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抗疫记者会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三月二十四日)上午举行抗疫记者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和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三月九日,我开始这加强版新闻发布会,当日的主题为新冠病患者的治疗;当日出席的亦是我身边这两位——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和医院管理局(医管局)行政总裁。经过整整两星期,我今日再联同两位同事向大家交代阶段性的情况,因这两星期采取了很多措施,都跟治疗新冠病患者有关。
 
  第一,我们参考了内地专家的意见,将现时抗疫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三减」、「三重」、「一优先」,即全力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感染;处理一些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机构,而且以长者为优先。很多工作都随这方向进行,稍后两位可加以补充。
 
  第二方面,我们因须加强治疗新冠病患者,做到集中资源、集中患者治疗,亦在很短时间扩大医院管理局的治疗能力,这主要反映在治疗新冠病人的病床数目大幅增加,亦包括在很短时间内将九龙中的龙头医院——伊利沙伯医院变为一间定点救治新冠病人的医院,亦有其他几间医院提升其治理新冠病人的能力。很明显见到这两星期的情况,是新冠病人滞留急症室的数字大幅下降,稍后高医生可交代一下。
 
  第三方面的工作亦考虑了专家意见,采取分流分层治疗,因此除了医院管理局内的第一层、第二层治疗新冠病人的病床外,亦提升了在亚洲国际博览馆社区治疗设施可协助治疗患者的能力;这方面必须再次感谢中央的支持,替我们安排内地的医疗团队抵港,协助这方面工作。现时来了差不多接近400人的内地医疗团队,稍后高医生亦可说明一下,在本地医疗团队和内地医疗团队协作下,现时亚洲国际博览馆社区治疗设施治疗病人的情况。同样,按着分流分层治疗的架构,我们亦于很短时间内增加社会福利署管理的长者暂托中心,连同昨日投入服务的天水围体育馆暂托中心,现时共有五个暂托中心已在运作,分别是最早投入服务的彩荣路体育馆、石硖尾公园体育馆、港湾道体育馆、我刚才提到的天水围体育馆和启德邮轮码头(的暂托中心)已分阶段投入服务。
 
  第四个措施是加强我们的治疗能力,当然是关于引进两款新冠口服药物,特别第二种属于辉瑞的Paxlovid(帕克斯洛维德)在三月中才引进香港。就用药的情况,不少教授、医生都说过,高医生或亦可补充一下。
 
  第五方面,由于须优先处理长者,所以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当然包括安老院舍,我们在这段时间亦加强对安老院舍的支援。其中,我刚才提及的长者暂托中心,其实都是针对让安老院舍有更多支援,令其可恢复元气,再接回这些长者到院舍照顾。同样,若有些身体没大问题的长者正在家居隔离,我们亦为这些家居隔离的长者提供一系列支援,包括可致电关爱预约专线到指定诊所求诊。
 
  第六方面是应用中医药。这方面,稍后请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加以补充。
 
  昨日傍晚,我跟几批抵港的内地专家再次开会。简单向大家汇报一下,专家意见都认为在过去这段时间所落实的一系列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刚才说的「三减」、「三重」、「一优先」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定会获得好效果。但专家亦同时指出,现时每日仍有200宗死亡报告,而目前在医院的病人中,长者比例仍然很高,发生危重的风险大,而长者接种疫苗──完成接种,即接种两剂疫苗──的水平亦不够高,老人院的感染时有发生,因此建议我们一定不能够放松。我亦跟专家说,我在三月二十一日公布时都说不能放松,要坚持下去抗疫。他们亦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对我们很有帮助。
 
  我今日亦可公布,特别针对中医药在抗疫方面的应用,我们已向中央提出,希望能委派另一队内地专家来支援香港的抗疫工作,而这队专家全部都是中医专家,包括现时已来港的张忠德教授,他是广东省着名中医,亦是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高医生和张医师近日都有很多接触。我们都同意内地专家跟我们说,参考内地使用中医药抗疫适用于香港。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亦这样提出,说香港应充分借鉴内地抗疫经验,运用好中医药,为香港的抗疫开辟一条新路,推动中医药在香港防控疫情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我深信有另一支内地支援香港抗疫的中医专家组抵港,会对我们的工作有极大帮助。
 
  我藉此机会感谢所有劳心劳力,在这段时间参与治疗新冠病者的机构和人员,当然包括承受极大压力的医管局员工。第二,在用药方面,很多谢几位临床教授不断提出一些意见。我们刚才所说,要加强医管局的病床数目和营运长者暂托中心,这方面很感谢私家医院、医疗机构、私家医生的配合,同时亦协助我们推动为长者接种疫苗。当然还有一些社福界的非政府机构和各间安老院舍在这段时间配合我们所有措施。
 
  最后,我亦呼吁接种疫苗,请家人──若你有长者在院舍或在家──尽快安排他们接种疫苗。截至昨晚为止,70岁或以上的长者,第一剂疫苗接种率是71%,第二剂疫苗接种率是57%,换句话说,香港仍有接近280 000名70岁以上长者未接种疫苗,这情况极不理想。我在此再次呼吁,所有爱锡自己家人,亦想保护香港社区、保护我们医院系统的人士,请安排你家中或院舍的长者接受疫苗接种。
 
  我先请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介绍治疗的情况,稍后陈局长会向大家交代我们已做的工作──在我们的抗疫工作推动中医药的应用。请高医生。
 
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感谢行政长官。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在这里会汇报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治疗方面的一些发展及工作。正如刚才行政长官所言,过去数个星期我们增加了很多病床,藉着把一些一般病人转为照顾新冠病人的病床,现时已超过医管局整体本科病床的一半,超过11 000多张;另外亦转了一定数目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照顾新型冠状病毒病的病人,特别主要是位于九龙中的伊利沙伯医院。藉着这些工作,我们基本上把需要入院,例如到我们急症室等各方面的新型冠状病毒病病人,我们都会安排收治。现在的整体数字,以今早来说,我们在医院内,包括亚洲国际博览馆(亚博馆)及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有大约9 000多位病人在该处接受治疗。

  另外,较早前在一些病情较严重、病人较多的时候,有很多病人需要在急症室等候入院,最严重时甚至去到1 000多人,甚至2 000人也曾试过,当然情况现时已大幅改善。例如我们观察到今早的数目,整体来说,我们在医院管理局各间急症室,加起来等候超过十二小时的(病人),少于100位病人。譬如说较早前情况较困难的伊利沙伯医院,之前最高峰时,可能有300多至400多位病人需等候入院,但我们今早看到的数字,都是一个单位数字。所以整体来说,情况都有明显改善。
 
  但当然我们亦留意到,可能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稍为回稳,现在亦多了其他病人,即一些非新冠的病人来到医院。因此在不同时候,都会有病人到医院需要入院治疗。我们都会紧密观察情况。
 
  刚才行政长官提及亚洲国际博览馆,我们非常感谢内地援港医疗队的支援,他们很快已投入工作。上星期到埗时,短时间已熟习我们的运作。在星期一整个我们称作的大队,全面接近400位同事,已入场工作,亦很快能提升我们的能力。我和大家可分享一项数据,较早前因亚博馆的人手限制,以及要照顾很多长者和需要很多个人护理的长者,因此我们只能接收治大约250位病人。但透过过去数天医疗队的支援,我们已将亚博馆能收治病人的数目,上升至我今早看到的360多位病人,因此是明显看到,虽然是很短时间,但内地医疗队与我们同事合作得非常畅顺,亦能短时间内提升我们照顾的能力。我们也期望尽快在一至两星期内,更进一步提升我们在亚博馆能照顾病人的能力。
 
  其实现在每一天,内地医疗队与我们的同事,均已24小时在亚博馆提供支援及医疗配套,每一天都会有医生巡房,并会与医疗队一起进行定期的临床讨论会议、服务安排等。我们的护理团队,与内地医疗队的护理团队,加上我们两方面如放射师等同事,都已合作起来以一个团队去工作,令整体服务的提升非常明显。譬如我们每天照的(X光)片,能立即有放射专科医生帮助「看片」,内地医疗队亦会帮忙撰写有关报告,(能力)均明显有提升。
 
  另外,刚才行政长官所提及的另一个服务提升,是位于亚博馆内。因为这次内地医疗队除了有很多方面的专家外,亦同样有中医专家来帮助我们很多的忙。刚才行政长官提及,我们的资深中医专家张院长(张忠德教授),他带领了一批很有经验的中医师进场,每日数次巡房,向我们的病人进行诊治。另外,他亦与我们整个中西医医疗团队,大家共同组建一支队伍,一起去巡房、看诊、讨论治疗方向等。
 
  我亦初步从张院长该处得悉,中医药来说当然对新型冠状病毒病的治疗有帮助;但同样因为亚博馆有很多长者,亦看到在中医药来说,特别对一些我们称作长期病患方面,有一个明显的帮助,以及对一些病征控制有帮助。张院长与我们分享内地很多的经验,例如很多病人常见的征状,例如呼吸道征状,如咳嗽、喉咙干等,又或一些消化道的征状等。可能大家都知道,很多病人,特别长者,可能有一些便秘、胃口差、肚涨等;另外一些全身征状,如怕冷、无力等,张院长都跟我们分享中医药在这方面会有明显的帮助。我们都期望我们的中西医团体,与他们合作得更紧密,能进一步提升服务。同样地,张院长亦十分肯定,大家都知道的,我们在亚博馆都有提供一定的中医服务。但当然,现在能进一步提升,相信能对病人服务有更大裨益。
 
  另外,除了住院治疗外,在我们门诊及外展治疗方面,亦有多方面的服务增长。如刚才行政长官所提及,在抗病毒治疗上,我们已全面使用两只抗病毒药,一款是默沙东药厂的莫纳皮拉韦,另一款是辉瑞药厂、大家熟悉的Paxlovid(帕克斯洛维德)。截至昨日的数字,我们已为超过15 000位病人提供这两类药物。另外在较早前,我们亦调整用药指引,基本上只要病人超过60岁,无论他有否接种疫苗,我们都会建议他病征较弱时,亦应预约我们的诊所接受治疗。如果一些60岁以下的病人,本身未完成(疫苗)接种,而又属于较高风险的人士,我们亦会建议他前往我们的指定诊所,又或其他医管局的服务机构接受治疗。当然亦有一类较小的群组,例如一些免疫力较差的病人,不论他的岁数或接种情况,我们都会建议他来到接受治疗。现在治疗情况来说,我们初步观看数据,因莫纳皮拉韦较先来到香港,所以使用得较多。但最近我们看到,两款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接近,莫纳皮拉韦的使用会高一点,但整体来说两款药的用处亦很多。比较明显看到,在指定诊所会较多使用辉瑞药厂的药物,因为基本上很多时老人院舍会使用MSD(默沙东)的机会较多,因为用药性稍有不同。
 
  另外在用药方面,我们看到我们的指定诊所,在过去数天需求量似乎都有所减少。我们之前都曾与大家分享,我们有23间在香港不同区域的指定诊所,每日可以预约的筹,可以多于4 000多个筹。我们亦看到由服务量最高峰的时候,在三月中左右,有3 900多位市民使用,直至昨日有3 300多位市民使用。我们筹号的使用率,昨天来说是87%。所以大家看到,其实筹是足够,我们再次建议市民,若你是确诊有新冠病毒的感染,又有病征,亦符合刚才我提及的条件,都建议大家可打电话到诊所预约;较早前亦有网上平台,大家的手机应用程式亦可预约诊所。另外,大家都十分关心相对上长者或较高危的病人,我们之前亦提及,有一个「关爱筹」安排予他们。例如他们预约指定诊所,我们已预留超过一半筹给他们。我可以与大家分享昨天的数字,看到透过这些特别预约的病人,只有约700至800多位,因此应该在预约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
 
  最近我们亦留意到有报道指,有私家的医生同事提出,会否在私家(途径)可使用这类(新冠口服)药。其实可与大家分享,在过去一段时间,都有私家医院或私家医生与我们联络,我们会作适当的安排,令他们能使用这款药物予适当的病人,因此这方面大家不用担心。但当然我们明白,大部分的私家同业通常都不会特别照顾新冠病人,会转介予医管局的较多,但若有这需要,我们会作适当的安排。
 
  最后说明一下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都期望可藉着服务调节,让病人假如有需要,无论在我们的指定诊所,又或另一指定层面,即老人院舍,都能接受适当的治疗。譬如现时在老人院舍,若它有个案呈阳性或需要治疗时,我们与老人院舍会有一个机制,会联络我们的外展队,我们的老人外展队会安排他们接受适当的治疗,例如有需要时或适合时,会处方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药予他们,有需要当然可入院。另外,随着政府同事的帮助及支持,我们亦开设越来越多长者暂托中心,有需要会安排他们在该处接受隔离。我简单的报告到这里为止。
 
行政长官:谢谢高医生。请陈局长。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在第五波抗疫战中,中医药已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深度参与疫情预防、治疗以至复康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及作用,配合刚才行政长官提及我们现在疫情防控重点策略,即「三减」、「三重」、「一优先」。特区政府早前主动邀请中医药业界爲市民提供支援,并得到他们的积极回应和身体力行提供服务。我们亦衷心感谢中央捐赠和支援特区政府采购三款抗疫中成药。现在我会说明一下我们联同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及相关中医药界持份者总动员推展在预防、治疗和复康三方面的工作:
 
一、预防方面
 
  医管局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一直在全港十八区深耕细作,提供中医药门诊服务,更不时联同其他团体,例如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举办中医药健康教育及防疫抗疫活动。
 
  为了全面支援中医药界,特区政府透过五亿元的「中医药发展基金」预留资金,并优先审批与防疫抗疫有关的项目,包括资助及推动中医药界向市民广泛推广中医药防疫知识、举办中医感染控制培训项目、资助中医诊所提升感染控制设备、资助及鼓励中医药界善用科技采用遥距诊疗模式等。

  此外,中医药业界不同团体和专家也为市民提供防疫抗疫的方法,尤其一些预防方药的建议。其中,香港浸会大学因应香港气候环境及新冠患者的普遍临床特征制作「防感方」中药颗粒冲剂。浸大正积极研究提升生产量,特区政府大力支持有关工作并乐意提供所需便利,并统筹派发「防感方」予市民,希望广泛应用以收防疫之效。

二、治疗方面

  中医药亦在「分层分流」治疗机制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早于二○二一年一月,医管局在社区治疗设施/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推出「住院病人中医特别诊疗服务」,为住院病人提供中医药治疗,发挥中西医协作在抗疫治疗的优势。至今已有170名病人参与,并已提供约940次诊疗。

  在社区隔离设施方面,特区政府透过医管局分发抗疫中成药予接受隔离人士。医管局亦特别设立免费「中医谘询服务」热线,由注册中医师解答隔离人士及公众人士有关中医药使用的问题,提供专业支援以协助市民正确用药。由二月中旬开始至今,已处理接近3 000宗电话谘询,平均每日约有数百宗。
 
  家居隔离/检疫人士方面,特区政府早前已开始在抗疫物资包中加入抗疫中成药,让家居隔离/检疫人士可按需要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全覆盖地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
 
  家居隔离患者方面,食物及卫生局刚宣布透过「中医药发展基金」推出一项特别支援计划,资助中医师为在家隔离患者提供免费中医遥距诊症服务及提供中药配送服务。计划首阶段预算有20 000名患者可以受惠。我曾向主办单位了解,计划刚开始了两天,市民的参与非常踊跃,他们正处理一些个案。
 
  另外,我们衷心感谢中央捐赠及支援特区政府采购三款抗疫中成药,包括「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及「藿香正气片/胶囊」,至今已安排陆续分发的数量超过128万盒,尚有更多批次正在陆续安排。有关中成药会继续透过不同渠道,包括:家居隔离及检疫人士抗疫物资包、防疫服务包、「围封强检」行动、社区隔离设施、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中医药业界及社区团体等,分发予确诊患者。
 
三、复康方面
 
  我们现在有大量患者,复康也是非常重要。中医药在康复方面有很大优势,能减少后遗症和复阳率。医管局早于二○二○年四月推出「中医门诊特别诊疗服务」,在18间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为出院病人/完成隔离人士提供中医药复康服务,10次诊疗费用全免。服务广受市民欢迎,至今已有超过4 580名康复病人参与,并已提供约14 300次诊疗。在第五波疫情下,康复诊疗服务需求急剧上升,平均每天均有数百名新增康复病人参与服务。

  中央派出内地援港医疗队当中包括中医人员,张忠德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和(早前到港的内地专家)杨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杨维中教授)一直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区政府非常期待新一批中医专家到港帮助病人。
 
  特区政府会继续用好中央支持,奋力遏制疫情,致力保障每位香港市民的生命和健康。在中医药方面,我们感谢中医药界的参与。食卫局会继续与中医药业界及医管局探讨一切可行措施,加大力度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全过程的优势和作用。
 
记者:首先,特首昨日在立法会答问会提及不知道政务司司长就「紧急法」作出豁免的情况,为何会有此情况,政府内部是否沟通不足?第二,刚才提及很多中药,将来专家再来港,希望在甚么方向再加强?会否是入院人士均会获得中医诊治?希望在哪些方面再加强?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并无沟通问题。昨日议员在立法会行政长官答问会的提问很具体,即「紧急法」(《紧急情况规例条例》)(第241章)应用了在哪些方面和被引用多少次,由于当日行政会议订立「紧急法」以凌驾其他本地法规、规例时,授权予政务司司长作出豁免,所以我认为应由政务司司长办公室作出更准确的回覆。其后,政务司司长办公室(昨日)下午已详细回应,是使用在三方面──三次的批准我都知情并有参与,亦曾向大家提及──包括促成内地建筑团队可进入落马洲河套区工作,包括兴建一条暂时通道以方便内地建筑团队;容许内地医疗团队现时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与医管局团队并肩作战提供服务而无须受香港的医疗规例所限制,即不须预先通过《医生注册条例》、《护士注册条例》申请注册;第三方面,我们现正支援安老院舍──安老院舍根据牌照规定应在该院舍内提供服务,但有时为进行「逆隔离」或有其他安排──因此第三个行使「紧急法」赋予的豁免权方面是容许持牌安老院舍在院舍以外继续提供照顾服务。我是完全清楚,不过我认为在立法会答问会就每条提问只有三分钟时间──你要记得,早前梁君彦主席提醒我须「短问短答」,现时议会有90位议员,昨日我努力地「短问短答」,也只有20多位议员能提问——所以我是按立法会主席对我的要求而「短答」的,不等于我不知悉政府内部事务。
 
  第二方面,刚才陈肇始教授已提及,相信中医专家来港同样会在那三方面提供意见,即防感染,特别是我刚才转述昨晚我们与内地专家举行会议的内容。他们仍然认为我们有些风险位,我完全同意仍有很多风险位,因长者接种疫苗比例不高,而院舍环境亦较易发生感染,所以就中医药如何协助防感染方面,他们定可向我们提供更好的意见。第二方面是减重症,即治疗方面。第三方面我本人认为很重要,就是康复后的情况是否稳定。我相信他们来港会在这三方面提供给更多宝贵意见。谢谢。
 
记者:你好。想问早前有消息指,政府考虑将「疫苗通行证」扩展至公立医院诊所覆诊的病人和访客,特首可否确认是否有此打算?此做法是否剥夺部分市民看医生的权利?第二条想问,随着防疫措施预计在四月二十一日开始放宽,特首选举是否可以如期举行?若是,林太你会否选择考虑争取连任?谢谢。
 
行政长官:第二个问题都是同一答覆,现时我本人的工作唯一一件事便是抗疫。到目前为止,早前经延迟了的下任行政长官选举日子仍然有效,即提名期在四月三日展开。
 
  「疫苗通行证」是一个手段,目的是推高疫苗接种率。若你不接种足够的疫苗——即按时接种第一、第二和第三剂疫苗——我们没有办法强制你接种,但措施会令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方便,从而有诱因接种疫苗,目标是这样。在行使「疫苗通行证」的时候真的要考虑,若市民要前往一些很必须、紧急的地方,或市民要得到一些必须、紧急的服务,我们都要认真考虑才会把「疫苗通行证」适用于该处。你刚刚提及的地方正正属于市民有必要、紧急需要前往的地方,例如到急症室、医院或长者到诊所覆诊和取药,所以我们暂时没有计划在这些地方把「疫苗通行证」适用于病人,但职员是须要的,现时医院管理局的医院和诊所职员须先接种疫苗才可以进入这些处所提供服务。
 
记者:你好,一共有两个问题。首先想请问亚博馆(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最新情况,现时共有多少内地医护人员在亚博馆工作呢?两地医护人员现在的合作情况是怎样呢?针对新冠病人有没有新的治疗办法或者护理方法呢?第二个问题想请问,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实行到现在,大概为多少患者看过病?它的效果怎样?是否可以解决患者医疗上的问题呢?谢谢。

行政长官:这两个问题我都要请高医生跟陈教授回答,但总的来说,我先说两句。本届政府对于推动中医药发展不遗余力,无论成立中医药发展基金,或在将军澳建立一间全新的中医医院,我们都非常积极地推动香港中医药发展。在这次抗疫的过程中,我们都尽量在不同的环节应用中医药,也非常感谢香港中医药界全面配合我们。具体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内的治疗情况,或在其他方面如何应用中医药,我先请高医生回答——其实他刚才回答了,不过再讲一遍——另外陈局长也可以谈谈中医药方面的应用。
 
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我想我用广东话回答可能会较清楚。在亚博馆方面,我们非常感谢内地的医疗团队对我们的支持,并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上星期到亚博馆时,其实医疗队很快已投入工作。我们为他们安排了一个熟习的流程,约半天左右。而较早前因为有一些内地医疗队较早到达,所以我们已预备一系列的资料让他们知悉,所以他们来到前,我们知道内地医疗同事已熟读有关资料,譬如说我们的电脑系统操作等。所以他们来到后,很快便能够完全衔接到工作。所以在上星期,短短半日至一日的熟习后,今个星期一已全面投入与我们的团队一起合作,照顾我们的病人;亦从星期一开始,大部分该400多位内地医疗队的同事,亦已经在亚博馆24小时提供服务。
 
  期间,在治疗合作方面,他们亦提出一些新的意见,我们亦已很快采纳并进行,譬如说更多使用一些在香港英文叫作O2 concentrator、oxygen concentrator,即内地叫作的制氧机。我们亦添置了数百部这些制氧机,让我们长者病人如果需要氧气治疗,之前亚博馆较难配合得到,因为要使用一些樽装的氧气。现在我们使用这些制氧机时,能够照顾到更多需要一些低浓度氧气治疗的病人。另外,如行政长官刚才略略提及的一些中医药的运用,因为就内地医疗团队来说,他们有张院长及数位中医专家,他们亦很快投入工作,与中西医团队结合,一起去诊症、巡房,亦一起评估病人。事实上,较早前中医服务在亚博馆未能如现在般能够如此全面,基本上今天每一位在亚博馆的病人,中医的专家都会与他们进行评估,全面提供这个服务。我亦期望稍后有更多专家来到时,我们的服务无论覆盖范位、质量或照顾层面,都可以继续提升。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刚才高医生提到亚博馆,其实除了亚博馆外,在其他地方我们也有不同的中医服务,例如在社区隔离设施,以及家居隔离或家居检疫人士也有接受不同的服务及药品。在家居隔离患者方面,刚才我提过,中医药发展基金推出了一个计划,资助一些中医师为家居隔离患者提供免费的中医遥距诊症服务,配额总共是20 000个,刚开始了两天,每天最少有数百位。我也想特别说说安老院舍方面,安老院舍在第五波疫情中有不同的爆发,医管局牵头透过跟大学、中医药业界、中医学会等的一些非政府机构提供「安老院舍中医诊疗服务」,为确诊的安老院舍院友及院舍员工提供遥距中医诊症及外展中医服务,回应「一个优先」——长者优先——的策略。现在已有160多间院舍参加,提供了3 200次的诊疗。
 
记者:跟进特首公布暂缓全民检测,昨日称或在疫情尾声再考虑是否推行,「火眼实验室」或内地采样人员情况如何,是否须候命?有意见担心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特首有何回应?第二方面关于重推强检公告,政府既然承认快测的结果,为何还要重推,是否因不推行全民检测而重推强检公告?发出公告的标准与以往有否不同?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在三月二十一日公布一系列阶段性措施与你两条问题是相关的。当时说,一般而言,无论本地或内地专家均认为推行全民强制检测的最佳时机是在疫情爆发之初,会有助遏制疫情,因为可揪出感染者接受隔离,从而切断传播链,但香港的第五波疫情来得既急且猛,当时亦没有能力,所以从时机上而言,当时无法推行;专家意见认为可在疫情尾声、当确诊数字稳定时,若希望达致更彻底清除感染个案和切断传播链,全民检测可起一定作用。但一般不应在高峰期或确诊数字仍然非常高的时候进行,这既是效益问题,亦是能力问题。对我们来说,在疫情初阶没有推行,现在不排除会在达致另一阶段时,若能发挥其应有效能,特区政府不会很固执地说一定不会推行。我一直只说是「暂缓」,而非认为这工具没有作用。
 
  目前为止,全民强制检测的筹备工作停留在细化方案、沙盘推演和内部沟通,包括向部门查询若推行,它们可提供的人手;或看看场地方面,若要物色500个社区检测中心的场地,它们的位置是否方便。这些曾进行的工作不会浪费,是筹备阶段必须的工作,他们都是政府的人手。全民、全政府、18万名公务员都在抗疫,不存在浪费。
 
  早前由于要提升本地检测承办商的能力──他们真的很帮忙──除了本身现有化验所,亦向我们借用了数个室内运动场馆以建立「气膜」或称「火眼」的实验室。随着现时快速抗原测试已较为普及,大家看到每日要送往化验所的核酸检测样本数目正下降──在恢复发出强制检测公告前约为每日80 000个至100 000个,以其实验室建立的能力是绰绰有余的。现时,这数间曾建立临时「气膜实验室」,或曾从内地引进其在内地的采样人员,或曾通过我们向中央提出需要增加采样人员的承办商如何安排,我相信它们正自行处理。我们会与它们保持联系,若有剩余核酸检测量,便无谓把能力放在香港,因我认为现时内地各地在检测工作方面可能比较紧张。
 
  为何重推CTN(compulsory testing notice),即强制检测公告?我们在二月底时暂停发出强制检测公告,因大家都知道二月底时的情况,这亦是人手调配的考虑,因若发出越多强制检测公告,但赶不到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发出检测结果,便会失去其意义。现时疫情回复稳定,便再次采用这个工具──它本身是有用的工具,有助识别更多感染个案。我们一直说快速抗原测试,即RAT(rapid antigen test)是辅助性的,并非用以取代核酸检测;我们应继续进行核酸检测,二者相辅相成。至于向哪些大厦和地点发出强制检测令,据我理解,准则应无改变,仍视乎那些因素:第一,那幢大厦或那个地点有否出现一定数量的阳性个案,令卫生防护中心担心该处或会有小型爆发;若发现大厦污水监测结果的病毒量较高,亦会发出CTN──我们没有能力就所有污水病毒量高的地点采取RTD(restriction-testing declaration,限制与检测宣告)行动,因RTD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对居民影响亦远较CTN大──CTN不会限制受影响人士在何处接受检测,亦不会「围封」,但RTD是「围封强检」。我们经常须平衡,一方面尽力进行核酸检测,另一方面鼓励市民多使用快速抗原测试和尽快申报阳性个案,我们亦须兼顾对市民的影响。恢复发出CTN至今两天,我们会一直跟进情况。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24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6时20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今日(三月二十四日)联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左)和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医生(右)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举行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