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环境局局长就恢复二读辩论《2018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草案》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八月二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恢复二读辩论《2018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草案》的发言全文:
 
主席:
 
  政府在二○一八年十一月向立法会提交《2018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草案》(《条例草案》)后,过去两年多,立法会先后成立了两个法案委员会就《条例草案》进行审议工作。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两位法案委员会主席马逢国议员及易志明议员,在过去一段时间领导委员会的审议工作,亦感谢所有委员在审议期间提供很多宝贵意见和就有关政策和《条例草案》的细节进行详细的讨论。以下我会简述《条例草案》的内容和实施策略,稍后我会在全体委员会审议阶段提出修正案,把得到法案委员会支持的若干建议纳入《条例草案》。
 
实施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垃圾收费)的需要
 
  《条例草案》的政策目标,是透过实施废物按量收费,推动各界改变产生废物的行为习惯,从而减少整体废物弃置量。其他城市的经验显示,实施废物按量收费能有效减少废物,例如首尔和台北市。它们在引入废物按量收费的初期,废物弃置量均下跌约三成。基于在二○一二年完成的公众谘询中所得到的广泛支持,我们确立引入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以下简称「垃圾收费」,制度的方向,并以此作为我们减废政策的重要工具。
 
  正如行政长官在《2020年施政报告》指出,减废是全球大势所趋,有助减碳以应对气候变化,而垃圾收费是推动减废的「火车头」,不仅有助积极驱动企业和公众加强实践减废及回收,而当回收物的质与量得到提升,将有利带动回收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及创造绿色就业。
 
  环境局于今年二月公布《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以「全民减废‧资源循环‧零废堆填」为愿景,提出应对至二○三五年废物管理挑战的策略、目标和措施。在这愿景下,政府将与业界及市民共同朝着两大目标迈进。中期目标是透过推行垃圾收费,配合其他政策法规、减废回收措施及推行宣传教育等,把都市固体废物的人均弃置量逐步减少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同时把回收率提升至约百分之五十五;长期目标是发展足够转废为能设施,长远摆脱依赖堆填区直接处置废物。
 
收费模式
 
  建基于现时废物收集及处置方式,《条例草案》中建议按两种模式落实垃圾收费,分别为「按袋」和「按重」收费。「按袋」收费适用于大部分住宅楼宇、村屋、地铺和公共机构处所等。市民在弃置垃圾前必须用指定垃圾袋包妥或贴上指定标签。「按重」收费主要适用于工商业处所弃置的废物,而按重量计算的「入闸费」会在废物转运站及堆填区收取。
 
实施策略
 
  推行和落实垃圾收费,极具挑战。为推动市民大众逐步改变行为习惯,移风易俗,政府会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包括(一)设立准备期,协助市民适应;(二)投放资源,加强社区回收;(三)推行公众教育和宣传,鼓励持份者的参与;以及(四)采用风险为本的执法模式作为后盾。
 
(一)设立准备期,协助市民适应
 
  法案委员会曾就《条例草案》的实施日期表达关注,要求政府让市民和社会各界有充足时间按部就班逐渐改变行为习惯以准备落实垃圾收费。就此,我们会在立法会通过《条例草案》后,以十八个月的准备期为基本安排,让政府、不同持份者和市民大众为落实收费作好准备。
 
  至于法例具体生效日期,我们理解本港现时经济受疫情影响,市民或会忧虑垃圾收费对他们可能造成经济方面的负担。在准备期内,我们会密切留意社会各方面情况,尤其是疫情后经济复苏进度及不同持份者的准备程度,适时向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汇报准备期间的工作进度,并就法例实施的具体日期征询委员会的意见。在获得环境事务委员会的支持后,政府当局才会把有关法例生效日期的公告刊宪和提交立法会省览,经先订立后审议程序订定。
 
  政府现时的计划已经照顾到贫困户的经济压力,当收费实行后综援户每人每月会有十元的资助,大致可以弥补收费的支出。审议《条例草案》期间,法案委员会主流意见是政府应在垃圾收费实施初期额外向住宅住户免费派发指定垃圾袋,协助他们适应收费安排。只是法案委员会对于应否只派发指定袋给有需要的住宅住户、派发期的长短等具体方案有不同意见。我们理解社会上不同群体对派袋的需要会有所不同,所以可以考虑为一些群体作较长时间的安排。政府会日后与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商讨成立工作小组就合适派发方案、执行细节和其他准备事宜详细讨论。
 
  此外,法案委员会亦关注垃圾收费实施后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例如餐饮业界。在厨余回收方面,政府已经开始推展厨余回收先导计划,按照扩大下游厨余回收设施的进度,陆续为不同机构场所安排免费收集厨余,和运送厨余至有关回收设施转废为能或转废为材。因应法案委员会提出的意见,政府会在实施垃圾收费后,陆续安排免费收集餐饮业界妥善分类出来的厨余,再运送至厨余回收设施。换言之,若餐饮业界能妥善进行厨余分类,这些送往厨余回收设施的厨余,日后便无须按垃圾收费支付费用,情况就如一般市民无须为妥善回收的可回收物支付垃圾收费一样。但其余所有弃置的垃圾,仍需按法例要求支付垃圾收费。
 
  我们明白议员和市民大众关注落实垃圾收费的准备工作。我们会循上述方向跟进这些议员关注的事宜,并会适时向环境事务委员会汇报准备期间各项工作的进度,以及与议员共同商讨细节。
 
(二)投放资源,加强社区回收
 
  为配合推行垃圾收费,我们已于二○一九/二○财政年度起提供额外资源加强减废回收方面的工作。过去一段时间,多项减废回收的配套措施已陆续开展,当中包括扩展、整合及提升社区回收网络,进一步鼓励及方便市民进行回收。现时,社区回收网络「绿在区区」包括九间「回收环保站」、22间全新形像的「回收便利点」及超过100个定时定点的「回收流动点」,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港18区。在检视过社区回收网络的实际表现和成效,以及地区对回收设施的整体需求后,我们已计划再增加10个「回收便利点」,进一步加强社区回收配套设施,预期年底前会陆续投入服务。
 
  与此同时,为配合智慧城市的发展,我们已于去年九月中推出「智能回收系统先导计划」,在环保署(环境保护署)辖下的几个社区回收设施进行为期一年的技术测试,让市民体验智能回收。「智能回收箱」可自动量度及记录回收物重量,并有温馨提示,大大提升回收箱的使用及管理效率。广泛应用「智能回收箱」,有助分析不同地区的回收情况,更好地计划适切的回收配套。
 
  另外,「绿在区区」亦于二○二○年十一月起推出「绿绿赏」智能积分卡,鼓励市民实践干净回收。市民凭卡前往「绿在区区」各个回收点进行回收,便可赚取积分以兑换礼品。现时礼品一般为日常实用物品,未来我们亦会考虑加入指定垃圾袋等与减废政策配合的礼品,以提升吸引力。
 
  在回收物收集方面,我们于二○二○年九月起推出中央废纸收集及回收服务,从全港各区街角回收店、流动回收车、前线收集者等收集废纸(例如纸皮、报纸和办公室用纸),并在本地进行筛选、分拣及打包等工序后,把废纸运送到各地市场循环再造成纸制品,转废为材。
 
  另外,我们亦于二○二○年一月起于东区、观塘及沙田推出废塑胶回收先导计划,俗称「中央收胶」,免费收集非工商业废塑胶。环保署现正筹备于今年内将「中央收胶」逐步扩展至九区。除现时服务的三区外新增六区,包括中西区、深水埗、荃湾、屯门、大埔及西贡。这将配合我刚才提及的「绿在区区」社区回收网络完善收集服务,加强整体效益,并培育本地下游回收再造处理能力,令其扎根茁壮,以支持服务将可进一步覆盖全港。
 
  同时,为配合日后推出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我们已于今年第一季,分阶段展开为期一年的先导计划,测试逆向自动售货机,简称「入樽机」,在香港的实地应用。60部入樽机现已全面投入服务,至今已收集约600万个胶樽。第二期先导计划预计于二○二二年上半年推出,入樽机数目会增加一倍至120部。
 
  展望将来,我们会继续在不同方面加强社区回收支援,鼓励和便利市民积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减废回收。
 
(三)加强公众教育、宣传及持份者的参与
 
  其他城市的经验显示,垃圾收费的落实关键在于公众教育、宣传,以及鼓励持份者的参与。这些工作不但能在落实垃圾收费前提高各界对垃圾收费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而且能减轻执法负担。
 
  在公众教育和宣传方面,环保署于二○二○年年中开展「减废回收2.0」宣传运动,鼓励市民配合绿色复苏及循环经济,实践惜物减废的绿色生活。《条例草案》通过后,我们会继续透过大型宣传运动,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和鼓励市民实践源头减废、回收及循环再造。
 
  与此同时,环保署于二○一八年成立的「绿展队」亦已逐渐走入社区提供外展服务,在社区层面长期且恒常地教育公众源头减废的重要,并协助公众实践妥善废物源头分类及回收,以及向社区传达最新的废物管理信息,为未来实施垃圾收费作好准备。「绿展队」在三个试点地区(东区、观塘区及沙田区)取得宝贵经验,现已逐步扩展服务范围至全港18区。
 
  另外,为鼓励减废回收和让社会各界及早为实施垃圾收费作好准备,环保署伙拍约20个相关部门及机构在多个界别,包括公共屋邨、乡郊、商场、餐饮业界及政府处所等展开有关垃圾收费的实践计划,让参加者试用模拟指定垃圾袋,并亲身体验按量收费的安排。其中,最新一期公共屋邨实践计划已于今年五月开展,预计整个实践计划参与的公共屋邨楼宇合共约150幢。
 
  除了面向普罗大众的宣传和公众教育外,我们充分明白到实施垃圾收费需要不同持份者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当中包括物业管理公司、前线清洁员工及废物收集商等。
 
  就此,我们会继续透过不同的联络平台与业界保持沟通,为相关行业的从业员提供各项资讯和培训,让他们清楚了解法例的要求,从而调整和改善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收集和处理的工作流程,为实施垃圾收费作好准备。我们也会与不同业界商讨和制备良好作业指引供他们参考。为便利不同持份者有效掌握垃圾收费的资料和相关的社区回收支援资讯,我们会制作简便的「资讯工具包」。
 
(四)采用风险为本的执法模式作为执法后盾
 
  我们明白,社会各界需要时间逐渐改变行为习惯和移风易俗。因此,参考落实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的成功经验,我们计划在垃圾收费生效后首六个月设立「适应期」。在「适应期」内,前线人员会在相关废物收集点,检视及查看接收的废物是否已由指定垃圾袋包妥,或为大型废物贴上指定标签,并会拒收违规废物。我们主要会对违例个案发出警告,但针对性质及程度严重的违例行为,例如违例者在获发警告后仍屡次违法,我们会采取执法行动。
 
  我们会以风险为本的执法模式,针对「违法黑点」采取执法行动。环保署会根据收集到的违例投诉及举报,用作分析「违法黑点」,以制定最有效的执法行动。此外,环保署会设立热线,解答市民的查询及接收违例投诉及举报。我们亦会积极考虑应用创新科技协助执法。
 
结语
 
  主席,垃圾收费经过多年酝酿和反复讨论,我衷心希望今日可以与各位议员一同见证《条例草案》获得通过,标志我们废物管理工作的新里程。
 
  低碳转型,是全球大势所趋。减废减碳,人人有责,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和长期的支持和参与。通过《条例草案》将会是香港迈向「零废堆填」的重要一步。
 
  我恳请议员支持及通过《条例草案》及各项稍后提出的政府修正案。
 
  主席,我谨此陈辞。谢谢。
 
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1时1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