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在广州出席香港法律服务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尊敬的李春生副省长(广东省副省长)、赵建凯副特派员(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兴出席第五届香港法律服务论坛。我谨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各协办及支持机构,欢迎各位参与今天的论坛。我也非常感谢广东省政府就举办这个论坛所提供的支持和协助。
承接国家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这次再度选址广州举办第五届论坛,并以「汇聚湾区迈向国际」为主题。毫无疑问,优良专业的法律服务是大湾区走向国际的重要元素,也是粤港两地企业并船出海的动力。
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过去,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而香港也是国家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贡献者」及「受惠者」。其中在七十年代末,随着国家对外开放,香港的工业制造工序北移,香港人在内地设厂、提供资金和技术,制成品经香港转口至世界各地,而香港在过程中也提供金融、保险、运输、贸易及物流等服务。香港作为国家通往世界的桥梁,过去40年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落户,以香港为基地拓展对华贸易;而香港在这过程中也逐步发展为亚洲的金融、贸易及物流中心。
香港与广东省山水相连,两地无论是在经贸投资、民生往来等多方面历来都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香港在内地的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广东,在一九七九至二○一六年间,香港在广东省的投资累计接近两万亿港元,占全广东省利用外资总额百分之六十四。二○一七年广东省与香港的进出口总额超过11,600亿人民币,占全省总额百分之十七,高于广东省与其他省市的进出口。根据广东省的统计,截至二○一六年底,在广东省经批准的港资企业累计约14万家,而截至今年五月,广东省在香港投资设立境外企业6 500多家。这些数字反映了粤港两地在经贸及投资方面长期以来关系都非常密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令粤港两地合作踏上新台阶。大湾区发展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习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正以高速前进。这个由广东省九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湾区,占地56 0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7 000万。经济规模方面,二○一七年粤港澳大湾区本地生产总值约为15,000亿美元,紧贴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预测,二○二○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本地生产总值可追平东京湾区,至二○三○年将超过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湾区。
去年七月一日,在习主席见证下,国家发改委联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为粤港澳三地在大湾区明确订明各自发展定位。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香港会致力找到独特定位,并发挥自身优势,为大湾区作出贡献。我想就香港的定位按着今天论坛的主题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是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并在大湾区发展中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正如我八月十五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全体会议中说,香港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有人担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或会影响「一国两制」的贯彻落实。但正如习主席今年三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独一无二特色,亦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的重要基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结束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回应提问时也明确指出即使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当然会支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内地和港澳在「一国两制」下,会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打造新的增长点。韩正副总理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在会议上也再次重申这点。因此,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肯定不会令「一国两制」变得模糊,反而是透过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更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香港的法律制度,是我们在「一国两制」下拥有的独特优势。事实上,香港在回归以来取得的不凡成就,我认为关键因素之一是香港的法治。根据《基本法》,普通法在香港回归后继续适用于香港,保证了法治精神的延续。法治一词具有多个不同的涵义和推论,简单来说就是在法治精神下,法律要保障政府公平有效的管治,确保政府不会超越其法律权限,更要维护个人享有的自由和权利。当然在保障法治下,香港两个重要的组织——香港大律师公会、香港律师会——也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我很高兴今天两个重要的法律组织的主席都在座。
司法独立对于维护法治以及保障市民及投资者的自由和权力尤为重要。香港的司法独立获得《基本法》的全面保障。《基本法》明确指出,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17至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在司法独立方面位列亚洲第一,可见香港的司法独立在国际社会上获得高度肯定。
此外,作为国家境内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香港法律成熟并为国际商业社会所熟悉。香港法例以中英文双语订立,加上广博周密的普通法案例,能为企业的国际交易及投资提供妥善的法律保障。香港地方虽小,但我们拥有超过10 000名执业律师以及约1 500名来自逾30个司法管辖区的注册律师,不少是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具备国际视野,处理国际交易经验丰富,通晓两文三语,熟悉中外商业文化及客户需要,更善于协助内地企业与外国企业进行商业谈判及促成交易。凭借这些制度及人才,我们可以为内地以及海外企业提供高质素的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我很高兴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港澳专章》,就明确表示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我们期望用好香港这方面的优势,支持及推动大湾区的发展。
第二是充分发挥大湾区内各市的比较优势,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激烈竞争,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争取在大湾区内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就香港而言,除了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我们将在多个重要范畴,包括金融服务、创新科技、高端航运等领域,寻求创新突破,透过政府积极作为,更好地发挥香港的优势。
金融是促进大湾区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备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以及成熟的金融市场,一直是内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首选金融平台。大湾区内的产业链完备,汇聚了不少具潜力开拓国际业务的企业。香港的金融平台正可全方位为它们提供多元的融资渠道,包括上市集资、银团贷款、私募基金、发行债券等,以及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服务,助力它们「走出去」的进程。同时,这些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庞大需求,也能支持香港金融服务业的长足发展。
今年四月底,我们进行了上市制度改革,在新制度下,未有收益或盈利纪录的生物科技公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高增值及创新企业,以及寻求在联交所作第二上市的合资格发行人,可以在制定适当保障措施的前提下,于联交所的主板上市,有助香港发展成更深更广的融资平台,迎合新经济环境的需要。我很高兴见到首间具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创新企业,以及首间未有收益及盈利纪录的生物科技公司,已分别于今年七月及八月上旬于香港联交所主板顺利上市。
香港也是全球最开放的保险市场之一,现时共有160家保险公司,其中有21家保险公司来自中资金融机构。截至二○一七年年底,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接近5,000亿港元,保险密度为亚洲最高。现时,有不少在内地居住或工作的港人在香港已购有人身保险,也有不少国内同胞来香港购买了人身保险及医疗保险。在大湾区发展下,我们希望香港保险公司可以在大湾区内设立保险服务中心,为区内居民提供更周全和便利的保险售后服务,例如处理索偿、客户查询等。此外,我们希望香港可成为国家的风险管理中心,共同推动内地与香港专属自保及大湾区保险业务,为双方业界开拓机遇。
在税务方面,特区政府于二○一六年修订《税务条例》,提供利得税宽免,吸引海内外企业在香港设立企业财资中心。在上个财政年度,共有约140家企业受惠于税务宽免,另外也有不少企业向我们表示正在积极计划在港成立企业财资中心。
创新科技是本届特区政府的重点政策范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领域。上月在北京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就确定了中央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会加强粤港澳三地在这方面合作。香港拥有多所世界级的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健全的法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优势。今年五月,在习主席亲自批示下,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公布了让香港科研机构能直接申请「中央科研资金计划」项目,科研资金可以「过河」在香港应用;加上习主席在批示中,明确表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更为我们打下强心针。我们会善用香港的优势,落实多项重要举措,配合大湾区发展。其中,中国科学院将安排其辖下研究机构落户香港科学园将建立的两个科技创新平台,与特区的高等院校及研发中心合作进行研发项目。国家科技部及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也将签署合作安排,推动两地科技交流工作。我们也会在香港成立「大湾区院士联盟」,推动区内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航运物流方面,香港位处中国的南大门,凭着极佳的连系网络和业界的努力,发展成为着名的国际海运中心及区内重要的物流枢纽港。香港货柜码头是全球十大最繁忙的货柜码头之一,而香港国际机场则自二○一○年起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此外,香港的高增值专业海运服务发展渐趋成熟,形成蓬勃的海运服务业群,汇聚了800多间与海运相关的公司,提供船舶管理、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和仲裁等服务,配合友善的营商环境、资金自由流通、简单便利的税制等优势,香港定能强化其区域航运物流枢纽的作用。
第三是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实行「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套法律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体制。要更好发挥这个体制的独特优势,排除障碍,就需要顶层设计和加强统筹。由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就充分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而港澳两位特首成为小组的成员就是体制的创新,香港会用好这个身分,出谋献策,推动大湾区内的政策突破。此外,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我们会尽快把大湾区建设成为汇聚海内外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基地。香港的优秀大学和培训机构就能大派用场,而我们先后推出的「创新人才入境计划」和「人才清单」将有助于为大湾区建立这重要的人才库。
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说是深化粤港澳合作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适逢今年我们要陆续开通三个重大跨境基建,即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和莲塘/香园围陆路口岸,大大加强了三地的基建连系,实现了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布局,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享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在「人和」方面,三地人民对大湾区的发展充满期盼,积极参与,不少以联系「粤港澳」为宗旨的民间团体都自发性地建立起来,涵盖的范围除了商贸活动及专业服务外,也包括文化、体育、青年等。
今天的法律服务论坛,汇聚了两地法律界的精英,促进交流互动,探索合作机会,也正是「人和」的举措。我谨祝愿论坛圆满成功,在座各位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完
2018年9月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22分
香港时间16时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