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环保署回应环保团体海上垃圾调查结果
******************
  环境保护署(环保署)就有环保团体于昨日(九月十一日)发出有关海上垃圾调查的结果有以下的回应:
   
  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海上垃圾问题,过去数年已落实应对海上垃圾的策略及措施,并已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加强与邻近地区合作。粤港双方于二○一六年十月成立了「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并设立海上垃圾通报机制,加强合作预防及应对区域的海上垃圾问题。
   
  该调查在本年七月中至九月初期间进行净滩行动中,统计繁体字、简体字及其他文字品牌的饮品胶樽的数量,并以这些数量推算内地垃圾占整体海上垃圾的比例。由于这个调查方法只点算年中一段夏季期间共十天内在个别海滩面拾到的胶樽,总数1 800个,取样数量极少,在统计上难以用作推算每年收集到约15 000公吨的海上垃圾,所以有关调查不能全面充分反映海上垃圾不同垃圾类型在不同季节及地点的情况。
   
  就海洋垃圾调查,联合国早在二○○九年发出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海洋垃圾调查和监察指引(联合国指引)。联合国指引指出,基于产品市场全球化的趋势,标签物件的生产地和来源地的做法实际上不能提供有用的资料作管理海上垃圾之用。带有简体字标签的垃圾的源头可能有多个,胶樽这单一物品的源头比例亦不能反映所有类别的海上垃圾的整体比例。

  为配合海岸清洁工作,环保署曾于二○一三年展开海上垃圾研究,调查海上垃圾的源头、分布和流向,以助制订应对海上垃圾的策略。当时顾问经参考联合国的指引,及了解本港关注的海洋垃圾问题及相关政府部门收集垃圾的方法后,在多个本港海岸地点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实地调查,采用科学方法收集数据。虽然顾问曾在实地调查中统称带有简体字标签的垃圾为「非本地源头垃圾」,并点算数量约为总取样数量的5%,但这点算结果只是作为辅助参考,并不是作为应对海上垃圾方案的重点数据或考虑因素。没有简体字标签的部分,亦没有客观方法估算当中「非本地源头垃圾」的百分比。如上述,联合国指引已指明标签物件的生产地和来源地并不能提供有用的资料作管理海上垃圾之用。

  政府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制订了三管齐下的长远策略以应对香港的海上垃圾问题,包括从源头减少产生垃圾、减少垃圾落入海洋环境中,以及清理海洋环境中的垃圾。环保署会继续致力向社会大众推行宣传教育的工作,以增强保持海岸清洁的意识,鼓励他们改变日常习惯,从源头减少制造废物,和避免垃圾落入海中。
   
  区域合作方面,粤港双方亦于二○一六年十月成立了「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定期举行会议,就区域内各项海洋环境事宜加强交流和沟通。除各自负责清理其管辖范围内的海上垃圾外也加强协调处理海漂垃圾等区域海洋环境问题。如发现有大量垃圾可能会从内地流入香港水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会尽快透过在专题小组框架下建立的通报机制向特区政府作出通报,让相关部门能适时调配资源进行拦截和清理。环保署一直适时透过新闻公布及海岸清洁网页,向公众及伙伴汇报有关粤港合作应对海上垃圾问题的进展。

  环保署发言人重申,无论统称为「非本地源头垃圾」的海上垃圾所占总垃圾量的百分比如何,特区政府仍会继续加强与内地协作,共同预防及应对海上垃圾,绝不会对海上垃圾问题掉以轻心。
   
  有关政府及其他团体在应对海上垃圾工作,可参阅环保署的专页(www.epd.gov.hk/epd/clean_shorelines/tc/index.html)。
 
2018年9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