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发表《2019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
********************
政府今日(十二月二十三日)发表《2019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报告)。扶贫委员会(委员会)已在今日下午召开的网上会议备悉了报告的主要分析(见附件)。
政府经济顾问办公室联同政府统计处(统计处)按委员会所订的贫穷线分析框架,并以统计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所得数据为基础,更新及分析贫穷数据。这次是自二○一三年首次公布官方贫穷线以来,第八次按年更新贫穷情况的分析。主要分析结果如下:
• 二○一九年,受本地社会事件及中美贸易摩擦双重打击,本港经济自二○○九年环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陷入衰退,劳工市场于下半年明显转弱。受本地社会事件严重干扰,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受到重创,当中涉及不少较低技术职位,因此基层家庭所受的冲击亦颇为明显。在这不利的发展下,再加上人口加速高龄化及住户持续小型化,贫穷指标承受前所未见的上升压力。
• 政府一直投放大量资源,为基层市民提供各种恒常现金、非恒常现金,以及须经济审查的非现金福利项目(即所有选定项目)。二○一九年,计及所有选定项目后,整体贫穷人口及贫穷率分别为641 500 人及9.2%;和二○一八年相比,贫穷人口略为上升3 500 人,贫穷率下跌0.1 个百分点。
• 不过,在现行贫穷线分析框架下,主体分析只计及政府恒常现金政策介入的影响。在主体分析框架下,二○一九年贫穷率较二○一八年上升0.9个百分点至15.8%,贫穷人口则增加了73 500人至1 097 800人。
• 贫穷线的其中一个重要功能为审视政策的扶贫成效。将政策介入后的贫穷数据与纯理论假设的政策介入前相比,可估算出政府政策的扶贫成效。就此,二○一九年恒常现金政策的扶贫成效是自二○一三年公布贫穷线以来的纪录新高。相比二○一九年政策介入前(纯理论假设)的贫穷数字(贫穷人口及贫穷率分别为1 490 700人及21.4%),恒常现金政策成功令392 900 人脱贫,贫穷率减幅达5.6 个百分点,成效较二○一八年高0.1个百分点。
• 各个恒常现金项目当中,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及长者生活津贴的扶贫成效最为显著,在二○一九年分别令155 200人及154 400人脱贫,整体贫穷率减幅均为2.2个百分点。在职家庭津贴(职津)对整体贫穷率的减幅则为0.6 个百分点,令13 100 个受惠住户内的47 600 人脱贫。
• 值得留意的是,有别于过往数年贫穷人口及贫穷率上升较多为非从事经济活动住户的情况所带动,二○一九年新增贫穷人口(恒常现金政策介入后)中有逾三成半来自在职住户,反映在经济环境转差下,工作机会有所减少,令在职贫穷情况转差。在职住户的贫穷率较二○一八年上升0.4个百分点至8.4%。
• 除了恒常现金政策外,政府亦推出了不少非恒常现金政策和须经济审查的非现金福利项目。即使这些政策的扶贫成效并不计算在贫穷线的主体分析内,其实际扶贫成效亦不容忽视。在非恒常现金政策方面,主要受惠于一次性的关爱共享计划及发放额外两个月的社会保障金额、职津和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非恒常现金政策的扶贫成效(与政策介入前(纯理论假设)数字比较)由二○一八年的0.9个百分点,大幅上升至二○一九年的2.1个百分点,令151 500人脱贫。至于须经济审查的非现金福利项目,公屋政策的扶贫成效(与政策介入前(纯理论假设)数字比较)最爲显著,在二○一九年的扶贫成效达3.7个百分点,较二○一八年上升0.1个百分点,令261 000人脱贫。
• 在现有贫穷线分析框架下,用作主体分析的贫穷数字只考虑政府恒常现金政策介入的影响。其他措施如关爱基金、公屋及一次性措施中可供设算的现金项目的扶贫成效,只用作补充参考。其他不设经济审查的多元化服务及措施则不纳入贫穷线分析框架内。虽然如此,现行贫穷线框架提供简单易明的量化基础,不同学者、智库和社福机构均有引用贫穷线分析的数据,反映贫穷线为研究本港贫穷情况提供有用的工具。政府和委员会会持续听取不同意见,并考虑不同优化贫穷线分析框架的方案及建议,让公众能够更全面了解香港的贫穷情况。
• 本报告所反映的仅至二○一九年的情况,仍未反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下对香港基层所造成的负面冲击。二○二○年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威胁下,环球及香港经济均陷入前所未见的衰退状况,并面对异常高的不确定性,疫情更进一步打击本已疲弱的消费和旅游相关行业,就业市场进一步恶化,对基层员工的生计以及其家庭成员而言是雪上加霜。政府在二○二○年已推出逾3,000亿元的一系列一次性纾困措施,致力协助市民及各行各业渡过难关。不过,由于贫穷线主体分析框架有其掣肘,上述一次性措施的成效未必可完全在来年的主体贫穷数据中反映。
报告全文已上载至委员会专属网站(www.povertyrelief.gov.hk)。
完
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