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出席「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讨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月二十日)出席「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讨会致辞全文:
 
李国章主席(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梁锦松先生(教育2.1召集人及大教育平台督导委员会主席)、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关心香港教育的朋友:
 
  感谢大会邀请我出席这个研讨会。约20年前,当时Antony(教育2.1召集人及大教育平台督导委员会主席梁锦松)担任主席的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了《廿一世纪教育蓝图》,启动香港的教育改革,配合社会的变化。时代急速转变,现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已为金融、贸易,以至日常生活模式等各方面带来急剧的改变。十多年前,我们以为不可能的事,今天看来变得理所当然。以前无人想过一部手机可以预约的士、代替钱包直接付款、网购生活用品,甚或随时随地使用网上理财,更无想过内地某些偏远地区,可以用「无人机」协助喷洒农药和运送简单货物。
 
  教育方面,从培育社会所需人才的宏观角度而言,创新科技和创意产业等的迅速发展,对未来的人力需求和就业出路带来不确定性,未来的工作可能今天还未出现,我们的教育又应如何装备学生,让他们能迎接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将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刚才Antony已经跟我们分享他的观点,而他重点提出的两点,即「改革大学收生」和「开拓多元升学途径」,我原则上都认同,但我自己多年来的政府经验和回看我也是接近20年前推行的社福改革,我认为成功与否,不单只谈理念和原则,也决定于领导和执行。我想借此机会,分享我对当前香港教育的看法,以及特区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工作。
 
  世界在变,教育不得不变。如何培养明日社会所需的人才?这个不是香港独有的议题,世界各地也是共同面对的。现时,世界各地不少教育单位正就「廿一世纪技能」,21st Century Skills开展研究,以好好装备青年人应对将来种种未可预见的挑战,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进行「教育2030」大型国际计划,以探讨青年人为应付未来生活所需,而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而香港亦是这项计划的一份子。
 
  事实上,各地政府和机构普遍会视「资讯科技能力」为廿一世纪的关键技能之一。但值得留意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数码原住民」的青年人,如何在资讯爆炸的环境中持守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亦是各个组织的关注点。近年,社交媒体资讯膨胀冲击着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同时,沉迷网游、网络欺凌等社会问题亦困扰各国。我认为光有科技知识而无品德道德的人,如网络黑客,对社会构成危险。所以下一代除了知识和技能外,价值观教育、正向思维、对社会的承担精神,以至国家观念的建立等尤其重要。国家教育部于二○一六年发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政策文件,更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
 
  世界环境变化难以预测。事实上,不论是香港学校课程的持续更新、OECD「教育2030」、还是「教育2.1」的倡议,在探讨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要时,不约而同地认为新时代的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学生的明辨性思维、沟通能力、创造力、自学能力外,更需要培养学生抱有坚毅、尊重别人、负责任、认同国民身分、具备国际视野等重要的价值观和态度。
 
  虽然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和雇主对本地教育有不同看法,但我们的教育表现一直获国际认同。众所周知,香港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国际评估名列前茅,在体育和艺术范畴亦人才辈出,在国际舞台上常有杰出的表现。我在今年七月一日庆祝特区成立二十一周年当天下午,在礼宾府主持了一个茶会,邀请了我日常从报章上获悉在海内外比赛得奖的约140位学生,涵盖科技、体育、艺术等,最小的只有四岁。他们的获奖代表着教师的心血和付出,也代表着我们教育的成功一面。然而,也有意见认为香港的教育制度为学生带来太大学习压力;又认为学生抗逆力低,未能面对挫败;部分学生对国民身分认同感到疑惑,视野未够开阔。这些问题着实需要我们一同去关注和处理。我想指出,我们应建基于现有的优势,理顺课程推行的各项安排,让香港的教育可以更上一层楼,而非全面抹煞大家过往对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成绩。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对香港未来发展至为重要。我从参选行政长官开始,就为政府的教育政策订下清晰目标:要培养青年人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对社会有承担,兼备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至于如何优化学与教,我们需要秉持「专业领航」、「直接聆听」的宗旨做事。二○一八年六月,我首次召开行政长官优质教育高峰会,其中与教育界直接交流讨论,听到业界的宝贵意见,有助政府制订教育政策和相关措施。
 
  梁锦松先生曾担任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而我亦在当时的库务局连续工作七年之长。审慎理财,量入为出是《基本法》对特区的要求,但我提出「政府在教育的开支是对未来最有意义的投资」。虽然金钱难以确保教育质素,因为教育是人影响人的事业,但资源紧绌多年来令校长和老师的工作百上加斤、令老师感觉待遇不公平或专业不获认同、令学校设备追不上今日对培育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令学生难以参加课外活动,更遑论学生人数的大幅波动令学校受到存亡的威胁,亦的确令「教改」知易行难。
 
  有见及此,我在竞选政纲中提出「政府应为我们的学生、老师、家长和校长,创造一个稳定、关怀、具启发性及富满足感的教与学环境」。现届政府在成立之初,并没有等待我首份《施政报告》的发表,便已投放36亿元经常开支,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教育质素,而在上星期公布的我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中,我就教育方面提出的工作及措施,额外提供资源约47亿元经常性款项。换句话说,本届政府自上任以来已累积增拨至少83亿元经常性款项,希望显示现届政府对提供优质教育的决心。
 
  此外,落实教育应由「专业领航」,我们正积极开展不同教育范畴的检讨工作,包括专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安排、职业专才教育等,并成立了相关的专责小组,得到70多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界别领袖参与,为各项政策出谋献策。我并没有把这些工作套以「教改」的标签,因为我认为本港教育无须接受可能伤及筋骨的全面改动,只要对症下药,强身健体,就可茁壮成长。
 
  影响学生学习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课程,所以我想详细谈谈现代教育对课程的要求。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已就四个较关键的范畴,包括照顾学生多样性、多元出路、全人发展和STEM教育,成立工作小组。专责小组计划于二○一九年年底前向政府提交方向性建议。
 
  课程更新不能一蹴而就,相关的工作亦不应停下来。最近学校课程已由二○○一年课程改革提出的「学会学习」,迈进现在「学会学习2+」课程持续更新的阶段。持续更新的理念就是要依据大环境的转变,适时作出修订和更新,这正好体现香港灵活多变,与时并进的特点。
 
  香港中学课程于二○一七年更新后加入了八个主要更新重点,例如加强价值观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基本法》教育)、强化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学习、推展STEM教育和资讯科技教育、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目的就是要装备青年人在面对各种环境转变的同时,更要认清自己的身分和角色,为未来作好准备。
 
  德育是五育之首,而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一直是香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自二○○一年推行课程改革至今,「价值观教育」或称为「德育及公民教育」一直是全人教育的重要一环,期望学生遇上与个人、家庭,甚或社会、国家及世界相关的议题和挑战时,懂得辨识当中涉及的是非对错,能客观分析和情理兼备地作出判断,并勇于实践和承担。
 
  特区政府重视《宪法》及《基本法》教育推广工作。青少年是香港未来社会的栋梁,有需要全面并正确地认识《宪法》及《基本法》。教育局推行这些项目的既有方针是确立清晰的教育目标,以有系统、多重进路和相互配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宪法》、《基本法》及「一国两制」的相关概念。
 
  为让学生接受有系统的中国历史教育,教育局已于二○一八╱一九学年落实中国历史在初中成为独立必修科,亦已于二○一八年五月公布了初中中国历史科修订课程大纲,并最快于二○二○/二一学年于中一逐级推行。
 
  当然,在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年代,配合推动科研及创科发展,我们需要持续加强STEM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综合和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创新科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透过思考和实践解决问题,发挥他们在科学及科技方面的潜能,为未来培养创科人才。除更新了科学、科技和数学学习领域课程指引,我们亦在去年公布「计算思维─编程教育」的课程补充文件,并有计划地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现今的教育不限于课堂学习,而知识的基础在阅读。我们希望学生能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多认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世界发展。正如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教育局在本学年起,提供5,000万元额外恒常性开支,让学校推广阅读,从小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他们乐于阅读,并从阅读中发展思维和发挥创意;与此同时,今年《施政报告》亦建议由二○一九/二○学年起,每年拨款约九亿元,提供全新的「全方位学习津贴」,支援学校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学习,多组织一些多元化的体验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藉着服务学习、职场体验等培养学生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我们又会继续优化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及姊妹学校计划,让学生从多角度亲身体验国家在历史、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发展,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作更周详的规划。我深信由陈黄丽娟博士领导的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会于明年年底提出进一步优化课程的建议,政府会认真考虑,并加以推行。
 
  优质教育不只需要良好的理念和健全的架构,更需要优秀的教学团队去实施,而教学团队需要一个富满足感的教学环境去履行他们的使命。教育局去年已将中小学的「班师比」划一增加0.1,新增的常额教席约2 200个;而今年《施政报告》更进一步提出在二○一九/二○学年将中小学教师职位全面学位化,希望建立优质的教师团队,并为教师提供稳定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我也很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去年《施政纲领》公布了五亿元非经常拨款,由二○一八╱一九学年起每年拨出约5,000万元,在未来十年支援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推行的「T-卓越@HK」合适项目。教育局已陆续开展有关工作,期望为教师创建专业发展空间,加强交流文化,提升学与教质素。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在38年公务生涯中从来没有直接接触教育范畴,但我明白香港需要一位非常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的行政长官。因为人是香港向前发展的最重要元素,而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体会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全人的教育。教育的成功,有赖所有关心下一代的人共同努力。在座各位来自不同界别的朋友,在百忙中出席今日的研讨会,一同讨论新时代的教育方向,必定是出于对青年人的爱护。我和教育局的同事都乐意虚心聆听大家的意见和分享,与各位并肩前行,为教育的香港故事共同撰写丰富多采的下一章。谢谢大家!
 
2018年10月20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7时12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月二十日)下午在「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讨会致辞。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月二十日)下午出席「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讨会。图示林郑月娥(左五)、教育2.1召集人及大教育平台督导委员会主席梁锦松(左四)、大教育平台督导委员会委员戴希立(左二)、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李国章教授(右五)、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教授(右四)、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葛文林教授(左三)和其他嘉宾在研讨会上合照。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出席「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