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六题:纾困措施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谢伟俊议员的提问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的答覆:

问题:

  2019冠状病毒病第四波疫情来势汹汹,不少行业苟延残喘。有学者预计,随着年关将至,加上政府由本月起不再向雇主发放工资补贴,企业倒闭及裁员潮即将淹至。有舆论批评,政府豪花300亿元资助最终仍需大幅裁减逾5 300个职位的国泰航空集团,但却拒绝以相约金额,代全港雇主及雇员向强制性公积金(下称强积金)计划供款半年,反映政府政策着重个别公司、忽视全港劳工困境,而且政府往往错判形势、药石乱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疫情复炽,很多市民陆续失业或遭大幅减薪,却同时纷纷接获税务局按他们于疫情前入息水平评税的薪俸税缴纳通知书,因而感到极彷徨无助甚至气愤,政府会否真正「落地」体恤民困,推出全民免缴或大幅减免薪俸税措施;

(二)会否重新考虑推出「以个人为本」的纾困措施,包括代全港雇主及雇员向强积金计划供款半年、代所有业主缴付地租及宽免自住物业差饷一年、豁免向卖楼的失业业主征收额外印花税,以及参考澳门政府向永久性及非永久性居民分别派发10,000元和6,000元的做法,再次向市民派钱;及

(三)鉴于据报,近月申领无犯罪纪录证明书的个案急增,又有多间传统名校出现退学潮,政府有否评估该等现象,是否反映为数不少的市民觉得政府抗疫及振兴经济无力,以及他们对政府管治的信心持续下降;政府又有何对策?

答覆:

主席:

  政府明白持续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和相关防疫抗疫措施对市民日常生活及企业营运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政府本着「急民之所急」以及「撑企业、保就业、纾民困」的宗旨,大规模地动用财政储备,迅速推出涉及三千多亿元的各项《财政预算案》的纾困措施及「防疫抗疫基金」,当中包括「保就业」计划,一方面提升香港的防疫抗疫能力,另一方面向受疫情或防疫抗疫和社交距离措施影响的行业和市民提供适切的援助。过去数周疫情转差,政府有必要继续全力遏制疫情,才能为恢复经济活动、缓减市民及企业的经济压力创造条件。

  就谢议员提问中的各个部分,经谘询运输及房屋局、保安局及教育局后,我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本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已推出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的一次性宽减,适用于二○一九/二○课税年度百分之百的税款,每宗个案以20,000元为上限,全港约195万名纳税人受惠,政府收入因此减少约188亿元。在制定来年《财政预算案》的谘询过程中,我们会继续听取市民的不同诉求和深入考虑不同建议。

  因财政困难而未能依时清缴税款的纳税人,可申请分期缴税。获税务局批准分期缴付二○一九/二○课税年度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税单的纳税人,如能依期缴交所有分期款项,可获豁免征收附加费,豁免期以税单的缴税期限日起计的一年为上限。此外,税务局就暂缴税亦设有缓缴安排,若纳税人预计本年度的应课税入息将较上年度下跌超过一成,可向税务局申请缓缴部分或全数暂缴税。申请手续并不繁复,申请人只需提供估计入息和入息减少的原因(如减薪或失业)即可。税务局亦会尽量加快审批缓缴申请。

(二)在推出超过三千亿元的措施后,政府二○二○至二一年度的预计综合赤字已增至超过三千亿元,财政储备则降至约八千多亿元,相等于约十二至十三个月的政府开支,庞大的财赤金额是前所未见。本地疫情发展加上外围经济充满不确定性,政府一方面需要审慎理财,避免财政储备急速萎缩,另一方面要适度而具针对性地支援受影响的企业及人士。政府需在两者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
      
  正如上述,政府已推出超过三千亿元的利民纾困措施,当中包括「保就业」计划,既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又为员工保住饭碗。为提升对基层和弱势社群的支援,政府亦已于本年一月宣布为低收入人士代供强制性公积金(强积金)每月百分之五的供款,以现时的最低有关入息水平及约20万名受惠人士计算,推行有关措施每年将涉及额外约六亿元开支。在差饷方面,《财政预算案》提供二○二○至二一年度四季差饷宽减,住宅物业以每户每季1,500元为上限,全港约294万个住宅物业(包括自住物业)均能受惠,其中百分之六十一的住宅物业在二○二○至二一年度已获全数豁免缴交差饷,政府收入合共减少约133亿元。

  至于谢议员建议为所有雇主及雇员代供强积金的措施,以及再次推行现金发放计划,均属于较为广泛的措施。面对有限的公共资源、反覆的疫情发展,以及非常困难的内外政治及经济环境,政府必须更谨慎控制开支,保留财政实力,以应付不时之需。随着政府开支进入整固期,我们会将资源用得更精准,集中管控疫情,以及聚焦向受疫情重创的行业和人士提供针对性的支援,包括撤销非住宅物业双倍从价印花税,以利便企业出售非住宅物业,应付因经济下行而出现的财政问题或现金需求,亦包括优化社会福利安全网,以协助失业人士渡过经济难关。因此,权衡各种考虑因素后,我们现阶段并无计划推出谢议员刚才建议的措施。

  地租方面,《基本法》及《地租(评估及征收)条例》(第515章)已清晰订明物业业权人缴纳地租的责任。《基本法》第121条订明就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七日至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期间批出或续期的土地契约缴纳地租的责任。有关征收地租的安排亦延续至由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批出的土地契约,以确保政策一致。政府须遵从《基本法》的规定,过往亦未曾以任何形式(包括代缴)宽免有关土地契约的地租。

  至于有关放宽额外印花税的建议,现时房屋供应仍然紧拙,在过去一年,住宅物业价格虽受环球和本地因素影响稍有回落,但整体住宅物业价格仍处于一般市民难以负担的水平。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最新资料显示,二○二○年第三季的按揭供款与私人家庭入息中位数比例(即置业负担比率)为77%,较一年前即二○一九年第三季的73%还要高,亦远高于过去二十年(二○○○年至二○一九年)的平均值45%。因此,政府会维持住宅物业的各项需求管理措施。政府会一如既往,继续留意住宅市场情况和参考相关指标,适时采取合适的措施回应市场变化。

(三)在二○一七至二○一九年,警务处接获的「无犯罪纪录证明书」(俗称「良民证」)申请分别约为22 000宗、23 000宗及33 000宗。申请「无犯罪纪录证明书」的目的除移民外,亦包括海外升学、交换访客、申请领养小孩等。至于目的是移民的申请,亦非所有获发「无犯罪纪录证明书」的人士都能成功申请有关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签证,也非所有取得移民签证的人士最终都会移居有关国家或地区。在诠释有关数字时,因为刚才介绍的情况,必须考虑上述限制。

  学生终止学业可基于不同原因,包括就业、家庭、健康、转校、财务负担及学术成绩等,教育局不会就终止学业的个案宗数作出揣测。在香港,家长有选择让子女就读学校的权利,所以一直以来,每年开课后出现学生流动并非异常。事实上,部分家长让子女到外地升学,是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正常现象。

  总括而言,防控疫情以期早日重振经济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亦是大家的共同目标。政府会继续做好防疫抗疫工作,务求早日遏制疫情,让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尽早恢复正常。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