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内容(附短片)
********************************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今日(十月二十日)就最新的社交距离措施会见传媒的谈话内容: 
 
记者:想问旅行团豁免人数,为甚么现在限聚令都是四人或以下,其实这本地旅行团是鼓励香港市民在市内周围走,为甚么旅行团可以有这个放宽?虽然他们戴着口罩,可能隐形带病菌的人都可以在香港周围走,为甚么有这个矛盾存在?有没有想过公共卫生风险?有没有问过专家意见?针对旅行团,想问会不会限制团数?有些香港景点其实很小,景点亦很有限,虽然说每团30人,但万一真是有很多团在同一地方而真的有确诊者去过,有没有想过后续工作会怎么做,是否都会一起检疫?参加旅行团的人是否要自己进行测试,怎么确保他们没有带菌?另外,想问之前有与酒店业界谈,现在有很多staycation,副局长也建议过只是一家人上一间房,有没有和酒店业界谈过最新进展,例如酒店可以怎么配合限制上房人数?强制检测方面,昨晚谈到甚么进展?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我首先回答你多条问题。我们对于现在在新常态和现时疫情下,我们任何放宽、收紧都是做了很谨慎的风险评估,卫生署一直都对现时疫情作研判,任何豁免或放宽都当然风险不一定会零,但是最重要是将风险尽量减低,以及可控和可以处理。有关旅行团,第一,这个豁免不是一个无条件的豁免,刚才邱局长亦说了有多项豁免条件,包括由旅议会负责一直看着不同旅行社的团是需要做到哪一些感染控制措施,刚才邱局长说有签约章和多项要求需要达到。在现时的整体情况下,在逐步放宽方面,大家留意到这些放宽是有序和慢的,我们不是很快立刻将所有的东西一齐放宽,当然有不同声音,当然业界很希望我们放宽多一些,但从一个公共卫生角度,我们评估了风险,其实只能有条件做到这个放宽。

  至于检测,刚才邱局长提及,一些带团人士,他们是会做检测。至于市民,当然最重要是他们要做好防疫措施,刚才邱局长说在他们要求下,例如人数为旅游车的容纳量的50%,不会坐满人,都要全程戴口罩,要量体温等,这些也有一定的要求。至于酒店的问题,当然是不理想的,我理解卫生署有与酒店业开会,而他们亦很快出来说有一定规定,当然市民自律都是非常重要。希望大家理解在现时疫情仍有隐形传播链情况下,在社区人群聚集都要减低,我们要平衡社会的经济、市民的生活等。

  最后就是强制性检测,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法律框架,去看能怎么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当然目的是为了疫情防控,为了能更快、更有效去找到有机会传播的人士,令传播不会在社会继续扩大,这个是我们整体政策目标。若有病毒,我们要杜绝,另外有机会有扩散,我们要将这个风险减到最低。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我简单补充有关本地游安排。第一,我们考虑这些豁免时,都需要考虑刚才陈局长所提及的风险,但风险不是绝对,而是要视乎管理情况。现时来说,很多香港市民在周末都会四处游览,包括郊外、郊野公园、地质公园等。在这安排下,有几项重要事情:第一,如果给予豁免,旅行社需要承担一些责任,包括好好管理旅行团的团友,需要(团友的)资料作登记,一旦不幸发觉有怀疑感染的个案时,能够有迹可寻。相对于自由行,至少我们能够得知(感染团友的)资料。第二,(旅行社)亦要确保参加旅行团的人士至少必须完成一些基本检测,如体温检测。旅行社如发现有参加者出现病征,可以拒绝其随团。第三,有很多防护措施和设备,以至消毒清洁等工作(要求),这些都是一些额外的工作,透过旅行社的参与,(令参加者)能够得到保障。

  刚才另一问题提及这些旅行团会否集中于某些地方。现时每日都有很多市民到访相类似的地方,反而若有更多这些安排的旅行团,能令旅议会在整体资料上更清楚哪些地方会较多人(到访),从而作出协调和管理。加上我刚才所说下午公布的另一项计划,旅发局会在「赏你游香港」计划内订出(约)五十条建议旅游路线,这些路线都是由旅发局发掘及统整,目的是希望在香港不同地点发掘一些新路线,给予香港人更多选择,亦间接分散(市民)旅游(路线的)安排。在商言商,相信旅行社为了招徕(客人),一方面一定会做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亦会考虑市场需求,不断发掘新路线,令大家在安全、安心的情况下,可以出行和旅游。

记者:其实30人的本地团就可以在街上行走,但为何四人的限聚令没有放宽的空间?可否说说30个人的集会,例如在一个地方集会,与30个人的旅行团在街上浩浩荡荡的行走有甚么公共卫生的分别?第二条问题想问局长,有消息指建制派资深人士上年六月曾向北京上书要求撤换你,想问是否属实?以及你自己对过去一年防疫方面的评价如何?最后一条想问邱局长,早前谈「旅游气泡」,有与新加坡互相商讨,其实台湾的防疫都做得很好,很多香港人都很想去,到底是台湾不会找香港政府,或是你们不会找台湾?「旅游气泡」是否永远都没有台湾?是否有政治考量?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群组聚集的限聚令仍然维持在四人,我们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群聚集,这是一个整体的看法。在现时的疫情下,我们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群聚集。所以你看到我们无论是防控措施,以至任何在限聚令下的豁免,除了有一些有其必要性的,有一些是有管理机构去管理的,务求这些防疫抗疫措施能够做到,所以在这个风险情况下经过评估是可控及可管理的。当然我们会继续一直检视疫情的发展,从而去调整现有措施,无论是放宽或者收紧措施。

  至于你另一条问题关于撤换,其实我没有补充。但我们过去无论是在食物及卫生局,或是全个政府的各政策局,以及我们的同事,包括我们很多的义工在过去大半年,在防疫抗疫的工作都一直尽心尽力,大家也付出很多,我们前线的医护人员也一直为着这场抗疫战,无论是公共卫生还是医院方面也尽最大努力,现时的疫情虽然稍为回落,但宏观国际也仍然严峻和有很多爆发,所以一方面我们继续严防输入,另一方面我们在本地监控疫情下要尽量看看有甚么空间可以放宽,以及在有效控制、有序地令市民和经济活动放宽。最后,我们亦留意接下来会否有第四波的疫情,所以现时的情况下,我们亦有多项工作准备,一旦第四波疫情来临,我们可以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在现时的工作上细致化,看看有甚么地方可以加强,我们一直正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30个人的集会,假设是民阵去管理,和30人的本地团,他们拍照可能会除口罩,两者的风险有何分别?是否纯粹只是永续四人的限聚令?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我刚才所讲,这四人的聚集,我们会一直检视整体的情况,看看能如何调整。而我刚才多次解释,加上邱局长亦有提到,今次的豁免是有序和风险可控的,亦有旅议会负责监控,这些要求会将整体的风险减到最低。在这些大前提下,这是一个有条件的豁免,而不是一个无条件的豁免。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就你第三条问题,我于上星期的记者会已经回应过,我不打算重复。简单而言,香港与其他地方商讨建立双边旅游通道是要建基于双方的疫情情况、卫生管控等,我们是以此方针进行。同时,我们亦需要考虑双方的意愿。香港现时正与十一个国家商讨有关工作。

记者:今早许树昌教授都说引发新一波疫情多数都是输入个案,强制检测会否未能对准目标?第二,有印度人错误豁免检疫而确诊,如果日后「旅游气泡」实行了,有相似情况发生会怎样处理?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酒吧,派樽点去拿樽的人也不多,会不会考虑收紧酒吧限制?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首先我们的边境管制措施,其实一直非常严谨,我们加了一些法例以加强外防输入,例如法例第599H 章,世界各地其实疫情非常严峻,卫生署一直做风险评估。虽然现时如果不是香港的居民其实不能入境。我重申只是香港居民,就算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是香港居民。

  第二,现时卫生署非常严谨地对国际其他国家作风险评估,如果觉得那个国家风险提高,或者他们有许多航班来香港,甚至过去一段时间他们有一些输入过案,会将这国家或地区列入高风险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的人士,在未到港,于上机前需要有一个阴性的测试结果方能上机,亦要有酒店14天预约才可以。当然来到香港之后,其实亦需要进行检测,第一次检测在机场,而在机场要等到结果阴性才可以去到酒店做检疫,第二次检测是完成14天检疫之前,其实亦派了一个深喉唾液的样本瓶给他,他的检测结果要呈阴性才可以完成检疫。所以我们在整个流程以及整个外防输入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看到过去有输入个案上升,但数字亦显示我们的防控奏效,因为我们能够把他们找出来,这全部都是机场找到的阳性个案,然后将他们送去进行隔离。接下来无论是「旅游气泡」,或不同国家航机来港方面,我们都采取同一措施,即是说抵港需要作病毒测试,以及要等候结果才可以继续其14天的检疫。

  至于酒吧方面,现时在新常态下,对于一些小型的群组爆发,或者有些个案,如果我们觉得有风险,例如酒吧,我们也立刻做额外的措施。例如最近酒吧群组,我们除了有一些收集样本的流动车,令到在酒吧工作的人员或到过酒吧的人士更加方便地做检测外,亦立刻设立了四个临时检测中心。又例如有泰国人群组,为何我们会在九龙城有一个临时检测中心呢?因为我们理解到该处有许多泰国人聚居,为了方便他们,我们也在这方面做工作。例如湾仔检测中心及油尖旺检测中心,这些也是在酒吧区附近。我们是多管齐下去做检测。当然如刚才所讲,政府会提供一个方便及免费的检测,但也要市民以及从业员合作和自律地出来接受检测,这是相辅相成的。

记者:想问关于会为带团人士进行检测方面,当局打算进行一次性的检查,还是导游每次带团前都要接受检测?另外,想问邱局长,既然现在旅行社可以复办绿色本地游,而资助计划的期限将至,计划会否延长?因为业界也提过希望当局延长计划并「加码」,请问当局的取态。最后想跟进香港与新加坡商讨「旅游气泡」事宜的最新进展,局长最近受访时提到每日或只有一班航班来往两地,请问有没有更多详情?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旅议会联同业界承诺在计划起动时,为带团的从业员,如导游、领队等,进行一次检测,因为基本上,我们看不到旅游行业有任何特别的情况,令其风险比其他行业高。反而若业界能够采取这些措施,便可令参加旅行团的人更安心,所以在起动的时候,(带团的从业员)需要做一次检测,就如以往酒店和其他行业一样,我们会透过政府的资助,让业界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令大家可以安心。当然计划发展下去是否需要再进行检测,则要视乎疫情,基本上我们也是以相同原则,即以风险为主(来决定)。

  就(绿色生活本地游鼓励)计划来说,计划于去年年底酝酿,今年年初出台,原本今年年底便会完结。鉴于现在能够重开(本地旅行团),(令旅行社)有机会申请,我们会将这计划的期限延至明年三月中,希望大家在未来数月可以运用这计划。我们发新闻公布时会就期限方面作补充。

  第三方面,在与新加坡公布「旅游气泡」安排后,我们正分别进行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关于检测互认方面的工作,我相信双方公共卫生的同事会交换资料,因为这是关于两地互认的检测。第二,我们正与卫生当局研究香港在接待(新加坡旅客)时的检测方法。第三,我们亦要与机场管理局,以及航空公司商讨(航班的问题)。你最后的问题关于每日是否只有一班航班,在(「旅游气泡」)起动时,最少亦是最容易(办到的)就是每日一班航班,但我亦曾经指出,于五项条件下,「旅游气泡」是可以加以调节。如果情况许可,大家觉得(运作)畅顺、安全,(航班数目)可以增加,我们通常以航机的乘客量或班次作调整;若情况不许可,(航班数目)可以缩减,甚至是暂停,这些都是安全上的安排。我们希望可以于短时间内在内部与相关部门,以及对外跟新加坡当局(商讨),及早完成有关工作,可实行第一个(「旅游气泡」)。我发现这项消息公布后,国际间其他与我们正商讨的政府都表示很有兴趣,因为是次计划的内容可让他们作参考,令我们与其他十个地方的讨论能更有弹性。谢谢。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0时03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与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