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财政预算案演辞(三)
***************
提升经济韧力 丰富产业发展
42. 制订长远经济政策时,我们先要弄清楚经济发展的目的,才能令政策的实施不会偏离初心。也要对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以至香港在其中的角色和功能有充分认识,结合国际市场需求,才能找准定位,把握机遇。此外,还要不断小心评估国际政经形势,看清长期趋势,把握经济规律,谨慎防控风险,避免发展被干扰。
以民众为发展的中心
43. 首先要知道经济发展是为了谁、为了什么。去年香港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四万九千美元,最新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已回落到百分之三点九,看来不俗。可是,这些数字不足以让我们看清许多问题,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青年人未能一展抱负等。举例来说,二零二零年金融服务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三,但只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之七,反映虽然业内人士收入高,但受惠面不够广阔。事实上,具专上教育水平的新生代青年的就业收入,普遍显著低于具相近学历的较年长世代人士,显示经济结构提升的速度,不足以为青年人创造足够的优质职位。
44. 经济发展是为了提升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让大家都可以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丰富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而且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更多优质、多元的就业机会。这样既可让市民更好受惠,又可创造条件和提供资源解决如房屋、贫穷等深层次问题。
历史新起点
45. 实施香港国安法,加上完善选举制度,是从法律和制度上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的根本原则和确立香港的政治秩序,让「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重回正轨、行稳致远,让香港能巩固及强化在这制度下的独特性与优势。
46. 现时,「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得以加强,行政立法之间良性互动,政府的治理效能得以提高。特区政府、立法会和社会各界可以齐心合力,集中精神处理社会、经济及民生问题,逐步破解一些长久以来制约香港发展的深层矛盾。二零二二年是香港特区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将标志着香港一个历史新起点,一个迈向由治及兴的新里程。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47. 香港拥有独特的条件,包括在「一国两制」下的制度优势,优良的法治传统,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等,一直背靠祖国同时面向世界,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从而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下,国家持续改革开放、朝着高质量发展,并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迈进,又明确了香港经济发展的定位和方向,支持香港在八个领域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经济的必然之路。政府会用好国家政策和自身优势,以大湾区为切入点,积极拓展庞大的内地市场,参与国家经济内循环;同时继续担当好内外循环交汇点的桥梁和平台角色,连系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并协助内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48.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见的大变局。近年西方国家不断尝试压制我国的发展;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令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过去两年许多国家的政府大规模举债,央行则推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愓,在管好风险的情况下更好地连系国际市场,务求稳中求进,也要利用发展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达到以进促稳。
创新科技和数字经济
49. 创新科技发展是世界大潮流,也是不同经济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创科产业既是经济新增长点,也可提升其他行业的生产力。对香港来说,无论是新优势产业的发展,抑或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创科的引领,因此我们要着力推动创科发展。
50. 经济要迈向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是必然趋势。通过搜集经济体系内各式各样的数据,并将之数字化、加以整理和分析,可帮助我们更好认识整体经济及各个环节的运作,从而提升效率,推动创新。对企业来说,数字化有助转型赋能,提质增量、激发创新。为加速数字化经济进程,我将成立一个「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成员包括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以及相关政府官员。
51. 接下来,我会阐述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领域、新元素的重点。
创科发展
52. 持续推动创科的发展,是让经济更优质多元的重要策略。「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创科发展除了促进经济增长及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再工业化」及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亦有助各行各业数码转型。本届政府已投放超过一千三百亿元于创科发展,近年成果渐现。我会在预算案增拨资源,持续强化整个价值链及创科生态圈。
支援初创企业及科技投资
53. 香港的创科生态日趋蓬勃,初创企业数目由二零一四年约一千间跃升至去年约四千间;同期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额由十二亿四千万元激增至约四百一十七亿元。现时香港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54. 近年,政府和本地大学都投放了不少资源培育初创企业,协助师生团队将研究成果商品化。两大旗舰园区 — 即香港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为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支援。香港至今见证了十多间独角兽的诞生及成长。
55. 过去数年,除了二十亿元的「创科创投基金」外,我们亦通过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分别成立了「科技企业投资基金」和「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不同基金有各自特定的投资重点,显著扩阔了香港初创企业的集资渠道。
56. 尽管如此,这些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起始阶段的初创企业,未必适合一些稍具规模并正在拓展业务的企业,而部分这类型的企业往往极具发展潜力。事实上香港本身也孕育了不少成功例子。
57. 两年前我在预算案宣布在「未来基金」拨出部分款项,成立一个名为「香港增长组合」的投资组合,投资于「与香港有关连」的项目,目标是巩固香港作为金融、商贸和创科中心的地位,长远提升香港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政府去年已任命八家基金经理作为普通合伙人进行策略性的投资。为培植一些较成熟及具潜质的企业,贡献香港经济,我会进一步把「未来基金」对「香港增长组合」的分配增加一百亿元,当中五十亿元会用作成立一个新的投资基金 — 「策略性创科基金」。我会邀请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物色对香港具有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以及可以丰富创科生态的投资机会。
58. 另一方面,「创新及科技基金」下的「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一直支援大学成立初创团队,将其研发成果商品化,从而创造经济价值。为进一步把研发成果落地,我会将给每所大学的资助额倍增至一千六百万元,新增的资助会为大学初创企业提供与私人投资一比一的资金配对,每间初创企业每年最多获一百五十万元资助,为期最长三年。有关措施的额外支出为每年四千八百万元。
推动「生命健康」科研
59. 两年多的新冠疫情大大提高全球对生命健康研发的关注。事实上,国家「十四五」规划亦提出聚焦人类健康等问题,以及强化生命健康等科技力量。
60. 香港在生命健康科研实力雄厚。我们的大学拥有多位权威学者,研发团队原创力强,有「从零到一」的突破能力,科研成果丰硕。我们还设有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承认的臨床试验基地,推动生命健康的科研和产业发展,优势显著。我在二零一八年拨出一百亿元成立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旗舰项目,至今已成立了二十八所由本地大学与三十多家国际顶尖大学/研究院合组的实验室,当中就有十六所与生命健康相关,是一股强大的科研实力,可以缔造更多颠覆性的研发成果。
61. 为进一步推动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的发展,我会预留一百亿元,为香港长远提供更完备的配套,包括硬件、科研人才、臨床试验及数据应用等各方面,提升不同机构包括大学在这方面的容量及能力,并建立更完善的产业链。我们将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以上述十六所实验室,以及八间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汇聚全球顶尖研究团队,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研发及环球科研合作,包括生物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范畴,应用于预防、诊断、药物开发、先进治療、康復等領域。医管局会协助更多机构探讨如何更好利用其辖下医院作研究和临床试验,以及其累积的宝贵臨床数据作研发用途。我们的目标是促进科研多元合作及产业发展,建设香港成为生命健康的研发重镇,汇聚相关的产业集羣。
推动研发
62. 过去几年我们大力推动研发。香港拥有十六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六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均具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及设备,不少在其专注的领域占有国际领先地位。现时「创新及科技基金」每年向这些机构提供资助,我宣布将有关资助倍增至四亿四千万元,让它们有更多资源进行研发工作,培育本地人才并吸引更多海内外创科人才来港,以及促进它们与内地机构进行更多合作及交流。
科技应用
63. 我们一直鼓励公私营界别积极应用科技,达到利民、便民的目标。为了推动政府运作进一步数码化,我已预留六亿元,在未来三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电子政府审计,检视各政府部门利用科技的进度,并通过科技及创新方案,协助部门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
强化知识产权制度
64. 保护知识产权,对香港发展知识型经济,以及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方向相辅相成。特区政府会强化香港的知识产权制度。在专利方面,我们会进一步推广和发展香港的「原授专利」制度,我会在未来三个年度合共增拨约八千五百万元予知识产权署,以提升香港处理原授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能力。商标方面,我们正全力推进在香港实施《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的筹备工作,预计最早可于明年在香港实施国际商标注册制度。版权方面,为配合数码环境的发展,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在去年底就更新香港的版权制度展开公众谘询,谘询期今天结束。政府会审慎考虑所收集到的意见,以在今年上半年向立法会提交修订《版权条例》的条例草案。
65. 知识产权署亦会积极与内地当局研究跨境知识产权保护的便利措施;优化其免费知识产权谘询服务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计划(升级版)等培训课程,并与律政司合作推广知识产权调解和仲裁服务。我们会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及其他持分者合作,通过不同渠道推广香港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
(待续)
完
2022年2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5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