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三题:催泪烟残余物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梁继昌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的答覆:
 
问题:
 
  自本年六月爆发反修例风波以来,警方多次于人口密集地区甚至在室内地方施放催泪弹。据悉,催泪烟中多种化合物结晶微粒不易挥发而且会沉淀,并可随风飘散及依附在物件上,包括衣物纤维及建筑物的空气循环系统,长远威胁市民的健康。此外,有外国实验结果显示,曾暴露于催泪气体的群组,日后有较高风险出现长期性呼吸系统问题,例如晨咳、生浓痰、胸口痛、肺部组织受损及呼吸困难。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自本年六月至今,报称接触过催泪气体而就呼吸道疾病求诊的人数及有关的发病率、警方曾施放催泪弹地区的当日可吸入微细悬浮粒子的平均24小时浓度,以及该等数据与去年同期相关数据的比较结果;
 
(二)是否掌握催泪弹残留物对人体及环境影响的相关数据及资料;及
 
(三)会否安排专业人员检查曾受催泪烟影响的室内地方及邻近建筑物内的催泪烟残余物浓度,并彻底清理有关污染物;如否,理据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呼吁市民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包容社会上不同意见及尊重法治。
   
  政府充分理解市民关注催泪烟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就梁继昌议员提问的各部分,我们经谘询保安局、卫生署、环境保护署(环保署)、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及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后,我现综合回应如下:
 
(一)根据医管局资料,有市民在接触催泪烟后,因身体不适到医管局辖下急症室求诊。曾接触催泪烟的人士一般出现轻微的呼吸系统和皮肤不适的症状,并没有严重的身体影响。他们在急症室进行清洗及接受治疗后,大部分可以即时出院。医管局辖下18间急症室均设有清洗设施,协助受到生化/有害物质污染的伤者进行清洗,医护人员亦具备经验处理有关个案。卫生署及医管局没有备存相关求诊个案数字及发病率。
 
  在环境方面,催泪烟主要为粒状的物质,由于较空气重,其扩散范围有限。环保署分析了自今年六月至今曾施放催泪弹地区附近空气监测站录得的粒子数据,分析的方法是比对在施放催泪弹期间和之前时段附近监测站的粒子浓度是否有明显变化,亦比对同期间其他没有施放催泪弹地区监测站的数据。根据有关分析,环保署并没有发现在曾被施放催泪弹地区附近的监测站录得的粒子水平出现异常的情况。然而有个别日子有因有纵火情况而令附近监测站录得悬浮粒子浓度有数小时上升至高于当天正常水平两倍,这显示纵火活动会对附近地区的空气质素造成影响。过去数个月的冲突中有些示威者使用了大量汽油弹和在多处纵火、露天燃烧垃圾、杂物、商店和汽车等行为,产生大量浓烟及有毒污染物质(包括二恶英)。
   
  至于水环境方面,环保署自今年六月至今在各水质监测站录到的监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二)及(三)就催泪烟对人体的影响,卫生署已将有关催泪烟的健康资讯上载至卫生防护中心网页,供市民参考。有关的健康资讯见附录。一般而言,催泪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视乎多种因素,例如催泪烟内的具体化学成分、所暴露的时间和剂量、暴露途径、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暴露时所处的环境等。如有任何人士因接触催泪烟雾而持续感到不适,应谘询专业医护人员的意见。
 
  如市民怀疑家居受催泪烟残留物影响,应进行清洁,尽量使用一次性清洁物品,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口罩、橡胶手套、胶围裙等。受污染的表面一般可使用肥皂水浸湿的布抹,而不应使用热水以免令残留物蒸发。同时,要避免重新扬起残留微粒,因此,不应使用高压水枪及扫把等工具,亦不应使用电风扇。在清洁完成后,应把一次性清洁物品妥善包妥后(例如放进密封的胶袋)才弃置。
   
  有关催泪弹残留物对环境影响的情况,由于催泪烟主要为粒状的物质及较空气重,使用后会沉降至地面,残留物沉降后一般会附在物件的表面,不会长期悬浮于空气中。正如我刚才第一部分的答覆所述,自今年六月至今,环保署的粒子监测数据并没有异常。至于水环境方面,环保署自今年六月至今在各水质监测站录到的监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就食环署辖下地点,食环署已向其员工和洁净服务承办商发出工作指引,当中包括清理化学物品残留物需注意的事项及个人防护装备。其中,指引订明清洁工人在进行有关工作时需戴上口罩、橡胶手套、胶围裙等。如认为有需要,应戴上N95(或同级)呼吸器、眼罩及帽等。清洁工人在工作时如发现有危险品或化学废料会通知食环署转介相关部门跟进处理。食环署人员亦有进行定期和突击巡查,以查核承办商的服务表现。
 
2019年11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5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