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卫生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附图)
********************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今日(四月二十六日)到访爱护动物协会总部(爱协)时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我今日来到香港爱护动物协会,刚才探过了猫只,看过这里的设施,有猫只等待主人领养,非常可爱,这里的设施亦很好,对在这里的动物爱护有加。我非常感谢香港爱护动物协会今日的安排。

  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动物福利。爱协对于我们在动物福利方面的工作,跟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及食物及卫生局是一个非常好的伙伴。除了今日的活动,我以往曾多次出席爱协不同的活动,一起把爱护动物的信息带进社区和带给大家。今天来到总部,可以进一步加强推广动物福利的工作,并更加了解他们的日常运作。

  透过政府及不同的爱护动物或动物福利团体包括爱协进行公众教育,在香港无论是动物主人或巿民大众对于爱护动物的意识已经提高。当然,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广爱护动物和动物福利的建议,所以大家刚才也听到爱协梁先生(爱协总督察梁兆麟)讲解这方面的情况。当社会对于动物福利更加关注,大家亦会想到如何能行前一步,做得更好。我们建议对这方面的法例进行检讨,希望能减少动物受到痛苦,及加强法例的阻吓力。

  为了回应现时社会的诉求,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指出,将于今年就修订与动物福利相关法例的初步建议进行公众谘询。除了解渔护署对于法例的建议外,我们想听取公众或不同持份者的意见。我们亦检视了海外有关动物福利的法例和经验,与不同的动物福利团体和立法会议员等会面,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们在上述的基础上,拟订了一些建议,由今日开始展开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

  今次的谘询主要方向是检讨法例第169章《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相比起以往只着重「防止和惩罚残酷对待动物行为」,我们希望能够更加积极,对动物负上「谨慎责任」这方面必须加强。我们希望能采取较积极方式,建议加重残酷对待动物的最高刑罚和加强执法效力,这方面多年来我们也认为有需要做。但我要强调,我们更重要是透过教育,虽然现在已有但还要加强教育,鼓励市民妥善照顾动物,以提升动物福利,透过教育令大家的行为改变,而并非单凭惩罚的方式来改变行为以达到我们的目标。

  虽然我刚才说这次的建议主要针对修订第169章,但是这些建议会大大提升本港对于动物福利的整体做法和建议。视乎公众谘询期间我们接获的意见,第169章在修订后会成为本港保障动物福利的主要法例,配合其他与动物相关而具特定功能的法例。

  下午(渔护署)薛汉宗兽医会详细向传媒朋友介绍我们的建议。在未来三个月,我们乐意聆听,我呼吁大家给我们多些意见。我们亦会进一步与相关持份者沟通,解释我们的建议。欢迎广大市民踊跃提出意见。

记者:关于终身禁养的惩罚,无论是饲养人、宠物店店主等,我如何知道这个人是终身不能饲养宠物?如何去执法?是否有足够人手去巡查,例如发现有人被禁养但养了宠物?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你刚才所问的细节,我请薛兽医稍后谈谈。我想讲讲整体的公众谘询和修例都是要加强谨慎责任和检讨最高刑罚的罚则,因为大家都觉得刑罚未必有足够的阻吓力,我们是循着这些原则去看。你刚才所问的细节,我请薛兽医谈谈。

记者:为甚么今次的修例不涵盖渔护署的人道毁灭做法?市民很关心执法方面?为甚么没有设立动物警察?如果公众谘询意见反映大家都想设立动物警察的话,会否作考虑?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首先,人道毁灭方面,渔护署有既定的机制,并不需要用这法例去检讨。其实他们不时会检讨,薛兽医稍后可以谈谈。设立动物警察方面,我们一直有听到这个诉求,现时警务处亦非常积极地在不同区实施一些安排,进行动物警察所做的工作,我们一直和他们密切联系,令到虐待动物的案件可以减少,如果有了这法例,我们相信加强罚则、教育、集中强调责任后,会和现时的执法相辅相成。

记者:今次修例特别建议在有合理怀疑的时候,执法人员已经可以入屋搜查,其实是否想针对现时一些长期犯案的人,包括繁殖场,令执法时更容易?但在法例生效后,会否令到这些人抗拒或在执法人员入屋前已经准备好一系列东西导致难以执法?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其实我们刚才提到想修改法例外,现时我们亦有其他动物相关的法例,例如139B (《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售卖及繁育)规例》),你刚才提到繁殖场等,现行已有法例监管。

记者:就医委会建议海外医生统一工作18个月,会否反而令有些医生可能去一些工作环境比较轻松的地方,例如到大学医学院工作,令医管局或卫生署更难请人?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据我们了解到医学会的方案是在考取执业试后需要有18个月临床工作,我们看到在时间上,即考完试之后要在某地方工作的时期是划一了。但是,正如我昨晚所说,我们仍未收到任何细节,所以是否完全只在这方面一视同仁,还是有其他细节,我们仍需再了解。说到临床工作,我们究竟如何定义临床工作,这一点也需要讲清楚,例如在卫生署或大学的工作,我不觉得是比较容易,其实每一个医学范畴都有其对于香港及巿民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医管局以治疗为主,服务很多香港巿民,这是重要的,但卫生署的工作是要面对全香港所有巿民,因为他们监察公共卫生,当然他们有一些工作是要面对病,虽以预防为主,但不等于不重要,例如最近有麻疹个案,又或者出现传染病时,卫生署的工作亦非常重要。如果谈到专科医生,大家记住是专科医生,他们已经接受整体的专科训练而已经成为专科医生,如果他们回港服务,其雇主应该可以决定其工作怎样对其机构和对香港最有裨益或最有贡献。我们现在说医生短缺,不单是临床上医生短缺,其实例如在大学,因为我们要增加大量医学生,大学教授也需要多些,而大学医科教授也不仅是做教学或研究,教学或研究亦不是舒服的工作,他们也需要做临床工作。所以整体来说,我想每个机构对于请人做哪一方面的工作最有裨益,各有其做法。我们希望一视同仁,使这些机构可以有效地吸引海外医生回来,令到他们回来在这些机构工作的贡献可以做到最好、最大。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9年4月26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