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抗疫记者会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三月十三日)上午举行抗疫记者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和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陈积志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我今早联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向大家交代特区政府在第五波疫情下为家居隔离或检疫人士提供的一系列支援。我希望现时相关在家人士都可以收看这个新闻发布会,更加掌握我们为大家提供的服务。
 
  事实上,家居支援这个概念并不是新的概念。早于疫情开始时,即在二○二○年初,我们已经有一套家居支援计划,当时让一些抵港后须接受家居检疫的人士,即在第599C章下由内地抵港的人士,进行家居检疫。同样地,我们为在家居检疫的人士留家期间提供各式各样的支援,如果这些抵港人士根本没有一个住处的话,我们亦会安排地方让他们进行检疫,当时就是利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度假村和康乐中心。但随着第五波疫情爆发,现在我们有大量确诊人士和确诊人士的紧密接触者,甚至是以前所说的「次密」,即紧密接触者的同住家人,须进行检疫或隔离。由于这方面的数量是这么大,所以一如我们应对第五波疫情的其他工作,须按公共卫生评估和考虑香港的实际情况而作出调整,从而执行一些经过调整的政策措施。
 
  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在二月八日,即一个多月前,为须检疫的紧密接触者推行「居安抗疫」计划。在「居安抗疫」计划下,我们安排这些紧密接触者,或者是紧密接触者的紧密接触者进行家居检疫,他们留家的检疫期分别是——14天是紧密接触者;四天是紧密接触者的同住家人。其后,我们修订了家居检疫的人士完成检疫的安排。我们在二月二十六日公布了原本须进行14天家居检疫人士,如果他最少接种了两剂疫苗,在第六天和第七天的快速抗原测试呈阴性的话,便会被视为已经完成检疫,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上述家居检疫的工作针对进行检疫的紧密接触者,接着谈谈针对确诊人士。我在此都说过,从公共卫生角度和过去四波疫情考虑,所有确诊人士,即检测呈阳性的人士都须进入医院隔离,或在社区隔离设施接受隔离。但同样因为「海量」的问题——即有大量确诊人士——经过风险评估和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后,我们采取分流处理,即我们会安排一些更有需要的人士进入社区隔离设施。当然,如果身体状况已经出现风险或者很严重不适,这些确诊人士应该第一时间进入医院,但一般病征轻微甚至没有病征的确诊人士,在这个分流的处理下,如认为有需要便可安排他进入社区隔离设施。
 
  分流处理所考虑的因素有几方面:第一,是确诊人士的身体状况,当然亦包括他的年纪等各方面。第二,是他居住的环境。第三,是与他同住的家人有没有一些是比较高风险,亦包括他是否是一名需要照顾的人士——因为他须留在家中让他的家人照顾他。在这个分流处理下,会由卫生防护中心进行评估,亦会一并考虑当事人——即确诊者——的意愿而决定是否安排他进入社区隔离设施。
 
  但我必须强调,无论在家居进行检疫或隔离,这些人士都受第599章下发出的「检疫令」或「隔离令」规限,他们不可以在「隔离令」或「检疫令」仍然生效期间离开家居。当然,这不包括我刚才所说,在第六、七日进行了快速抗原测试呈阴性人士,他已经完成了检疫或隔离就可以离开家居。现时我们估计仍然在家中进行检疫或隔离的人士超过30万,但30多万可能是比较高估的数字,因为这估算仍基于每一位检疫和隔离人士要留家14天,所以卫生防护中心要到第14天才会把个案剔除。但由于在二月底已经修订了我刚才所说有关完成检疫或隔离的安排,第六、七天进行完快速抗原测试并呈阴性的人士可以离开,所以现时掌握的可能是一个高估的数字,有些人已经顺利完成检疫或隔离。
 
  面对这么大量需要支援的居家人士,政府在第五波疫情发生到现在,都不断地提升支援这些家居人士的能力,但仍处于一个「追赶」的状态。我们实质的支援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希望能够向这些家居人士派送一个抗疫物资包,而物资包的内容亦不断丰富,稍后相关局长可以向大家介绍。第二项支援是热线,因为几日内都留在家中会有不同的问题需要查询,所以我们亦有提供一些热线查询服务,亦会按当事人向热线提出的要求,并经我们评估认为是否有需要后,为他进一步提供上门派送物资的支援,包括食物。第三方面支援是医疗查询,毕竟他们都是确诊人士或紧密接触者,医疗查询包括情绪支援、健康状况评估、遥距诊治,甚至预约到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指定诊所接受诊治。
 
  我刚才说的相关家居支援内容,稍后三位局长会详细交代,而香港电台的港台电视32台「防疫资讯台」亦会不断广播有关我们给家居检疫或隔离人士的各方面支援。
 
  我想藉此机会感谢所有参与和支持我们进行家居支援工作的单位和人士。首先,再次感谢中央为我们提供源源不绝的物资,丰富了这些派送给家居人士的抗疫物资包;第二,要感谢协助我们派送物资包的物流团队;第三,是协助派送抗疫物资包到每一户的物业管理公司、地区组织和义工;第四,是提供各类支援热线的医疗机构,包括私家医院、私家医生和一些遥距诊治的机构,亦包括我昨天参观浸会大学的中医团队;第五,要感谢每日不断接送家居隔离人士往返指定诊所的专属的士团队,现时有400辆的士参与成为专属车队;第六,很感谢有不少邻居或确诊人士的同楼住客,发挥邻舍互助精神,在他们隔离或检疫期间安排派送一些物品;最后当然是感谢全体市民,特别是在家居进行检疫或隔离的人士,严守政府发出的「检疫令」或「隔离令」,让我们可以早日打赢这场抗疫战。我现在请三位局长依次按我们给家居人士支援的过程作交代,所以首先请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因为他与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正是第一线接触和派发这些抗疫物资包给家居检疫或隔离的人士。请Alfred(薛永恒)。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谢谢行政长官。各位市民、各位传媒朋友,早晨!抗击疫情是特区政府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我们一如其他政策局及部门一样,动员所有力量,齐心支援抗疫工作。因此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资科办)亦于二月二十一日开始承担抗疫物资包的派发工作。在短短三个星期,资科办同事与廉政公署人员,并肩作战,一共向超过20万个家庭46万名人士派发物资包,当中包括超过20万名确诊者及接近26万名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
 
  资科办按卫生防护中心的指示向需要进行家居隔离或家居检疫的确诊人士及其密切接触者派发物资包,让他们能够得到相关支援。物资包会派发到每家每户的门外,确诊者的抗疫物资包有口罩、快速抗原测试包、探热器、确诊人士家居隔离手册,近期亦加入中成药,以及特区政府抗疫团队的心意卡,向确诊人士表达慰问。在此,我要再次感谢中央对我们抗疫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在抗疫物资方面的大量供应。
 
  大家都知道,二月下旬开始确诊数字急增,要派送的数量实在太大,所以派递工作的而且确有滞后,希望未有收到抗疫物资包的市民谅解。亦正因如此,我们会用尽一切方法,努力物色更多团队尤其是物流公司加入派送行列,近日我们已大大加强派递能力。举些数字为例,在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二日期间,我们平均每日向大约1万名人士派发物资包;及至三月九日开始,我们平均每日可以向5万几6万名人士派送物资包。这项工作是依靠资科办与廉政公署调配大量人手负责统筹和执行,加上超过200名不同部门现职和退休同事的帮助,以及300名旅游业人士参与,而6个物流承办商亦动员差不多1 000名员工参加这项工作。
 
  我非常感谢参与抗疫物资包派发的同事和工作人员,我们一定会继续全力以赴,支援正在居家抗疫的市民。多谢大家!
 
行政长官:好的。现在请Jack(陈积志)。
 
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疫情极度严峻。民政局(民政事务局)、民政总署(民政事务总署)以及康文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人员一直在最前线参与抗疫,超过14 000员工在不同时段参与各项抗疫工作。
 
  民政系统现时最重要的抗疫任务就是做好「居家抗疫」及「居家支援」的工作,为数以万计在家检疫和隔离人士及家庭提供适切支援。
 
  居家支援的第一步是提供电话热线服务。民政总署于上个月初推出1833 019「居安抗疫」24小时热线。热线由开始时的100条增加三倍至目前280条,热线中心亦由原来的两个增至现时三个,每天有540位来自民政(总署)和康文(署)的同事负责,分三班24小时运作,每日处理超过10 000宗求助个案。昨日的数字是11 774宗。
 
  初阶段的热线服务包括提供一站式资讯服务,解答各类问题,并在有需要时转介其他部门跟进,例如有关医疗问题会转交卫生署及医管局(医院管理局)解决、有关特殊需要人士及他们的福利要求会转交社会福利署(社署)跟进。
 
  但由于确诊人士大幅增加,热线服务需求亦大增。因此,民政总署已经有具体计划再进一步增加热线服务,包括设立第四个热线中心,加强接线功能及增加热线至最高可达到550条,即是总共增加五点五倍。
 
  为了让社署可以调配更多人手好好处理长者院舍的急切问题,民政系统将会从社署全面接管向在家检疫及隔离人士派送支援物资的工作,即所谓的物资包。这个安排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直接处理隔离及检疫人士的物资要求而不需要再转介社署,增加服务效率,既省时又快捷;第二,可以让社署腾空更多人手处理极其严峻的长者院舍问题。民政的工作量将会十分庞大,我们正动员各方力量支援,包括义工组织、商业派递、抽调更多人员等,必须把这个新任务做快、做好。
 
  其实由昨日开始,民政人员已率先向四区,即黄大仙、油尖旺、九龙城及南区在家等待入院而有确切需要的人士派送日用品及食物。
 
  但我必须重申服务只会留给有真正需要的人士,其他在家隔离人士应该尽量透过亲朋戚友或打电话(购买)和网购食物及日用品,从而减轻服务的负荷。
 
  民政系统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动员地区组织发动义工向市民派发抗疫物资,包括由中央送赠的物资。就以甚受市民欢迎的快速测试包为例,由18区民政处直接派发给市民的总共有330多万包,经义工派发的共有370多万包,即合共700多万包。
 
  疫情下的弱势社群特别需要关注。民政系统特别安排义工将抗疫物资送给长者、独居人士、劏房户、基层家庭及少数族群。
 
  要打赢这场抗疫战,民间的力量非常重要。民政系统一直联络各界,动员民间力量,发动地区组织、社团、同乡会等出钱出力,加入政府庞大的抗疫团队,众志成城,同心抗疫。
 
  多谢行政长官,多谢各位。
 
行政长官:现在请食物及卫生局局长。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各位市民,各位传媒朋友,有效保护在社区的感染人士及其同住家人,以及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支援,对达致「减死亡、减重症、减感染」的目标有重要作用。有见及此,政府近日致力加强对感染人士,尤其是长者,在社区的医疗支援服务,尽可能降低他们病情加重甚至需要入院的机会。
 
  政府在三月七日推出2019冠状病毒快速抗原测试阳性结果人士申报系统,加快支援这些检测阳性个案的工作,令市民申报时可以提供一些测试详情及其同住家人的资料,以至发病后的病征等。而这个系统亦会询问感染人士会否因家庭状况而需要入住一些隔离设施。一般而言,政府会尽可能因应感染人士的家居状况或其他需要,如征状等,优先安排有需要的人士尽快入住社区隔离设施。这个系统也容许市民第一时间向卫生防护中心申报他们的测试结果,有助他们尽快取得物资和一些服务上的支援。
 
  刚才两位局长已提及抗疫物资包。特区政府衷心感谢中央全力支援香港的抗疫工作,在短时间内调动抗疫中成药到港,以应对第五波疫情。政府在近日派发的抗疫物资包陆续加入中成药,为感染人士提供抗疫选择,进一步发挥中药在疫情防治过程中的作用。除了中成药外,我们亦由明日(三月十四日)开始,在抗疫物资包加入含「扑热息痛」(Paracetamol)成分的止痛退烧药,减缓感染人士的轻微征状,为他们提供更周全的保障。
 
  除了治疗药物外,我们亦会由明日(三月十四日)开始陆续向有感染人士的家庭派发脉搏血氧定量计(Pulse oximeter,坊间称为血氧仪),供家庭成员检查心率和血氧量。考虑到长者为新冠疫情下较高危的人士,我们稍后亦会透过安老院舍、暂托中心和医管局「指定诊所」,向长者派发有关器材。
 
  除了物资内有一些药物和器材等,医管局亦提供一系列医疗上的支援。由于近日新增的个案,大家都知道,是数以万计,所以政府和医管局会致力加强这些服务和支援,例如热线、「指定诊所」方面,务求让感染人士得到保障。
 
  首先,医管局于二月十五日已设立支援热线1836 115,每日由上午八时至晚上十时运作,支援有医疗查询的确诊者。热线共设有110条热线,截至三月十一日共处理了超过25 000宗查询。查询主要涉及入住隔离设施的安排、完成隔离的条件、病征的处理和家居感染控制等事项。医管局计划于三月内增加支援热线至200条,以应付市民的需求。
 
  为落实分层治疗,医管局亦会尽早识别在社区的高风险人士,包括70岁或以上长者、五岁或以下小童、怀孕28周或以上的孕妇,以及免疫力受抑制的病人,尽量优先为他们安排支援和治疗。医管局的「护讯铃」护士团队每天会检视确诊者名单,主动接触长者及其他高风险病人,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提供相关资讯及支援,如有需要,由医生提供一个远程医疗谘询,亦按需要建议病人到「指定诊所」就医。
 
  谈到「指定诊所」,医管局已逐步增加这些「指定诊所」的数目,由最初七间至现时17间,让社区的感染人士,特别是较高风险的,如出现轻微征状,例如发烧、咳嗽、喉咙痛等,可获得医生诊治。医管局亦计划于下星期再额外启动六间「指定诊所」,届时共有23间「指定诊所」提供服务。
 
  「指定诊所」医护人员亦会按求诊者临床情况提供适切治疗,包括视乎相关药物的临床指引,为合适病人处方新冠病毒口服药,有需要时将病人送院或其他隔离设施。若「指定诊所」名额已满,患者亦可按诊所安排到诊所取药,纾缓病征。医管局会继续密切留意「指定诊所」的服务需求和运作情况,按需要调节服务以配合最新情况。
 
  另外,我们亦特别关顾和关心长者。针对长者,医管局社区老人评估小组已加强他们的服务,安排医护人员前往老人院舍到诊,或运用遥距诊症长者。按临床指引及病人情况,医生亦会处方新冠病毒口服药,已经开始了,亦会将病情较严重的长者安排送院治理。
 
  另外,医管局正密切筹备一个隔离护理监察系统,透过网上新平台支援确诊病人。他们会收到附有连结的短讯,可透过连结登记,在网上报告一些严重病征,而系统会提供一些健康建议及相关资讯,设有一个渠道报告确诊后指定日子的快速测试结果。医管局在短期内会公布详情,为感染人士提供有效支援。
 
  我们明白感染人士及其同住家人有很多顾虑,但只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个最重要,在家居期间注意个人环境卫生,以及避免面对面接触和共同进餐,以减低传播风险,这可以大大减轻新冠病毒的威胁。
 
  除了政府和医管局提供上述支援外,在此特别趁此机会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医护人员在前线的努力,以及有不少企业和基金会捐赠这些物资,更有一些社福机构、地区组织、大学和私营界别参与抗疫工作,用不同方式贡献力量。我相信大家只要万众一心,沉着应战,即使当前情势非常严峻,我们亦有信心香港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令大家的生活重回正轨。多谢。
 
记者:医管局曾数次称中联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有帮忙采购抽气扇,但昨晚却澄清指没有,这方面是否显示特区政府整体抗疫有点混乱,好像不知道谁在帮忙?第二条问题,行政长官和罗致光局长(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均指招募人手到暂托中心照顾长者有困难,现时内地「救兵」只有120人,而目标是1 000人,出现了甚么问题?是否薪酬不够,抑或是有些内地朋友不想冒险?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条问题,据我所知,特区政府完全没有参与医院管理局采购大型风扇或抽风系统的工作──或者稍后看看陈局长是否知情──我们完全没有参与。这是医管局的采购事项,它在采购过程找了何人协助,我们并不知悉。我们留意到医管局昨日已作出澄清,所以这不能说是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统筹问题。其后若医管局就医疗物资或仪器有任何需要,可通过由邱腾华局长(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领军」有关保障内地医疗物资供港的工作小组提出。我们很乐意将医管局需要的医疗物资列入我们向中央提出的医疗物资清单,从而通过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我们搜罗和送抵香港。这一批物资是很早前购买的,我们并不知悉其购买过程。
 
  第二方面,人手不足的困难并非始于今天。正如我跟罗致光局长这几年时常表示,因为人口老化,更多长者需要照顾,但同时很多年轻人士不太愿意加入相关职场。我们推行了很多青年计划、培训计划,雇员再培训局亦推出很多计划,但人手仍然不足,因此一直以来,院舍都需要通过输入方式以补充劳工。大家亦知道,就此亦有许多争拗,因为劳顾会(劳工顾问委员会)审批每一名输入劳工的申请均非常严格。今次大家都特事特办,由社会福利署和劳工处合作,放宽以往就安老院舍输入劳工的限制。以我所知,劳工处已迅速批核来自有关院舍的数十个申请。因社署须营运一些长者暂托中心,我们希望通过社署直接聘任大约1 000名来自内地的人员,协助启动这些特设于室内体育场馆的长者暂托中心。这方面,根据罗局长最新的说法,已聘任百多人,有些已抵港和接受培训,并已投入工作。招募困难似乎未必与薪酬待遇有关,因为这次连同一些特设的抗疫津贴等,薪酬已超过30,000港元──这不单适用于补充劳工或内地来港的照顾员,本地照顾员亦以相同条件获聘用。这也是人之常情,当看到香港疫情如此严峻,当然会有些心理障碍,平时愿意来香港工作的,这段时间可能也会「停一停」,稍作观察,情况就是如此。不过我们会迎难而上,尤其自从在香港广泛宣传后,据我所知,有意申请担任这些工作的本地人士好像多了。现时社署、劳工处和劳工及福利局都很努力,希望招聘更多人手,令我们就长者的分流分层照顾做得更好。
 
  关于医管局采购事宜,陈局长有否补充?薛局长也了解情况。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首先希望大家理解,医管局是以一个紧急采购的情况,去采购这些换气的抽气扇。现时,医管局要在短时间内购买这些抽气扇,为加强病房可以接收一些新冠病人,去加强抽气。大家明白现在是打仗,所有的采购都是紧急的。以整体情况而言,虽然我们没有参与这次采购,但亦希望大家理解,在这些情况下很多时都需要特事特办,可以更快速地取得这些物资,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命。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补充几句,正如刚才行政长官及陈局长所说,整个采购由医院管理局直接负责,但过程中,因应过程非常紧急,我记得在上一个周末,我亦因为负责联系不同科技公司,医院管理局同事亦有联系我。他们的困难在于,在运送期间出现一些阻滞,所以过程中我亦有参与其中,协助医院管理局同事寻找航运界同业,协助加快整个过程。我想强调,抗疫期间,每一个人都要齐心抗疫,亦无分你我。只要有任何团体于抗疫期间遇到任何困难,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而这亦是在过程中,我们希望整个香港可以达到同样目标,多谢大家。
 
记者:行政长官你好,各位局长好。想问近期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了哪些新措施和更精准的防疫抗疫措施呢?可否替我们总结一下和早前的措施相比,有哪些改变和成效?第二,其实现时疫情的确诊数字比较平稳,你认为目前抗疫工作的问题在哪里?特区政府应该如何联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共同抗疫呢?谢谢。
 
行政长官:有关动员社区能力,待会请陈积志局长谈谈。因为民政事务局在这方面是牵头达致社区参与全民抗疫的。第五波疫情非常严峻,面对大量确诊个案和紧密接触者,特区政府须不断调整政策措施,调整的第一准则就是精准,因为我们有大量需求但能力有限,所以一定要将有限的能力放得很精准,亦即我昨日套用梁万年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所说,要用在「刀刃」上,因此每一个措施都力求可以做得更聚焦、更精准、更可以解决到目前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具标志性的精准措施,就是分流、分层,即是不可能用同一套措施适用于如此大量的确诊个案,要分流、分层。
 
  在分流方面,刚才我也介绍了,在以往四波疫情中,当能力上可以做得到时,都是做得很精细的——每一宗个案都进行追踪紧密接触者,每一名确诊个案都送进医院,每名紧密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都安排进入社区隔离设施。但现在不能够做到这些工作的时候,要做得精准,就是将那些最有需要离开家居隔离的人士,第一时间将他们送到社区隔离设施,不会感染到家人或是在社区里传播病毒。同样地,更精准的做法就是安老院舍内确诊的长者,要尽快将他送往合适的设施,以不会感染其他在院舍里未受感染的长者。分流工作其实在很多的范畴都在进行中,我只是举这个例子。
 
  至于分层就更须精准,因为在治疗方面,设施同样都是有限的,所以必定要将已确诊的患者分层来治疗,一共有五层:第一、二层必定要在医院,因为医院内有第一、二层患者需要的隔离病床,如果患者真的很严峻、很危殆,亦有深切治疗部的病床;但到第三层则比较稳定,可以把他送进社区治疗设施,包括医管局在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以及经中央援建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到患者的病情再轻可一点,便可进入第四层。第四层由社会福利署负责、特别针对长者的治疗和暂托中心。因为如果长者是来自安老院,他们离开医院后或许不能立刻被送回安老院,起码要有一个暂托中心,有医疗监察,因为有时候你以为他症状很轻可,但他突然又变回一个重症,这也是梁教授说切记不要将轻症变重症,我们现正一直快马加鞭地聘请人手,希望令作为第四层的社区里的暂托中心,可以营运起来。
 
  最后就是患者在家居隔离,但在家居隔离不表示我们不照顾他,所以我们今日坐在这里,就是和大家介绍一连串如何支援在家居隔离或确诊人士的各方面工作。
 
  请Jack讲讲社区的参与。
 
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亦多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整个抗疫工作可以鼓动、团结各界参与,加入特区政府的抗疫团队,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行政长官指示下,民政局、我和我的团队每日也在进行这一类工作,亦认为是首要的任务。在鼓动和发动地区力量、各界力量其实有三个方面工作。第一是人力,第二是物资,第三是人心。
 
  在人手方面,我们发动的义工团队数目相当庞大。就以比较大型的「全港社区抗疫连线」为例,他们已经有6 000位义工,积极参与我们每日的抗疫工作。最近「香港义工联盟」亦提供了4 000位义工加入,还有由民政系统直接找来的义工,包括宗教界、青年、制服团队。三个界别加起来有1 600人,全数有11 600多人。这是一个甚么概念?这相等于一个大型部门的全体人手,即是说我们动员了相等于一个大型部门的全队人手参与工作,每天帮助我们派送物资、照顾长者、独居老人、少数族裔等。
 
  第二就是物资。我们透过民间吸纳了大量物资,包括口罩、快速测试包、中药、各类不同物品,均由我们发动各界,由地区义工直接交给有需要人士。
 
  第三就是人心工作。这是透过我们发动各界、发动所有团体一同营造气氛,与特区政府一起同心抗疫,这是最重要。这是三方面的工作。多谢。
 
行政长官:你还有一部分的问题,就是现在个案好像比较平稳,再抗疫下去的问题在哪里。第一,我希望这个平稳的局面会快些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我们在抗疫中有几方面的工作,我昨日已说过,金钱方面并不缺,我们愿意投入更多的财力来抗疫,财政司司长已经在未来一年的财政预算案预留了很大量金额抗疫,但如果不够,我们必定会继续在立法会争取,我亦相信今日「爱国者治港」的立法会必定会支持我们的拨款工作。
 
  物资在中央的大力和源源不绝的供应下,似乎不是一个很大的瓶颈。第三方面,硬件亦在中央的支持、本地的地产商协助借地和我们工务部门的努力下,陆续启动起来。有人担心说是不是有法律掣肘?这个问题都解决了,因为我们已经通过行政会议定立了《紧急法》,有一条规例可以「拆墙松绑」,凌驾现时目前一些规条。至于统筹和指挥一直都存在,今次就更加发挥到其作用。刚才陈局长说,以往由社会福利署提供的物资和食物的支援,已经交由民政事务总署去做,这方面有其好处,就是指挥中心于调动人手后的决定,因为人手不足。所以最后的问题就是人力,人力某程度上不可以借调来——当然已在借调——中央在援建方面就借助了很多在内地兴建的组装合成组件送过来——但在医疗、医护和照顾保健员的人手方面真是很大的困难,但我们会继续努力。谢谢。
 
记者:现时患者若接种两剂疫苗后确诊,便不用接种第三剂疫苗,但若他们是透过快速测试确诊,呈报后接获的「隔离令」可否作为豁免接种第三剂疫苗的证明?若否,他们需要甚么证明以获豁免接种第三剂?政府现在容许市民以快速测试作确诊工具,市面上有林林总总的快速测试产品,但成效存疑,为何会没有规管?这些快速工具本属医疗仪器,但医疗仪器的规管足足讨论了20年仍未做到,是否不会再做?现时是否豁免了运送防疫工具的货车免持香港车牌来港?还有甚么类型(的交通工具)会获得豁免,又有何法律依据?现在有多少辆货车获得豁免?虽然有交通警「开路」,但若发生交通意外会由何人负责,司机会否有责任?
 
行政长官:我回应第三个提问,请陈肇始局长回答首两条关于医疗的问题。我刚才已主动回答,今次的抗疫,我们正在「打仗」,「打仗」期间的每一个行动都要快速,不能再如在正常日子般完全按照所有正常规矩和要求。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早前已引用《紧急情况规例条例》,即「紧急法」,制订了一条专门用作豁免的规例:若在抗疫工作中,由于行动要快速、到位,不能再受现行香港特区的其他法例规限,由该规例赋予豁免以凌驾相关规例,而豁免的权力授权予政务司司长。规例下亦有一系列要求,当满足了有关要求,政务司司长可以作出豁免。每宗个案均经政务司司长作出豁免,包括你提及的个案,至于豁免了多少跨境闭环管理的内地货车,我现时没有资料。但大家最值得提问的是,这些跨境内地货车来香港是为了谁?都是为了香港市民,为我们送上一些日常需要的鲜活食品和其他抗疫物资。我们会令这项工作能快速进行,不会受现行规例窒碍,因现时抗疫是压倒一切的任务。请陈局长。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第一条问题是关于打第三针的。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的联合科学委员会(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和新发现及动物传染病科学委员会)会定时或不定时研究现时的最新发展,例如(是否)需要打针,或不同群组基于最新的科学数据,如何接种现时的疫苗,这是第一。第二是操作方面,大家都了解到,有部分人士是不需要,联合科学委员会认为他们不需要打第三针。如果市民知道这信息,就不需要前往打第三针。或者如果市民去到,而不需要(接种第三剂疫苗),其实在我们的电脑系统,或在我们整体的流程上,都是会知悉的。我现时手上没有这资料,但我们一有最新的资料,会在我们的网站发放。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快速抗原测试包。事实上,我们的网站亦清楚列出有哪些快速抗原测试包是政府觉得有效的。当然我亦明白现时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快速抗原测试包,第一,希望市民留意我们的网站;第二,如果市民有怀疑,永远都可以去做核酸检测,以了解情况;第三,我们亦有机制,就使用快速抗原测试包所进行的测试作抽查,去看看整体的状况是怎样。多谢。
 
行政长官:最后,预告一下,明日会集中向大家交代如何加强治疗新冠病人,包括至少两方面:伊利沙伯医院应会于今日或明日完成转送病人,成为定点救治新冠病人的医院,所以会向大家交代伊利沙伯医院和其他医院病床转型后,现时的治疗情况如何;另外,我留意到有记者和立法会议员关心两种新的新冠口服药物,明日我们会向大家交代购买和应用的情况,并会有专家讲解药物的成效。明日我将联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和医管局行政总裁,亦会邀请两位专家教授出席记者会为大家介绍。谢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13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17时38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二)今日(三月十三日)联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左二)、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陈积志(右一)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左一)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举行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