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八题: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支援
*********************

  以下是今日(一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葛珮帆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儿童指有以下情况的儿童:特殊学习困难、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自闭症、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伤残、视觉障碍及精神病。关于向SEN儿童提供的支援,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五年,每年经(i)卫生署辖下诊所、(ii)医院管理局(医管局)、(iii)社会福利署(社署)及(iv) 教育局转介到卫生署辖下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测验中心)接受评估的儿童数目分别为何;

(二)鉴于现时出现健康、发展、行为或学习问题的儿童会先被转介到所属地区的母婴健康院接受评估,再按需要被转介到测验中心接受评估,继而按需要被转介到医管局接受专科诊疗服务,政府有否评估该流程是否过于繁复和可否简化,以期及早识别SEN儿童及跟进他们的需要;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鉴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及「为轮候资助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提供学习训练津贴」的对象为六岁以下的SEN儿童,政府会否放宽该年龄上限,让该等儿童在入读小一后仍能得到支援;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鉴于自本学年起,学前康复服务单位会在学年开始前把适龄入读小一的SEN儿童的进展报告通过社署送交教育局,以便教育局在开学前把有关资料转交有关的小学,政府有否(i)收到对这安排的投诉,以及(ii)评估该安排的成效;如有,详情为何;

(五)鉴于在融合教育政策下,SEN儿童会入读主流学校,而学校会按「三层支援模式」支援面对不同程度学习困难的学童,但有意见指出,以校为本的支援措施未能按个别学童的实际情况提供支援,政府会否推出更妥善照顾学童个别需要的措施;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六)会否重新考虑(i)就每年轮候SEN评估的儿童数目及轮候时间作出统计,以及(ii)设立SEN儿童的中央资料库,以便持份者掌握支援SEN儿童的服务的需求情况;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的相关政策局和部门一直通力合作,透过跨专业模式提供各种服务,支援有特殊需要或有发展迟缓危机的儿童。具体来说,食物及卫生局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评估和医疗服务,劳工及福利局提供康复和福利服务,而教育局则负责为公营普通学校提供不同的额外资源、专业支援和教师培训,协助学校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通过为教师提供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便他们及早识别和提供适切的支援予有特殊需要的学童。

  就葛珮帆议员的提问,经谘询相关政策局及部门后,现回覆如下:

(一)卫生署儿童体能智力测验服务(测验服务)接收由医生或心理学家转介的个案,为怀疑有发展问题征状的12岁以下儿童进行临床评估。新症经由不同途径转介,包括母婴健康院、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私家医生及心理学家。过去五年,测验服务接获由以下来源转介的新症数目如下:
 
  个案数目
转介途径 二○一四年 二○一五年 二○一六年 二○一七年 二○一八年
(临时数字)
卫生署母婴健康院及其他专科 5 731 6 328 6 554 6 812 7 155
医管局儿科医生、门诊诊所及其他专科 1 344 1 368 1 416 1 422 1 233
私家医生 1 844 1 652 1 611 1 533 1 442
心理学家(包括医管局、教育局、社会福利署、非政府机构、私人执业的心理学家) 548 505 600 655 630
其他 27 19 7 16 6
总计 9 494 9 872 10 188 10 438 10 466

(二)卫生署母婴健康院为初生至五岁的儿童提供一套全面的促进健康及预防疾病的「幼儿健康及发展综合计划」,其中包括发展监察服务。透过发展监察服务,母婴健康院医护人员会于孩子指定的年龄,与家长进行面谈及观察孩子在各方面发展的表现,以及早识别怀疑有发展障碍的儿童。除指定时间外,家长亦可主动与母婴健康院预约作特别跟进安排。另外,在教育局、卫生署、医管局、社署及非政府机构共同推行的「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服务」机制下,学前导师可直接转介有需要的儿童到所属地区的母婴健康院作初步评估。视乎评估结果和需要,母婴健康院会转介有关儿童至卫生署的测验服务或其他医管局的专科作进一步的跟进。各母婴健康院接受由医生评估的轮候时间一般为四至八周内。卫生署会持续监察服务需求,并按需要作内部人手调配,让儿童获得适时转介。
 
(三)在学前康复服务方面,社署为初生至六岁的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有助身心发展和提升社交能力的早期介入服务,包括「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及「为轮候资助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提供学习训练津贴」,从而提高他们入读普通学校和参与日常活动的机会,并协助家庭应付其特别需要。
 
  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升读小一后,他们在学习、社交和情绪行为上面对的要求与学前阶段的并不相同,他们需要不同的学习支援、调适和辅导等,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此,教育局除向学校发放常规资助外,亦一直为学校提供额外资源、专业支援及教师培训,以协助公营普通学校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包括小一的有关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效能。由二○一八/一九学年起,教育局与社署、医管局和卫生署加强合作,推出优化的机制,把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的评估资料和进展报告在新学年开始前传递给小学,以便小学及早知悉有关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从而为他们计划和提供适当的支援服务。同时,教育局一直要求小学推行「及早识别和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小一学生计划」,确保已接受学前康复服务的学生在有需要时能接受进一步评估,并及早得到支援,以及确保于学前阶段未被识别的学生能被识别和获提供适切的支援。教育局会继续透过现行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一学生。
 
(四)由二○一八/一九学年起,教育局与社署、卫生署及医管局加强协作,推出优化的机制,以确保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由学前中心/幼稚园升读小学时,学校能及早知悉他们的特殊需要和提供支援。
 
  在这个机制下,教育局在每学年会向正在接受或轮候社署资助学前康复服务,并将于下学年适龄入读小一的儿童的家长发出函件和意愿书;在取得家长的同意后,教育局会把有关儿童的资料送交卫生署及医管局的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以便中心把他们的评估资料送交教育局。在新学年前的六月,教育局会向家长确定其子女入读的公营小学或直接资助计划(直资)小学,并在新学年开始前把评估资料送交有关小学,以便学校及早知悉有关学生的情况,从而为他们计划和提供适切的支援。
 
  此外,接受社署资助的学前康复服务单位会寻求家长的同意,在新学年前把学前儿童的进展报告通过社署送交教育局,以便教育局在新学年开始前把这些儿童的进展报告转交他们将入读的公营小学或直资小学。教育局的专业人员则会在每个新学年开始后的六至八星期内到访有关小学,了解小学根据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提供的评估资料及学前康复服务单位提供的进展报告,为相关的小一学生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并向学校给予适当的意见。优化协作机制自本学年开始实施,运作畅顺,并没有收到投诉个案。我们会继续检视这优化的机制的推行情况。
 
(五)教育局鼓励学校采用「全校参与」及透过三层支援模式,按学生的个别情况和支援需要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第一层支援是指学校透过优化课堂教学,及早照顾所有学生的不同学习及适应需要,并及早为识别为有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援;第二层支援是因应学生在一般课堂学习或日常生活需要发展的学习及/或社适技巧,安排额外支援如课后小组训练,而教师亦会让学生在普通课堂练习及应用在第二层支援习得的知识和技巧,巩固学习效能。对于问题较严重及持续的学生,学校会为学生提供第三层支援,透过个别学习计划为学生规划个别化的支援及小组训练,以及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及应用在第二及/或第三层支援习得的知识和技巧,确保整体支援的效能。
 
  上述的三层支援模式是根据「反应性支援」的方式进行。采用「反应性支援」的方式决定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支援层级,源自英国学者Rea Reason博士为前教育及人力统筹局撰写的顾问报告内,建议香港借鉴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按学生对支援的反应调校支援的层级,安排适时及有系统的支援,并透过定期检视学生的进展,评鉴和安排学生在三层支援模式的适切支援层级。有关的安排可以充分照顾学生的不同需要,让他们获得最适切的支援及服务。
 
  在订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支援需要和层级时,学校的学生支援组会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资料及需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并谘询专业人员,从而安排合适的支援。学校亦须记录为每名学生提供的支援和调适安排,以及他们的进展作定期检讨,以便在适当的情况下调整支援层级。就需要第三层支援的学生,学校须为他们撰写个别学习计划,计划须具备相关项目,包括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具体施行方法、评估准则及成效等。以上各种措施皆以照顾学生的个别需要为原则,我们持续检视有关措施的成效,并推出改善措施。
 
  由二○一九/二○学年起,我们将会推行多项融合教育的优化措施,包括重整各项融合教育资助计划及扩展「学习支援津贴」,倍增第三层支援津贴额,以及提供常额教师职位;于取录较多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公营普通学校,提升其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的职级至晋升职级;进一步扩展「优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和优化校本言语治疗服务。整体而言,学校将有稳定的教师团队、可灵活运用的资源及更充分的专业支援,以照顾校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六)(i)卫生署及医管局表示,他们会继续与各服务提供者保持紧密沟通,以期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更适切、更到位的医疗服务。
 
(ii)教育局与社署、卫生署及医管局已有既定的协作机制,确保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的评估资料及进展报告能适时传递给他们升读的小学,以便学校在他们入读小一后提供适切的支援。教育局的「特殊教育资讯管理系统」(SEMIS)亦收集了就读于公营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资料,教育局一直透过SEMIS的资料掌握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对教育服务和支援的需求情况,从而推行相应政策和措施,协助公营学校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各政策局和部门可在家长同意下,传递有特殊需要儿童的资料;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并无计划设立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中央资料库



2019年1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