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八题:应对淹浸威胁
************
问题:
有科学家指出,全球暖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据报,近日一项以新地理资讯数码模型推算的结果显示,在碳排放量高的情况下,估计到二○五○年,全球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人口达3.4亿。届时,本港广泛地区(包括锦田、洪水桥、将军澳、赤鱲角机场、启德、东九龙及西九龙)可能长期被淹浸。就应对淹浸威胁,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政府已预留三亿元发展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及全港三维数码地图,而该项目可协助预测洪水影响的范围,该项目会否收集、处理及分析关于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以及各区水浸风险的数据;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有何措施进一步推动以创新科技应对全球暖化所带来各区被淹浸的威胁;及
(三)鉴于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委托顾问于今年四月开展一项名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下的沿岸灾害研究及改善措施的制订」的可行性研究,该研究的范围是否涵盖全部上述地区;如是,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研究结果何时公布?
答覆:
主席:
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引起的威胁将越趋频繁和严重,政府对此议题十分关注。为加强气候行动和制订长远的政策,政府于二○一六年四月成立一个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跨部门气候变化督导委员会(委员会),督导和统筹各决策局和部门的有关气候行动,并于二○一七年一月公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详细地阐述在减缓、适应和应变方面的新目标和主要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辖下成立气候变化基建工作小组,协调各工务部门在公共基础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方面的工作。
政府留意到较早前有外国机构发表报告,指出香港沿岸地区在二○五○年可能会出现大范围水浸情况。根据香港天文台的观察,相关研究所采用的全球数值地形模型并未包含香港本地实测的数据,应用该模型于本港范围而作出的推算存在相当的限制及不确定性。
就刘议员提问的三个部分,经谘询相关部门的意见,现回覆如下:
(一)政府在《香港智慧城市蓝图》提出发展「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和「三维数码地图」,为政府部门以至公私营机构提供资讯基建的平台,以推动空间数据共享,支援各种智慧城市的应用发展。按「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和「三维数码地图」的发展进程,预期在二○二二年后,透过平台发放的空间数据将涵盖不同决策局及部门。各决策局及部门和公私营机构可利用相关数据有效地融合于二○二三年全面推出的「三维数码地图」上,为智慧城市提供多方面的应用及分析。至于天气及水浸的有关数据,例如降雨量及潮汐等资讯,届时将可透过这平台整合和发放,有助相关部门评估天气情况变化而带来的水浸影响,以及制订应对措施。
(二)政府各相关工务部门一向积极引进创新科技,以助提升基建设施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方面的能力。除上文(一) 所述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和「三维数码地图」外,渠务署在现行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检讨研究」中,会利用最新的水力数学模型,检视现有排水系统,以助制订改善措施,进一步提升排水系统的防洪能力和减低水浸风险。于恶劣天气期间,渠务署亦会善用科技协调全港水浸的紧急清理工作,例如透过遥测系统和闭路电视密切监察重要渠务设施的运作;水浸监察及报告系统会实时监察主要河流和水道的水位;现场收集的雨量、潮汐和水位数据会经遥测系统不断传送至监察中心,令渠务署可作快速分析,以助相关部门迅速部署所需的救援、疏散和开启洪泛庇护站等工作。此外,渠务署与有关部门于风暴潮点及越堤浪点设立了风暴潮预警系统。天文台会根据预警系统向有关人士发出手机短讯,预报风暴潮及水位。另一方面,土木工程拓展署引进了先进的测量技术,包括图像声纳仪、综合多波束测深仪及激光扫描系统和无人驾驶飞机等,以更有效率地检查海事设施,从而加强海事设施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土木工程拓展署亦会在正进行的「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下的沿岸灾害研究及改善措施的制订」研究中,参考先进国家的基础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方面的方法及最新技术,并建议合适的防御措施,以减低香港沿岸地区的水浸风险。
(三)土木工程拓展署于今年四月委聘顾问公司开展「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下的沿岸灾害研究及改善措施的制订」的可行性研究,旨在全面检视沿海较低洼或当风地点的情况,以及进行相关的风暴潮和风浪研究,以评估极端天气对沿海较低洼或当风地点的影响。目前顾问公司正考虑有关的天气数据,例如过往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的资料、海平面水位、风暴潮、风浪状况等,以电脑模型模拟全港海岸环境,以进行数据分析及了解极端天气对沿海较低洼或当风地点的影响,当中包括港岛区(例如东区、南区),九龙区(例如鲤鱼门、部分观塘沿岸区域)和新界区(例如将军澳、西贡、部分元朗西北沿岸区域)等地点。当完成数据分析后,顾问公司会为沿海较低洼或当风地点探讨及评估合适的防御及应对措施。整项研究工作预计需时约一年半。
完
2019年12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10分
香港时间18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