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政策措施记者会答问全文(二)
****************
行政长官:我在此再次重申,这一系列民生政策新措施,它的目的就是改善民生;它的目的就是对于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社群的群组,我们提供更好的支援,这是符合我担任行政长官以来的政策宗旨,某程度上亦是我在竞选期间对于市民作出的承诺,并没有其他目的。民生事项只能改善市民生活,不能够藉着民生事务可以做到其他工作,正如如果要刺激经济的工作,我们都只是针对刺激经济,希望经济不要衰退得那么快,失业率不要那么快上升,不能够期望它有其他效能。
至于在这七个月社会动荡时,我们真的要兼顾很多事情。当我们说要遏止暴力、要恢复社会秩序时,不单是警队要走在最前线来处理,整个政府都要共同努力,这亦是我不断去督促所有政府部门要配合我们遏止暴力的工作。你说时间上的分配令到不能够譬如早一两个月公布这些民生政策,这个可能是一个因素。
至于罗局长在立法会内提出的动议,我留意到罗局长在网志提到向我致歉,其实并不需要致歉,因为我觉得这亦是一个很务实和以市民利益出发、迫不得已要采取的行动。大家都知道劳工政策、劳工权益都是市民很愿见尽快推行的,所以产假的增加,既然在今次劳资双方都很支持的大前提下,应该更快把它落实。因为对于一般「打工仔」而言,要有法律基础才能够要求顾主给予她这14个星期的产假,但面对今日的立法会已经是近乎瘫痪──三个月都未能够选出一个内会主席,这种并不是正常的情况,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官员坐以待毙,我们甚么都不去想、甚么都不去做,我觉得这亦不是一个最好的回应。所以当这条法案进行首读和二读时,有一个契机可以作这个动议,把这条法案转移至事务委员会讨论,然后亦可以按着《议事规则》返回大会来恢复二读、三读并通过,我觉得是一个像刚才形容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对于罗局长肯冒着给人批评的情况下作出这举措,我是支持他的,所以不需要道歉。不过,事实上并不是有很多法例能用这种方法去做,因为有些已经在立法会二读,不可以转过头来;以及有些民生的重要性或是时间的紧急性并未去到这个地步,我们亦不会随意用。这条例有它的独特性,我希望亦得到议会的支持,让我们可以尽快审议这条条例,让这条条例可以在今届立法会通过,然后其他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开展。因为今年是这一届立法会最后一年,如果不能够通过的话,我们到下一届立法会又要重头再来,这样会令很多人失望,以及每年有约几万名小朋友出生,即是说这些怀孕妇女其实都希望能够早点可以享有一个更长的产假,可以照顾他们的婴儿。
记者:林太,你好,想问首先关于「两元乘车优惠」。刚才罗局长都说过政策是想鼓励就业,但其实你刚才都说过,都知道是60岁以上人士,尤其是基层人士,去做同一份工,60岁以上人士的人工会比以前较低,为甚么还要鼓励这些基层人士继续工作,而不是推出一些其他的惠民政策,例如将长者综援调低回到60岁?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现时政府民望如此低,在这时候推出一些政策,林太你虽然说过跟过去的社会动荡无关,政府工作继续做,其实会否担心一般市民觉得政府拿纳税人的钱为你过去半年的政策失误「埋单」?你又觉得这些措施是否能够弥补你甚至整个政府,在过去半年所做或所没有做的一些事情?第三个问题,刚才说过这次的措施是用一些创新思维,过去你对一些建议表示极有保留,现在就用创新思维去做。为甚么「五大诉求」之中,其余四个,尤其是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就不肯用这个创新思维去做?谢谢。
行政长官:我请罗局长答你第一条题目。关于第二和第三条题目,我再次在此强调,这套政策措施,顾名思义是民生措施,是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特别是基层市民、退休长者,所以我们从这个宗旨出发,并不是有其他特别意图或企图。
至于你说创新思维,无论我们做甚么事,创新是好的,但都要依法办事。在处理社会动荡或处理市民对于今次风波引起的其他政治议题,我亦公开说过,我们要把持三个很重要的原则──第一,要维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我们不能够因为要作一个政治回应,而违反「一国两制」和《基本法》里的要求。第二,要坚守法治,所以任何政治诉求违反法治,亦不会获得我们的接纳。第三,香港有一些传统优势,有些机构是经年累月地建立了它们今日的地位,我们不可轻言破坏,包括昨天法律年度开启的司法机关,以至我们的执法机关,都是一些重要机构。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恐怕我早前对于除了撤回条例外的其他诉求的立场已经展示得很清楚。
刚才你提到过去半年,我们有做、没做或做得不好,我们做得不好的工作,我们一定会很诚恳地反思。其中一个是我们在照顾基层方面,我们应用更大力度来满足社会对于政府的期盼。其中一个是有人会觉得这个社会好像欠缺一些公道,为甚么劳心劳力的基层员工不能够享有经济增长的成果;另外一个是说为甚么我们的居住环境这么长时间也不能改善。这一系列措施都是经过我们深切反思,认为是应该可以透过政府行为来推行,让市民可以回复对于香港这个社会的信心,当然亦希望我们继续下去,香港是一个大家都觉得很关爱、很包容的社会。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刚才记者朋友的问题,我不太能够回答,因为有点不明白该问题。因为如果就业是一件好事,而如果我们是鼓励他们就业,为何不鼓励他们就业呢?
如果你留意到,综援的调整只针对健全的60至64岁人士,实际上有不少属这个年龄层的人均想工作——当然有部分未必想——所以这是一个鼓励就业的措施,不是迫人工作的措施。既然有些人想工作,不过可能面对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他,「二元乘车优惠」肯定会有些帮助,所以这从政策层面是一致的,是尽量鼓励就业。
大家知道,现时每年踏入60岁的人数有差不多10万。你想想如果这10万人一达到60岁,就一下子退下及离开劳动市场,对整个劳动市场的影响相当大;此外,他们拥有的人力资源也相当宝贵,对香港整体经济的贡献相当之大。所以,作为一个政策原则和方向以考虑我们的措施,若有利于鼓励这个年龄层的朋友就业,都应该认真考虑。
记者:你好,林郑月娥女士,还有两个局长。刚才听了你说的十项惠民计划、措施,我觉得听起来还是挺有吸引力,感觉是挺有意思的,特别是「两元乘车计划」,我就想假如我到了60岁的时候,我至少可以坐车少花两块钱。但是我想知道这十项计划,在未来的落实过程当中,第一,就是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日程,譬如说是甚么时间开始,其中的进展是怎么样?那么结果又怎么样?譬如说,将达60岁的这些人可以省两块钱,那么对他们来讲是不是真的有好处?未来还有没有其他更多的这种惠民政策?譬如说,在几年前我记得有派钱那一种,那么在未来有没有这种计划?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好像我刚才说,本届政府自从我们上任以来,都不断推行一些惠民措施,每年的《施政报告》都有提出一些建议,这次提出的也是延续了我们对基层市民、对长者的特别照顾,也希望我们的力度加大,让他们感觉到有一个比较满意的安排。其中你谈到有派钱的事,当然我在开场发言最后也说,我这次提出的民生措施跟财政司司长现在做有关二○二○年至二一年的《财政预算案》公众谘询是没有重复的。他还在做谘询的工作,我想他下个月底公布他的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时,可能也有一些新的资源措施。现在我不能代替他讲这些是甚么措施,但总的来说,司长还是希望能在保护就业机会、振兴经济、为市民解困,多提出一些措施。
有关「两元乘车优惠」,其实我们现在这个计划已经适用于65岁或以上的长者,劳工及福利局现在正在检讨,我相信这个检讨可能为你刚才的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例如他们出行是否多了、长者的生活是否因为现在有这个补贴更丰富。这是为何我说尽管我今天提出了把受惠市民的年龄降到60岁,看来还是要先等检讨报告在今年上半年做好,我们公布后,看看它的成效,看看还有甚么其他改善的措施,我们再一并来推行。目前不能很具体地回答你是甚么时候开始,但是我知道这个措施应该是受很多市民欢迎,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尽快推行这个计划。
记者:你好,有三条问题想问。第一条想关注劳工假的问题。其实刚才林太都有提到,有些政策政府会「落水」一起去讨论,想问劳工假,政府会否都「落水」与商界去讨论?因为事前有否与商界deal好一些事?因为其实已经说了很多年想增加劳工假,但其实都是寸步不前。政府有甚么信心这次可以和商界可以真正deal得到?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两元乘车」这项。其实福利政策应该有它的延续性,虽然林太说要有突破、要有创新,之前林太其实说过,退休年龄和寿命延长不断地推后,当时其实没多久综援年龄才增加至65岁,但这次在短时间内又降低到60岁的银龄人士便可以拿到两元优惠津贴,其实会否有一种朝令夕改的感觉,令福利政策没有延续性?第三条,想说今次其实记者招待会主题是「为民解困」,但我相信现时这时势很多市民解困的困难,除了经济方面,都是在于要争取「五大诉求」,其实会否给市民一个感觉,就是没有在适当时候推出适当措施?会否担心其实现在这时间推出一些民生政策反而有一个反效果?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个关于法定假期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已经和商界展开讨论,更没有说甚么已经──你用的字是deal──没有做过这样的讨论。往往在劳资议题,我们都希望劳资双方能够坐下来讨论,以得出一个方案,政府接受这个方案,然后落实执行;但亦有一些劳资议题,政府愿意有一个主导角色,甚至我们会倾斜在劳工方面,然后尝试做一些工作去促成这个劳工权益的措施,或配合这个劳工权益的措施。现时对于增加法定假期与公众假期看齐的劳工权益措施未到这个阶段,不过看来亦很难说用哪种政府「落水」的方法去做,因为它是直接影响──如有影响的话──企业的员工营运成本,但亦要考虑如果它是逐步推行时,可能有很多空间去作一些营运上的调整,于是这个额外的员工成本亦未必会出现。总的来说,这不是去到一个阶段可以谈具体如何配合。往往都是如此,政府如果很困难便不做,不做其实是很简单,但如果社会不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年在立法会都有动议要政府做一、二、三、四、五的事,而社会上亦支持,经过立法会讨论,有了共识的动议内容,还是不做,久而久之,我恐怕就是会积累有人所说,我们有些深层次问题、有些社会怨气。这些社会怨气会随着某些情况或会爆发出来,令社会不能保持稳定和谐,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两元乘车计划」是广受市民欢迎的政府德政,它亦对于年长人士──虽然长者的定义在年龄方面,刚才罗局长亦解释了,会因不同政策有不同定义──它本身会令到我们这些比较年长的人士,无论在他的出行方面以至就业或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都有所裨益。我们觉得,没错,它有一些财政承担,但亦会广受社会或市民欢迎,我们便做。我又不觉得这种是朝令夕改,不过你说我自己选择用某些字眼,有时都要加大力度,突破传统思维,不能够不断地沿用同一套想法。如果大家有留意,我在这届政府和我的班子,其实都展示了很多大胆、加大力度、破格传统的思维,譬如在税务方面,以前商界多年争取利得税要分两级制,亦有人争取为了鼓励创科,需要给他在创科里面的开支更大的扣税额,都是不做;为甚么去到现在又要做?是否政策没有延续性?抑或我们是与时并进,看到去到某个时候,为了香港利益是需要作出一些思维上的改变?这次亦是这种取态。
我刚才已经说过,今天这一套是民生政策,它的目的是改善基层和弱势社群的民生,尤其是从制度上改变,不是一次性改变,展示了我们在这方面工作的诚意。我亦希望带出一个信息,因为很多人担心经历了这七个月的动荡,特区政府被市民支持或信任度下降了很多,究竟特区政府还有没有意志为香港出谋献策,改善各方面,例如经济、民生方面;当然有一些政治诉求,我们没办法回应,因为我刚才说了我们有一些重要原则,但和社会保持对话,或稍后我们会成立一个独立检讨委员会,再更深入了解香港现时面对的问题,让香港能够继续走下去,这些工作我们会继续做。我亦希望广大市民珍惜今日的香港,经过这么多代人建设的香港,我们尽快让香港可以走出这个困局,无论在经济、民生,以至其他方面,我们都应该还有很多机会。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完
2020年1月14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3时12分
香港时间23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