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记者会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今日(七月二十七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博士、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卫生)陈松青、卫生署署长陈汉仪医生及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亦有出席。以下是记者会答问内容:
 
记者:你好,司长,首先想问室内外都要戴口罩的规例方面,其实会否有一些豁免?做运动方面,其实是否都要戴口罩?另外,如果有人在街上可能围在一起吸烟,除下口罩吸烟,这方面其实又会否触犯法例?具体执法是怎样?罚则上会否加强?继续沿用现时的规例定额罚款2,000元,最高罚款5,000元,还是会再增加罚则?另外想问其实之前禁止晚市后,有一些市民都需要在外面吃饭,便会转到公园或站在街边吃,现时完全禁止所有堂食后,其实有一些工作性质是不可能在家工作的,他们必须在外面工作,就他们吃饭方面,政府有否考虑过如何平衡这方面?如果他们在街上、公园吃饭算不算犯法?另外,其实这样做是否真的能减低感染风险?最后想问政府近期不断收紧一些措施,而不是要求更多企业实行在家工作,只有如司长刚才所说作出一些呼吁,是否觉得只要收紧措施而人们继续上班其实便可以减轻整个疫情?谢谢。
 
政务司司长:我们整个防疫策略是张弛有度的。我们一定要根据卫生防护中心的风险评估和政府专家委员会的意见而作出一个全盘考虑,当然在过程中,正如三人拔河,特首亦说过多次。第一,防疫是最主打并很重要,但亦要考虑经济的实际环境以及市民的承受力等,即所谓可以忍耐的力量,三者之间要取得平衡。所以在这过程中,这些平衡往往是不容易的,但我们一定以最大公约数,即公众安全为出发点,亦顾及实际情况,所以你看到我们适度地做我们认为恰当的事。
 
  首先口罩方面的细节,我交给陈松青常秘向大家说说。罚则根本与上次一样,都是2,000元,最高5,000元。如果你的身体有缺陷或精神上有疾病、损害等,条例清楚说明那些构成一些合理辩解,可以不用戴口罩;或当你戴口罩后觉得会对个人带来严重不舒服等,都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当然你要解释得到,一个合理的辩解是重要的。
   
  晚市方面,你刚才说有些人一定要在外吃,怎么办?他们真的要叫外卖。大家都要包容。至于在哪里吃饭,当然你在办公室,在附近买了饭盒便回办公室吃,现时很多同事午膳时都是买饭盒回办公室吃。在郊野公园吃是否可以,我们没有限制,但当然你不能构成环境污染,到处乱扔饭盒等,个人卫生都是重要的。
   
  至于在家工作,政府都是返回最初的环境。现时政府可以说有六成同事,大部分是纪律部队、医疗同事、紧急服务同事,仍然继续上班;剩下的我们说的只是一半而已,(那些)是真的在办公至工作,我们已尽量减少很多前线服务。所以我作出的诚恳呼吁,希望雇主顾及现时环境,希望尽量减少社交接触。我觉得在这环境下疫情真的十分严峻,个案一路飙升及整体世界及国际环境明显是向上走,而不是向下走,我们真的要提高警觉。大家容忍片刻,一起忍让一点,短期的不方便换来长期的健康、安全,我觉得这点是重要的。或者请秘书长说一说那些细节。
 
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卫生):《预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规例》(第599I章)上一次修订时,已在规例下容许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可以指明在甚么公众地方需要强制佩戴口罩。今日我们会做的是,由星期三开始指明在所有公众地方均须佩戴口罩。这项有关佩戴口罩的规例唯一不适用于未满两岁的人士或有合理辩解不需佩戴口罩的人士,而合理辩解则主要包括一些饮食的情况、服药的情况,或者因为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残疾或疾病而不能戴上口罩,这些都不适用于佩戴口罩的规例。如果有任何人有合理必要不佩戴口罩以避免自己身体受伤害,这亦不适用于强制佩戴口罩的范围。正如刚才司长所讲,佩戴口罩其实是保护个人和保护其他人的防疫措施,我们强烈呼吁巿民在任何地方均尽可能佩戴口罩。罚则方面,我们仍然维持在这规例下的原有罚则,即定额罚款2,000元,或最高罚款5,000元。
 
记者:做运动、吸烟是否没有获得任何豁免,是否需要佩戴口罩?
 
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卫生):正如我刚才所讲,在规例下,我们已订明只有在有合理辩解的情况下才可以不用佩戴口罩,而有合理辩解的情况,除了包括饮食和用药的情况之外,对吸烟我们并没有特别给予豁免。我亦趁此机会呼吁,巿民应尽可能趁此机会戒烟,亦应尽量避免在公众地方吸烟。
 
记者:你好,想问司长,其实多个专家都认同政府的豁免检疫安排是引发第三波疫情的主因,之前政府说因为物资问题,所以不能够收紧这个安排,现在政府却收紧,其实为甚么?是否政府一直以物资作挡箭牌?就这32类豁免入境的人士,是否没有任何空间能收窄他们相关的检疫安排?第二个问题,想问如果政府一直不切断源头,不收紧这些获得豁免人士的安排的话,疫情在社区其实是否预计到只会一直失控及扩大?你们再推出一些戴口罩、禁堂食这类措施,其实是否治标不治本?其实除了用法例规管市民外,政府当局现时还可以凭甚么要市民和你们同心抗疫?还有甚么可以令市民心悦诚服依照法例做?第三个问题,想知道现时疫情已经有至少20人死亡,政府一边说尊重专家意见,另一边却说专家说的这是源头是误解;之前疫情爆发时已经说过要戴口罩,但特首说戴了也要除下,到现在室内、室外也要戴口罩。政府会否向专家和死者家属道歉?政府是否需要就抗疫失败负上责任?谢谢。
 
政务司司长:首先,多谢你三条问题。在豁免安排上,我们由第一天开始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即疫情一开始时,豁免不是新的事物。因为香港的经济联系、食物,全部是靠外来,香港是不可能自己生产食物、蔬菜、肉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通道,继续确保我们的经济、有需要的活动可以继续进行,不会因为疫情而影响我们的食物供应等,这是必然的。正如我刚才所说,要找个平衡点。在平衡过程中,例如我们豁免跨境货柜车司机,每日有七千多名司机来回深圳、香港,为了货物和食物这些基本物资,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是说要牺牲香港的健康,而实际上是一个平衡。他们要依足严紧的防疫措施,例如我们早期一定要有一个医学监察,是很严紧的;一定要戴口罩、量体温、一定要申报等等,当然最近亦配合我们和内地的联防联控,一定要有检疫测试,证明是阴性才可以能继续享有豁免。大家要理解我们背后的理念。
 
  关于船员等方面,昨日我们也有很详细的新闻稿,晚上也有补充资料向大家交代。我们明白大家的关注,亦尊重专家意见。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我们是实事求是去做,因为较早前国际上有些呼吁,还有香港船东协会呼吁,很多海员和船出海后,半年也泊不了岸,因为疫情问题是相当严峻。基于人道理由,亦有很强烈的呼吁,加上香港是一个航运中心等因素,亦有很多船东协会向我们求助,也说不定很多船员是港人,所以我们有这个措施。但疫情逆转,我们不能够一成不变。我们斟酌疫情,现在进一步(收紧),昨日都宣布由星期三开始,如果不是送货来香港,与香港运作没有关系的话,便不能够泊岸。陈帆局长可以向大家再补充一下,让大家了解多点背景。源头方面,当然我们现时发现很多的确诊个案是找不到源头,这是我们忧虑的,现正在努力寻找。但减少人流是重要的,在这个阶段,若然还是控制不到人流,继续发展下去,这说不过去的。所以我们在人流方面,第一,四个人的聚集变成两个人。如果你说家里不只两个人,要出外怎么办呢?以一个住户计,其实是可以豁免。在车里也可以豁免,即七人车、四人车、五人车也可以豁免,这些以前也是这样做,我们也维持这个做法,有一定弹性和宽松。始终我们都是尽力去做。其实我们目标一致,是香港尽快走出这个逆境,走出这个困局,大家可以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生活,希望大家理解有时我们的政策,不是前后不一,事实上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张弛有度──哪些时候可以宽松些、哪些时候认为可以收紧些,这次我们把它拉紧,是拉得很紧,由四个人变成两个人。现时所有堂食不能够卖,包括Food court(美食广场)都不能做堂食。我们把它清空,不能在那里聚餐、坐下吃,是没意思的。或者请陈帆局长简单补充一下关于海员方面。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我相信大家亦了解,现在全球疫症肆虐,基本上全球货运供应非常紧张,所以供应链的维持对全球生活以至物流运输均非常重要。香港超过九成的货物是经水路运送,我们经常使用的口罩、洗手液、纸巾,甚或至各式各样粮油食品、日用品,也必须透过水路维持供应。在确保香港市民生活不受影响,以至经济可以持续(的同时),我们亦首先考虑公共卫生这前提。在确保公共卫生这个前提得以保障的安排下,我们认为有需要确保水路运输正常运作。我们当时按实际疫情及社会环境,各个政策局及部门共同检视,在进行有关豁免时亦提出一些指定条件,确保有关船员进行有需要的隔离,以至入境时有些必须的安排。譬如说,我们亦参考了医学专家在不同时间提出的意见。我们在七月初就着疫情转变,提出有关船员乘坐飞机到香港必须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测检,取得阴性证明书,而且来到香港需要进行有关检测。除此之外,亦要求他们入境时需要等候船只来到香港,抵港后直接点对点上船。这些都是按当时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配。现时来说亦因应当下疫情变化、社会情况,收紧相关豁免条件。相信大家非常清楚,我们最新的要求是除了在入境前 48小时完成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病检测,取得阴性证明后;亦需要船公司在船员或船只抵港前提交相关文件,并需要确保相关船员抵港时落飞机点对点直接上船;而船上的船员在船只逗留香港的时候不可上岸。凡此种种,希望尽可能做足防疫工作,确保香港公共卫生安全。
 
记者:……
 
政务司司长:我想在目前的环境,大家都会有些不便,生活可能受到影响等等,不过为着整体公共健康,为着大家的身体健康、社会安全,特别是公共安全,目前措施如带来不便,希望大家理解。
 
记者:首先是有关海员方面的问题。由六月八日开始,平均每日有多少海员是豁免检疫入境?以及相信政府现时发现有些漏洞,才会收紧海员入境措施,究竟会不会为引发第三波疫情道歉?检测方面,现时每一日检测量有多少?当中有多少由私人公司处理,即是如早前谈到的内地华大基因?政府会否如英国一样,向研究疫苗的厂订疫苗?以及想问其实今日都有很多新措施,一些重要的措施公布,但为甚么林太今日没有出来?有甚么重要得过出来解说这些政策?是觉得并不重视今日这些措施,不重视这个疫情?抑或其实是想回避一些问责的问题?
 
政务司司长:或者请陈帆局长讲讲海员数字。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由今年二月初至七月二十一日,(来港)上船的船员大概有一万人。我希望大家理解,现时疫情肆虐期间,全球有数十万名海员在海上漂流,这些海员在秉持其天职,为世界航运及物流供应而努力。
 
  因应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以至国际航运公会的呼吁,因为很多船员已在水上漂流了很长的时间,有些(船员)在水上停留的时间超过一年,以致身心受到极大压力,以至伤害。所以,在评估当下的疫情,以至实际环境,并在确保公共卫生的同时作出平衡。我们亦不断监察疫情的转变及香港的实际情况,而且不断作出调整。刚才这位朋友问的便是我们在七月初的时候,正如我刚才所述,我们要求抵港海员在来港前48小时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病的测试,取得阴性的证明,并持轮船公司的证明,才可前来香港。若该名船员没有相关检验证明,可以被拒绝入境,有关船员入境后亦会在我们有关的卫生当局进行检测,方可上船。这是因应最新实际疫情发展,以至当下的情况,以及专家的意见作出调整、修改有关决定。所以,本星期三起,在香港没有货运装卸的货轮船员的轮更,以至客轮的轮更会停止,直至香港疫情受到控制为止。
 
政务司司长:就检测方面,想请局长说说。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检测方面,其实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公营机构的检测量,即包括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的检测量。目前的疫情非常严峻,每日都有超过100宗确诊个案,而他们亦各自有紧密接触者,之后再有确诊个案。有关这些个案的检测量,如检视过去一星期,差不多有10 000或以上,过去几日甚至有时超过10 000,可能做到12 000至13 000,当然这是当疫情严峻时加班、加时间(而做到)。卫生署亦有向多间本地私营化验所直接采购检测服务,加强公营机构的检测能力。我刚才讲过,由七月十四日开始,这些私营化验所协助卫生署进行检测,预计每日逐步可以处理合共约6 000个样本。除了公营机构外,当然还有私营机构,私营机构能够提供的力量大很多,例如四个高风险群组会陆续扩展至小巴司机、街巿租户及特殊学校宿舍部员工,整个检测数目差不多超过50万。目前已收集的样本超过37 000多,亦做了超过34 000个样本的检测,而且一直会有进展。刚才亦提过,我们亦会在慈云山比较多确诊个案的屋邨展开检测。

政务司司长:你问为甚么特首今日不主持这个记者会?其实我们是一个团队,无分彼此。我们在抗疫上大家是一个团队,齐心抗疫。她今日未能到来,并不等于我们不重视这件事,绝对不是。今早行政会议召开了特别会议,我们是分秒必争,为市民利益求福祉。
 
记者:我想问问司长,「限聚令」现在收紧至两个人,理据是甚么?为甚么不索性实行「禁足令」?与其现时禁堂食,为甚么不规定全部人停工,令市民可以减少出外?另外,食肆方面,政府有否考虑过赔偿政策?以及现时医院床位比较紧张,负压病床比较紧张,确诊个案亦来不及送入院,会否寻求中央协助?为甚么慈云山居民可以优先,其实病毒已经扩散至社区,为甚么不进行一个全民测试?谢谢。
 
政务司司长:在医管局的病床方面,我请高医生先回应,我接着回应其他问题,好吗?高医生。

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在医院病床里面,情况的确是非常之紧张,我们见到今次疫情来得好快好急,病人数目亦都多,过去几日,大家也看到每日确诊数字很多时超过100个病人,因此其实我们大约1200多张的负压隔离病床,基本上差不多全部使用,入住率、特别在内科隔离病床,其实都有八成多、九成,我想大家也明白,隔离病床其实去到这个入住率,基本上也是完全使用,因为要有一个启动的运作,因此也出现一些情况,知道有些病人,譬如过去一两日,有时会有甚至过百位病人等候入住,这也是不理想的情况。

我们同事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透过不同的方法,能够善用我们的病床,所以就适当的病人,当然他如果康复的话就会出院,另外我们也调动到其他一些专科的一些病床,譬如像骨科病床、外科病床,令我们可以开启到我们二线隔离病床,现在已有200多位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转介到我们第二线隔离病床那边,同时我们也在上星期五开始启动在鲤鱼门度假村的社区隔离中心,到今早来说,大约有70多位病人在那儿接受隔离治疗,我们看到的情况现在还是严峻的,所以明白有市民虽然很多时仍要等候入院,但因为医院的病床都是紧张,因此我们也会尽量安排,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病人,或者他有长期病患,又或者他有明显病征那些,会优先入院接受隔离治疗,相对上来说,一些相对上比较年青的病人,又或者他没有病征,因为大家也明白,现在我们也配合整个政府做很多筛查、测试,因此也有不少人士虽然有确诊但其实没有病征,我们会逐步安排不同的病人入院,当然也是有优次的次序,我们也呼吁市民,希望大家能够尽量配合医管局和卫生防护中心同事的安排,因为其实病人他们得悉有确诊需要入医院的时候,卫生防护中心的同事都会提醒他们关于各方面的感染控制措施重要性,如何小心照顾自己和家人,同时亦知道卫生防护中心同事也会同时安排密切接触的人士接受隔离治疗。未来这段时间,我们也会继续尽量去腾空多一些病床,可以接收到我们病人,继续善用我们的第二线的隔离病床、鲤鱼门度假村的一些隔离设施。

同时,医院的隔离病床,一定会优先给那些需要在医院接受照顾的病人,一般来说也是年纪比较大,或者慢性病患、明显病征的病人,而一些相对年青,特别是无病征的病人,我们现在也会安排与他们做一些快速评估,使他们可以尽快安排他们到像鲤鱼门度假村的一些社区隔离设施,因为很多时这些病人的需要主要是隔离的需要,相对上的医疗照顾比较少,随着我们上星期五开始启动鲤鱼门度假村的设施之后,过去几日的运作相对上顺利,因此我们也有信心可以加强各方面的服务,当然我们也为了将来作出计划,如果万一疫情继续持续下去,或者情况严重的时候,我们现在也积极筹备在亚洲博览馆做一个相关的隔离设施,以备将来有机会需要。

政务司司长:回应其他几个问题,为甚么不干脆实施「禁足令」或者「居家令」等等?「禁足令」和「居家令」都是相当严厉的措施,差不多等同宵禁,英文是Lockdown,墨尔本等很多地方真的是不准人外出。对于香港实际的环境,我觉得一定要很小心谨慎,不可以随便、贸贸然就说(实施)「禁足令」,因为是兹事体大、影响深远,而能否做到亦是一个高难度问题。
 
  第二,香港很多人因为种种理由是不煮饭的,例如因为居住地方根本不适宜煮食或在生活方面不太方便,所以香港食肆林立,有16 000间食肆,是香港文化。如果晚上全部停工,连外卖都没有,很多人的生活会有困难,亦带来不便。这正正反映出张弛有度的政策,在此彰显出来。我们一方面不要堂食,即是不要近距离(接触);但另一方面(外卖)服务仍继续。只要大家合作,可以去提取,或是送上门,现在很流行送上门,只要打电话、上网落单便会送到,在门外领取食物,便可以在家用膳。其实这是灵活,香港成功的地方便是够灵活,以及针对香港的特殊情况,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做法是恰当。
   
  第三,你问我们要求一些企业关闭,或不允许一些店铺、处所营运,会否有经济援助或支援给他们。「防疫抗疫基金」成立后,已经有两次的「基金一」、「基金二」。同时在罗致光局长之下有一个很庞大的「保就业计划」,有八百多亿元,第一期已经差不多陆续发放;第二期亦会在九月左右开始陆续发放。这笔钱数额不少,亦能帮助到不少企业,或者罗局长可以说说最新情况。当然我们亦会密切留意着有些行业会否受到影响。受重创的行业,我们当然会关心,绝对会关心他们。所以我们首先会评估整体情况,即是对于营运方面,不让他们营业的影响。第二,我们同时会考虑经济能力,防疫基金有少部分是应急款项,(金额)并不是太多,但会尽量在能力所限下看看怎样帮助这些机构。个别局都要开始做一些评估,或者请局长讲讲「保就业」计划的最新情况,让大家知道我们最新的发展。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多谢司长。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在本月底(即本星期末)大致完成「保就业」计划第一期补贴的发放。当然在此亦可藉机会呼吁,有部份申请的雇主仍未补交其错误输入的银行户口资料或其强积金户口有关的资料,所以有部份(申请)在这里所谓「卡住」。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八月中公布第二期资助额的发放准则,并希望在八月底可以开始接受申请。目标是希望在约两星期后──大概九月中开始发放有关「保就业」计划的第二期资助。
 
政务司司长:你问为甚么只有慈云山、慈正邨进行免费检疫,而不在其他地区?理据是黄大仙今次是一个重灾区,有很多本地个案,特别慈云山中心这个商场内引发很多确诊案件,而旁边就是慈正邨,所以是高风险的。第二,有不少的个案令慈正邨的居民受影响,所以行政长官特别指令民政总署为屋邨进行检测。或者徐局长可以作一点补充。
 
民政事务局局长:正如司长刚才所说,慈云山情况的确比较严峻,所以这次计划我们会先做慈正邨及其旁边的公共屋邨的住户。刚才我都说过,我们希望可以在两星期内完成整个测试计划,当中会为22座楼宇、户数大约有13 000多,约40 000多个居民完成测试。
 
  其实除了测试之外,我们之前有机会和当区居民交流,看到独居长者或双老比较恐慌,亦较少机会出外购买物资,所以我们早两个星期找了乐善堂和东华三院,向慈云山慈正邨、牛池湾彩辉邨和观塘坪石(的居民)派发超过7 500个食物包,当中有米和罐头,在疫情下尽量给予食物和物资上的支援。除此之外,过去民政总署就着十八区,现时口罩物资暂时未必是最紧张,但是我知道很多社群未必有这些物资,所以在过去最新一轮,民政总署经十八区很多地区NGO(非政府机构),派发了超过490万个口罩和约300万支消毒搓手液给有需要的社群。正如刚才司长所说,一个团队每一个部门均尽量行多步,做多些,看看如何从市民角度,就他们的需要尽量给予支援,我补充到这里。
 
记者:……
 
政务司司长:行政长官上星期的报告有交代,她很坦白向大家交代了,中央是高度关心香港,香港有甚么需要,国家中央政府一定全力支援,大家有一个后盾。国家是坚实的后盾。行政长官亦作出请求,第一在检测方面希望加大检测力量,做多些检测。现时华大已经入场,中检也进了场,全部都是在内地相当有地位的(公司),而且有一定的经验处理。
 
  第二,行政长官亦作出要求,中央亦肯定了、有积极正面的回应,就是希望中央协助我们在亚洲博览馆,在短时间内开辟一个方舱医院,就此国家也同意了,亦会尽快协助我们。届时可以有过千个、最多可达到2 000个床位,医管局便可得到进一步支援。还有在疫苗方面,如果国家开发到疫苗,亦希望尽快帮到香港,让我们走出疫情的困局。国家很清晰,香港有甚么要求,国家一定会尽一切能力协助香港,尽早走出疫情困境。
 
记者:……
 
政务司司长:医疗人手绝对不在我们的议程上。我们主要有三件事──第一是检测力量,即多些设施,现在正在做。香港有华大、有中检。第二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方舱医院,国家的经验是以神速、火速做到,有一队专家来香港协助硬件方面的工作。医疗人员方面绝对不是我们的议题,大家不需在这方面过分担忧。
 
记者:中联办表示中央随时准备协助香港抗疫,其实在甚么情况下特区政府才会提出要求?私家化验所服务都已爆满,例如有个案指星期二有化验结果,但到了星期五才公布结果,为甚么不请求中央设立火眼化验室,或者会更快、更便宜?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有甚么考虑因素?会否担心医护反对?有专家今早指香港的检测现已大滞后,现在整个慈云山要做免费检测,会否要等很久?隐形病人会否继续在社区游走?政府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政务司司长:首先我请陈局长谈谈这数个问题。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首先我先说检测。政府尤其是卫生署和医管局,我们的检测其实一直都是加大的,当然在人手或机器上有限制。但是在较早前,我们有「防疫抗疫基金」给予的拨款,所以至本月底或八月初,可以再增加2 400个检测量。这就是当时「防疫抗疫基金」拨款给卫生署、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让大家增加检测量。但现在,当我们多了一些外援和私营的检测量,尤其是一些私营机构可以提供比较大的检测量,令我们有条件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我们的检测数量,这当然是包括卫生署,由这一波疫情开始,他们都是尽力在整个疫情的控制和找紧密接触者、以至截断传播链等方面工作。在这些确诊者住的地方、他们工作的地方或吃东西的地方,现在总共派了差不多39 000个样本瓶,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检测,当中也找到差不多六、七十个确诊个案,这是我们一直推展。刚才亦说过,卫生署本身的检测量有限,所以现时为了应对疫情,我们开始购买一些私营的检测。刚才我所讲的全部都是公营,现时私营方面,主要是我刚才所讲的四个高危群组,让三间化验所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提供数以万计的核酸检测服务。在这大前提下,除了刚才所讲的四个群组外,亦会在未来一周再扩大至小巴司机、街市租户和特殊学校宿舍部的员工。这些都是我们觉得有风险存在,加上整体疫情发展,我们应该扩大检测数量。
 
  至于刚才徐局长所讲的有关慈云山区,一直以来卫生署在有确诊个案的大厦已经开始派发样本瓶。如果在整区,如司长所言,如确诊个案比较多,则会在该区开展检测工作。我们会一直监察整体情况。对于我们的检测工作,如果检测能够找到确诊个案,截断传播链,我们一直会推展下去的。
 
记者:⋯⋯很多人最近都说会押后立法会选举,当局会否考虑⋯⋯
 
政务司司长:选举方面,我们会密切留意着疫情,这是大家都关心的。疫情是重要的,因为始终我们的底线是希望有一个安全的选举,一个有序、公平、公正的选举,但疫情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忽视。选举投票人数不少,聚集等等的风险十分高。我们都会密切留意,每日监察情况以作全盘考虑。我们在适当时候会向大家交代,多谢各位。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英文部分。)



2020年7月27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0时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