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及科技局局长于香港工业总会「工业家论坛2020:迈向后常态」致辞(只有中文)
********************************
以下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今日(一月二十八日)于香港工业总会「工业家论坛2020:迈向后常态」的致辞全文:
各位工业界朋友、叶主席(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叶中贤博士)、「官产学研」的好拍档:
我非常高兴参加今日由香港工业总会举办的「工业家论坛2020:迈向后常态」,跟「官产学研」的好朋友讨论怎样可以协作共赢,在新常态、后常态之下,做好我们的工作,令我们的工业发展可以走得更稳、去得更远。
我自己年纪都不轻,在过往几十年,大胆地说,我看着香港工业发展的一些转变。我记得当年香港的工业家为我们打下一个非常强的基础。香港的工业产品质优、物美、价廉,这是世界共知及有目共睹的。因应国家改革开放期间,很多工业慢慢地因为看到国家发展的机遇而北移。我们亦因为香港的发展,很多时候走往服务业为主的状态。我有些朋友说香港工业好像已经式微,可能未必真的可以为香港推动甚么新发展。我想在此再一次强调,我在不同的场合已经说过,这绝对,在现时来说,我觉得如果大家仍然用这个心态,反映不到实况。环顾全世界,无论在不同国家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给予工业一个大大的机遇。怎样可以把握好这个机遇,令香港有一个新的经济动力,亦令香港的青年人可以多些更高质素的工作岗位,现在是我们要好好把握的时机。当然,我看到其实香港的工业家非常努力,刚刚工业总会两天前发布了《香港制造︰香港工业启新章》中期研究报告,内容提及实际上香港的工业发展,除了制造业外,亦支持很多不同的,例如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检测、物流及运输等行业。所以香港的工业实际上不仅是制造业,其实是制造加上服务业的总体。
在工业家的推动下,我们慢慢看到香港在过往几年,工业发展有一个稳步前进的势头。我想强调,大家绝对不孤独。在香港特区政府来说,我们是大家的同行者,亦是工业发展的促成者和推广者。我们在几方面都跟大家同行共创,举例说,当我们谈及工业发展,自不然会提到要再工业化;要做到再工业化,我们自不然要在不同环节做得好,包括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资金来源、技术提升。这四方面特区政府都跟大家、我们的香港工业家同行。
为何这样说?我举一个例子,今天早上我刚刚跟Sunny主席(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会主席查毅超博士),我们刚刚有一个基建—数据技术中心于将军澳完成了。二○二二年,我们会有一个「先进制造业中心」在将军澳落成,之后有微电子中心,这些都是为大家做的基建。
人才,在STEM学科里面,由二○一三/一四到二○一八/一九,总体在大学读STEM学科的同学,增加了16%,到30 000多人;而毕业的同学多了9 000多名,多了22%。而我们亦除了吸引同学读STEM外,我们亦有不同培训计划,包括我们二○二○年推岀的创科实习计划,吸引了1 600位同学作创科实习,而他们大多数完成创科实习计划后仍愿意留在创科界别,这些都是我们在人才方面进行的培训。
刚才我已提及基建及人才,资金方面,去年我们推岀了再工业化资助计划,这是一个20亿元的资助计划,每一条智能生产线我们会津贴1,500万元。我非常高兴向大家报告,短短几个月,我们已经有170多个询问,然后落地的申请已经批准了5个,包括生物科技、食物加工、建造业等等,这个势头是非常积极的。
技术一定要提到我们生产力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Willy林主席(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林宣武)在此,其实他们过往为我们升级转型做了很多再工业化的培训及支持。我记得他们有工业4.0升级与认可计划,是再工业化的提升,有20多个不同行业、50多个企业已经申请了。
我想说,所有这些计划,大家可能看到科学园、看到生产力局、看到不同企业的支持,但实际上,我想强调,都有我们政府积极参与,甚至资助,过程中,我们会继续成为大家的同行者。因为时间所限,我不多说了,我想强调,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范围,政府亦与我们的工业家同行共创,一起为再工业化打拼,多谢大家。
完
2021年1月2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