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抗疫记者会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三月十二日)上午举行抗疫记者会,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今早我联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向大家交代在第五波疫情期间,在中央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如何确保跨境物资的供应。

  跨境物资供应有两大类,一方面当然是支援我们的抗疫工作,第二方面是要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这两方面需求都属于我在新一波疫情开始时,在二月初向中央提出的具体请求的其中一部分。在这方面的工作,中央再次做到「香港所需,中央必应」,而且「照单全收」。事实上,有关物资的需求是以一条清单形式提交予中央相关部委。清单内的项目,大至医院病床、医院器材,以至空气净化机;小至一些口罩、个人防护物品、快速抗原测试包等。稍后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会向大家详细交代。为了更有力统筹上述工作,我早前分派了两位局长「领军」,分别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负责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小组、运输及房屋局局长负责内地供港物资供应工作小组 。当然,运输及房屋局(运房局)局长因管理运输工作,所以亦肩负这些物资到港的物流、货运、开辟一些新的跨境货运渠道等。稍后运房局局长会向大家详细交代。

  特区政府在抗疫同时,完全明白须确保市民日常所需得到保障。事实上,香港这个社会,我们的用品、食品均由内地和外地输入,如果因为疫情严峻而影响跨境物流,将会直接影响市民日常所需,所以为了确保不会出现所谓「缺货」的情况,这部分的工作至为重要。要确保这些货品来到,第一,当然货源要充足,所以内地在这方面,不只广东省,各个省、市都给予我们大力支援,同时亦要确保物流和运输畅顺,又要确保我们有足够人手配套,从而不会出现一些瓶颈。事实上,在这几方面,过去这段日子最困难的地方是人手,因为香港很多人受到感染而须隔离,或属于紧密接触者而须检疫,所以令协助运输、在运输链内各行各业的人手都出现短缺,包括跨境司机、物流业,以至将货品由货仓到超级市场上架让市民购买(的人手),但这些情况已不断改善,例如在各方努力下,跨境鲜活食品供应已经大致恢复平日水平,而价格亦大幅回落。

  与其他抗疫工作一样,我们致力在物资供应这一环做到公开、透明,不断发放政府资讯,避免市民因有误解而出现慌张。这些每天或定期发放的资讯包括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每天都会有一份新闻公报,说明内地供港抗疫医疗物资的最新情况,亦包括运输及房屋局会适时公布开辟一些新的货运渠道,例如我和陈帆局长三月二日前往迎接首班的载货火车专列抵港;而昨天,即三月十一日,陈局长亦亲自落区,落实接驳方案在香港试运。所谓接驳方案,就是在香港的一些接驳地方,由内地司机以全闭环式将货物运抵香港,从而加强保障。第三方面的资讯发放,就是每天由食物及卫生局联同渔农自然护理署公布内地供港鲜活食品的情况,包括这些鲜活食品当天的批发价格。正如我刚才所说,现时这些鲜活食品的抵港数量稳定,价格亦稳定。

  最后,我藉此机会向在各个环节确保香港物资供应的人士表示衷心感谢。第一,当然是感谢中央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做到有求必应,亦感谢各个部委,特别是与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对接的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班,真是日以继夜地替我们筹备供港医疗物资;第二方面要感谢广东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与我们对接开通水路、铁路和接驳陆路以处理大量货运工作;第三,要感谢两地物流业人员和大量跨境货车司机,他们要适应这种新的货运模式;第四,我很希望感谢一些企业免费提供它们的地方,让我们作短期仓库储存,亦有发展商提供土地,供我们做货物接驳站;第五,感谢协助我们在地区派发医疗物资的团体和义工。最后,我再次感谢市民在这方面工作的谅解和对我们的支持。现在先请邱腾华局长介绍医疗物资供应工作。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各位新闻界朋友、各位市民,大家好。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小组是一个特设的工作小组,目的是全力支援抗疫工作,尤其是前线或社区的工作。如果不能确保这些重要的物资能够到港及分发,其实会影响我们前线的工作。这些工作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与中央以至广东省及各部委合作。所以,我今天希望藉着这个机会谈谈这方面的工作。

  整体上,就着医疗物资的采购,政府部门,尤其是医管局或政府物流(服务)署一直进行这个工作。今次在《财政预算案》中,政府特别拨出了额外合共近70亿元予各个部门,单是应付防疫工作,都有额外增加(资源),这方面的工作会继续进行。为何要成立一个专班或工作小组去做这个工作?因为为了支援前线防疫工作、为了确保市民能够得到多点保障,有很多物资的需求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甚至市场上的供应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得不足够。但我们看见很多时候,这些物资的来源地、生产地或分销网络也在内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中成药是在内地生产、供应、研发。所以我们这个工作小组,透过内地的工信部为我们于全国不同省市进行采购,它们亦会要求主要生产商调整生产线专作供港之用。简单来说,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供应线方面,但我们亦会和其他部门合作有关分发以至使用物资等工作。

  值得一提,内地供港物资有两类。有一类是中央政府无偿赠送予香港,这些都是很急需的物资。过往两至三个星期内,中央已透过内地的生产商,将三款有效治疗新冠病毒的中成药给予香港,共450 000盒。这450 000盒三个品牌的中成药,有374 000盒已送抵香港。抵达香港后,我们循两条渠道分发。其中三分之二分是给予医管局辖下18个中医诊所作治疗及分派用途。另外,有一些分发予「围封强检」(行动)之用。其余三分之一的中成药,我们交予民政事务总署推荐的「全港社区抗疫连线」作地区分发。他们主要应不同社区的团体和单位,有需要时透过合作进行派发的工作。因为不想造成社区人群聚集或增加人流,所以他们进行的是派发的工作,亦有透过网上分发给市民。我们感谢中央给予这450 000万盒中成药。

  另外,透过协调工作,中央亦承诺专为香港供应这些中成药。因此,大家可从媒体上得知,生产商增加了产量确保供港,而且我们从销售层面得知,随着产量调整之后,市场上这些中成药已经抵港。这个是除了送赠之外,亦确保了市场上有供应。我们看到市场上维持了原有价格,开始逐步恢复供应。所以,我们在这时候进行了一些额外工作,例如香港电台电视32「防疫资讯台」邀请专家、中医师或这方面人士讲解 中成药的疗效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些是中央送赠予我们的中药的安排。

  另外,中央亦为我们进行广泛采购,主要包括医疗设备,较重要及数量较多如快速抗原测试包。无论市民自己或全港都是以快速测试作为测试新冠病毒的重要途经。除了市民自己可以采购之外,我们也一直进行采购,透过中央采购并已到港的快速测试包已经超过5 500万个,每日分发、使用、派发亦在增加。上一个星期数量是以百万计,这个星期亦在增加当中。每一日都可能有超过200万份的快速抗原测试包透过不同渠道分发出去,分发对象有几类,一类是前线工作人员,要确保他们没有染疫才可工作,亦包括高危人士,例如近期院舍出现感染,所有院舍无论院友或工作人员均有进行测试,这些测试包是由我们提供。另外亦有高危工作岗位人士,例如从事清洁、污水测试、物业管理工作及在院舍工作的人员或跨境司机等。最后,我们进行「围封强检」时会扩大派发网,为屋苑提供快速抗原测试包。

  同时,中央在市场供应方面提供很多协助,近期快速抗原测试包无论在种类、数量以至到港速率方面都正在增加,现时十多元已经可以买到一份。另外,我们与消费者委员会合作,推出了一个网上搜寻平台,大家可以查看买到的抗原测试包是否符合一般规格,令市民更有效及更具信心使用抗原测试包。

  另外一类透过中央快速采购的是个人保护装置,包括用于专业治疗或供前线人员使用,主要例如近期医院管理局需求很大,我们透过中央替医管局采购。以往大多由医管局自行采购,但鉴于近期染疫人数众多,公共医院面对很大压力,因此我们增加这方面的供应。另外在社福界,例如院舍,供应亦有增加。罗致光局长亦有提到,我们为前线院舍人员提供的装备已增加,总数及类别很多,例如防护衣、保护衣、眼罩、鞋套、手套等,数以百万计,亦有外科口罩等。这些(物资的供应)会随需求增加,中央协助我们从各地采购,并及时运港。而在其他医疗设施,例如方舱医院或社区隔离设施,装备上的设施亦有增加,刚才特首已提到,例如空气清新设备等,我们都会加强采购。  

  我们日常的工作会与内地工信部为首的工作组不时沟通,除了定期的视像会议或书函往来,很多时要作出很多调整。举例说上星期,我们在一星期内已增加了三张要求清单,因为物资需求很多时来得很急,所需的数量很大。他们亦会回馈,如果短期内未能采购到某一类物资时,会不会有其他替代品。我们以这种方式,一星期七天,有时不分昼夜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希望可以满足到不断变化的需求。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由依赖核酸检测转为快速测试,过程中所需的物资很不同,所以我们会不断检视需求,亦与内地工作组合作。除供应外,我们与陈帆局长的工作小组合力确保物流供应能够增加,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合作。

  另一点值得提到的是,因为这些物资来得快,对传统的仓储造成很大压力。因此,物流署(政府物流服务署)在全港不同地方,例如柴湾、屯门、葵涌和九龙湾增加了仓库。我们特别感谢两个地方腾出来给我们存放很大量的物资,作短期仓储,一个是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管理公司免费,基本上全数支付了租金,无偿借出场地供我们使用,另一个是邵氏影城。我们在香港岛及新界额外有两个地方用作储存及物流供应。这是我们在供应、物流及仓储方面的工作。简单来说,我们希望给市民一个清楚的信息,在防疫工作方面,我们会为不同政府部门、前线工作人员、有需求的工作岗位人士或社会大众不断调整工作,而且工作不分你我,跨部门合力去做,亦与内地跨境双边,以及透过部委协助,我们会不断调整,务求可以将整个物流线做得更好。

行政长官:请陈局长。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为保障内地供港物资的稳定,透过与内地当局共同筹划、推动及协调,以及业界人士的积极参与,除了保障陆路运输畅通外,我们亦迅速开通水路及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方面,由内地到香港的「海上快线」水路运输服务已经全面开通及不断提升运力。直至今日,每日都有定时的航班支援水路货物供应,其中包括从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到香港葵青货柜码头、从深圳大铲湾码头到香港葵青货柜码头,以及从深圳妈湾港码头到香港内河码头。    
    
  此外,水路运输亦从广州莲花山港、中山黄圃港及珠海斗门港到香港屯门珠江码头,以至从内地其他码头运送物资到港。内地当局亦会按需求增加班次,以三月九日为例,从深圳三个码头来港的班次已增加至18班,昨天亦创下单日运送超过一万吨货物的纪录,达到11 500吨。

  根据内地当局的资料,自开航至三月十日为止,由深圳三个港口总共运输供港物资有16 900多个标箱,即20呎长的标准货箱,有107 000多吨货物,其中生鲜食品供应有5 000多吨,非生鲜类有100 000多吨。

  跨境铁路货运服务自二○一○年起已停运十多年,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加上两地铁路机构及业界的全力配合,我们用了七天时间进行筹备及试运,令跨境铁路货运得以在短时间内顺利开通。  

  跨境铁路货运服务自三月二日开通以来,运作畅顺。为加大运力,我们已由星期三(三月九日)起每天安排两趟跨境货运列车抵港,往后亦会继续按需求及货场处理能力逐步增加班次。截至昨天(三月十一日),跨境铁路货运列车已运送大概600吨物资到港,当中主要包括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测试剂及防护服等防疫抗疫物资。

  另外,为进一步稳定陆路运输的供港物资供应,特区政府正与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在香港设立非鲜活食品及其他物资集中接驳场的安排。

  我们正全速推进首阶段三个接驳场,即香港国际机场货运设施、葵涌货柜码头及屯门内河码头,以换货柜形式安排接驳,并已于昨天(三月十一日)进行实货试运,过程顺利。

  此外,我们亦计划三月底前在新田锦壆路用地进行另一种模式的接驳试运。就此,特区政府感谢私人发展商无偿借出用地兴建临时接驳场。上述在香港进行的接驳安排是应对特区疫情发展的应急措施,以减低疫情对跨境陆路运输的影响。特区政府亦非常感谢跨境货运业界一直以来对中港两地抗疫防疫措施的积极配合,保障陆路供港物资稳定。

  随着加开水路及铁路的物资运送管道,正如特首刚才所说,本地的鲜活食品、蔬菜及日常用品供应已回复稳定。特区政府衷心感谢中央政府、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一直以来对特区政府抗疫防疫工作的倾力支持,对香港市民的关怀爱护。

  在支援受感染人士方面,我们联同的士业界设立专属的士车队,为感染征状较轻微而需要在等待送往医院期间获得医生诊症服务的人士,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将他们送到指定诊所及接载他们回家。

  求诊人士可以透过专设预约平台(www.designatedtaxihk.com)或致电热线3693 4770预约服务。车队只会接送已预约到指定诊所的人士,希望其他不适用于此安排的市民,可以安排其他接送。

  随着医管局将指定诊所由七间增加至17间,专属的士数目亦相应增加以应付求诊人士的需求。现时,大概有400辆专属的士提供服务,每日有超过4 000宗预约,至今已接载超过42 000次行程。运输署与业界会密切监察运作情况,视乎实际需求适当调整的士数目。

  此外,为纾缓市民对消防处救护服务需求的压力,以及尽早移送征状轻微或无病征的确诊人士到社区隔离设施,我们亦联同非专营巴士及公共小型巴士业界设立专属车队,支援消防处接送有关人士往指定隔离设施。

  随着更多社区隔离设施陆续启用,专属巴士车队已经由原有约200辆的中小型巴士车队,调整至现时1 000辆的大、中、小型巴士车队,现时运作大致畅顺。为了进一步应付需求,我们正筹备另外加入500辆的士供消防处调配。截至三月十日,专属巴士车队已经安排接送超过17 000名确诊人士进入社区隔离设施。多谢。

记者:你好,一共有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最近看到确诊人数有所回落,您认为何时才是疫情的拐点?特区政府将具体如何落实梁组长提出的「三减」等建议,是否会制定抗疫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第二个问题是,公务员目前还有多少人在居家办公,如何做到特首日前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提出把所有公务员都投入战场?谢谢。

行政长官:谢谢两个问题。首先,最近几天我们看到每天公布的确诊个案好像没有上升,至少没有出现指数式的上升,昨天连同核酸检测和快速抗原测试的自我申报大约也是30 000宗个案,所以可说是一个比较平稳的局面。但是,由于用快速抗原测试的自报系统才执行了两三天,所以看来还是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但如刚才邱局长说,我相信现在每天用快速抗原测试的人非常多,我们估计走在前线抗疫的人员和一些风险比较高的人士,我们每天可能要为他们提供100万到200万个测试包,所以有这么大量的测试在做,应该能给我们一个比较好的指标,现在香港的感染程度到了甚么程度。

  简单来回答你的问题,现在不能说已到了拐点,当然我们很希望这拐点快一点到,下降的速度也比较快,但目前还未是做阶段性总结的时候。我们做抗疫的工作希望走在前,不是在追落后,所以现在已按着未来、这几星期会出现的不同情况作规划,即是说若情况恶化,我们更加要加快我们的检测能力,或建立社区隔离设施;但另一方面,若情况比较好,我们看到下降,我们就要准备很多我们已关闭的处所、没有上学的学生,以至入境限制方面如何开放的路线图。这些都是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其实我们在新一波疫情,我们都没有形容公务员留家工作,所有公务员若不是马上能回到办公室办公,他在家中都是备用状态,我们一有需要时就要把他召回来,放到抗疫的前线。例如现在我们进行不少「围封强检」行动,每一次一幢大厦的「围封强检」,我们大约出动300至500名公务员,而且也不再集中在几个部门,以前主要是有关的民政事务总署,或一些卫生部门,但现在很多局都有参与「围封强检」,它们就把局或部门的同事召回来进行这工作。这工作一点都不简单,是日以继夜进行,邱局长是做商务的,但他做商务工作的同事也有参与「围封强检」。所以,现在可以说,没有很多公务员在家中没事情做,或在家等事情做。反而我们亦有不少公务员也受感染,或因为是紧密接触者而要检疫。最新的数据是,我们约有20 000多名公务员感染了,占的比例大约13%;但是也有不少公务员已回到工作,这是一个好现象,我相信很多大型企业都慢慢出现了此情况,更多已感染或在检疫的员工可复工,可复工就能解决我刚才提及在过去一段日子在货运、物流方面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他们现在回到工作岗位就能够解决这问题。谢谢。

记者:想请问刚刚提到现在有很多物资供应到港,但是否到市民手上就有些困难呢?往往反映是转了阴性、完成隔离才收到物资,还有昨日陈肇始局长说不会再向居家隔离的人士派发手带,是否因为政府来不及派发以致没有手带,是否有漏洞任由他们外出?另外就想请问林太,公务员事务局更新员工染疫后的上班安排,复阳后都可以如常上班,当中如何衡量传播风险,日后是否都适用于市民身上,复阳都不须再隔离呢?

行政长官:稍后请邱局长再补充一下物资分发方面,其实刚才邱局长也说过。不过如果你集中说有一些确诊或检测呈阳性人士未进入社区隔离设施,或者从优先排序方面可以在家居隔离人士的情况,我们有一段时间在派发居家隔离抗疫物资包方面是有一些落后,因为数量实在太大,但现在已经追了上来。在三月九日当日可以全部完成,应该派发了五、六万个抗疫物资包予获发隔离令的居民。这个工作我们会继续很努力地进行,希望每一位在家居隔离或检疫的居民都起码有一个抗疫资料包。里面的物品,除了有抗疫资讯,包括有很多热线电话号码,或如要到指定诊所可如何使用专属车队的介绍之外,一般亦有快速检测包,也有中成药,或者有探热针以至口罩,都尽量安排。稍后应该会推出一段网上短片介绍整个流程,而我亦可以在这里预告一下,明天的记者会正正会向社会交代家居支援的工作。出席的局长包括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因为有医疗方面的支援;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因为要说明我们如何以热线支援市民;亦包括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因为在派发物品方面是由他属下的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资科办)负责,这说明抗疫方面无分彼此,像资科办即使属于处理资讯科技,现在也走到最前线,联同很多物流承办商派发物品给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位被隔离的人士。关于在派发物资中没有手带,亦是经过卫生防护中心和我们的评估,这个不可以视为一个漏洞,因为我们仍然会做抽查工作,确保须在家居检疫或隔离的人士没有离开居所;在这一方面,保安局会支援有关工作进行检查。不过正如我不断强调,在这么大型的疫情之下,市民须自律和充分合作,但我们的工作有法律基础,如果市民刻意不合作、不配合,我们亦会采取法律行动。

  关于公务员事务局对于感染的同事已经在两次测试变回阴性之后复工,如果再感染是怎样的情况,我不想在这里像一个专家般详细地说明,但每个举措都经过风险评估,得到卫生当局认为在这个情况下,尤其当Ct值很高、病毒量很低的时候,其实有一定的看法是他的传播能力不强,考虑到其他城市运作方面人手的需要,所以作出了这个安排。

  邱局长将补充关于分配物资方面。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我们的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协调供应,但从物资给予哪个单位、部门,也可看到物资分发的情况,单单是上个星期已因应情况而有所转变。上个星期前,尤其是快速测试包,可能最初只是给予前线工作人员等,但逐渐民政事务总署已转到「围封强检」或社区检测附近一带的屋苑派发。所以,单是民政事务总署领取的测试包数量已有所增加。另外,院舍领取的数量亦增多。
 
  过往两三日,随着市民可使用快速测试结果作自行申报,我们亦作出调整。很多快速测试包的分发,正如行政长官刚才所言,资科办派发的抗疫物资包亦加入快速测试包。因此,在分发过程中,市民大众可从不同的途径获取,但亦有先后次序。今日而言,所有网上登记快速测试呈阳性的市民应会收到这类快速测试包,让他们在接着的一星期内,每天皆可进行测试。另外,我们并没有停止分发予前线有需要的人士,在特别的社区,透过社区义工和组织继续派发予一些工作岗位人士,或当区内污水检测呈阳性时,我们会继续这项工作,大致上仍在不断调整当中。

记者:三位你好,想问两条问题。其中一条是有其他报馆发现亚博(亚洲国际博览馆)隔离设施有空置情况,但其实仍然有数以万计的人士未能安排到隔离(设施),在这方面是否有安排失当?第二,亦有不少确诊长者须入住隔离设施,但其后很多人都音信全无,亦联系不到家属;甚至有长者连续22日也不准下床洗澡,会否承认这方面有安排失当?还有,会否考虑设计一些通报系统去解决问题?

行政长官:多谢两个问题。两个问题都点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特别是护理人手不足。目前亚洲国际博览馆(亚博馆)有两部分设施,一个是属于医院管理局的社区治疗设施,可以用作治疗,那里亦有医管局的医生和护士;另一个是属于社会福利署早前用作检疫用途的设施,即是说,如有安老院发现确诊个案,会将其院舍内被视为紧密接触者的长者转移到这个位于亚博馆的检疫设施,但现时它已变为一个隔离设施。我知道前者的使用率不是很高,因为人手不够──因为医疗和护理人手不足;后者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因为我们一直也是由社会福利署联同一些机构或私人承办商提供护理人手。

  同样地,如果大家仍记得,我们因为须减轻医管局压力而建立了一种新设施,是将室内运动场馆改装成治疗及暂托中心,同样提供予长者。有些长者的情况比较稳定或能够从医院出院,但无法立即返回安老院舍,他们需要一个暂托中心(holding centre)。现时两个中心已启用,分别位于彩荣路体育馆和石硖尾公园体育馆。第三个已配备完成、准备启用的暂托中心位于启德邮轮码头,提供1 200个床位。另外,我们亦希望多增设七个暂托中心,因为长者的需求很大,但碍于人手不足。当然,我们不会坐视不理,正就着人手不足的问题进行以下工作:第一,我早前已向中央提出是否可以安排内地医疗团队到港协助医管局治疗病人,从而用好这些设施。现时我们有亚博馆和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但人手不足令这两个其实可以用作治疗的设施未能发挥最佳治疗功能,所以已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原则上一定会支援香港,不过因为两地制度不同,须做一些方案,究竟来港后是如何协助或辅助医院管理局进行治疗工作。第二方面,罗致光局长已说过很多遍,香港护老院照顾长者的照顾员或保健员是长期不足,长期欠缺20%的人手。及至今次疫情,情况更加严峻,因为工作人员都染疫,所以人手更加短缺。就长期人手不足的问题,我们用的方法当然是本地招聘和培训,但同时亦通过输入劳工来补足,今次劳工处亦已放宽输入劳工的条件。很感谢工会今次没有甚么反对,都理解为何要这样做。而社署亦在内地进行招聘,希望能招聘1 000位内地照顾员来港,那么我们便可以全部用好我刚才提及的设施,但恐怕这次招聘都出现了问题。我们仍然非常努力,希望尽量将所有现有或即将完成建设的每一项抗疫硬件都用好,但人手不足是一个现实,大家亦要理解。

  至于你说个别个案,如有长者入住这些设施,未能即时联络家人,我会要求管理这些设施的同事与安老院舍和长者亲属的联系做得更好。多谢。

记者:你好,首先想问刚才提及中央派发中成药,当中有些是用围封的方式分发,亦有些是地区分发,但有不少专家说中成药是视乎个人体质,体质不适合的人服用后,反而会有负面影响。以分发的方式派发给市民,会否担心市民领取后服用,但发现原来他的体质不适合而有负面影响?另外想问近日有议员亲人不幸离世,然后批评政府没有做好统筹和未有跟市民说明新冠肺炎的危险性。想问特首,关于这方面会否有甚么回应?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这些中央捐赠的中成药已获豁免或核准,可以在香港使用,但当然每种中成药,即是说可在药房买得到的,每位市民使用时都要检视盒内的提示,我相信市民在使用这些中成药,等于使用其他西成药,同样都会比较谨慎地使用。我们不是说派发时一定要立即使用,而是让它在某程度上「看门口」,待有需要而又觉得自己体质合适才使用。大家不要忘记,我们都有一个提示,就是市民也可谘询中医,所以其中一部分中成药其实是在医院管理局的中医诊所派发,食物及卫生局亦联同很多香港的中医业界做网上会诊,他们亦会有一些广泛的资讯、电话查询。任何市民若领取了这些中成药,觉得自己并非完全清楚是否适合服用,如「寒底」或「热底」,我亦鼓励他们可预约这些中医网上会诊。事实上,在这个记者会后,我就会到浸会大学,因为他们早前提出并落实的免费网上中医诊治非常受欢迎,应该已提供了8 000次网上诊治,服务亦扩张。稍后我会前往视察,希望明日谈及家居支援时可跟大家进一步交代,我们如何提升在家居──无论是接受隔离或普通市民──用药时须知道更多资讯。

  每位市民在这次疫情中丧失亲人的伤痛,我们都明白,所以我们很尽力做我们的工作。我亦在此向每位丧失亲人的朋友,无论是议员或普通市民,我们都致以深切慰问,亦希望通过全城努力,能够早日走出这第五波疫情,让市民可恢复日常生活,健健康康地在香港继续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但这真的须市民全力合作。我们一定会继续做好我们的工作。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12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6时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