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答问会答问内容(三)(只有中文)(附短片)
*************************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李镇强议员。
李镇强议员:尊敬的特首,我与各位议员及我们自由党各位立法会议员和党友都多谢你在这五年「一步一脚印」,为香港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特首,我在医管局网页看到,由二○二一年四月初至二○二二年三月底,专科门诊稳定新症轮候最长时间的科目分别是眼科、内科、骨科、耳鼻喉科,而新症病人也需轮候100周,即差不多两年才有机会到这些专科求诊。很多市民和我也留意到,政府昨日公布了第二批海外医生认可医学资格的名单,其中包括首间上榜的内地院校。市民都对我展示拇指称赞和拍掌。我听到很多市民都非常支持,亦充满期待这项由我们党魁张宇人多年来建议、阁下一手推动的德政可尽快看到成果。特首,我想问阁下有甚么经验可带给下届政府,让他们令医委会不要再以不同理由取消现时的执业试,让海外医生可尽快来港,纾缓本地公营医院的压力?多谢特首。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首先,很多谢各位议员支持这条引入海外医生的条例。事实上,通过条例只是踏出了第一步,可以说门是开了一点,未来尚有大量工作。《医生注册条例》特别注册委员会由邓惠琼教授主持,已经很努力地在数个月内公布两批名单,我相信委员会会继续努力。但在香港,法律上把关的仍然是医务委员会,所以我亦呼吁医务委员会继续以广大市民的利益为依归,在配合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的工作方面「拆墙松绑」,有些是受到程序上的规限,有些则是大家都以香港最大利益为依归处理。我曾了解这次取消临床考试部分的情况,大体上他们并非故意,而是他们早前因疫情发展已公布暂时不进行这次考试,若突然因疫情稳定而重考,有很多工作或赶不及进行。我相信未来的医务卫生局局长会继续督促医务委员会按议会通过的条例和背后的精神,加快进行他们应该做的工作。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梁毓伟议员。
梁毓伟议员:多谢主席。行政长官,在此要感谢你任内将青年事务委员会改组为青年发展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统领,提升青年政策的重要性;更于上一份《施政报告》提出重组民政事务局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将青年政策的重要性再次提高。其实,青年工作其中一个最大的范畴是培养香港未来人才,人才是香港未来发展一个关键的需要,但随着社会动荡加上疫情,令境外人才对来港工作却步,商界普遍亦反映不少专业人才因此而流失,加上香港的出生率逐渐下降而偏低。在「十四五」规划中,香港未来要发展四个新、四个旧的中心,政府未来应有何建立更有利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的措施),为香港储备更多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梁议员的提问,亦多谢梁议员多年来在进入立法会前已非常关心青年发展的工作。因自从四月初我兼任政务司司长,我最近有机会主持本来由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的会议,其中包括青年发展委员会,这两天举行了会议。我对于青年发展委员会每位委员对青年工作的投入及这数年的工作,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对于我们推出「青年委员自荐计划」进入这些委员会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因此希望下届政府会继续这些工作。
吸引人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亦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现时我们已有很多不同吸引海内外人才的计划。我相信当疫情退却,我们恢复免检疫人员往来,香港仍是一个非常富吸引力的地方。从何处可见?去年我们推出全球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这些是顶尖的科学家,反应比想像中要好,而招募的科学家水平亦真的很高。另一方面,有人担心在二○一九年后,内地人会否对香港出现负面的看法,抗拒来港读书或工作。其实不然,最新的数字(显示)八大院校招收的内地生仍跟以往一样多,而且质素很高,很多都是高考状元,可以入读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都选择来香港。另外,入境事务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的申请数字已回复至疫情前水平。因此,我认为目前唯一局限是「通关」的问题,所以很高兴候任行政长官说此是重中之重,我希望他能尽快为香港解决此问题。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严刚议员。
严刚议员:多谢主席。特首,回顾阁下五年来的施政,是特区政府从修例风波到「黑暴」,以及全球新冠疫情冲击下,香港非常复杂及艰难的时期。行政长官在中央支持下,带领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推动香港社会由乱及治,落实新选举制度,以及抗击新冠疫情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值得充分肯定。宋朝政治家王安石有一句名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为特区首长,你面对压力,愿意担当,实属不疑。本人就特首任内对中资企业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预祝特首卸任后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我想请问特首,对于中资企业在香港未来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何期望?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严议员的提问。事实上,这十多年来,我与中资企业的交往在官员中相对较紧密。我与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历任主任相对较熟络,亦对香港中资企业提出了一些期望和要求。因为今日香港的经济板块中,中资企业已占很大的部分,无论在我们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招聘的人手,都占很大的份额。我一直鼓励中资企业——当然通过中资企业协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多参与香港社会事务,所以很高兴,在今次完善选举制度后,我们在立法会有商界(第三)界别,让中资企业协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可在政治体制中发挥应有力量。
另外,在文化艺术和体育方面的工作,中资企业近年多了很多赞助,支持香港文化艺术、体育发展;在扶贫助弱方面,中资企业有很多义工队不断进行探访,在抗疫期间亦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和市民。所以我对于中资企业在这十多年来对香港的全面投入表示肯定,亦希望在未来日子,在很多场合都能见到中资企业的身影。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洪雯议员。
洪雯议员:特首,多谢你在公务员、问责官员和特首的岗位上服务香港几十年。同事都说了你在很多领域的贡献,我想特别补充一点,就是香港第五波疫情最困难时,你没有推行「全民禁足」和「强检」,让香港人少折腾,这一点我特别表示感谢。我们目前身处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快速演变,全球政治、经济和竞争格局面临巨大变化,香港内部亦面对诸多深层次矛盾,我们需要一个具策略性、全球性和高瞻远瞩的定位、一个vision来帮助香港应对全球和本地的种种挑战,让香港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亦都让香港人分享繁荣。上一任特首把香港定位为「超级联系人」,我想问问特首,作为现任行政长官,你认为今时今日香港应该要有怎样的策略性定位以应对未来的长远发展?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洪议员的提问。当然,香港占有地理上的优势,亦拥有与国际的联系,所以多年来作为「联系」或「跳板」的角色,又或是「门户」的角色是非常重要。我觉得香港这个地方不该止于做联系的工作,而应不断为自身这个城市和市民增值,亦要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每次中央官员提到香港的优势都会聚焦香港是国家内一个最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城市,我们应该用好这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是巩固法治。这几年大家可能并不太留意,在律政司司长领导下,政府做了很多涉外法治提升工作,你可以看看她今日的网志,就正好讲述我们做了多少工作将香港的法律服务、仲裁提升至国际层面,并得到国家认同,例如成立亚非法协(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的区域性仲裁中心,这是由总理李克强亲自宣布的。法治化的环境是我们的优势,一定要提升和巩固。第二是市场化。刚才邵家辉议员提到民粹主义好像抬头,这是不可以的,一定要讲市场化,一定要保持香港的自由经济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第三是国际化。这三年因为我们少了出外,国际化方面真的是受了一点影响,这亦因为外界有些力量想削弱香港的国际地位。所以,未来我觉得真的须着眼于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无论是通过外访、缔结双边、多边协议,或引进更多在各个范畴如文化、艺术、创科、金融等方面的国际人才。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叶刘淑仪议员。
叶刘淑仪议员:尊敬的行政长官,香港回归25年来,我相信你是四位行政长官当中最辛苦的一位,因为你在过去几年除了应付一九年的「黑暴」,还有长达接近三年的新冠疫情。毫无疑问,你的压力很大,我对你的付出表示尊敬。我想问你有关疫情方面,很多人担心会有第六波,疫情会影响经济,并且很多市民担心、关心的就是「通关」。对于下届行政长官,若出现第六波,如何应付、如何争取「通关」,你有何建议、忠告分享?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叶太对目前疫情的关注。我星期二跟专家召开会议,评估最新疫情。大部分专家都不太担心,认为纵然Omicron的传播力如此强,但病征轻微,而香港已通过自然感染和相对不俗的疫苗接种率而有「保护罩」──这「保护罩」不会令我们没有感染个案,我们经常说接种疫苗是避免重症和死亡──但至少若有了这个保护屏障,即使受感染者也不用住院,更不会出现重症或死亡,这样已处理了在抗疫工作的第一项挑战,就是如何保护香港的公营医疗系统。截至昨晚,在医管局因新冠病毒病入院的人士有370人,情况属严重或危殆的有17人,只有四人需要进入ICU,即深切治疗部。在外面看到的感染数字,没错,由200、300宗的水平增至500、600宗,但未至于令专家认为我们须采取一些即时回应的措施,例如收紧入境限制或社交距离措施,但他们仍呼吁我们必须继续提升疫苗接种率,唯有提升疫苗接种率才可令香港更安然渡过无法避免的病毒传播。我们将在提升疫苗接种率方面继续努力,我相信下届政府亦会从这基础上去看。
跟内地「通关」是很大的挑战。现时已很清晰,大部分海外国家采取一套抗疫理论和措施,我们国家则采取另一套理论和措施,我们处于中间,真的要很小心评估究竟在何时采取甚么措施,才可做到相对两全其美的方案,但这真的很考功夫。我可以告诉你,若以去年九月至十二月的讨论基础,短期内是看不到有此可能性的,但随着新政府成立,再跟内地讨论后会否有调整的空间,我现在没法说。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易志明议员。
卢伟国议员:规程问题,主席。现时还有四名议员在轮候,我想问行政长官能否再逗留一些时间,让正轮候的议员也能够提问?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没有问题。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好,易志明议员。
易志明议员:谢谢主席。我相信行政长官清楚航运交通界所牵涉的行业广泛,当中部分对过去几年政府未能够照顾其利益是有些不满的,但我今日所说的,航运及港口相关行业对于你任内所落实(的政策措施)非常感激,包括船舶租赁的税务优惠、海事保险的税务优惠、将于下星期进行首读──给船东、船舶管理公司和船务经理人享有的税务优惠《2022年税务(修订)(与航运有关的某些活动的税务宽减)条例草案》)将会被提上议程。此外,最近运房局(运输及房屋局)确实将会落实进行「智慧港口」的开发工作。这些对香港未来满足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航运交通界更加希望下一届政府可以认真考虑成立一个有执行权力的航运港口管理局以配合即将进行的政府改组。为了我们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区域物流枢纽的地位,我想问特首,会否在未来几星期和候任行政长官详细交流一下,帮忙游说下任特首认真考虑航运交通界上述建议和要求?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正如我刚才所说,易议员,我不会为下届政府或是候任行政长官提供政策上的意见,应该让他有最大的空间。香港海事服务的定位清晰,面对这么多竞争,若纯粹谈数量,我们港口的竞争力是差的,但海事服务,无论是配合金融、仲裁、法律方面,我们仍有优势。这几年,我们都是重点提升海事方面的竞争力。至于是否需要设立港口管理局,我有我的看法,亦曾与你分享,但我的看法是现已不重要,下届政府的新运输及物流局局长因不用再顾及房屋方面,应更有空间。无论通过局方自身进行本来你认为应由一个局做的推广、执行工作,或聆听业界意见成立一个新机构,这留待下届政府处理。我深信你一定会继续向下届政府强烈反映业界意见。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张宇人议员。
张宇人议员:谢谢主席。特首,我的同事对你赞赏的说话我不重覆了,我亦同意。不过刚才你说到公务员方面,日后你只会和公务员分享经验,如果他们不介意,日后他们邀请我,我也想和公务员分享在立法会的经验。不过我想在此说几句,自由党在强积金取消「对冲」、垃圾征费,虽然你有足够票数,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不停去看看如何优化、接纳不同党派对一些问题的意见。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的分享,因为垃圾征费是易志明担任(法案委员会)主席,当时你的指示是改好这条法例,所以当局便坐下和我们改好这条法例,这个很重要,不是我们「拉布」的问题。不过我没办法不重提医务或医生,刚才你也有提到(获特别注册委员会认可医学资格的)第二批23间医学院来了,有复旦(大学),但大家知不知道复旦大学的医学院有几个degree course(学位课程),它只批准了一个来,而那个(课程)是在复旦大学以英文授课,不过只招收外国学生入读,没有中国人读,而香港人要入读,很可能持有外国护照,否则也不能入读该课程。所以很老实说,特首,你叫我相信医务委员会的任何人,特别是现时,它过往这么多年只让少数人操纵,为私家医生谋福利,我觉得相信它即是与虎谋皮。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我们做人也要讲信心,每一件事也不可以一蹴即至,但我们看到有不断地改进。我没有仔细地研究这个名单,不过我相信委员会考虑了很多客观的因素,而且接着会推出一批批的医学院名单。反之,张议员如果你想好像陈健波议员一样,想和我们的公务员「讲书」,分享经验亦随时欢迎,不用等到公务员学院成立。因为其实这一种互动很有好处,为何我们每次到立法会都好像未能回答一些问题?如果由议员告诉我们答问题的方式有问题,或很害怕、没有自信心回答问题,其实是不需要的,因为现在大家都相对很友善。所以我都会鼓励多些议员和官员的互动。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卢伟国议员。
卢伟国议员:多谢主席。行政长官在其过往的工作,无论是发展局局长、政务司司长以至行政长官的岗位,都很重视工程业界的意见和诉求,亦支持工程师的工作,事实上,的确政府很多政策措施的落实,最终都要靠工务工程。在疫情中,行政长官亦非常关心我们行业的薪火相传,所以亦接纳了我们的意见,对于大学毕业的工科生进入培训计划增加其资助额,亦推出了为私人工程企业聘请助理职系人员,有薪金资助,亦包括工程及建测规园。我很希望,现时又有大学工科生毕业,现届政府是否都能够早日宣布延续这些计划,令疫情之中这个行业都能有资源进行我们的培训工作?另一个更加长远的问题,这亦是经民联极为关切的,就是我们的人口政策与人才政策,因为我们工程行业就算这么多资助也好,他们担心根本请不到人,但这个更大的问题,可能都有待下一届政府继续延续。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卢议员多年来在工程界出心出力。就很具体的项目,我相信我们会认真、正面考虑,因为事实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培养一位工程毕业生,没理由浪费他,所以我相信发展局局长都会支持和跟进这个工作。人口或人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下一届政府,我们在改组建议都要将它集中归一在劳工及福利局,但不是将它降格——现时有一个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主持,我相信日后仍会是这样。
人力资源不外乎吸引海内外人才和本地人才培训,近年我们在高等教育的资源培训真的是绝不「手软」,八大院校亦非常肯定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尤其是鼓励毕业生投身在科研方面。至于吸引人才方面,我刚才已经说过,其实香港真的很有吸引力,现时因为人员往来的短暂限制,不能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吸引力,我相信日后我们可以更加进取地吸引海内外的人才。多谢卢议员。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最后一位议员。邱达根议员。
邱达根议员:多谢主席加时。特首你好。没有稿、没有准备,本人没有打算发言,不过刚才一直听着,我觉得公道一点,代表科技创新界我想说几句。我刚才在此回忆,看着特首,我记得最早跟你的交流,应该是你担任特首前不久,担任司长的时候,跟你分析界别的想法。其实你上任时,我想说科技界人士都有些担心——刚才你说你对各行各业都很有认识——但人们会觉得科技界是你最不熟悉的行业。但几年下来,尽管香港风风雨雨,我想公道一点说句,确实多谢特首对科技界很多的支持和投入,四个字——不遗余力。在科技发展方面,这几年是否很完美呢?在政府带领下当然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否则我都不会参选议员并希望有更多推动,但确实政府在这方面——尽管香港有很多其他的情况——对科技界的支持没有停止过,所以我在此要衷心感谢,多谢特首的支持。尤其是你刚刚的《施政报告》提及北部都会区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希望政府继续推行,令一些我们以前没有的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推动科技发展。我只有一个问题,特首,如果我要你envision 10年后香港的科技发展,你觉得香港10年后在科技方面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邱议员描述了我这五年跟薛永恒局长真的放了很多时间、精力和资源在创科界。因为我工作了几十年后,我发觉有些事情要么不做,如果要有impact,就要大刀阔斧地做,只是小修小补的话——就如议员经常骂我们——小修小补没甚么意思,尤其是创科已经落后于形势,亦损失了很多机会。我也回看,如果当天第一任的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他对于创科的理念,加上当时应该是田长霖教授支持我们做的事,如果我们当时拥抱这些事,香港今天的创科环境在世界上可能已经首屈一指。但不要紧,正如香港人一贯的精神,我们去追、不断地追,我相信经过10年后,香港在科研的数个领域应该有国际领先的地位,特别在生命科学和医疗科技方面,所以这亦是为何我在去年《施政报告》提出设在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第三个「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将会以生命科学和医疗科技为主,而有两、三间香港的大学亦会稍后提出在生命科学方面还有何新计划。我相信特区政府一定会继续给予它们全力支持。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答问会到此为止。
完
2022年6月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