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抗疫记者会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四月九日)上午举行抗疫记者会,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今日我联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向大家介绍我们在抗疫工作中如何应用科技,特别是本地研发的科技。事实上,我去年七月的抗疫按月报告就正正以「科技抗疫」为题,但自三月九日主持抗疫新闻发布会以来,我们未有重点介绍过有关于科技的应用,所以今天趁此机会向大家说明。
 
  不过在介绍抗疫科技前,都想再次呼吁,今天是四月九日,亦是特区政府推行全民连续三天、每天自我进行快速抗原检测行动的第二天,本人已经完成快速抗原检测,相信Alfred(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也完成了,在此呼吁全港市民继续支持这个行动。我相信在今天四时三十分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护中心会向大家交代通过快速抗原检测自我呈报个案的数字;据我所知,个案数字比前一天高,但不是指数式上升,因此无论为他们提供家居支援或安排进入隔离设施,都完全在政府能够处理的范围内。
 
  我们这次选择以科技抗疫为主题,是因为早前——我想是几天前——公布了「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得奖名单。近年每一年,特区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屡获奖项,如非社交距离措施正生效中,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庆祝会祝贺得奖的研发机构或个人,当然现时难以在短期内安排祝捷会。早前「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公布的香港得奖名单,有不少都与抗击新冠疫情有关,即特别为了配合抗疫而研发的产品,今天在此也展示了部分产品,稍后Alfred会向大家介绍。据我所知,至少有17个获奖项目跟抗疫有直接关系,其中四个夺得金奖,包括大家很熟悉、我们时常在新闻发布会提及的新冠病毒污水监测装置——团队发明了一个新装置,可更方便地在香港的排污系统中抽取污水作新冠病毒监测,而我们每天有不少工作都以污水监测中的病毒量为科学基础。当然,有此成绩绝非偶然,我们在过去两年多能够广泛应用科技抗击疫情,背后相信有几大因素,特别是特区政府对于创科的大力支持。
 
  特区政府对于创科的大力支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当然是政策推动,由本届政府开始,行政长官亲自主持一个高层次的跨部门督导委员会推动创科;政策推动亦反映在我们资源投入,已投放超过1 300亿元在科技创新发展。我们也很高兴见到香港多间大学和科研机构发挥其积极性,不少初创企业亦因此诞生,令香港的科技生态转趋非常蓬勃。当然,科技发展和应用以至商业化需要资金,所以我们看到香港交易所上市制度的改革,不少投资基金愈趋愿意投资在本地科技发展。由于上述多项工作,我们很高兴国家去年颁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说明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用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效应。
 
  我在此先请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向大家作一个更详细的介绍。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市民,早晨。我很高兴为大家介绍本地研发的防疫抗疫科技。防疫抗疫是社会的头等大事,科技可以在不同范畴上提升防疫抗疫效率及准确度,为克服疫情作出贡献。除了已经被广泛使用、有超过780万下载率的「安心出行」、覆盖600多万市民的「疫苗通行证」及已有80多万人登记的「香港健康码」之外,在过去两年多的疫情期间,特区政府各部门、本地大学、初创和研发机构一直致力使用不同科技方案支援防疫抗疫工作。

  在近日全球发明界盛事之一──「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香港代表囊括204个奖项,创历年新高。当中亦有部分获奖项目,正如刚才行政长官所说,跟抗疫相关,包括赢得金奬的港大新冠病毒污水监测项目。这项全球首创的科研成果,透过快速监测污水的病毒量,有效揭示不同地区新冠病毒传播的情况。此科技已经在全港范围广泛应用,至今已经采集超过10 000个样本作分析。第五波疫情至今,配合污水监测结果而进行的跟进检测,亦为香港找出超过26 000宗初步阳性个案。

  除了污水监测外,机电工程署联同医院管理局及创科业界研发的同心抗疫高效滤器亦在今年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获得银奖。此科技可以快速高效地将普通病房改装成为隔离病房,超过400部高效滤器现已应用于16间医院及社区治疗设施,这个高效滤器今日亦在会场中展示。

  研发机构亦是我们在防疫抗疫路上的坚实伙伴。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LSCM除了疫情开始期间以极短时间与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和香港科技大学研发了「居安抗疫」电子手环及监察系统。他们亦研发一系列疫苗、检测样本的实时追踪及库存管理系统,更以科技确保运送过程高效安全。另外,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亦研发了一种突破性的纳米纤维技术,可应用于口罩,能够杀灭新冠病毒,大大提升口罩的保护效能。几天前我亦曾经参观生产力局(生产力促进局)辖下的汽车科技研发中心联同本地业界研发的零排放电动「健康车」。这辆「健康车」走访各区,鼓励及便利更多市民及早接种疫苗。

  另外,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创新科技署于二○二○年推出公营机构试用计划特别征集,以支持防控疫情的产品开发和科技应用。计划下其中一个大家都应该不会感到陌生的项目就是香港科技大学研发、在公共巴士、安老院舍、升降机等使用的杀菌涂层技术。近日相关技术已经推出新一代多层次杀菌涂层,可以持续五年有效杀灭多种细菌,以及消灭99.9%高传染性病毒,包括Omicron变种病毒株。我手上就是从香港科技大学取得的样板,样板已涂放刚才所说的涂层。涂放涂层后,五年内不需要再喷洒任何杀菌喷剂,亦可以保持杀灭刚才所说99.9%的病毒包括Omicron病毒株。

  除此以外,我亦想介绍同时在会场展示的室外消毒机械人「守护」。这个机械人由香港自主研发的5G室外消毒机械人,亦是获得公营机构试用计划的资助。它运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配备360度全景相机镜头,以人工智能识别物体后,再以喷洒消毒剂的形式进行自动消毒。目前「守护」智能机械人已在社区隔离设施和不同的政府场地,包括海滨长廊使用,有助加强公共卫生,大大减低疫情传播的风险。另外,大家在不少地方都可能见过由生产力局研发,在电梯使用的「kNOw Touch无触按钮」,项目于去年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取得最高级别的评审团嘉许金奖,证明香港的科技发展一直获得国际认可。「kNOw Touch无触按钮」现时已经在超过680部电梯完成或准备安装,当中包括多个屋苑,政府场地、香港国际机场等地点的电梯。公营机构试用计划特别征集共有63个项目获得批准,总资助额超过1亿200万元。

  创新科技署亦整合由我们多个创科伙伴机构推荐的300多个创科业界的防疫抗疫产品及服务,鼓励各政府部门以科技抗疫。在疫情初期,一众业界朋友合力在非常短时间内开发互动地图仪表板,为公众提供有关疫情的最新资讯,至今平台已录得超过7 000万次浏览。另外,一众创科义工早前亦推出线上抗疫资讯平台「疫安通」,整合各项最新防疫抗疫资讯,方便市民一站式便览。

  作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我很高兴刚才有机会为大家介绍香港防疫抗疫科技的例子,这些例子只是众多防疫抗疫科技的一小部分。大家都可能留意到,这些科技研发过程,都得到政府支持,包括直接资助、公营科研机构的参与、或得到政府提供场地及设施作为试验场景。事实上,香港特区政府在过去多年为香港创科发展作出大力的支撑。正如刚才行政长官所说,单是今届政府已经投放超过1,300亿元支持香港科技创新发展。从以上我提出的例子大家都会看到香港的科研成果已经渐具规模成效,表现亦得到国际的认同,同时亦已为香港防疫抗疫工作作出重大贡献。我深信,只要社会各界齐心同行,坚持到底,我们必定可以克服挑战,稳住疫情,尽快走出「疫」境 。多谢大家、多谢行政长官。

记者:你好。刚刚特首透露了(快速抗原测试)阳性(个案)呈报数字比昨日高,看到疫情有机会回升,是否会继续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和复课?政府有没有一个指标,若上升多少就不会放宽,或上升多少就不会分阶段放宽?亦看到一日内上升这么多,是否证明很多人进行了快测?亦有人因此呈报,是否找到一定的隐形患者?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卫生防护中心正在整理具体数字,我刚刚只是预先告诉大家,鼓励全港市民在四月八日进行快速抗原检测是有成效的;若不做的话,按一般发展,无论核酸检测或快速抗原检测而呈阳性的个案应该会持续下降。我们观察了这两星期的趋势,都持续下降,虽不是很快,现时还有2 000多个个案;但今日下午大家会看到,我相信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个案数字会持续下降,但快速抗原检测呈阳性的个案数字会上升,上升幅度并非如一般预计会突然出现一、两万宗个案。早前大家问我,若出现这么多个案,能否处理好、有否足够的设施或能力应对?我获知的情况并非如此。若真的如此,昨晚已经响起警号,便有人会问应如何处理这么多个案;这是在我们能力内能处理的额外呈报阳性个案。如果只是这种幅度,加上大家一起进行这么大型的快速抗原测试,而情况都是这样,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即是说社区内的隐性传播链并不是多得这么厉害。这亦与我们其他的监测指标吻合,现时无论通过污水监测或「围封强检」在一座大厦中找出的阳性个案,或市民因「愿检尽检」、「须检尽检」而到社区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全都呈下降趋势,只有约1%,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大家不要看到四月八日经快速检测呈阳性的个案数字不是很多而失望,大家应该开心,我亦开心。
 
  若这三日的轨迹继续如此——即个案数字会上升,但升幅不是很大——我们更有信心在复活节假期后,可以按我在三月二十一日公布的工作推展,因当时说只要疫情不反弹并继续呈下降的趋势,我们便会分三阶段、三个月放宽绝大部分的社交距离措施,学校亦可以在复活节假期后逐步让学生返回学校进行面授课堂。我认为处理疫情时,使用科学的方法比依据单一数字好——若你说个案数字要下跌至多少就要做甚么——因为有很多因素,我们要考虑社会接受的程度,亦要考虑若再不复课会对小朋友造成的伤害,是一个永远不断平衡的工作。
 
  我亦想提出一个数字:我已经进行每日发布会足足一个月,如果确诊数字下降至每日三位数,我打算结束每日的新闻发布会。我仍很乐意会见大家谈各方面的问题,但恐怕大家亦很闷,亦不是有很多关于抗疫的发问,我希望早点在这个场合「消失」,即是说香港的疫情已受到控制,每日公布的确诊数字跌穿1 000至三位数。谢谢。

记者:两位,你好,想问有关落马洲河套区应急医院的问题。有传媒指出,有医院管理局成员前往医院时被拒绝和要求他出示绿色健康码,想问事件是否属实?政府有否了解发生何事?另外,想跟进现时疫情缓和,想问政府仍会否使用河套区应急医院?另外,见到确诊病人减少,想了解政府如何处理现时的隔离设施,包括位于不同地方的方舱医院和检疫中心,政府会否考虑缩减规模,还是将这些隔离设施放置在原地,如同空置?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必须藉此机会,非常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为我们这次第五波疫情提供大量支援,包括你提及的落马洲河套区应急医院。顾名思义,它是应急医院,当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的医院设施无法应付疫情时,就需启动这间应急医院。而早前跟中央说明,由于我们的人手已很紧张,所以整间应急医院,由建筑过程、内里的仪器配置以至将来营运,都希望能有内地支援,即与去年交付给我们、在大屿山的临时医院──现称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不同,当时使用香港标准,由建筑团队建成后交付给医院管理局营运,但深圳河套的应急医院,当时一直都说由内地帮助我们兴建和营运。目前未开始营运医院,虽部分已交付,但仍未营运,我也未有机会前往,所以不知道何人和为何被拒绝进入;但事实上,特区政府团队包括发展局、食物及卫生局以至医管局都一直在对接,因我们都要知道究竟兴建或内里的配置如何。若有医管局的董事局成员前往,也需看时间是否方便,这并非有权利可内进的地方,尤其是项目在落马洲河套区受到《紧急情况规例条例》所订规例赋予其可凌驾香港相关法律的限制而加快建筑和建设工程。

  第二条提问都已回答,就是何时使用该应急医院,答案是有需要时就会使用。在疫情期间,尤其经过第五波疫情,我们发觉须有多些备用能力,这亦正如香港出现第三波疫情时,中央援建一间临时医院,即刚才所说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提供800张病床,至去年二月交付时,其实确诊个案都已下降至很少,但我们都继续将其保留,并由医管局基本员工营运。曾有一些时候,我想它可能只有几十或十名病人,因当时并无本地个案,只有一些输入个案,但它现时就发挥一个很好的作用。应急医院就是当有事情发生时用作应急。尤其是有一些误会,曾有一篇报道指因要兴建应急医院,影响薛局长负责的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这并不正确,因那幅土地很大,达87公顷,现时兴建应急医院的部分在东面,但首期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在西面,近落马洲那边,因此没受影响,大楼正在兴建,所以必须作此澄清。

  接下来的提问是若疫情再受控、个案下跌,须进入社区隔离设施的感染人士越来越少,如何处理这些社区隔离设施?目前来说,社区隔离设施(community isolation facility)有几大类:第一类是中央在六幅土地上援建的,包括元朗潭尾、青衣等,有5 000多个单位、20 000张床;第二类是我们的竹篙湾和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第三类是我们早期租用的酒店;第四类是征用两条公共屋邨的三座楼宇和两个过渡性房屋项目,一共四类。竹篙湾方面,大家都知道,我们为今年应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中六生,将整个竹篙湾大致腾空,配合他们开考时,如有受感染或属紧密接触者的应考学生,就可进入竹篙湾,作为一个特别试场;现时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要使用,但我们都会将整个或绝大部分的竹篙湾,作为支持同学考试的地方。第二是酒店方面,我们都陆续腾空一些出来作为检疫酒店,因四月一日后,因我们解除「禁飞令」而从有关海外国家回来的香港居民增多了,所以它们变回检疫酒店;亦有一些酒店改变用途,成为医院管理局和安老院舍员工的闭环酒店,他们不想回家以免感染家人,所以下班后入住我们提供的酒店。最后一类是两个公共屋邨的三座楼宇和两个过渡性房屋项目,约6 000个单位,我跟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正在商量,随疫情渐趋稳定,尤其是观察四月八日、九日、十日每天的快速抗原测试呈报个案后,如果并无衍生大量确诊人士须接受隔离,我们会优先将这些公屋或过渡性房屋的资源交回居民,因这些都是目前已轮候公屋一段很长时间和居住环境比较恶劣的居民,亦需特区政府关心,因此我们不会长时间占用这些房屋资源。希望下周初,观察四月八日、九日、十日快速抗原测试呈报个案对这些社区隔离设施的影响后,可决定何时尽早归还这些房屋单位给已获分配或即将获分配入住单位的市民,让他们可尽早上楼。

记者:有四条问题。第一,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资审会)的官守成员现在只剩下两位,之前说过会任命多一位主要官员,何时会任命呢?特首选举的提名期已经开始了一个星期,李家超已经宣布会参选,现在资审会主席的职位仍悬空的时候,会不会来不及确认候选人的资格呢?之后顶替政务司司长的官员会不会兼任主席这个职位呢?第二条问题是,刚刚有记者问到全民快速测试的反应是怎样,想请问政府用甚么准则评估这个措施的效度,有没有预计有多少人在这三日透过快速测试平台呈报阳性个案,有没有界定多了多少个个案才算有效呢?第三条问题是,现时网络上出现很多消费券套现的贴文,我们都发现有这样的情况,想请问当局会否打击或巡查这类消费券套现的个案?第四,有些报章报道卫生署更改了院舍外展医生的指引,如果医生判断长者接种疫苗有最佳利益就不须确认他们有没有监护人,就可以帮他们接种疫苗,想请问院舍是否有机会在完全不通知院友家人的情况下就可以帮他们接种疫苗?如果接种疫苗后有严重副作用的话是会追究医生还是政府呢?谢谢。

行政长官:四个问题,涉及非常不同的范畴。第一,有关资格审查委员会,我早前说过,随着李家超辞任政务司司长和早前徐英伟辞任民政事务局局长,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剩下两位官方成员,亦没有主席,所以我会再次委任,而委任的人选都一定会是按《基本法》第四十八条第五款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主要官员,但今日未能够公布,我相信下星期会公布委任哪一位官员作为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主席,而主席不须是政务司司长,法律也没有这样的要求。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一直到四月十六日,而香港选举法例要求在四月二十三日有已获核准的候选人,我完全有信心资格审查委员会会在这些日子前成立和开会,以确认候选人的候选资格。

  第二个问题是快速检测的反应。希望全港市民自愿在四月八、九、十日进行快速抗原检测的目的非常清楚:一方面让政府更好掌握现在社会整体的感染情况;另一方面让已受感染但没有病征的市民可以尽早知道自己是感染者,从而注重个人卫生,不要传播病毒,亦让政府可以为他提供适切的家居支援、隔离和治疗服务。我当然希望越多人参加越好,但由于是自愿性,而且绝大部分是阴性结果亦不须呈报,所以根本没有办法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参与自愿检测,我们亦不会特别用方法去寻求这个数字。我知道有些传媒在街上或者打电话访问,或者在某一些群组访问,但都不是一个很科学化的做法。事实上访问完之后都不是很有作用,我们其实只需要更多人参与。更多人参与的好处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掌握感染情况,就如一张相片,如果是一张即影即有的相片,相片会漂亮、完整很多,亦让更多已受感染但没有病征的人能够更早被识别出来。我掌握的数字是四月八日进行了即日检测的数字,但因为市民可在24小时内呈报,所以今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公布快速抗原测试成功呈报的阳性个案,未必完全反映在四月八日进行快速抗原测试的市民而呈阳性的整体结果,因为市民可于24小时内呈报。但是只要让我们看到一直下降的趋势,又或者是上升,即通过这个行动有更多人被我们识别出来,对我刚才所说的两个目的,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当然要作用越大,就要靠越多人参加。

  第三个问题恕我没有办法很权威地回答。领取消费券后在网上进行某一种形式的交易或者套现是否违法,请你向财政司司长办公室查询。

  第四个问题的工作经我们的核心小组详细讨论,因为院舍长者的接种比率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第五波疫情伤害得最多的正是院舍的长者,超过一半离世的长者都来自安老院舍。尽管去年开始我们已不断呼吁、安排、催促,提升院舍长者的接种率,从而减低对他们的伤害,都不是很成功,但都要进行,也不应放弃,因为疫情的第六波会来、第七波会来,所以一定要争取、争分夺秒地在院舍多为长者接种疫苗。按聂德权局长(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昨天说,现在于院舍内有60%院友接种了第一剂疫苗,我们在这个月亦会再次派外展队出动,到这些院舍探访两次,目的是为可以接种第二剂疫苗的长者接种,以及为那些早前因为确诊了而未能接种、康复后已过了一定时间距离并可以接种的院友接种。但你都听到有一个很少的百分比的院友——我希望现在是少于5%——其家人书面反对为在院舍的长者亲人接种疫苗,但我们在核心小组研究了,认为就家人反对和医生专业判断对病人的最佳利益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的看法。医生是救急扶危的,医生在其誓言也有要act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patient的说法,所以医生当探访了一个院舍长者后,认为没有医疗原因使其不能接种疫苗,就一定会帮他接种,令院友日后即使感染都不易患重症、死亡,这是我认为医生按其专业必须做的事。所以如果长者不是真的有一名法律上的监护人书面反对,我们就认为医生的判断应更受重视,从而为该长者接种疫苗。这不是改变了政策,而是厘清了一些考虑让所有医生可以有所遵从,不用个别医生有一个做法,而另一个医生的判断又不是这样,政府亦没有甚么看法,此对医生不太公道,所以卫生署给予外展医生的指引都是这样讨论出来。我认为医生每天医治病人都有一些风险,例如病人在其诊治下出现了情况,所以我觉得无需担心,尤其是他们今次参与的是政府疫苗接种计划。如果你有留意,我们在《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第599章)已为医生作出了全面保障,因为疫苗都由我们提供,整个计划都是政府的计划,但我不觉得我们应该重点讨论所谓谁人负责,即是liability issue;我们应该说的是保护长者的议题,希望更多家人、市民、院舍的营运者都欢迎我们的外展医疗队伍到他们的院舍,为可以接种疫苗的老人家接种。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4月9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5时29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今日(四月九日)联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左)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今日(四月九日)联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左)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并介绍有关防疫抗疫的科技应用,包括kNOw Touch无触按钮、室外消毒机械人「守护」和流动组合式——高效能空气微粒子过滤器。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三)今日(四月九日)联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左二)在添马政府总部就防疫抗疫措施举行记者会,会后与研发不同抗疫项目的本港创科界人士合照,感谢他们对香港抗疫工作的贡献,并祝贺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奖项的代表。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举行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