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四题:冻结怀疑犯罪得益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郑松泰议员的提问和保安局局长李家超的答覆:
问题:
据报,一名保释候审的港人在境外宣布流亡海外后,发现自己及家人名下数个银行户口的数百万元存款全数被冻结,但部分户口在一天后被解封。警方其后承认,已把一名潜逃港人的85万元存款冻结。有市民质疑,警方的上述做法可能违反《基本法》保护私有财产的条文,并会打击公众对香港金融体系的信心,损害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执法部门可否在没有获法庭发出限制令下,指示银行冻结任何涉嫌犯法人士户口内的存款;如果可以,法律依据为何;
(二)执法部门在甚么情况下会在短时间内把已冻结的存款解封;及
(三)冻结弃保潜逃人士及其家人的资产是否警方的一贯做法;如是,政府如何确保该做法不会削弱国际社会对香港金融体系的信心?
答覆:
主席:
有效冻结怀疑犯罪得益,防止罪犯从中获利或资金被继续用作非法用途,是打击洗黑钱活动的重要措施。有关机制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保护受害人的财产,不让犯罪分子予取予携。不幸地,有人因政治理由,把这个机制污蔑为滥用权责。这些错误和误导公众的抹黑,我必须义正辞严予以矫正。
问题提及的涉案人,是公然弃保潜逃的逃犯,有外国政客公开表示曾协助编制虚假的行程以骗取法庭的批准。犯法的人向法庭「讲大话」作假理由,藉此潜逃,属「罪加一等」。犯法之后,逃避法庭审讯,「走佬」弃保潜逃,用藉口包括自欺欺人的所谓「流亡」为自己卸责,是羞耻、虚伪的懦夫行为。对于这些蔑视法治、破坏公义的恶行,社会大众应予以强烈谴责。被通缉以作检控的人潜离香港均属逃犯,特区政府会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要使逃犯面对法律制裁。
就问题的各部分,我回覆如下:
(一)根据香港法例第455章《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及香港法例第405章《贩毒(追讨得益)条例》的第25及25A条,任何人,包括银行,如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任何财产是可公诉罪行(例如挪用众筹资金的诈骗案、贩毒案、经营非法赌博等)的犯罪得益,而仍然处理这些财产,即属犯罪,亦即干犯洗黑钱罪,可处罚款500万港元及监禁14年;这些情况包括接获执法部门有关提示或通知。法例亦订明有关人士或银行须向当局提交「可疑交易报告」这方面的责任;并订明保密要求,禁止任何人披露损害有关侦查的事宜。
执法部门提示或通知有关银行,必须是基于有合理怀疑的情况,例子包括户口的活动模式与声称的业务不同、有不寻常的转帐、有频密的大额现金交易、大量金钱异常地由公司户口转至私人户口等。
冻结可疑资产的行动,必须果断、迅速和到位,否则犯罪得益很可能很快被移走。电话骗案便是常见的例子,长者在电话骗案中被骗取财产,冻结骗徒的帐户,正正能够协助拦截及追回骗款,减少受害人的损失。银行为防止洗黑钱按法例冻结怀疑犯罪得益,是遵守法律、履行职责,必须和正确的做法。对于银行履行防止洗黑钱的法律责任,是理所当然,我们应予以肯定和支持。
执法部门采取行动,必须是针对洗黑钱的行为,与涉案人士的政治背景无关。其他关连户口,也必须因为户口内的交易属可疑洗黑钱活动,与其是否涉案人士的亲属或与涉案人士的个人关系无关。资产被冻结的人,如有不满的地方,可向法庭提出诉讼,包括要求赔偿。
(二)有关问题中提及的报导,政府一贯的立场是不评论个别个案,尤其报导是基于一个公然「讲大话」的人的说话。但一般而言,若执法部门的调查不再认为资产属可疑,会通知该银行,同意其可继续处理有关财产。
(三)香港冻结怀疑犯罪得益的机制,符合国际要求,亦获得国际的认同。香港是「财务行动特别组织」的成员,这个反洗黑钱的跨政府组织,成员包括全球约40个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英国、美国、澳洲、新加坡等。各成员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以冻结、限制和充公犯罪得益,防止处理、转移或处置可能予充公的财产。「财务行动特别组织」于去年发表关于香港的评估报告指出,香港的机制有助执法部门追踪资金流向及侦查犯罪网络,在打击诈骗罪案、防止非法资产转移,以及充公犯罪得益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二○一四至二○一九年,有总值约18亿港元的可疑资产被冻结并之后获法庭颁令充公。
冻结怀疑犯罪得益以打击洗黑钱及有组织犯罪是国际间认同和采取的方法。有效打击洗黑钱,不但是打击有组织犯罪的重要措施,更能巩固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声誉。警方在这案件所采取的行动,是针对涉嫌洗黑钱的行为,弃保潜逃本身固然是违法及蔑视法庭命令的行为,但不是这次冻结财产的原因,所以问题这部分的基础是错误的。任何人企图美化犯罪及弃保潜逃的恶行,支持、认同或鼓励,都应予以强烈谴责。因政治理由,把香港行之有效打击洗黑钱制度作诋毁,这些人才是损害香港金融体系的人。
多谢主席。
完
2020年12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