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五题:推动国民教育
*************
问题:
政府在二○○○年容许学校于初中阶段,以非独立科目形式教授中国历史(中史)。有市民批评,此后有不少学校将中史与其他学科合并,令初中课程内关于中史的内容支离破碎,以致新一代青年人「忘其史」,对国家历史认识不足,缺乏民族及国家观念。上述市民亦指出,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后,市民填写各政府部门的表格时只须提供国籍或出生地,而无须再提供籍贯,亦令青年人「忘其根」,失去认识个人身分途径及与祖国的连系。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否研究上述问题,并制订补救方法;如有,详情为何;如否,会否立即研究;
(二)除了自二○一八/一九学年起落实在初中阶段将中史成为独立必修科外,政府有何新政策或措施,帮助新一代青年人建立正确历史观、认识个人与香港及祖国密不可分关系;及
(三)会否进一步研究,(i)高中阶段以独立必修科形式教授中史、(ii)在各政府部门表格上重新要求市民填写籍贯,以及(iii)举办国情教育交流团,让青年人了解其籍贯所在地历史及风俗,并亲身了解内地各省市近年高速发展的产业,以期增加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谢伟俊议员的问题,现回覆如下:
(一)及(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区)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要培养青年人「不忘其根」不仅涉及在学校学习国家历史,或聚焦于是否推广籍贯以寻根问祖,更重要是让全港市民(包括青年人)全面、准确认识香港特区的宪制秩序,以及香港与国家的历史及文化的连系,两地人民同根同心,一脉相连,藉以加强市民的国民意识及对国家的归属感。此外,我们要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对国家发展的了解及认同。青年人的教育不限于学校教育,更涉及《宪法》和《基本法》的宪制教育、公众教育、家庭教育、媒体及资讯素养以教育青年人判别资讯真伪,以至社会爱国氛围等各方面的工作及配合,实有赖整个社会不同持份者同心同德地加倍努力。而特区政府的不同部门,包括民政事务局、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及教育局都肩负有关的推动工作。
特区政府一直致力进行《宪法》和《基本法》的推广和教育工作,让市民(包括青年人)全面、准确认识《宪法》、《基本法》以及「一国两制」,藉以加强市民的国民意识及对国家的归属感。政务司司长主持的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五个工作小组(即本地社区、教师及学生、公务员、工商专业界及香港以外地区人士工作小组),负责统筹特区政府相关政策局及部门透过不同渠道以多元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工作,包括举办或赞助各类型推广活动,在不同范畴向公众推广《宪法》、《基本法》及其确立的特区宪制秩序(包括国家与香港的关系),全方位加强社会学习及认识《宪法》和《基本法》的风气。
学校教育是其中一个重点,并以培养学生的国民身分认同作为香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学习宗旨。教育局一直以「多重进路、互相配合」的方式推行国民教育,让学生透过课堂内外不同的学习活动认识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科技、政治体制等各方面的国情和发展,全方位地增进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对社会有承担的新一代。
学校课程内,中国历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故教育局于二○一七年将「强化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的学习」列入《中学教育课程指引》作为主要更新重点,并于二○一八/一九学年落实中国历史科在初中成为独立必修科,让所有学生能整全及有系统地学习中国历史,而新课程亦已经在二○二○年九月在中一级开始逐级推行。新课程以古今并重的编排原则,增加近现代中国历史比重,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国家的历史,了解香港自古至今与国家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港人既是香港公民,更是国家的一员,与国内十四亿同胞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及社会的认同感,并尊重、珍视和传承中华文化。
此外,教育局将会自二○二一/二二学年起,由中四级开始推行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以取代通识教育科。公民科强调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香港、国家及当代世界,以及他们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广阔的知识基础,培养慎思明辨、理性分析的能力及国民身分认同,使学生成为有识见、负责任、具国家观念,并具备世界视野的公民。课程涵盖三个主题,其中「『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两个课题,旨在让学生认识「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实践、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与成就,以及国家的发展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公民科更会提供内地考察,让学生透过亲身经历,认识国情、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及培养国民身分认同。
国家安全教育亦是国民教育关键部分,教育局在二○二一年公布了《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并发布了15个相关科目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让学校知悉如何透过学科的相关课程内容自然连系并有机结合国家安全教育的学习元素。同时,为支援学校顺利地推展中国历史教育、国情、《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教育,教育局持续更新/增润相关学与教资源,提供合适的专业培训,并持续举办多元化的全港学生活动,协助学校透过多元化的全方位学习经历及活动(包括博物馆参观、内地交流、问答比赛、专题研习等)营造氛围,让学生掌握与国家历史、现况和发展相关的正确知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感情和国民身分认同。
除了教育局在学校推动国民教育,民政事务局亦一直与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紧密合作,透过不同渠道和项目,在学校以外和在社区推广公民和国民教育(包括《宪法》、《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等),例如向符合申请资格的团体提供资助以举办公民和国民教育活动、就相关主题(例如《基本法》)制作宣传节目和刊物或举办展览╱讲座、透过委员会的网站和社交媒体专页发放资讯,以及在公民教育资源中心进行推广等。
社会团体安排的多元化活动,对营造爱国氛围相当重要。例如参观国情及历史的专题展览、观赏爱国主题的电影、国内知名奥运运动员或航天团队访港时的讲座等全方位学习活动,都可加深公众(包括青年人及学生)认识国家的历史和艰苦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认同感。这些工作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在校内开展活动。
(三)中国历史科一直是高中的选修科目,让学生按兴趣及能力选读,以加深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除中国历史科外,高中学生亦能透过高中必修的中国语文科、公民科/通识科等科目,学习中国历史的发展及中华文化的特色。现时社会上有个别人士建议将中国历史科列作高中必修科目,相关建议会影响整体高中课程结构,也会减少学生的科目选择并增加选科的限制,未必获得学生及家长接受。
除了课堂学习,学生的亲身经历及体验,更能培养他们对国家的情感,所以多年来,教育局一直配合学校课程和国家的最新发展,筹办或资助学校举办不同主题的学生内地交流计划。自二○一七/一八学年起,教育局每年提供约100 000个交流名额,足够让每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最少各获一次到内地交流的机会,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并了解国家在历史、文化、经济、教育、科学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加强国民身分认同。学生内地交流计划行程涵盖22个省、四个自治区及四个直辖市,当中不少地点是学生籍贯所在地,对学生认识家乡和亲身体验各省市的文化风俗和高速发展产业均有帮助。鉴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内地交流计划已暂停或延后。教育局会密切留意疫情的发展,以及通关情况,在适当时间复办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并加以宣传推广,鼓励学校积极推动学生参加。
在社会推动方面,民政事务局现时透过「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举办青年到内地交流的项目,让青年人加深了解内地的文化历史、人民生活、国家发展等,以及加强与内地人民交流。在疫情前,每年共有约15 000名香港青年受惠。在实习方面,民政事务局透过「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举办青年在内地的实习活动,让香港青年亲身体验内地的职场实况,从而加深认识内地的就业市场、工作文化和发展机遇。除了资助计划外,民政事务局亦分别与一些内地顶尖的科研文化单位以及本港的大型企业合作,举办「内地专题实习计划」及「企业内地与海外暑期实习计划」,提供具特色的实习岗位予不同背景、专长和兴趣的香港青年。在疫情前,上述三个实习计划每年合共为超过4 000名青年提供到内地实习的机会。然而受到疫情影响,现时的内地交流团和实习团均未能成行,但民政事务局会容许主办团体在本港为参加者举行不构成人群聚集的活动,如网上简介会、专题讲座、训练班等,让参加者对内地(尤其交流/实习目的地)的文化历史、社会面貌、人民生活以及国家最新发展等有所认识。民政事务局会密切留意疫情的发展、内地与香港的跨境检疫规定,在安全及可行的情况下安排重启到内地的交流及实习活动。
我们期望不同持份者和机构能与政府携手同心,共同推动国民教育,营造爱国的社会氛围,培养青年人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对社会有承担,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
完
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25分
香港时间14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