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就「基层医疗十年计划」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今日(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就陈凯欣议员动议的「基层医疗十年计划」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首先,我感谢各位议员在刚才的讨论中对于陈凯欣议员动议的「基层医疗十年计划」议案提供非常宝贵和有建设性的意见,也很感谢其他议员提出的修正案。
 
  正如我在开场发言所提及,我们的公营医疗系统正面对非常之大的挑战。我们亦估计慢性病病人的数目会增加至300万。现届政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基层医疗,我们必须大力注重预防,这是一项投资,希望我们能够未雨绸缪,加强第一层医疗防线。完善的基层医疗健康体系可以担当第二层医療服务的「把关者」,让市民在持续医护过程当中获得最合适的医療服务,提升市民健康质素,同时减轻公立医院服务的压力。
 
  刚才陈凯欣议员提醒虽然要有额外资源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但亦不会忽略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服务,因为亦明白在接下来人口老化和慢性病肆虐的情况下,第二层和第三层服务都是非常之重要。
 
  食卫局已着手全面检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及管治架构等方面的规划,以期为香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制定可持续发展蓝图。就议员所提出的建议,我重点回应一下。
 
  有多位议员提到医管局(医院管理局)的轮候时间是非常长以及在医疗人手方面有所欠缺并需要增加。医管局的长轮候时间有两个主要原因:(一)病人多、人口老化和有很多慢性病(病人);(二)我们未有有效的基层医疗健康体系或系统为病人把关,令排队情况在专科门诊非常严重。所以,现时基层医疗健康发展致力做好把关工作,在地区私家医生,尤其是家庭医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人手方面,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人手数目不足,所以在不同方面会加强,不论是非本地培训医生的增加、学额的增加,以至其他的方法去挽留人手。另一方面是培训,尤其是如果现在需要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做多些培训和吸引医护人员投身基层医疗健康服务。
 
  张宇人议员的修正案及多位议员均提及我们应该善用专职医疗人员,以减轻前线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我亦提过在新一轮人力估算显示,中医师、药剂师和职业治疗师等,中短期人手供应充足。事实上,行政长官已于二○二一年《施政报告》中提及,我们需要强化其他医疗专业在本港医疗体系的角色。食卫局会与各个医疗专业的法定管理局及委员会跟进二○一七年发表的《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的多项建议,包括修改法例容许免医生转介而让市民选择直接接受医疗专业服务,例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避免延误治疗。
 
  有多位议员提及第三间医学院的建议。政府一直积极增加本地两间医学院的医科培训学额,由二○○八/○九学年的每年250个增至现时每年530个,增幅逾一倍。我们亦计划在下一个三年期进一步增加教资会(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医科培训学额。
 
  至于梁熙议员提及研究成立第三间医学院,由于开办一间新的医学院需时,当中包括筹划和兴建教学设施以及招募教学人员等,因此并不能于短期内协助解决医生人手的问题。反之,我们相信经过过去的修订法例工作,藉着开辟特别注册的新途径,以引入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可更适切和弹性处理医生人手的问题。
 
  多位议员提到如果政府要发展基层医疗健康或现时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在统筹、长远规划、服务整合方面都是有待整合。我在刚才发言提过我们会有基层医疗健康发展蓝图,蓝图除了有刚才提过的五大方向,亦会重新审视公营基层医疗服务,特别是普通科门诊的定位,集中为低收入和弱势社群人士提供服务,提供可持续性的基层医疗服务,包括非常重要的慢性病管理。我们稍后会提出的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将阐述我们的想法和计划。我们会策略性善用私营医疗资源分担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并在研究推出更多公私营协作项目的过程中引入策略性采购的概念,刚才黄元山议员有提及这个概念,即考虑成本效益及资助额等因素,从中选择成本效益最高的服务方案。当然,如透过公私营协作计划提供的服务与公营服务无异、成本更高、需相同或更多政府资助,则公营服务反而是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而有关服务应继续维持透过公营系统提供。
 
  林顺潮议员提及的管治架构,我同意是非常重要,另外有议员提过会否成立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局或以专人推动这方面的工作。政府认为这是需要的,会否称作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局或是一个怎样的架构,我们有待研究,但我们同意,如果要主力推动基层医疗健康发展、即时评估和改善服务都是需要一个专责部门处理。
 
  多位议员提过长者医疗券,我明白大家的关注,我们会致力确保投放于医疗券的资源用得其所,除了顾及对公共财政的影响外,亦需确保计划能彰显和推动基层医疗。在基层医疗健康发展蓝图的框架下,我们会加以规范医疗券的使用,包括将部分医疗券金额划定用于基层医疗的指定用途;要求长者登记所选的基层医疗医生为其家庭医生,而在有关家庭医生使用的医疗券会视为作指定用途;以及就非指定用途加入共付额(co-payment)的概念等,希望长者可以善用医疗券。多谢多位议员提出的建议,我们会在进行医疗券研究和检讨时作一并考虑。
 
  多位议员包括陈健波议员希望我们在基层医疗内做更多加强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非常重要,非传染病是导致人们健康欠佳,所以我们在二○一八年发表《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当中订立了九个指标,包括透过倡导健康饮食、体能活动、减少酒精和吸烟祸害以巩固医疗系统等,以及以一些措施、行动来达致各项指标。
 
  黄国议员提及癌症方面的防控工作,而陈曼琪议员和陈学锋议员特别提到女性或妇科健康问题和筛查。政府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早于二○○一年,政府已成立癌症事务统筹委员会,亦有多位专家和我们的同事处理负责制订癌症防控策略,并督导涵盖癌症预防和筛查、监察、研究和治疗等工作。从公共卫生角度而言,政府在研究应否就某种癌症推行筛查时,我们会作一些评估,包括该种癌症在本港的普遍情况、筛查测试的准确与安全程度、筛查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成本效益等。根据上述原则,政府已先后推行子宫颈普查计划和大肠癌筛查计划,及在二○二一年九月展开为期两年的乳癌筛查先导计划。
 
  发展中医药方面,我听到多位议员是非常关注和希望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做多些工作,容海恩议员在修正案中建议加强中医药发展,显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受到大家关注。除了我刚才提过的中医医院,我特别想提中医医院是由中医主导,另外亦有18间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医管局内的中西医协作住院服务及五亿元的中医药发展基金以配合中医药长远发展的政策方向。就地区康健中心服务,中医师会根据中风、腰背痛、膝关节退化痛症等病人(的需要)提供针灸及穴位按压治疗。地区康健中心已与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携手合作提供天灸治疗服务,现正试行中。
 
  大家有提到在医疗或基层医疗多用科技。邱达根议员的修正案建议政府善用科技。在数据和科技应用方面,医管局已制订大数据分析平台,大家都希望它可以更灵活、更互动。医管局与科研团队可在安全及受控的环境下分析数据,这会一直进行。
 
  另一方面是医健通。医健通至今已有超过460万名市民参加,占香港人口逾六成。第二阶段已逐步落成,包括扩大(可互通资料)范围和(开发)「病人平台」,亦会扩展医健通的功能和涵盖范围。刚才有议员提过中医是否可以用医健通,我们计划在二○二二年第一季开通医健通予中医使用。
 
  在基层医疗健康发展蓝图的框架下,会探讨落实构建及巩固香港人口健康资料库,令我们可以透过大数据评估香港市民的健康资料和数据,以实证为本地制订医疗政策。
 
  我很快地谈谈牙科,牙科的需求是很大,亦有多位议员提及,政府明白议员及公众对牙科服务有殷切的需求。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牙患的重要一环。为此,政府的牙科护理政策旨在透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口腔卫生及健康的关注,让他们由小朋友开始及早掌握口腔护理知识,养成良好牙齿保健习惯,希望他们在升读中学后可自行继续保护牙齿。其他群组包括老人家,除关爱基金的一些项目外,长者亦可在长者医疗券计划下使用医疗券接受私家牙科服务。
 
  主席,我刚才提过基层医疗健康发展蓝图。我再次感谢各位议员就这议案发表宝贵和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会继续推动各项加强香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和减轻公营医疗系统压力的措施,并适当地在资源上配合。我们将于本届政府内发表香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可持续发展蓝图,届时我们会就整合服务、强化监管、改善资源运用、增加人手规划及培训,以及加强疾病数据监察及健康纪錄互通五大方向提出更详尽的建议和目标,以建立一个能够提升全体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质素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我期待届时有更多机会与各议员就此议题交流。多谢主席。
 
2022年1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0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