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抗疫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二月十一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博士、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卫生署署长陈汉仪医生及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亦有出席。以下是陈肇始教授的开场发言:

  各位传媒朋友,各位市民,接下来我会重点谈谈最新的疫情状况和个案。

疫情严峻
————

  由今年一月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差不多抗疫整整一年,经历了几波疫情。我可以毫无疑问地告诉大家,现时是整个疫情最严峻的时刻。

传染力强
————

  首先第一是病毒的传染力十分强。这波疫情的病人,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约九成病人的CT值在30以下。

  流行病学上来看,我们最紧张的是本地源头不明个案的数目。过去两星期,本地源头不明个案的数目由每星期137宗(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三日),上升60%至每星期218宗(十二月四日至十二月十日),增幅很大,显示社区很多病毒隐形传播链还未有减少。本地感染个案七天移动平均数字已于昨日(十二月十日)升至92.3。

  虽然在第三波疫情时,我们亦出现连续多日过百宗确诊个案的情况,但这一波的疫情,不论是爆发群组的数目,或是所涉及的确诊数字,上升速度都比之前几波的更快。

  除了歌舞场所外,食肆、安老院舍、残疾人士院舍、工作地点和建筑地盘等亦出现群组爆发。截至昨日,歌舞群组已涉及超过700宗,有702宗确诊个案;另有院舍群组和建筑地盘群组亦各自涉及超过50宗个案。感染人士遍布全港各区,除了一般的上班族外,亦有不少是家庭主妇、退休人士、学生等。

  为甚么数字会上升得这么快?第一点,约三成个案的病人没有病征,大家都不察觉有事,病人在出现病征前已具有传染力。第二点,这一波疫情大部分病人的CT值低,代表病毒量高。在一些没有戴口罩的环境,如大规模聚餐、在休息室闲谈、在户外工作等的情况,固然容易传播,但即使全程戴上口罩与感染者短暂交谈,甚至只是共用一些设施,已经足以受到感染。

  这两星期很多源头不明的个案,都是普通的退休人士、家庭主妇,他们每天的日程很简单,但不知为甚么就受到感染了。要彻底预防自己和家人受到感染,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外出的次数,留在家中是奏效的方法。

病情较重
————

  除了传染力强外,第四波疫情的特点,是病情较重。第四波疫情来势迅速,由十一月一日起至今已有超过1 968名病人确诊。确诊病人中有45人情况危殆,情况严重的有65人,绝大部分是于第四波疫情中确诊。这数字由十一月一日开始,但大家要留意,这一波疫情的上升主要由十一月中至尾之后。我们的数字由十一月一日开始计算。

  据前线医护人员的临床观察,危重病人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一)危重病人的年龄届乎27岁至95岁之间。
(二)接受深切治疗的病人,不乏年纪较轻的个案。例如45名危殆病人中,60岁或以下的占10名,包括50岁或以下三名;至于65名严重病人方面,60岁或以下14名,包括50岁或以下三名。虽然60岁以上的占七成,但有三成是60岁以下。
(三)部分危重病人情况严重,早前医管局深切治疗部医生曾说过,就是有病人是一入院便要直接送到深切治疗部接受治疗。

  此外,随着疫情严重,现时病房的使用量亦见紧张。截至今早六时,分别有754名和388名病人在公立医院及亚博馆的社区治疗设施留医。负压病房病床使用量为76%;有负压设施的深切治疗病床使用量为75%。

  我提及上述数字,是希望告诉大家,第四波疫情已经对医管局的服务构成不可忽视的压力。今年初欧美等地医疗系统崩溃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小心。医管局同事在前线为我们努力抗疫的同时,希望大家全港市民都出一分力,留家抗疫。

个别群组最新发展
————————

  接下来我向大家报告一些群组的最新发展,包括处所、屋邨或群组出现爆发,包括葵盛西邨、丽晶花园和锦丰苑,我说一说最新的情况。

葵盛西邨
————

  截至昨日,葵盛西邨第八座共录得22宗确诊个案,当中15宗来自五楼的八个单位,七宗来自其他楼层的五个单位。五楼的所有住户均被界定为密切接触者,卫生署已向五楼所有无病征的住户,约100人,发出检疫令,并安排他们入住检疫中心。

  同一时间,我们已发出强制检测公告,要求曾身处葵盛西邨第八座超过两小时的人士进行检测。除了向居民派发样本包外,亦已于葵盛社区会堂设立流动采样站,为第八座的居民进行免费检测。直至昨天,一共已有4 100人接受检测。

丽晶花园
————

  昨日至今,丽晶花园第六座共录得八宗确诊个案,全数来自不同楼层的D室单位。另外,第四座E室及第十八座D室单位亦各有一宗确诊个案。

  卫生防护中心昨日联同专家袁国勇教授和环境局的同事视察环境后,认为有机会出现环境污染,因此卫生署已向第六座D室单位所有无病征的住户发出检疫令,并安排他们入住检疫中心。目前大约80名住户已入住检疫中心。

  我们亦已发出强制检测公告,要求曾身处丽晶花园第六座、第四座E室及第十八座D室单位超过两小时的人士进行检测。除了向居民派发样本包外,我们亦立刻于丽晶花园羽毛球场设立流动采样站,为居民免费检测。直至今早,一共已有约600人接受检测。

锦丰苑
———

  截至昨日,锦丰苑锦蕙阁共录得五宗确诊个案,来自不同楼层、不同座向的单位。

  我们已发出强制检测公告,要求曾身处锦蕙阁超过两小时的人士进行检测。除了向居民派发样本包外,我们亦已立刻设立流动采样站,由今日中午开始为居民进行免费检测。

限制与检测宣告
———————

  最近我留意到除了群组情况外,大家对政府何时发出检疫令、强制检测公告或限制与检测宣告等不同法律手段有疑问,所以我在这里解释一下。首先说一说原则,原则是卫生防护中心如在一些楼宇、地方或处所发现有群组或爆发,第一是一定会检视及评估传播的风险,第二是评估风险之后,再决定最有效的措施去减低扩散。有些需要法律手段,有些是不需要,视乎风险的高低。有些措施需要市民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作应变措施。风险评估后,要决定是否对一个处所发出强制检测公告,限制与检测宣告,即大家说的「禁足令」,或检疫令。卫生防护中心的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风险因素而定,例如个案的分布情况、是否同一层或同一座向出现多宗无关联的个案、会否有环境污染、自愿检测的成效等等,确诊个案数字我们当然会看,但正如卫生署昨日强调,确诊个案数字并不是唯一的指标。

  我亦趁机会再次解释一下,限制与检测宣告,即大家说的「禁足令」,在第599J章的法律框架下,要符合甚么条件,才可发出限制与检测宣告。这里面包含三步的考虑:

(一)首先是看看是否有相当数目受感染人士在近期身处于某处所,以及受感染人士是否曾经近距离接触处所内相当数目的人士;
(二)其次是看看上述的情况,会否因而令身处该处所的人蒙受重大的感染风险;
(三)最后是要评估,是否有必要尽快及尽量广泛地为处所内的人进行检测,以预防、抵御、阻延或控制疾病的传播。

  正如其他处理传染病的法律框架一样,上述的条件都涉及全面的风险评估,要按每一个群组的情况而决定。卫生防护中心评估过,按目前的情况,现时采取强制检测及向高风险人士发出检疫令,是较合适的做法,但不排除如果未来几日有进一步发展,我们审慎评估过后认为有需要,卫生防护中心和食物及卫生局会果断运用相关法例赋予政府的权利,包括发出限制与检测宣告等,或在其他情况发出其他指示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我们的首要考虑都是公共卫生,以及市民的安全。

总结
——

  我想特别强调,即使卫生署及整个政府的同事会继续日以继夜地处理几个屋苑的群组爆发,但单靠「封楼」、「封邨」,并不足以消灭全港18区的疫情。现时的疫情已在社区扩散,要成功遏制病毒的传播,最重要是全港市民都留家抗疫,这是个有效的方法。上几波疫情告诉我们这是有效的。

  大家参加的每一个聚会,不论是朋友间的聚会或是家庭聚会,都可以是一条新的传播链。最近的个案已经告诉我们,即使全程戴上口罩,和感染者短暂交谈,亦已经足以受到感染,继而很容易会传染到同住的家人。我们实在不想看到新群组的出现。

  我在此特别提醒市民,违反「限聚令」及「口罩令」的定额罚款,由今日起已增加至5,000元,由2,000元增加到5,000元。希望各位市民自律合作,政府在这段期间亦会加强执法。

  政府的目标很清晰,就是希望大家未来两星期尽量留在家中,因这非常关键。希望大家过一个平静的冬至和圣诞,在这两星期大家「捱一捱」,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在农历新年前把疫情压下,让大家过一个好的新年。我明白很多市民都希望趁冬至及圣诞团聚,但希望大家以防疫为先,尽量减少聚餐及派对,为自己、为家人、为社区,大家留家抗疫。



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0时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