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三题:楼市需求管理措施
**************
  以下是今日(七月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吴永嘉议员的提问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的答覆:
 
问题:
 
  香港经济低迷令各行业现时面对巨大的经营压力,而银行对商业借贷亦趋向更审慎。有企业东主有意出售其物业以便周转。然而,各项楼市需求管理措施(俗称「辣招」)令套现难度大增。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据悉新加坡政府有意放宽其楼市需求管理措施,以吸引国际资金到当地投资以振兴经济,当局有否评估此情况,并考虑赶在这个亚洲区内主要竞争对手推出有关措施之前,把从价印花税税率调低至以往水平,以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及
 
(二)鉴于有商户建议,即使政府为免影响市民自置居所的机会而不即时全面「撤辣」,亦至少应实施下述三项措施:(i)把从价印花税税率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五逐步下调至以往水平;(ii)更改以「先买后卖」方式换楼的人士,须先缴付印花税后才可申请退回已缴税款的安排;及(iii)就非住宅物业交易「撤辣」,当局会否实施这些措施;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代主席:
 
  特区政府房屋政策的其中一项重要目标是维持物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过去几年,政府按照本地物业市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既致力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以回应需求,亦推出多轮需求管理措施,打击短期炒卖活动及减少投资和外来需求。这些措施旨在防止物业市场进一步升温,以免对本地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重大风险;确保物业市场健康发展;并于当前房屋供应偏紧的情况下,优先照顾香港永久性居民自置居所的需要。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制定与物业市场相关的政策时,均会因应当地的经济、物业市场情况,以及自身的政策考虑,推行适当的措施。
 
  吴议员提出调低物业印花税税率或有助吸引外资,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政府认为投资者选择开展业务地点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营商环境及商机、税制及税率,以及经营成本等。考虑到目前香港物业市场的实际情况,需求管理措施确保物业市场健康发展,可有助提供稳定的营商环境,维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的竞争力。
 
  政府明白企业在现时的经济情况下,或会面对较大的现金流压力。政府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及两轮防疫抗疫基金共推出一系列涉及超过二千八百亿元的纾困措施,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同时亦为中小企推出「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和为合资格企业推出「保就业」计划,以纾缓企业现金流转困难。
 
  就吴议员问题的两部分,经谘询运输及房屋局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在考虑是否调整有关住宅物业的印花税税率时,政府必须审慎考虑相关安排对整体楼市的影响。受环球和本地因素影响,住宅物业市场由二○一九年下半年起转趋淡静。楼价虽稍有回落,但最近亦有回升迹象。整体楼价仍处于一般市民难以负担的水平。二○二○年第一季的市民置业负担比率(注)仍然处于73%的高水平,远高于二○○○年至二○一九年20年长期平均数的45%。
 
  任何放宽需求管理措施或下调印花税税率的举动,均可能被市场趁机炒作为政府调整楼市政策的讯号,亦可能会刺激部分市民对本地住宅物业的需求,在目前房屋仍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机会造成推高楼价的反效果。因此,政府必须审慎行事。
 
  至于非住宅物业方面,政府引入双倍从价印花税的目的,是防止住宅物业市场的亢奋情况蔓延至非住宅物业市场。非住宅物业售价虽然由二○一九年开始有回落的趋势,但依然维持较高水平,政府会继续密切监察市场情况。
 
  香港永久性居民如购买新住宅物业以取代其唯一的原有住宅物业,根据现行机制,须先缴付相关印花税,待处置原有物业后才申请退还部分税款。政府明白有关安排可能会增加换楼人士的置业成本。然而,如果放宽相关要求,可能会招致一些并无真实意图出售原有物业的业主,藉换楼的名义拖延缴付印花税,或趁机持有多于一个住宅物业一段较长时间以图获利。这有违推出需求管理措施的政策原意,也和照顾香港永久性居民转换物业的实际需要背道而驰。
 
  一如既往,政府会继续留意市场情况,参考一系列指标,包括物业市场价格、市民置业负担比率、物业成交量和供应量、本地和环球经济变化等,适时采取合适的措施回应市场变化,确保物业市场健康发展。
 
注:置业负担比率是指就一个面积45平方米的单位而言,若以当时的按揭利率和20年还款期计算,按揭供款相对住户(公营房屋住户除外)入息中位数的比率。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22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