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五题:丢弃口罩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
问题:
为防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医护人员及市民需经常佩戴口罩。有环保人士指出,每日大量口罩被不当弃置,不单带来病毒传播风险,亦污染环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环境局有否统计或估算,自疫情爆发至今,全港口罩的累计及平均每日弃置数量;
(二)鉴于有环保人士指出,具防病毒作用的N95口罩及外科口罩一般含有难以降解的物料,而现时每日有大量口罩随家居废物被丢弃到堆填区,环境局有否评估此情况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及
(三)环境局采取了甚么措施,处理环境和生态被丢弃口罩污染的问题?
答覆:
主席:
自从疫情爆发至今,港人耗用了多少口罩,我们很难去准确统计。但以香港总人口约750万以及当中劳动人口约400万作估算,在疫情期间每日耗用的即弃口罩可以数以百万计。
若以全港每日耗用400万至600万个口罩及每个口罩重约2至3克估算,每日弃置在堆填区的口罩将重约10至15公吨。根据二○一八年的固体废物监察报告,每日弃置在堆填区的都市固体废物量为11 400公吨,由此估算在疫情期间即弃口罩占都市固体废物在堆填区的弃置量约千分之一。
即弃口罩主要材料的不织布及过滤层、橡筋等都是塑胶材料制造,而废塑胶是香港都市固体废物中的第三大成分,根据上述二○一八年的报告,每日弃置在堆填区的废塑胶约为2 300公吨。以废塑胶的弃置量计算,在疫情期间即弃口罩的弃置量约占千分之五。
由于即弃口罩,包括N95口罩及外科口罩,是以不同的物料和金属等难以分拆的复合物料制成,所以它们不宜回收或混入回收桶内,以免污染其他可回收物料。此外,政府于五月五日已公布,向全港巿民派发可重用口罩,此举可有助减少即弃口罩的使用量。
现时在医院及处理怀疑及确诊个案的隔离中心所产生的废弃口罩会被视作为医疗废物,送往化学废物处理中心,以约摄氏1000度的高温焚烧处置。所有的烟气亦会经过先进的空气污染控制设施处理,确保符合严谨的排放标准,以保护环境。
至于一般市民所用的口罩,主要将会随家居垃圾经废物收集车辆,直接或透过废物转运站送到堆填区弃置。在转运站,废物会经自动输送系统进入特制的密封货柜,再经海路或陆路运往堆填区弃置。转运站处置废物的过程主要以机械操作,站内工作人员无需以人手接触及处理这些废物。转运站承办商会定时清洗废物倾卸大堂、地面、废物输送系统、及运载废物的货柜及货车,以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所产生的污水会经过妥善处理才排入公用污水渠,然后输送到政府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处理。
堆填区以全密封式设计及建造,设有多层合成防渗透垫层系统,覆盖整个地面,渗滤液会被收集及妥善处理。当每日完成收集废物后,承办商会于废物倾卸区的倾倒面上盖上一层约150毫米的泥土,并在此覆盖层之上喷洒一种矿物砂英泥浆涂料以确保环境卫生和防止气味外泄。另外,堆填区内产生的沼气亦会经预设的气体收集系统收集善用,转废为能。在堆填区厌氧消化及密封的情况下,家居废物的分解过程会产生热能,提高堆填区内的温度,有助杀死病原体,包括细菌及病毒。大肠杆菌常被用作为环境病原体微生物的指标,其含量越低表示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机会越微。我们曾对堆填区的渗滤液进行大肠杆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堆填区的渗滤液完全没有大肠杆菌,因此即弃口罩弃置在堆填区不会引致疾病扩散。
在疫情期间,相关部门会加紧清理被丢弃的口罩和垃圾,并会提醒员工保持警觉,注意个人卫生及妥善处置垃圾。由于近日不少市民到访郊外如郊野公园等,相关部门包括环境保护署及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已加强巡查和清洁场地,同时透过不同渠道宣传,包括在人流较多的郊野公园地点悬挂宣传横额及张贴海报,呼吁郊游人士须保持环境卫生及保护生态。渔护署职员在巡逻郊野山径时亦会呼吁行山人士自己垃圾自己带走,如发现乱抛垃圾的情况,会采取适当执法行动。
为提醒市民同心抗疫,政府在过去几个月透过不同的渠道加强劝喻市民时刻保持个人卫生,亦要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亦同时提醒市民紧记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口罩);使用后应适当地弃置于有盖垃圾桶,绝不可随处丢弃,以免造成卫生风险及影响生态环境。
多谢主席。
完
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00分
香港时间17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