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就「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今日(三月二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议员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再次感谢黄定光议员提出今日的动议,令我再有机会听取各位立法会议员对香港如何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刚才有30位议员发言,涵盖政策范畴广泛,有很多具体意见提出,亦有议员对大湾区发展提出质疑,存在误解。

  首先,我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但能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亦可以改善民生,拓阔香港居民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使大湾区成为香港广阔的腹地。有议员提出,特别是胡志伟议员和郭家麒议员所提出的修正案均提出一些质疑,担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会否令香港失去本身的特色和定位,甚至认为大湾区发展会削弱「一国两制」等。我先就这方面的质疑和误解作解说和澄清。

  第一,有关「一国两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列明六项基本原则,其中一项写得非常清楚,便是「一国两制」。《规划纲要》是这样写的,我引述:「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中央领导人已多次重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必定会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并不会像有些人担忧会导致「两制」界限模糊,也不会导致香港的单独关税地位「弱化」,更不会令香港被所谓「内地同化」。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讲求的是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不但是我们自身的发展,亦要看整个区域如何整体发展,让我们可以「1+1大于2」。

  香港作为整个大湾区最国际化的城市,当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是无庸置疑的,所以巩固「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优势,亦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的重要基础,试问我们又怎会不严格按照「一国两制」去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和潜力?

  刚才陈志全议员说得非常好,他指出《规划纲要》确认了香港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正因如此,我们在发展大湾区时,难道不会更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去做好这方面的发展?因此,特区政府深信推进大湾区建设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第二,议员说得最多是「香港被规划」,「被规划」彷佛成为一些抱有怀疑态度的议员的「口头禅」。我很希望大家能抱客观、开放的心态,看看大湾区的发展,大家不应忽略大湾区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互动过程。

  其实,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构思、撰写到定稿,都是各方「互动」的成果。「互动」包括中央政府、相关部委、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的互动,粤港澳三地之间的互动,还有特区政府与香港社会各界,包括工商界别、专业界别、社会团体及不同党派的政党之间的互动和讨论。有些政党,如民建联和工联会提出了一些很具体的建议让我们跟进,亦有一些政党提出质疑,我们便解释,所以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吸纳了社会各界的意见,然后向中央反映。事实上,我们提出的意见都获得接纳,并在《规划纲要》中反映出来。

  因此,我鼓励议员们,尤其抱有怀疑态度的议员们,看看《规划纲要》中所讲到的香港角色、功能和定位,让我引述:「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这里所说的香港角色、功能和定位,难道不是香港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希望香港能够达成的发展,有利于香港整体经济、社会、民生的改善吗?这种「互动」是不会因《规划纲要》的公布而停下来的。在下一步具体落实政策措施时,需要社会各界大家互动,提出意见、建议,让我们在政策突破、政策创新上能努力,使推出的措施能够准确和到位。

  所谓「被规划」,是准备好文件,然后交予香港照样执行,这是不可能,事实上亦不是这样的。

  第三方面,有议员担心香港会否被掏空、会否被弱化?在互动的过程中,香港可否「不动」?可否不参与?我希望大家可认真考虑我们现在身处的客观环境,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我们在过去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积极参与,让国家在改革开放中取得成就,香港自身亦有很大发展。因此,无论香港是否参与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城市都会不断发展,香港周边地区的经济,亦一定会继续开放。既然事实如此,我们难道不应以一个开放的心怀,亲身看看大湾区内的内地城市的发展情况,思考我们的机遇和未来发展?正如去年四月,立法会四个事务委员会一起考察大湾区,参加的议员来自不同党派,回来后都觉得获益良多,亦有助我们讨论香港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因此,面对这个客观环境,只要我们不要抱着一个抗拒合作的心态,这岂不是对香港最有利吗?

  大家都关心「竞争力」,我们不参与大湾区的发展,难道香港的竞争力便会上升?面对整个区域的发展,香港要思考如何自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定出一个方向,亦是我们争取的目标,所以大家更应一起努力,闭关自守不是出路,香港的发展需要有更广阔的空间。

  第四方面是关于人才。有议员担心,大湾区发展会否掏空香港的人才?我觉得这未免有点危言耸听。我们都知道,人才流动是双向的,哪里有发展机会,人才当然会流动。我们从没有说过「大家必定要到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发展,不然就没有机会了」。事实不是这样,而我们的信息也非这样。我们只是提出大湾区内地城市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整个大湾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是否应鼓励年轻人用开放的心怀去了解发展的情况,独立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空间在何处——可以是香港、可以是内地,可以是海外?

  我不希望青年像部分议员一样,非常抗拒到内地考察或参观,以致让自己对国家的认识停留在过去的历史时空。对国家不认识,不利于香港日后的发展。当然,有议员担心内地推出的一些政策措施,会跟香港争夺人才。香港从来都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香港对「竞争」从来都不感到陌生、也不害怕。我们需要的是继续保持制度上的优势,包括我们的法治、司法独立、基建发展、土地供应、国际化、国际联系、医疗、教育等服务,仍然是吸引人才的优势,大家应该对香港有信心,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主席,刚才议员的发言提出很多意见,关于如何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发展方向,当中涵盖内容广泛,有创新科技、金融服务、航运、航空、青年创新创业以及如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圈。我们很多谢议员的意见,会细心研究和跟进。

  总的来说,特区政府未来的重点工作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优势领域开拓发展空间;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联系和国际网络,向海外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吸引资金和人才落户大湾区,并推动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在落实这些建议时,我们会透过特首所主持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以及希望早日得到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的支持,在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内开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让我们可与社会各界继续保持互动,吸纳大家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之后在政策制定、政策创新突破方面努力,让我们透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香港自身的经济、社会民生有所发展,同样地亦令整个湾区都有更好的发展。

  我谨此陈辞,多谢主席。
 
2019年3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2时1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