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在北京会见传媒谈话全文(一)(只有中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会见传媒谈话全文:
财政司司长:大家好。我这两日上来北京,昨日去了中国科学院,因为有二十多个香港同学上来实习。很多谢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一般来说就算收实习生,它都要研究院的同学才可以成为实习生,而今次参与的香港学生是大学本科生,中科院都特别让我们的同学参加,所以非常好。今日下午是另一班同学,是金融方面的,有五十多位同学,亦是一个实习的计划。除了去两个实习计划的活动与同学们见面帮他们打打气外,还去了几个部委——去了港澳办,此外去了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亦去了(中国)人民银行,有一个相当不错的交流,明日便返香港,过程中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都交换了一些意见。看看大家有甚么疑问?
记者:司长,想问一问之前与张主任会见的时候,张主任都说有与你讨论过大湾区那方面的问题。其实大湾区规划其实之前已经说了很久,究竟何时出台?具体日子是何时?会否在七月一日的时候出台?
财政司司长:多谢你这个提问。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个题目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讨论,亦有一个规划会出台,具体时间还待最后决定。在这个规划里其实除了广东、香港、澳门政府之外,在中央层面亦是发改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因为大家知道在粤港澳大湾区里「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所以如果要在大湾区里实现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畅通,以致可以发挥到大湾区的最大经济发展效益,需要很多政策上的一些突破。这些政策上的突破有些都不是只是地方省市层面可以做,而是需要在中央那里决定政策,所以在中央层面亦有领导人亲自领导这个工作小组。具体规划会出台,暂时来说我都没有日子在手。
记者:但是司长你的说法是否没有这么快会看到?是否不会在下个月甚至几个月内会发生的事?
财政司司长: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在过程里大家都要不断协商及沟通。昨日和张主任见面,除了谈及大湾区之外,他亦很关心香港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亦就着这些方面交换了一些意见。
记者:说起这,可否说出交换了哪方面的意见,例如经济状况?是因为之前可能香港,例如就是否派钱,这都影响到,有些民怨,所以他会问,还是怎样?另外,想问中美经贸,即现在可能会打贸易战,即是对香港楼市、股市即时已见到股市跌,即会有甚么即时影响?以及,香港政府会有甚么措施,可能预备将来一段时间,即是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而去帮一些企业,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财政司司长:昨日与张主任的交流里,他对香港的情况都相当掌握,对于香港经济社会状况目前来说,都是感到比较满意。经济方面,大家知道去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3.7%(应为3.8%),今年第一季是4.7%;刚公布的失业率数字跌到2.8%,基本上香港是全民就业,而我们这段时间一直看,访港旅客数字增加,本地不同收入层次的朋友的实质收入亦有所增加,所以本地消费几好,所以总体来说我们的经济相当不错,颇为正面的。当然在这个一片向好的同时,都有一些外围环境因素我们要考虑——美国加息,三月加了息,六月又意料之中加了息。我们虽然最优惠利率未向上调升,但银行同业拆息已在上升,我们亦估计美国将在九月、十二月还有可能加息的话,香港利率跟随向上调似乎无可避免。再加上美国经济其实都不错,他们亦减税。欧洲方面,就利率正常化、量化宽松正常化方面,亦正在进行,所以资金流的影响对香港有影响,这个我们要警惕。
昨日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时候,都交换了一些意见,譬如在大湾区里,刚才说要打通几个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亦有朋友问起,香港的机遇在哪?我想香港的机遇可以大体来说分三个范畴看——第一个是我们一些很有优势,做得不错的,怎样可以将它做得更好,令香港在那些方面乘优势能够更上一层楼。举例而言是金融服务,我们这样研判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一来在国家政策是继续鼓励双向开放,「走出去」和「引入来」。在「走出去」过程里,内地企业、大湾区里企业用香港的平台做融资是很自然的,亦用香港平台在「走出去」时管理它的风险,做一些尽职的调查、法律方面的保障,所以香港金融业、专业服务、法律服务,我们觉得可以做得更加成功。而金融业方面,我们再看就是大湾区人口6 800万,总体GDP大约15 0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澳洲的规模,而这个区亦在内地而言是最富庶的一个区,因此人的收入会越来越多,中产阶层亦越来越多,所以他们亦有投资的需要,因此香港展望未来除了作为一个融资筹资的中心之外,也可以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中心、财富管理中心,我们觉得前途是好好的,这方面是我们要努力推动,在这个过程里,希望可以得到最大益处。
第二个范畴需要大家互相协作发展,例如创新科技。我们创新科技在大学的科研力量很强,在深圳有不少龙头的创科企业,而在东莞、惠州、佛山这些地方迈向先进制造业,所以从创新科技整个产业链来说,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能够与周遭这些城市统筹协调发展,互相补足的时候,为大家推上更上台阶会有所帮助,这方面亦为我们提供机会,这个是第二个范畴。
第三个范畴是甚么?第三个范畴是,大家可能在大湾区里存在竞争,但我们要迈向高增值的方向发展。以我们来说,希望可以得到最大益处。举例来说,货物空运方面,大家知道除了香港国际机场,附近都有好几个机场,所以我们在空运来说,目前我们连续八年全球第一,处理的货物量一年超过450万吨。我们现在正兴建三跑系统,三跑系统完成后可扩充至900万吨的货物处理量。我们认为这个虽然增加了这么多,但往前看时,我们的量都是有限。怎样能够令我们的货运量尽量处理价值更高的货物,高增值的货物,对于我们经济、就业和收入会有更大好处?我们认为,例如在空运方面,可以向高增值范畴发展。所以你见到最近我们批了一些地做高增值物流业,亦将报关费限在不超过200元,同时间就内里的设施,例如加设控制温度的设施,使我们可以能做多些,例如药品或一些很高价值而容易变坏的食物的转口。
(待续)
完
2018年6月2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2时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