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财政预算案》记者会答问全文(二)
**********************
记者:司长,你好。就着电子消费券方面,想问其实你们有否考虑过,香港有不少小本经营的店铺或网店其实都没有可以接受这种电子支付的设备,如果他们要增设,政府会否考虑提供支援?第二,失业援助金到最后也是没有做到,你提供了100%担保的失业贷款,当初说不做援助金是因为担心长贫难顾,但有不少失业人士,他们没有工作其实跟政府的防疫措施直接有关,例如一些酒吧、食肆(员工),会否担心他们觉得诚意欠奉?还有在「保就业」计划取消时,司长你有说过会提供一些更聚焦的支援,这次见到预算案有些免差饷、(免)商业登记费或低息贷款,是否已经针对性就着不同行业提供了支援?最后想问,你去年邀请专家研究动用未来基金,今年就说接纳意见做二百二十亿元,是否变相拨款投资在基建,增加库房的流动资金?因为「香港增长组合」似乎亦是投资在基建方面。还有之前特首林郑月娥参选时(提出)检讨「0-1-1」措施,但现在你又冻结公务员人手,会否担心再打击士气?还是你希望透过你的行动去展现一些施政的行动力?明年特首选举,你会否参选?你觉得你这份《财政预算案》是否足够交功课?谢谢。
财政司司长:消费券方面,在宣布后,我同事就会与储值工具商商讨,我们估计会不止一间,这让市民有所选择。另一方面,如果(细节)定下来的话,也会尽早公布,令一些还未安装(设备)的商户,如要安装时可以安装。安装的费用,政府是否能够帮忙呢,这个我们可以审视。
第二,失业方面,政府已经说过多次为甚么不设立短期失业援助金,这个我没有补充。我们这次的「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即由政府担保个人去借贷,其实是有见及在社会上因为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有些市民可能真的是财政上比较困难,所以我们想提供多一个选项给他选择是否使用,看看是否能够帮忙。我们亦借镜之前做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的经验,一方面由于是政府百分之百担保,所以审批程序会较简便,当然我们亦会尽一切能力防止滥用。第二,因为透过金融管理局下的按证公司和银行去做,它们习惯做这类审批,效率会更高、更快。我们认为如果能够提供这个选项让市民考虑,随他选择用或不用,是可以做的事。
至于刚才你提到我们现在的措施是否具针对性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希望大家明白,香港有三十多万间企业是中小企,占了我们所有企业的比例近百分之九十九,所以我们帮助中小企时,难免会予人感觉像是很普惠,譬如退税、退差饷,覆盖面很广因大家也是中小企;至于就着个别行业,你看到我们今年的水费、排污费也宽免八个月,这些可能就是餐饮、相关业务会用得较多。在构思这些纾困措施时,一来要考虑政府的财政承担能力,另外就好像一套组合拳,有些要覆盖面广一些,让多些中小企受惠,有些则是要个别行业受惠,我们是这样考虑和处理。
未来基金方面,我们今次回拨投资收益是因为当年把钱投放到未来基金时是计划十年后才取回,那时的做法是打算到时连本带息取回,中间那段时间的投资收益没有入账。今次我们的做法是将投资收益入账,将它带回来而已。至于去年在预算案提及的「香港增长组合」,我们正通过金融管理局推进,过程中需要有一些专家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一起做,现在他们正在进行遴选程序,那方面我们会继续推进。
至于提升效益,在政府内节约开支,或者我请刘焱秘书长讲解情况。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库务):就减省开支方面,正如司长在演辞里也有解说,我们现时定下来的工作目标,是希望在再下一个财政年度,即二零二二/二三财政年度,在不影响民生下,将政府部门的经常开支减省百分之一。司长亦预期大家可能会关心百分之一是如何订定,以及听起来金额或幅度不算很大,我们也想趁这个机会解释一下。大家都明白,首先在政府的开支中,我们经常向记者朋友们解释,我们的经常性开支当中接近六成,或严格来说,以今个财政年度来说,百分之五十八的开支是用于几个主要的政策范畴,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和医疗卫生。我们订立这减省百分之一的目标时,第一个重要考虑就是不希望影响这方面的开支。所以大家进行有关减省工作时,其实只能从自身做起,即是不减省对外开支之余,节省自己的支出。其实以一个政府部门或政策局来说,我们日常的经常性开支中,有六成是用于薪酬方面。刚才司长亦有提及,我们开始了公务员零增长的方向,在不增加人手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减省的是一般性的日常开支,包括譬如灯油火蜡、在开展某些工作时以外判方式减省流程以提升效率,达致减少开支。在此种种限制之下,我们认为订立减省百分之一目标是具挑战性,但亦是我们有决心希望可以做到的一项工作。所以这是我们订立这目标的考虑,亦希望可以趁此机会,让大家安心,政府是不会通过这项减省而影响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或支出,因为这亦会是政府在推行有关节约工作时最主要及首要的考虑因素。
财政司司长:至于你最后的问题,现时我们整个政府团队的首要之务是防疫抗疫,遏止疫情,以及为接下来的经济恢复作部署和努力,所以整个预算案的编制考量也是如此,就是很单纯地,在谘询过程中思考究竟目前来说社会的痛点在哪里、市民大众对政府和预算案有甚么期望、我们能够尽能力做到甚么,就是如此简单。谢谢你。
记者:司长,你好。三条问题,第一,看到未来多年都会有财赤,政府准备怎样去开源节流?如何保障香港的金融安全不受到冲击?有没有甚么用钱的大计需要改变?例如「明日大屿」等计划会不会有些改动?第二,就是关于5 000元的消费券,政府有没有限制要如何使用?有没有限制只可用来购买某一种商品,例如电器、衣服、个人消费,可否用来购买服务等等?怎样可以做到公平,不会出现一些官商勾结的情况?最后是关于累进制的差饷制度。刚才你说到这方面的研究与控制楼市没有直接关系,但看到今次其实有三个方向,其中一个方向是可以有自住的宽免,这是否变相可以用来做控制楼市的措施?如果你这样做之后是否有条件、有空间可以放宽住宅楼市的「辣招」?谢谢。
财政司司长:的确未来我们要面对颇严峻的财政状况,我们看到有财政赤字,储备亦一直减少。一方面要开源,另一方面要节流。在节流方面,正如我之前所说,政府在未来增加开支时会更加审慎,我们亦会在政府内推行一个计划,节约开支,在今年即二零二一/二二年度公务员的编制是零增长,在下个二零二二/二三年度我们要节约百分之一的开支,刚才刘焱秘书长都已详细解释过。
在开源方面,我们今年增加了股票印花税。至于薪俸税和利得税,我们很仔细地考虑过,有见及在过去一年多,其实经济不好,很多人的收入受到影响,在社会上中小企的经营环境都差。各行各业,当然有个别(行业)是好景,譬如金融相关的行业,但亦有一些行业环境比较「麻麻地」,所以我们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今年未必适合调整薪俸税和利得税的税率,但日后有没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并不排除,我们是需要留意的。
在开源方面,除了印花税外,国际间现时有一个国际经贸组织之下正在推动两方面,一个是数码税,另一个是全球最低税率。如果推行全球最低税率的话,我们初步的研判是如果跟从落实,会为我们带来税收,因为我们目前来说是按地域来源征税,一些跨国公司如果把总部设在这里,而将来他的税款如低于全球最低税率,就有可能需要再交税给我们。这方面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还未作最后决定,他们的工作时间表是在今年内作决定。当他们的决定清晰后,我们便可以很具体地看看在香港落实执行会如何。这方面对于我们在税收方面亦会有一些正面的贡献,所以我们觉得在目前的环境下,应该先集中精力防疫抗疫,推动经济发展。在政府内部,我们会一直留意着这些发展和做具体的研究,而万一要调整这些征税方式,都需要与社会作知情讨论,希望尽可能寻求一些共识,或者一些主流意见,这样会比较合适一点。
你提到「明日大屿」,它已经取得拨款去做可行性研究。这个可行性研究除了技术研究之外,亦包括财务可行性研究。初步来看,在政府内部的评估,如果要推动「明日大屿」这个项目需要用钱,但这个项目将来会带来卖地收入和其他收益、会带来现金流入,所以就我们的评估,这个项目本身除了解决土地房屋问题,改善香港驳去新界西的交通问题之外,还很可能为我们带来收入。所以现时来说,在短期这两三年里,我们暂时无须为它太费脑筋,因为以上的研究需时四十多个月,我们可以一直留意它的情况。
消费券方面,我们的用意是,消费券的目的是希望推动本地消费,助力我们的经济恢复,所以使用的范围一定要花在香港。限制方面,初步考虑是未必适宜设太多,例如是否只可用来购买商品,我觉得未必是,服务行业其实在过去几个月都有受影响,所以把服务行业包括在内是值得考虑的。同事们在跟进时会循这个思路考虑,总之是要在本港消费,这是最重要的重点。
至于差饷制度的检讨,这与物业市场的管理措施完全没有关系。差饷制度的检讨刚才我已经解释过,或者我请刘焱秘书长再向大家解释。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库务):就差饷制度方面,正如司长所讲,上一次作出重大改变已经是一九九五年的事,距今已有二十六年。大家都可能有印象,差饷被称为「差饷」是因为以往是用以支付市政服务的相关开支。但我们的制度已改变,即两个市政局已经取消,相关的市政服务开支亦已经纳入在政府一般帐目内反映。我们的差饷制度其实仍然未改变过,它在政府收入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只是大约百分之三左右,但它是一个宽而广的收入来源。由于这缘故,大家留意到最近多年来,如果在预算案中有一次性纾缓措施,往往会包括通过差饷方式,或许是用作还富于民,或许是作为纾解民困,正正是因为其宽而广的特质。但因为这缘故,近年来我们透过差饷方式推出纾困措施时,社会上会有不同的看法,包括有意见认为这方法会否对小市民帮助不大,但会对大商家有更大帮助。这亦引导了我们重新检视差饷制度。现时的制度是以一个标准率来征收,并没有区分类别、租值或价值。若参考海外的一些类近形式,我们会发现其实普遍是就住宅物业按租值或价值以累进率征收。如果我们参考这种做法,假如借用这种方式,我们认为可能需要同步考虑对自住物业是否亦需要作出宽减。因此,这两个可能会考虑的方向在演辞中有所提述。
特别想说明一下,有关累进率与一般税收当中,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反映能者多付的原则是相关的。如果(市民)拥有较高租值,并且不是用作自住的单位,可能(有关差饷缴纳人)的经济情况容许他在整个税收制度中支付多一些,支援多一点,所以这是我们提出以累进率征收的其中一个考虑。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我们以差饷作为纾困措施的过程中都有讨论,有些情况下差饷是由业主支出,亦有些情况是按照租约由租客支付。究竟我们作出宽免的实际效益是发挥在谁人身上则并不确定,故此我们认为在检讨过程中可作考虑思量的,是应否将基本交付差饷的责任放在业主身上。将来如果我们运用这措施作出任何宽减,有关效益会在谁人身上发挥出来会较为清晰。不过,我特别要指出,刚才所提及的是很坦诚地向大家说明,我们思考和检讨差饷制度的一些初步想法,现阶段可能并非很成熟,我们这方面的工作继续做下来,可能会有些新方向和调节。因此,我们在现阶段,还未能说是否已完成检讨,或是否一定会有所改变,或一定会循以上这些方向。但我们肯定会需要考虑的,是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及对差饷缴纳人的可负担性。因为正如我们刚才所说,这与差饷是一个宽而广的税种有关系。
记者:先想问问关于消费券的部分,刚才司长一开始就讲到,消费券计划的目的和上次派现金计划有点不同,但记得上年你都讲过,派现金都是想大家疫情过后拿出来刺激消费,今日你说现金券亦是想刺激消费,那其实所谓的目的有甚么不同呢?其实算不算「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呢?另外想问问失业人士贷款,失业人士现在正面对很大的困难,既找不到工作,又没有收入,还要担心将来要还款,其实他们未必估计到之后的日子有没有能力可以还款,再推出一个这样的计划,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否双重压力呢?好像勉强推出一些东西来帮助失业人士,但其实不是真的帮到他们。另外想问问刚才行家问过有关港台的部分,你只是回答了一句,可否再详细一点讲清楚?因为看到有关港台的一些数字,他们削减了大约四成的budget,当中涉及国际、港闻的电视节目制作,是否刻意在那里扣减?是否未来都预计港台需要减少一些节目,例如《铿锵集》、《视点31》?是否一定要减少一些?但制作时数却增多,到底是怎么样呢?最后就是财赤部分,未来数年都会有财赤,但你写到二零二五/二六年好像会有点盈余,这个估算会否太过乐观呢?即是没有计算将来可能还要推行纾困措施,可能二五/二六年都未必有盈余?
财政司司长:消费券部分,我记得上次推出现金发放计划的时候,大家都有提到如果鼓励消费,可不可以与消费再紧扣一点?去年我们推行现金发放计划的时候,都是希望尽量简单些,尽快做到,所以由宣布到我们推出来给大家登记只是数个月时间,六月尾,然后七月初就开始发放。今次来说,我们觉得经济衰退这么久,在疫情影响之下,很多行业都「好伤」,政府能够在经济复原方面加把力,助力推一推是重要的,所以我们便想推出消费劵。得到上次的经验后,我们亦看到在过去这段时间里,这些储值支付工具随着科技发展让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利用,更有效地将钱保留在本地消费中,所以今次从这个方向推出消费劵。
至于由政府百分之一百担保的个人贷款,是提供一个选项给有需要的人士去考虑。如果他认爲这个贷款能够用得着、帮得到手,我们很乐意通过政府的担保让他能够有应急钱,但到最后,这个也是他的选择。财赤方面,接下来我们的财政状况是有相当压力,刚才我也有解释过,我就再説得太详细。我可以简单説,爲甚麽在二零二一/二二之后的几年,我们的中期测算并没有将这些纾缓措施,例如退税等项目放进去,是因爲我们一向都说这些是一次性措施,所以我们只会在要实施的年度放进去。在其后的年度,则每年按需要,如要推行的话才放进去。在这方面的基础就是这样。
第二方面,就是接下来我们通过发债、通过未来基金的投资收益回拨,让我们有一个喘息的空间。这个喘息的空间一方面推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因爲去到最后,经济增长会爲我们带来收入,爲我们带来就业,那是最根本要做的事。第二,亦在这个过程的几年里,如果我们要增加税收、增加收入,有哪些选项?刚才説到在国际上的BEPS 2.0有关全球最低税率的方案。刚才説到是否需要就利得税、薪俸税的标准税率有所调整,诸如此类,其实坊间亦给过我们很多不同的意见。我觉得,我们需要一方面知悉实际的财政状况是怎样。第二,知道我们有些事要做的,就是节流、要开源。第三,就是给我们时间,去思考在开源方面有甚麽想法,有甚麽要跟社会商议探讨去做。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是采取一个这样的策略,尤其是现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经济衰退,今年虽然有复苏,但力度还不算很大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样处理对社会来説,可承受、承担的能力比较大。
至于港台的拨款,我们是根据内部的资源调拨的机制去处理的。所以你刚才问到比较详细的具体内容,我现在没有资料,但可以跟大家说,我们是按照政府内部资源分配的程序,跟其他政策局和部门一样,秉公处理。
记者:司长,你好。两条问题。其实疫情之下,很多中产都面对很大困境,但今年的薪俸税的宽免上限较上年由20 000元跌至10 000元,会否轻视了中产的需求?第二条,今日有政党批评这份预算案对于香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着墨不足,你自己又觉得这次预算案对这部分是否充足?谢谢。
财政司司长:多谢。薪俸税今年退税百分之一百,但上限只是10 000元,比上年少了,希望大家谅解,因为一来二零二零/二一年度的赤字很大,有2 500多亿元,接下来的赤字亦大,超过1 000亿元。今次在有限的财政承担能力下,我们尽可能方方面面都兼顾,所以在这方面,中产的朋友退税少了,不好意思,因为我们其他方面也没有办法,也是要「睇餸食饭」,你亦看到我们在其他方面亦尽了能力去做。
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香港未来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看到在预算案中,以「粤港澳大湾区」这个题目写的段落可能不是很长,但其实你如果看前部分,我们说香港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我们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在哪里、我们的功能定位在哪里时,就阐述得较清楚。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的重要性就是它在我们旁边,我们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部分,我们700万人口,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则有超过7 000万人口,所以市场是大很多。如果说我们未来的发展,金融服务「互联互通」,沪港通、深港通,大家都熟悉,如果说「理财通」,一定是香港跟大湾区。还有,我们日后的发展,在金融之外,譬如创新科技方面,我们有我们厉害的地方:我们的大学很厉害、基本基础科研力量很强;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很好;我们这里中西文化荟萃、非常国际化。我们吸引境外人才到这里发展的吸引力很大,所以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但同时,如果你说创科的龙头企业,有很多在深圳;如果你说大批量的生产,很多在东莞、惠州和广州。因此我们的看法是,譬如在创科方面,我们需要跟他们合作一起做,这样我们就可以互补长短,可以包括整个创科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如果我们以一部智能手机为例子,整部智能手机赚钱最多的是哪里?是在其设计和IP,不一定在它的生产上,所以在我们的功能定位,譬如创科方面,是这样解释。
另外例如空运,香港的货运,即使去年的疫情如此,我们的货运处理量也达到450万公吨,跟前年没有疫情时比较,只跌了百分之七。我们正在兴建三跑、我们准备重建一个新的空邮中心、做高增值物流中心,我们处理温控,即控制温度的高增值产品的设施和能力是举世公认的,再加上我们没有关税,我们的物流管理非常快,所以我们的空运枢纽的地位是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保住和一路领先。在现时这个定位,如果我们发挥得好,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说到空运枢纽,就是香港第一,我们要紧握这些位置力推。
我刚才说的是一些例子,所以当大家看在预算案中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论述时,希望大家都不要只看那段,亦要看其他地方。还有在内地来说,面对现时复杂的国际形式,在「十四五」规划里,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从香港的角度,粤港澳大湾区是切入内循环的一个切入点,所以在那方面,譬如协助港商推动内销,我们透过BUD Fund加额,给他助力,通过贸易发展局整个GBA平台帮助他们。由于我们是国家最国际化的城市,我们无论从法治、国际网络和一直以来的国际连系,及参与外循环方面,香港的特色亦非常明显。这方面亦是我们未来的优势,所以在整个香港的未来发展当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国家战略,我们要好好把握。
记者:司长,想问消费券的行政费,可否交代一下,占了大概几多?
财政司司长:消费券的行政费用,在这个阶段是言之尚早,因为我们要物色相关的储值工具商商讨,但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去年我们派发10 000元时,700万人受惠,我们预算行政费用是10亿元,到现时为止,我们花了大约3亿6 000万元。在这方面,我们能够节省的都尽量节省,但同时亦要关注市民的需要和考虑,例如采用哪些储值工具商,大家会有所选择,不止是一个;另一方面,在过程中,设计方面可以照顾到大家对于保护个人资料私隐的关注,这些到具体去做时,我同事都会一一处理。
记者:司长,那些国安开支会用多少年?我们的行家问了你四次,也说不到具体时间,是否涉及国家机密,所以不可以透露?还有,可否说清楚究竟会否向立法会交报告?
财政司司长:国家安全的开支,我们拨了专用款项是80亿元,是几年用的。在很多不同地方,涉及国家安全的开支也是机密资料,所以在这方面,我只可以跟大家说,我会按着《国家安全法》的要求拨款,在今年内会有资料交到立法会。
记者:司长,你没有打科兴疫苗。
财政司司长:下星期去打。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英文部分。)
完
2021年2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