物环境卫生署负责处理环境卫生、街道清洁及小贩摆卖等问题;民政事务处则负责反映地区居民及区议会的意见,并在有需要时统筹及协调相关部门合作处理有关问题。各部门一直紧密合作,共同管理、规管和监察行人专用区。

  运输署一直持续监察中区一带包括德辅道中的交通情况,将来亦会密切留意中环湾仔绕道及港铁沙田至中环线过海段通车后的交通情况,包括公共交通服务的路线、班次及乘客量的改变。另外,运输署正进行「中区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可行性研究,随后会制订先导计划的详情及推行策略,并谘询公众。有关先导计划将进一步改善中区一带的交通情况。

  在创造行人友善环境方面,政府欢迎各界提出改善步行环境的建议,并会在考虑各项建议时兼顾地区人士及商户的需求、当区特色、街道管理及对交通的影响。

  过去曾经有团体建议在德辅道中设立行人及电车专区,有民间组织亦在二○一五年,根据《城市规划条例》提出申请,要求改划德辅道中为电车及行人专区。该项建议对邻近路段的交通及公共运输、上落客货需求、紧急通道运作、楼宇重建或维修时交通安排等都有所影响,相关部门亦已就各自范畴向城市规划委员会提供意见。该团体在二○一六年撤回改划申请。假若日后有其他在德辅道中设立行人及电车专用区的可行研究或建议,有关部门愿意提供意见。

  如早前所述,运输及房屋局和运输署正积极推动「香港好.易行」政策,以提升香港的整体易行度。这不单是一项运输政策,亦同时是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鼓励市民实践健康生活、促进社区互动,以及构建长者友善社区等各方面政策的重要一环。我们亦知悉伦敦交通局推出了「健康街道」行动纲领,鼓励市民减少使用私家车,增加以步行、骑单车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作爲主要出行方式。这与「香港好.易行」的政策在很多方面都不谋而合。

  我们会继续以综合的策略,整合过往为建设「行人友善」环境所做的工作,鼓励市民多行两步,减少短途汽车的运用,从而改善交通挤塞和空气质素,以及提升公众健康。具体措施包括:(i)提供清晰方便的资讯,让市民可利用运输署的「香港乘车易」应用程式,计划及搜寻最佳步行路线,从而可以「行得醒」;(ii)致力完善步行网络令市民「行得通」,现正研究加强湾仔和上环之间的连系度;(iii)缔造舒适写意的步行环境让市民「行得爽」,我们会继续在部分连接公共交通设施的行人通道加装上盖;以及(iv)为提供安全高质的步行环境以确保「行得妥」,我们会检讨及更新现时有关行人环境及设施的规划准则及设计。



2018年6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