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出席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保险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九月二十七日)出席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保险通」致辞全文:
 
Witman(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协会会长洪为民教授)、David(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协会荣誉会长黄友嘉博士)、Moses(保险业监管局主席郑慕智博士)、健波兄(立法会议员陈健波)、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日我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午餐会,跟大家分享我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圈内保险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在开始之前,我想回应刚才David所说,我认为今届政府的角色除了是一个监管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之外,同时也是一个推广者,推广香港的经济发展,亦是促成者。听闻今早的研讨会讨论相当热烈,希望大家汇聚意见给我们参考,例如法例上需要「拆墙松绑」之处,又或在税制方面如何增强竞争力,请告诉我们,我们会积极考虑。

  今天的论坛相当合时。相信大家都留意到,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在刚过去的星期日(九月二十三日)开通,港珠澳大桥、莲塘/香园围口岸,即一条在东边的连接公路,亦将相继落成启用。随着不同跨境交通基建启用,粤港澳大湾区正形成更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可促进人文、人才等的往来。不同的生产要素可更自由地流动,正正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圈日后发展的基石。

  大湾区涵盖两个特区和九个广东省内的城市,这十一个城市有约六千九百多万人口,经济总量达一万五千亿美元,规模相当于南韩,也是国家最富裕的地区之一。随着这「二区九市」联动合作、优势互补,大湾区经济将持续高速发展,对金融服务业的需求势必与日俱增。

  今天早上,我知道多位嘉宾已就保险业发展的不同课题作深入独到的分析并提出宝贵意见,涵盖内地保险业发展的现况、香港的角色及保险科技的应用等等。我希望跟大家集中探讨大湾区金融合作未来主要的方向,以及香港扮演的角色。

  宏观而言,大湾区金融合作主要有三个层面:首先,是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助力人民币平稳有序地国际化,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保险及各种专业服务,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二,是带动创新科技发展,结合金融和科技这两个要素,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级创科中心,推进区内以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令大湾区可以在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第三,是满足大湾区内居民以及企业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更贴心的金融和保险服务。
 
  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程度越高,越有利两地实现合作共赢。大湾区内有港交所、深交所,「深港通」和「债券通」已开通,为两地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与互联互通提供了渠道,除了有利资本市场活跃外,亦为人民币持续稳步有序的国际化提供很大的助力。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推动深化和扩阔跟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包括扩大「深港通」的额度和内容、把「债券通」扩展到包括「南向通」,以及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香港金融管理局辖下成立了「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香港证监会亦就基建项目上市融资发出了指引,我早前在《财政预算案》亦就债券市场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相信香港的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缓解投资风险的方案,增加「一带一路」项目的商业吸引力,并引领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融资中心。
 
  「一带一路」的发展将为再保险、海事保险及其他专项保险业务带来庞大机遇。为推动香港再保险业的发展,香港保监局与中国银保监会达成共识,在「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下,当内地保险公司分出业务予香港符合要求的专业再保险公司时,内地相关保险公司的资本额要求将可相应降低。我们亦正研究就海事保险业务及其他专项保险业务提供税务优惠,以促进有关业务在香港的发展。
 
  就着大湾区作为国际创科中心,我们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定位。在这过程中,充沛的资金十分重要,这亦为香港金融服务业提供庞大的机遇。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年修改了上市制度,容许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企业,尤其是创科企业在主板上市,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亦同样可在香港上市,随着大湾区发展成国际创科中心,我们相信这是一个能好好发展的机遇。
 
  事实上,大湾区汇聚了众多创科企业,也是内地先进制造业的基地,香港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壮大发展所需的筹资、融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服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地区作为创新产业集群,排名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地区。香港的金融可以为大湾区的创科企业提供一条龙的资金筹集和保险服务。我们大学的科研力量在某些范畴是相当强的,可配合在深圳的创科龙头企业和邻近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发展成一个国际创科产业的集群。
 
  要打造创新科技发展,尤其在金融业方面,金融科技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我们在数码港和科学园汇聚了超过三百家金融科技公司,二○一七年,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合共筹集的资金超过五亿美元,是二○一六年的一倍。由二○一五至二○一七年,我们所筹集的资金比新加坡相关的金融科技公司多出超过一倍。而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亦是金融科技的领先中心,亦孕育了腾讯及平安等业界翘楚。
 
  特区政府近年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科研开支扣税、开放数据、与创投基金共同投资初创企业等,以鼓励创新科技在港的发展。我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亦已预留了五亿元,作为未来五年推动金融服务业,包括保险业发展的专用款项,就金融业的发展和人才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为推动香港保险科技的发展及应用,保险业监管局去年推出保险科技沙盒及快速通道两项先导计划。我知道业界在产品及服务上亦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保险科技发展。近年不同保险公司均推广若投保人佩戴保险公司的智能手带,配合定期运动便可获得保费扣减。这个方案对保险公司及投保人带来双赢,为保险科技作出良好示范。
 
  保险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人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不论是为了保障自己或亲人的健康、保障财产免受损失,以至管理退休后的财务安排等,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可提供适切的缓解方案。对企业而言,商业保险亦是风险管理其中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粤港澳三地保险保费收入据统计有约1,16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总额的四分之一。香港贸易发展局最近一项调查亦显示,二○一七年内地中产人士将约27%的家庭收入投放于金融投资及保险方面,较四年前大幅增长。
 
  香港的保险密度及保险渗透率在亚洲数一数二,在二○一八年六月底全港个人人寿保单接近1 300万份。由于本港保险业具非常强的竞争力,实际上也成为了我们服务出口的重要一环,去年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涉及的保费达508亿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约三成。

  我们目前正跟内地商讨,希望他们容许香港的保险公司在大湾区设立售后服务中心,提供理赔及其他售后服务。往后,我们希望向他们争取开通让大湾区居民于售后服务中心处理续保,以至让香港的保险产品能在大湾区内更方便地销售。
 
  在商业保险方面,近年越来越多国际大企业自己设立了专属自保保险公司,目的是为自己的集团度身订造各种风险管理方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难题。大湾区内有不少大型的内地企业,未来他们亦会积极发展海外业务,对成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的需求将会很大。
 
  所以在今年七月,我们修改了《税务条例》,将专属自保保险公司业务的税务减半优惠扩阔至包括在岸及离岸风险的业务,争取更多内地企业在香港设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亦同时间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分散和管理他们的风险。此外,香港保监局联同中国保险业协会成立一间专属自保保险的研究中心,协助提升香港业界在专属自保保险范畴上发展的优势。
 
  大湾区亦为我们的人才,特别是年轻人带来机遇。为了配合保险业的发展,两年前政府便推出了以5,000万元培养保险业人才,这个先导计划的目的是提供更多专业培训和实习的机会给年轻人。我们亦知道业界正面临人手短缺的难题,并在上月,八月公布了香港最新的人才清单,目的是吸引海外和内地的专才来香港发展。当中,金融服务业在人才清单上的十一个专业领域中占四个,这四个行业皆与保险业息息相关,包括资深资产管理人才、资深海运保险人才、精算师及资深金融科技人才。
 
  除此以外,我们亦看到在大湾区内企业未来「走出去」的时候,香港可以作为他们的企业财资中心,可以作为他们「走出去」时候的国际业务总部。如果可以这样做,他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优质的就业机会。因此我们亦修改了《税务条例》,为财资中心提供利得税减半的优惠。同时我们亦全面争取跟更多其他国家和地方签订双边税务协议,目的是希望令香港更具吸引力,吸引这些企业把他们的财资中心、区域总部和国际业务总部放在香港。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全面、全新的改革开放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我们一定要齐心合力、好好把握这个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大湾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台阶,而在过程中亦将我们自身香港的经济结构的质量和容量,得以提升至一个新台阶,令我们的经济日后可以有更长足的发展,并为年轻人打开更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
 
  今天我谈到这里,衷心祝愿大家今天有一个圆满成功的论坛。各位身体健康、事业宏达,多谢大家。



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