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就「积极把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振兴疫后经济」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今日(七月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廖长江议员动议的「积极把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振兴疫后经济」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各位议员:
我首先感谢刚才十八位议员就廖长江议员的动议提出了宝贵意见,连同昨日就《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相关讨论,大部分议员已就这两个相关的议题提出了广泛和深入的意见。
我们除了小心聆听外,亦想代表政府作出回应。首先,廖议员最初提出议案的时候,是关心国家的大政策,特别是双循环,在为香港、区域以至全球提供众多机遇时,香港是否可以了解和把握?从刚才十多位议员发言内所提及的界别和方向(来看),我认为廖议员提出的问题在议会内不单是存有共识,亦有充分的认识。我看到大家对大局的分析,(包括)疫情和全球经贸格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以至对国家从以往的贸易政策发展至《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政策方向,都作出了很多分析和阐述,丰富了我们对整个局面的认识。议员的发言亦涉及多个其关心的界别(和议题),包括金融、保险、旅游、物流、航运、高端服务、文化艺术产业、中药、科技、数字化、再工业化等,亦提及如何令本地的规划或各行业可互相应对和配合;也提到政府不同部门、政策局,以至我们驻外的经济贸易办事处所扮演的角色可如何加强。很多议员亦提到要掌握大局,我们目前仍要面对通关、接种疫苗等的准备工作。因此,我认为从大家发言中所涵盖的范畴而言,可充分看到这个议题在议会内(的讨论)是既有广度,亦有深度。
主席,假如我们要理解双循环,就必先理解双循环这大政策与整个国家发展大局之间的关系。我刚才列举了现届政府四份《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内,都有广泛并深入地提到香港与内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关系,我们在获得国家给予我们的优势时,亦可以就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早于二○一七年,(本届政府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中第五十六段已经提到,(香港)面对其他经济体和全球的经贸竞争,加上当年已提及的保护主义抬头,香港面对的挑战日益严峻,必须发展高增值及多元经济,包括开拓科技、创新,以及创意产业等新的经济领域,并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当时亦提出两个新引擎,就是「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国家大政,以及于二○一七年当时起动并签署了框架协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还有再后来的「十四五」规划。在掌握国家发展大局的整体方向时,大家刚才亦引述了国家主席在不同场合提到的政策方向。我也想引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到四个坚持,概括了国家不论在双循环、「十四五」规划及「一带一路」建设等政策,整体上的宏观大局。
简单来说,这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开放包容,即是国家会配合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不是单一或单边主义,而是互相包容,才能巩固和维护世界发展的稳定性,毫不动摇地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及世界贸易组织等,这是第一个坚持。第二个坚持是坚持创新增长,这点大家都有提及,亦是国家过往几十年经济发展中相当重要和突出的地方。第三个坚持是坚持互联互通,这是双向的发展。最后一项是坚持合作共赢,说明了经济发展和经贸政策从来都不是零和游戏,不是「你输我赢」的情况。
我谈到这几个坚持,是因为这个对大局的分析,正正给予香港一个很好的大环境,既可配合其角色地位,亦可发挥其在国际环境中的定位。香港是国家最开放、最具竞争力的经贸、金融、航运中心,能够从中配合国家发展。除了了解国家大局的发展方向外,我们亦要了解香港本身能否掌握自己的优势。我会以二○一七至一八年度现届政府一个相当重要并配合国家发展的政策为例,就是「一带一路」建设。我们用了八个字(形容)和国家互相配合,而我留意到昨日和今日的讨论上亦有议员用到。虽然这八个字概括了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内可发挥的应有地位和重点,但亦可以用于其他议题,包括今次议题论及的双循环,这八个字就是「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这个由八个字组成的方向性标题是双向的,不单是表达香港可以从中有所得益,而是我们亦必需要就国家所需的地方作出贡献。国家有很多不同的需要,但不是每一项香港都可以提供;因此,香港必然是按照自身的优势作重心发展,然后再贡献国家所需,这当中包括了一些香港不能被取代的独特地位,而我们或许未有常常提到,但在很多国际场合和企业层面上,很多企业和经贸活动选择香港,往往都是由于香港具有这些独特且不能被取代的地位,包括宪法赋予我们的独特经贸和金融地位。这亦说明了刚才很多议员提及并督促政府的一点,就是纵然我们拥有的优势不能被取代,但这不是必然,我们必须要自我督促,继续进步,否则不进则退,这样才能令我们成为最开放、最具竞争力的中心。
以贸易发展为例,国家自从加入世贸(世界贸易组织)后,于短短二十多年间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系(之一),亦如议员刚才引述的数字,国家也是全球最吸引外资(经济体)的第一位。香港于这段时间内所占的份额看似是小了,但其实透过种种具体的措施,香港的地位得以不断巩固和优化。我会列举几个例子(说明)。
第一,在我们和内地签订的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刚才很多议员也有提及,我们不单是在十多年前已经签订这份协议,而且每年都会作更新和优化。刚才谢伟铨议员特别提到对专业服务协议方面(《服务贸易协议》)的优化;容海恩议员于昨日和今日亦有提到这方面。CEPA虽然是一份框架性协议,但我们每年都会就不同行业的范畴作出更新,目的是希望为在内地市场发展的香港(企业)提供好的(市场)准入,令他们可享有最大的空间,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政府这方面的工作从没有停下来,并会继续进行。
数字上,自从我们与内地签订CEPA后,过往这段时间内,(两地)平均每年(在商品贸易总额)上的增长达到百分之七点九(应为百分之七点一)。这是年复年相当大的增长。第二方面,我们不单签订了CEPA一份贸易协议,在这短短四年间,我们跟外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数目)亦翻了一翻,由最初的四份到现届政府的八份,涉及的经济体(数目亦增加了近)三倍,共有二十个。这些自由贸易协定(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准备。
昨日和今日都有议员提到香港正等待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但我们所作出的准备工作其实远远超过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昨日所提到的跟十多个经济体洽谈,因为在这段时间内,这十五个RCEP成员当中,有十三个已经跟我们直接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或投资协定,包括刚才提到的新协定。这些都是CEPA以外的一些准备工作。
即使香港今日面对全球疫情和通关困难,但仍有超过九千间外国公司以香港作为地区总部或(设立)地区办事处,当中排名首五位(的地区或国家)亦正如刚才大家讨论的情况,由以往以欧美公司为主,变成内地公司。而内地公司(选择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并不单单因为是位处同一国家之内,而是(希望)能透过香港为其在全球或区域内作定位;排名第二位是日本(公司),可见香港在区域内(所发挥的连系作用),例如是跟东盟国家;排名第五的是新加坡,反映香港跟新加坡既有竞争,亦有合作。这都反映国家在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并非单单只着眼于内地市场,也有多位议员谈到如何运用香港的优势将内地市场与区内连结,尤其是东盟市场,而刚刚亦有议员提及东盟市场已经成为香港的第二大市场。因此(在扩大香港的贸易联系方面),我们确有实质进展。
贸易方面亦出现了独特的情况,虽然去年和今年我们备受疫情的冲击,但自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的六个月期间内,有五个月的总贸易额(即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都超过八千亿港元,(这数字)不论是单月或是整体上都是历史新高。这亦引证我刚才所言,与香港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地方,例如是内地,两地平均每年在商品贸易总额的增长超过百分之七;就东盟而言,香港与之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四年来,双方商品贸易总额平均每年增长亦达百分之六点九,引证了以上提到的工作可带来的实质好处。
各位议员亦提到不同界别的情况,陈健波议员提到要为保险业谋求机会。就我所见,在昨天的另一场辩论中,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回应不单提到要为保险业在内地争取市场,亦希望香港可发挥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由于香港的保险密度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香港可以透过保险业,促进并加强我们成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我相信这方面或多或少回应了陈健波议员或陈振英议员所提出的(关注)。陈振英议员亦提到绿色金融,昨天(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回应也有提及,而我们对此亦完全认同,并有具体措施,不论是透过「一带一路」或是金融行业,绿色金融都会顺着这个主流大势继续发展。
有几位议员亦提到如何利用香港的优势发展创科,并引述现时政府如何透过科技园或与深圳和大湾区的合作建立创科园区,实现「一区两园」。这正正引证了内循环中,我们可以发挥的地位。我亦想回应刘国勋议员刚才提及的河套区,这是我们重点发展的区域,我们希望透过中央支持,加上与深圳的相互合作,利用这个园区联系全球顶尖的企业,推动研发机构及高等院校的合作,希望园区预计在二○二四至二○二七年分阶段落成时,能有所进展。
刚才姚思荣议员亦提及一个现时备受打击的行业:旅游业。就这方面,我们的工作没有因为疫情而停下,我们反而与内地积极沟通,透过文化旅游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大湾区的规划,或透过香港旅游发展局在这段期间内继续维持和巩固香港的品牌,推广「一程多站」、大湾区旅游,与内地发展,希望旅游成为疫情后带动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方向。
廖长江议员提出的议案题目,以及刚才叶刘淑仪议员和林健锋议员的发言中,都提到协助年青人利用大湾区发展,我相信这亦是很多议员一直希望提升的范畴。虽然在议会上讨论过的议题很多都耳熟能详,但对年青人而言,他们尚未进入职场,确实未必能完全了解内地的情况。所以在他们在学期间,政府近年都加紧透过国民教育,或安排学生到内地学习及参观访问,加强并深化他们对内地的认识。正如议员亦有引述,我们近年来亦透过青年发展基金推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让年青人透过非政府机构或企业的帮助,拥有在大湾区实质工作的经验。配合近年来在初创、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大湾区为年青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主席,凡此种种,我相信今日的讨论并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我开始发言时,谈及内地和香港的发展,正正就道出了三个全球、区域、国家或香港都正在面对的最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疫情,大家提到通关,而接种疫苗亦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但如何才能好好把握香港在应对疫情较为成熟和稳定时的优势,这将会是特区政府各个政策局合作时的重要话题,我们既要防疫,同时亦要重新建立经济动力。第二个挑战也是多位议员提到的全球政经大局,尤其是在个别国家兴起的保护主义,甚至挑起贸易矛盾,确实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就这方面,香港除了会继续据理力争,维护我们的权益外,亦会继续参与国家、区域,以至全球的多边贸易讨论,争取减少贸易壁垒,恢复国际之间的贸易合作。第三个挑战是如何在后疫情时期,在面对刚才提及的疫情、保护主义或国际矛盾下,重拾具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动力,大家刚才给予政府的所有意见,都丰富了这个策略中的重点。如有个别议员还有其他意见需经我转交予其他政策局的话,我乐意转交,并会在适当时候作出回应。
主席,我谨此陈辞,支持动议。
完
2021年7月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4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