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出席行政长官伤健共融高峰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出席行政长官伤健共融高峰会致辞全文:
各位关心残疾人士事务的朋友、各位嘉宾:
早晨,非常欢迎大家,特别是一众残疾人士朋友,抽空出席今日的高峰会。就重要的政策范畴举行「行政长官高峰会」是我上任后施政风格的重要一环,而今日的「伤健共融高峰会」已是我上任后的第四次。早前我们就香港的税务新方向、香港的扶贫工作和香港的优质教育分别举行了「行政长官高峰会」,而我亦预告踏入2019年我们将就着两个同样重要的议题,即青年发展和香港的创新科技举行「行政长官高峰会」。
本届政府致力建立一个关爱共融和富包容性的社会。我一直都很关心残疾人士事务,这或许与我2000年时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的工作有一定关系。事实上当时社署内外都有一个讲法,就是我对残疾人士无论在资源分配、服务增长、甚至是出席活动方面,都特别上心,甚至有些偏爱。我今日会围绕四个我在社会政策的施政理念,与大家分享我们在伤健共融上的工作,这四个理念分别是爱护儿童、支援家庭、鼓励就业和尊重选择权。
爱护儿童
儿童是香港的未来,儿童健康成长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第一个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现届政府在爱护儿童方面的措施。我在竞选政纲承诺会考虑在政府内成立一个高层次的「儿童事务委员会」,聚焦处理儿童在成长中面对的问题。为亲自落实这个建议,我亦在去年九月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由我亲自主持,今年5月31日由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的高层次「儿童事务委员会」便正式成立。初期工作计划的其中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儿童的教育需要。
在我当社署署长期间,有一类服务使用者最触动我心,他们就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他们的家长。「及早识别、适时介入」是政府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服务与支援的政策方针。我从上届政府担任政务司司长期间便一直统筹跨局跨部门在学前康复服务的工作,大家或许记得,在2015年11月同样在这里我们公布推出「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试验计划」,这是一项在社福界、甚至是跨界别可算是前所未有新服务模式,通过非政府机构统筹的跨专业团队提供到校、到幼稚园的康复服务,让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可在学习黄金期尽早获得所需的训练。
这个试验计划成效显著,获家长和幼儿老师充分肯定,我和我的同事亦感到十分欣慰。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已于上个月常规化,服务名额亦由约3 000个增加至约5 000个,并会于2019年10月进一步增加至7 000个。我在上一份《施政报告》已表示,如果需要增加多于7 000个名额,特区政府会尽量提供,以达致「零等候时间」这政策目标。为进一步加强有关服务,社署会增加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专业及支援服务,包括增加跨专业服务团队的言语治疗师及社工的编制,以及设立流动训练中心。
好的服务也仍有改善的空间。受惠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家长曾向我表示,担心他们的子女在升读小一后未能马上适应。因此,我已要求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联同教育局局长,探讨如何为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升读小一时提供更适切的衔接和支援服务。同时,教育局及社署已于本学年起加强学前康复服务营办机构与小学之间的资料传递机制,让小学在有关儿童入学时了解其特殊需要及在幼稚园接受康复训练后的表现和进度,从而为他们提供更适切的支援。
我亦听到一些家长担忧其有特殊需要迹象的子女正轮候评估而未能受惠于到校服务。为此,我在今年的《施政报告》宣布,社署会通过奖劵基金推行试验计划,为有特殊需要迹象并正轮候评估的幼儿提供支援。此外,为及早识别及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庭,政府会在2018/19学年推出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分阶段为全港700多间资助幼儿中心、幼稚园及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合共约15万名学前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工服务。
本届政府成立之初,为了改善特殊教育,我已在不同类别特殊学校增加教师和专职医疗人员人手及资源,并由本学年起,改善特殊学校的学校护士及社工人手编制。在融合教育方面,我亦已回应家长及业界的诉求,由2017/18学年起分阶段在公营普通学校将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SENCO)的职位恒常化。我亦在今年的《施政报告》宣布,由2019/20学年起于取录较多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公营普通学校提升统筹主任的职级至晋升职级,让统筹主任更有效履行学校内的领导职责。教育局亦会由2019/20学年起重整学习支援津贴、小学加强辅导教学计划和融合教育计划,按学生需要提供常额教师职位和津贴,让学校有更稳定的教师团队和可灵活调配的额外资源,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学。此外,教育局会进一步扩展「优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及由2019/20学年起,分三年在公营普通中小学开设校本言语治疗师职位,协助有需要的学生发展沟通和语言能力。以上针对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的措施涉及每年八亿元的额外拨款,但正如我多次强调,教育的开支是政府为未来最好及最值得的投资,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投资是更物有所值的,因为能够在早期投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将会减少日后他们对于康复服务的需求。
支援家庭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元素,对儿童健康成长及残疾人士在社区生活的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考虑到不少残疾人士于制订新的《香港康复计划方案》(《方案》)谘询期间,表示希望继续在家生活以期减少或尽量延后入住残疾人士院舍的意愿,我在新的《方案》完成前,已在今年的《施政报告》宣布,加强对残疾人士及其家庭提供社区支援服务,让残疾人士可选择继续在社区与家人一同生活,并同时减轻其家人的压力。
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能有效强化对居住在社区的残疾人士的支援及妤缓残疾人士的家人/照顾者压力。政府将增设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的数目,由现时16间增加五间至21间,及加强康复训练服务,以提升中心的服务容量及质量。
鉴于自闭症人士的特殊服务需要,我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社署会将一个支援自闭青少年的先导计划常规化。社署其后设立了两间自闭人士支援中心,为自闭症人士及其家长/照顾者,及为自闭症人士提供服务的康复单位及相关的前线员工提供支援。第三间中心计划于2019年3月底前成立。我已宣布进一步把自闭症人士支援中心由三间增加至五间,分布于香港、九龙及新界,并会增加原有中心的人手,以加强支援自闭症人士及其家长/照顾者。
到户的家居服务,亦是另一个可让残疾人士继续留在家居的重要措施,包括个人照顾、护理及康复训练服务,这可有效改善残疾人士的生活质素及减轻其家人/照顾者的压力。社署会透过新增及调拨现有资源,把到户家居照顾服务的名额由现时的4 000个增加1 800个至5 800个,并提升到户家居照顾服务的交通支援。
作为一个照顾过小朋友的过来人,我明白有残疾孩子父母的担忧和劳累。因此,政府在提升为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的服务的同时,亦关注对家长和亲属的心理和他们日常的需要以及为他们提供的支援。社署会把残疾人士家长及亲属资源中心,由现时的六间陆续增加至19间,为这些家长提供一个集中的地点让他们交流经验及互相帮助。为加强对少数族裔家庭提供的社区支援,社署会于其中五间残疾人士家长及亲属资源中心设立少数族裔专属单位。
鼓励就业
鼓励就业是我的社会政策的施政理念,这不是因为我们想节省资源,而是香港人一向都重视自力更生。残疾人士希望透过就业,能够尽展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值得我们认同和支持。
我在出任社署署长期间推出了5千万元成立的「创业展才能」社会企业计划,让非政府机构可以透过政府拨款成立各类型的社企,例如餐厅、蔬菜工场、洗车店等,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机会。计划下的业务项目累计共创造了约850个专为残疾人士而设的职位。为鼓励非政府机构为残疾人士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我们去年向「创业展才能」计划再注资1亿元,并将每项业务的最高拨款资助由2百万元增加至3百万元。「创业展才能」计划的总注资额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为2亿5千万元。
另一方面,劳工处的「就业展才能」计划透过职前培训及向雇主提供津贴,鼓励雇主聘用残疾人士并提供适当培训及支援,及委任指导员,以促进残疾人士的就业机会。劳工处在今年9月1日推出加强措施,延长工作适应期及提高每月的津贴额上限。在新措施下,雇主每聘用一名有就业困难的残疾求职人士,可获发的最高津贴额为51,000元,较原本的津贴额增幅超过四成半,而最长津贴期亦由八个月延展至九个月。
为鼓励残疾人士持续就业,社署透过关爱基金于2016年10月推出了一个试验计划,为领取高额伤残津贴并获聘于有薪工作的残疾人士提供津贴,在符合入息等要求的情况下,提供每月5,000元的额外津贴以聘请照顾者协助其日常生活,包括在办公地点的活动。此外,为协助精神病康复者公开就业,社署于2016年推行朋辈支援服务先导计划,并于2018年3月底把朋辈支援服务常规化,共涉及40个全职职位。服务除透过装备精神病康复者担任朋辈支援者以支援其他有需要的康复者及加强公众人士对精神病康复者的接纳外,亦希望透过向朋辈支援者提供就业辅导及支援,帮助他们在公开市场就业,包括在非政府机构或公开市场的其他职位。
对于尚未能公开就业的残疾人士,社署透过不同的职业康复训练服务,让有不同残疾程度和需要的残疾人士,在特别设计的训练环境接受适切的训练。政府留意到持份者在制订新的《方案》期间就庇护工场服务模式提出意见,事实上在一次立法会答问大会中,亦有议员就目前庇护工场的服务提出了一些意见,包括庇护工场一方面越来越多服务使用者因老龄而未能受益于现有的职业康复训练;另一方面庇护工场的轮候人数越来越多。劳工及福利局与社署会探讨现时职业康复服务系统的优化空间,包括在系统下老龄化服务使用者的训练及照顾需要,以探讨建立职业康复训练阶梯,让适龄的残疾人士通过庇护工场或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等过渡性的职业训练,日后可以参与辅助就业及公开就业。
就最近大家十分关心的观塘展亮技能发展中心的未来安排,我都想讲几句话。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其实日前已交代了政府的最新想法,而我亦强调我们藉着这个重置的计划提供更加好的服务,更佳的设施和需要做到无缝的衔接。政府审视了现时为残疾人士提供职业训练服务的不同模式后,会邀请职业训练局考虑提供加强版的综合职业训练及技能发展服务。我们心目中的加强版服务将揉合现时综合职业训练中心及展亮技能发展中心服务的优点,为残疾人士提供与时并进的职业训练服务及优化的就业支援。视乎职训局的意愿及其对推行新的服务模式的评估,政府会为职训局在市区内重置校舍。我相信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创业展才能」计划下的社会企业对为残疾人士创造就业机会贡献良多。但我听到不少社会企业表达在发展业务时面对其中一个困难就是找地方。为支援社会企业的发展和非政府机构提供社会服务,推广关爱文化,政府内部最近完成了一个检讨。在检讨之后,我们制定了一套名为「关爱社会的租务政策」,英文是socially caring leasing policy。在新安排下,政府产业署日后出租政府物业时,会优先出租予获相关政策局或部门支持的非政府机构及社会企业,当中包括「创业展才能」计划的参与机构。新的安排可能会令政府少收租金,但这不要紧,最重要是能够符合到社会企业的需求,令他们的项目能够顺利开展,为伤残人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个新安排会在2019年起,在有关物业出租时逐步推行。
尊重选择权
最后一个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施政理念是尊重选择权。为协助残疾人士选择有质素地独立在社会活动和生活,政府致力推广将创新科技应用于残疾人士方面,从而维持或提升他们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减轻他们的护理人员及照顾者的负担和压力。为此,政府将于下月推出十亿元的「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接受为残疾人士或长者提供资助院舍或社区照顾服务的非政府机构及私营机构申请资助,以购置、租借或试用科技产品,例如接载残疾人士上落楼梯的楼梯机及训练残疾人士活动及功能能力的虚拟实景电脑辅助康复训练系统等。预计超过1 260个康复及安老服务单位可申请资助。现在于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正正是政府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合办的一项旗舰活动,目的是推动科技的应用及以创新的方式提升长者及残疾人士在小区和院舍的生活质素。博览暨高峰会于今个星期四开始,一直到明天结束,我鼓励大家在高峰会之后去参观,我本人亦稍后会到场参观。
为了尊重残疾人士在社区生活的选择,政府一直致力推动无障碍环境。我在今年《施政纲领》公布的其中一项新措施,便是透过进行顾问研究,参考海外城市的通达设计标准及做法,检视香港社区及生活环境,以制定消除障碍的策略,让残疾人士可无障碍进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包括通过应用资讯及通讯科技、奖励计划及专题培训及教育等措施,以进一步提升香港的社区及生活环境的通达程度。
为让残疾人士有接触文化及艺术的机会,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一直致力加强与艺术团体及场地伙伴的合作,为残疾人士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举办共融文化及艺术活动。
鼓励残疾人士积极参与艺术和创作活动,是协助他们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我在去年的《施政纲领》宣布设立残疾人士艺术发展基金,预留2亿5千万元作为资本用作投资,以投资回报资助非牟利团体向残疾人士提供或举办艺术项目。我们希望透过基金资助非牟利团体向残疾人士提供或举办项目,协助残疾人士增进艺术知识和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潜能;以及培育拥有优厚艺术潜质的残疾人士追求卓越或发展个人事业,计划将在明年第一季内推出。
残疾人士跟普通市民一样,都可以学习和欣赏艺术,以及参与艺术创作。残疾人士透过艺术创作或表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念,更能建立个人的自信和能力。待会大家可以从专题讨论中听到两位展能艺术家分享他们在艺术发展方面的经验。我刚才谈到有关文化艺术的参与和服务,其实亦同样适用于体育活动,尤其是今日的主持人之一就是我们的精英运动员,我们会在培育和推广精英运动方面继续努力。
结语
最后我想指出,构建一个伤健共融的社会,是需要各方的努力,包括政府、社福机构、商界及社会各界人士。我希望能透过民官商跨界别的合作,把香港建设成一个伤健和谐共融的社会。
最后再次多谢大家,在一个周六的早上出席今日的伤健共融高峰会。我欢迎大家在稍后的互动环节踊跃发言,我和我的几位同事会一直留在这里听大家宝贵的意见。多谢大家。
完
2018年11月24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4时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