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馆与客席策展人方敏儿呈现八、九十年代香港艺术新创建(附图)
*********************************
艺术馆一直致力透过藏品研究和展览,梳理和呈现香港艺术的独特面貌。为结集更多艺术界的力量,丰富对香港艺术的阐释,艺术馆于二○一八年推出「香港艺术︰客席策展」展览系列,征集策展计划方案,呼应及配合艺术馆的年度主题,以更广泛多元的连结及资源共享,与策展人共同探究和谱写更丰富的香港艺术史,为香港当代艺术的持续创作,增添新的参考经验及力量。经过评选团的甄选,艺术馆首先选用方敏儿提交的方案,共同策划是次展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艺术发展的转捩点,不少本地毕业或海外学成回港的年青艺术家致力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促成装置艺术、新媒体及当代摄影等的兴起,为香港艺术创作带来一番新气象。继香港艺术馆于「香港经验.香港实验」的展览,梳理逾半世纪香港艺术家在不同媒介,融合中西文化,拓宽传统媒介的创作成果,「多元视野—八、九○年代香港艺术新象」展览将集中呈现八、九十年代前卫香港艺术家的创新与突破。历经两年的艺术家访谈、研究及整理,艺术馆与客席策展人方敏儿及其团队透过重塑当年的七组代表性作品和艺术空间,及档案文献的展示,让观众从更多元的角度了解当年香港艺术家的创建,呈现当日香港艺坛的转变及新艺术创作形式的兴起。
展品包括陈育强重塑于一九九六年澳洲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展出的混合媒体装置《垂直的麦田》;冯美华一九八九、二○一六及最新二○二一年版的录像装置作品《她说为何是我》;冯汉纪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内地的香港摄影师所拍摄的黑白作品《深圳》,以及他在世界各国拍摄的作品《东西对幅》和三维数码影像作品《蝴蝶梦系列》;鲍蔼伦于二○○一年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双年展首个香港馆的参展作品《循环影院》,首次以245度的宽度为公众呈现;以及蔡仞姿重新演绎的装置作品《残阳如血,蝶梦如烟》,并展示当年前卫剧场的装置表演录像。
除展现重要艺术家的突破创作,展览亦以实景再现的手法,模拟一九九八年Para Site艺术空间(前名Para/Site)几位始创成员曾德平、梁志和、黄志恒、李志芳、文晶莹、梁美萍、及原初积极参与者梁宝山,所进行的场域特定项目「咖啡店」,将艺术空间改建成临时咖啡店,展示他们的实验性作品,让参观者与空间和作品互动;又重现了九十年代女那禾多当代摄影中心的空间面貌及展出五位创建成员李家升、黄楚乔、李志芳、刘清平、黄启裕的影像作品。由展览计划研究员卢燕珊整理出以「再想像香港艺术共同体」为题的文献系列,展示她从不同途径收集与梳理香港当代艺术的相关文献,包括事件、文字、文本、录像、图片及历史实物等资料,部分宝贵的资料更可供大众现场阅读,再加上祈大卫教授横跨一九九四至二○○○年在香港所摄的日记式相片,冀以多元视角呈现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当代创作面貌。
展览将由明日至明年四月二十四日,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号香港艺术馆举行。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规定及指示)(业务及处所)规例》(第599F章)的规定,使用者在进入博物馆前必须利用手机扫描「安心出行」二维码,或登记姓名、联络电话和到访的日期及时间,以便在出现确诊个案时进行接触者追踪。康文署呼吁参观人士在到场前预先下载「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并在进馆前利用「安心出行」扫描二维码。如选择到场登记个人资料,由于登记程序需时,请预早到达,以免延误参观时间。
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的最新情况,馆方限制馆内人数,所有进入博物馆的人士进场前须使用酒精搓手液和接受体温检测,并须佩戴自备的口罩。十二岁以下儿童必须在成人陪同下才可进入博物馆和展览设施。有关展览详情及入场安排,请浏览网页hk.art.museum/zh_TW/web/ma/exhibitions-and-events/new-horizons-ways-of-seeing-hong-kong-art-in-the-80s-and-90s.html或致电二七二一 ○一一六查询。
完
2021年3月4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50分
香港时间19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