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六题:向偏远乡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刘业强议员的提问和署理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徐德义医生的答覆:
问题:
有居于偏远乡村的长期病患者反映,由于交通不便及他们身体虚弱,他们无法经常长途跋涉前往求诊,以致其长期病患得不到适当医治。另一方面,据报由于公立医院近期因应疫情减少非紧急服务,有民间团体推出社区临时药物补充计划,在疫情期间向未能按期覆诊的长期病患者提供补充药物。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何措施协助居于偏远乡村而且未能按期覆诊的长期病患者,尽快就诊和及时获得补充药物;
(二)会否参考上述药物补充计划,尽快在新界各区设立地区康健中心,以便向居于偏远乡村的长期病患者提供外展医疗服务及补充药物;及
(三)会否研究促进公私合营及医社合作的新措施,以期居于偏远乡村的长期病患者获得更多医疗支援;如会,详情为何;如否,有何措施确保该等长期病患者获得适切的医疗服务?
答覆:
主席:
就刘业强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经谘询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我的回应如下:
(一)一般而言,未能按期覆诊的病人可联络相关诊所,诊所会因应实际情况作出安排,包括改期及为合适病人覆配药物等。如病人未能亲身到诊所领取药物,可委托其家人或照顾者等代其领取。此外,医管局辖下的「社区老人评估小组」亦会定期前往安老院舍,为病情较严重或复杂、行动不便而未能亲身到专科门诊覆诊的院舍病人,提供全面的跨专业医疗及护理治疗。
因应本港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医管局已在公立医院启动「紧急应变级别」,并为因疫情关系未能到专科门诊╱普通科门诊覆诊的病人提供协助。未能按时覆诊的病人可联络相关诊所,诊所会因应实际情况作出安排,包括为合适病人覆配药物。如病人未能亲身到诊所领取药物,同样亦可委托其家人或照顾者等代其领取。
因应本港疫情发展,医管局自八月底逐步恢复非紧急服务,服务量已陆续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所有门诊病人须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佩戴自备的外科口罩、量度体温及申报健康资料等。医管局会继续密切监测疫情最新发展,采取必要及适当的感染防控措施,同时适时调节服务安排,致力减低疫情对病人的影响。
(二)食物及卫生局正逐步在全港设立地区康健中心(康健中心),以致力提升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设立康健中心的目的是扭转现时「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和观念的重要一步。继已落实计划的三区,即葵青、深水埗及黄大仙后,我们计划于本届政府任期内,在另外四区,即荃湾、元朗、屯门和南区,设立康健中心。同时,我们正就十一区规模较小、属过渡性质的「地区康健站」征求建议书,以期于二○二一年开始营运「地区康健站」的服务。
现时,康健中心并不提供诊症及补充药物服务,但会透过不同渠道,包括外展活动、电话支援及其他通讯科技、遥距健康护理平台等,以加强康健中心与公众,特别是比较难以接触的群组之联系。康健中心亦会充当枢纽的角色,连系社区里的公营、私营、非政府机构提供的基层医疗服务,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及社区资源的资讯,增加资讯透明度,并会致力连系区内各服务提供者,在市民有需要时给予专业指导并加以协调,提高整体公共卫生水平及市民健康。
(三)医管局亦有透过与私营界别合作为病人提供更多医疗选择。现时,医管局有多项公私营协作计划,例如「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已在全港十八区推行,资助患有高血压及╱或糖尿病而病情稳定的医管局普通科门诊病人,自由选择一名私家医生跟进其慢性疾病,从中建立家庭医生与病人的持续关系,以达致长期及全人护理的目标。在硏究新的公私营协作计划时,医管局会审慎考虑相关因素,包括计划潜在的复杂性,以及私营市场可以配合的能力及适应程度等。医管局会继续与公众及病人组织沟通,并与持份者紧密合作,探讨推行其他公私营协作计划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医管局致力加强与不同社区伙伴的协作,促进发展社区为本的服务,照顾全港不同地区的离院病人的需要,包括居住偏远地区的人士。透过医社合作模式,一方面可以更协调的方式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尤其是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离院支援,协助他们在社区健康生活,减少不必要的住院;另一方面,发展医社合作亦有助减轻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加强医疗系统的可持续性。
以长者服务为例,医管局为离院回家而有较高机会再次入院的长者病人加强了过渡性的综合支援服务。医护人员会在病人入院时为他们评估及制订离院计划,并为有需要的长者病人提供离院后的康复和护理服务。医管局亦委托非政府机构按病人需要于他们离院后提供过渡性个人照顾及家居支援服务。此外,透过加强医社协作,医管局计划逐步为更多有需要的长者病人加强离院后的过渡性支援。医管局会继续加强与其他机构的伙伴关系,透过医社合作的服务模式,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适切的社区支援。
多谢主席。
完
2020年11月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