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料馆推出二十周年志庆节目「寻.珍.记」(附图
**************************

​  为志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资料馆)成立二十周年,资料馆以「搜集与分享」为题,于四月至十二月推出放映节目「寻.珍.记」,精选三十六部于一九九二年至二○一二年间搜集回来的馆藏代表作,与一直支持资料馆的捐赠者、影迷及研究者细味银幕经典。
   
  开幕电影为导演胡金铨的《忠烈图》(1975)4K数码修复版,于四月三十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首映。故事讲述明朝倭寇侵扰,名将与义士联手率部清剿。本片风格紧密驰骋而不失美感,尽展胡金铨非凡的调度。
   
  胡金铨于一九九六年把《忠烈图》的底片菲林移送资料馆永久保存,惟部分底片出现刮痕;因此,资料馆于翌年进行初步数码修复。与首次数码修复的成品相比,是次的版本声画质素更接近当年公映的原貌。
   
  为配合放映,资料馆于四月二十日至五月四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展览场地E1举行「寻.珍.记」《忠烈图》专题展览,介绍《忠烈图》的搜集故事及修复过程。展览免费入场。
   
  此外,资料馆分别于十月二十七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C区免费放映《豪门夜宴》(1959)及于十二月四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放映《阿飞正传》(午夜场版)(1990);其余影片则于六月五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在资料馆电影院放映。部分场次设映后谈,由资料馆职员及捐赠者分享影片的搜集之旅,以及捐赠物件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了解馆藏的前世今生。
   
  资料馆的每件藏品都得来不易,实有赖一众捐赠者无私的奉献与信任。桃源电影企业公司创办人李会桃离世后,其妻把公司留下来的影片交予资料馆永久保存,当中包括冯宝宝童星时代演出的《夜光杯》(上集)(1961)。万利影业公司创办人李志卿的家人把《正德皇夜探龙凤店》(1958)的彩色底片及黑白拷贝移送资料馆。虽然部分原底片损毁严重,但经资料馆修复组的数码修复技术改善声画质量,制成了是次108分钟的彩色修复版。
   
  王泉珠捐出父亲王文治在日占时期用性命保护的抗战电影《八百壮士》(1938)。此外,王泉珠亦捐赠了记录旧香港珍贵片段的《香港风景》(1936)及《香港风貌》(1930-1940)。志联影业有限公司创办人关志刚在北角国都戏院拆卸前,把公司百多部出品移交资料馆,让影迷能再一睹陈宝珠和萧芳芳在《彩色青春》(1966)载歌载舞的风采。
   
  雷鸣退休后,捐赠了数百部影片给资料馆,其中包括汇聚七十年代电视红星演出的《星座奇趣录》(1976)。《豪门夜宴》由一众国、粤语片明星,为筹款兴建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影联会)会址而发起义拍。影联会在成立金禧之际,决定让资料馆永久保存这别具意义的影片。
   
  导演龙刚虽移民美国,但一直心系香港电影,并借出以「反核」为题的珍藏《广岛廿八》(1974)的拷贝予资料馆翻印底片作保存,更就冲印及色调技术提供宝贵意见,把香港的电影文化薪火相传。导演李铁得悉冲印影片的公司快将结业,答允把《蝶影红梨记》(1959)原底片及拷贝移交资料馆。这些菲林拷贝因经常借给戏院放映,以致严重受损;经资料馆修复组用搜集自不同地方的拷贝补足原片缺失的部分,这粤剧电影的殿堂之作才得以承传。
   
  美籍华人王先生在家人昔日于美国三藩市经营的戏院的仓库内,找到多部由大观影片公司于四十年代越洋制作的电影,包括史上首出十六毫米全彩色粤语片《金粉霓裳》(1947),故把菲林移交资料馆保存。资料馆从一名匿名捐赠者手上,得到诗人导演费穆的久佚名作《孔夫子》(1940)的底片。资料馆根据科学鉴证和文献资料,把该影片被发现时所剪掉的九分钟零碎片段,重新安插在原来只有87分钟的修复初版里,以尽量还原作品的本来面貌。
   
  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的纪录片《淞沪抗战纪实》(1937)和《勋业千秋》(1941)弥足珍贵。资料馆幸获黎氏后人捐赠影片,让这历史性的影像呈现观众眼前。制片家黄卓汉多番带领电影潮流,亦发掘了不少影星,如《工厂皇后》(1963)的丁莹。在其子黄海的安排下,资料馆得到黄卓汉公司的电影,使精彩的声影得以留存。
   
  导演杨凡是资料馆的忠实支持者,更一口答应捐赠其出品的电影底片及拷贝。众所周知杨凡对艺术一丝不苟,在其昆曲电影《凤冠情事》(2003)可见一斑。资料馆一直追查导演唐书璇的处女作《董夫人》(1970)底片的下落;最终发现其投资者家中仍有拷贝,且获投资者的家人转赠菲林予资料馆。
   
  电影院商及投资者冯秉仲对文化传承的工作十分热心。全赖他牵线搭桥,资料馆获美国三藩市华宫戏院创办人方创杰慷慨捐赠多部绝无仅有的三、四十年代华语电影硝酸片,包括《挣扎》(1933)及《女性之光》(1937)。此外,冯秉仲亦把逾千套珍藏影片及数万件宣传材料捐赠资料馆,如吴宇森执导的《喋血街头》(午夜场版)(1990)及王家卫执导的《阿飞正传》(午夜场版)。
   
  各电影公司的捐赠亦大大丰富了资料馆的馆藏。天映娱乐有限公司于二○○九年把所拥有的邵氏片库的七百多套电影影片素材和数万项电影资料转交资料馆作永久保存,包括导演李翰祥的黄梅调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及导演杜琪峰写救火英雄的《十万火急》(1997)。星空华文传媒有限公司的片库,保留了为数不少的七十至千禧年代的香港电影。资料馆于二○一一年顺利接收了其片库中的拷贝,由关锦鹏执导,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导演版)(1992)为其中的影片之一。
   
  于二○一一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把近千部电影移交予资料馆作永久保存,当中近六成为资料馆从未存有的藏品,如《黄飞鸿正传上集之鞭风灭烛》(1949)和《黄飞鸿传下集之火烧霸王庄》(1949)。
   
  除接受捐赠外,资料馆亦锲而不舍地寻找旧影片的下落,以填补香港电影历史的空白。众多的搜集旅程中,《人海孤鸿》(1960)的寻珍之旅最令人意想不到。于尚在筹备的阶段,资料馆派员到英国取经;碰巧当地的兰克冲印公司打算处理一批中文电影的菲林,并赫然发现当中有许多珍贵的影片,如这套武打巨星李小龙赴美前所拍的最后一部作品。
   
  此外,资料馆在筹备初期缺乏知名度,需经常拜访电影公司进行游说;新加坡国泰机构的寻宝记便为一例。由于国泰机构在七十年代末迁回新加坡,令搜集难度大增。资料馆最终在这项跨世纪、跨地域的游说工作取得成功,收集超过一万件电影藏品,包括为葛兰度身订造的歌舞片《野玫瑰之恋》(1960)及由肥冤家梁醒波和刘恩甲合演的《南北和》(1961)。
   
  誉为「中国第一部伊士曼七彩影片」的中日合拍钜制《海棠红》(1955),其拷贝失散多年仍未能寻回。资料馆代表到日本交流时,机缘巧合下得到日本川喜多纪念映画文化财团的同意,借用其珍藏的孤本翻印,令馆藏锦上添花。
   
  制片家缪康义移民在即,计划尽快捐出大批四十至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为免这批重要的电影如歌后周璇主演的《长相思》(1947)散失异地,资料馆需在极短时间内物色仓库以存放影片。资料馆因缘际会发现导演岳枫的力作《畸人艳妇》(1960)的拷贝。这颗失踪多年的遗珠,全片以铜版字幕机「压入」字幕,在六十年代实属罕见。
   
  在得悉美国三藩巿华埠的世界戏院即将结业,资料馆遂派员越洋搜罗超过六百部电影,包括导演李晨风代表作《寒夜》(1955)。关德兴之子关汉泉除了转送先父的电影遗物予资料馆,更透过人脉在美国三藩巿大明星戏院找到一批六十年代的戏桥转赠资料馆。资料馆因而找到掌管大明星戏院的胡氏家族,令保存于其祖家地窖的一批五、六十年代的经典,如陈宝珠演的《女杀手》(1966),重见天日。
   
  东方电影冲印(国际)有限公司因搬迁清仓,故通知影片主人领回寄存于仓库内的影片。全赖其团队努力游说,大部分片主同意捐赠影片予资料馆,包括导演徐克影坛首作《蝶变》(1979)。
 
  《忠烈图》、《广岛廿八》、《孔夫子》、《淞沪抗战纪实》、《勋业千秋》、《凤冠情事》、《董夫人》、《挣扎》、《梁山伯与祝英台》、《野玫瑰之恋》、《海棠红》、《长相思》及《畸人艳妇》为国语;《南北和》为国、粤语;《八百壮士》、《香港风景》及《香港风貌》为默片;其余影片为粤语。除《豪门夜宴》、《夜光杯》(上集)、《香港风貌》、《彩色青春》、《金粉霓裳》、《工厂皇后》、《淞沪抗战纪实》、《勋业千秋》、《挣扎》、《女性之光》、《黄飞鸿传下集之火烧霸王庄》、《野玫瑰之恋》、《南北和》、《海棠红》、《长相思》、《女杀手》及《蝶变》不设字幕;其余影片均设字幕。
 
  门票四十五元,现于城市售票网(www.urbtix.hk)发售;信用卡电话购票请致电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查询节目详情,请致电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或浏览www.filmarchive.gov.hk/zh_TW/web/hkfa/programmesandexhibitions/programmes/ths/index.html
 
  除放映馆藏作二十周年志庆外,资料馆将举办其他志庆活动,包括开放日、展览及出版纪念特刊。
 
  资料馆自二○○一年正式启用座落于西湾河鲤景湾五十号的永久馆址,设施包括电影院、展览厅、资源中心、影片库及修复室。资料馆一直致力保存香港电影历史文化,在电影搜集、修复、研究及出版刊物的同时,亦积极举办专题展览、放映及各项活动,与电影友好及观众分享珍贵的香港电影文化遗产。资料馆为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成员。
 
  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的最新情况,请留意有关放映场地、入场及座位的特别安排。详情请致电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或浏览www.filmarchive.gov.hk/zh_TW/web/hkfa/aboutus/openhl.html



2021年4月9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