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四题:应对疫情爆发的准备工作
*****************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沛良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的答覆︰
 
问题:
 
  有意见认为,虽然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现已缓和,但随着社交距离措施及入境限制放宽,加上变异病毒株的出现,疫情仍有爆发的风险。就应对疫情爆发的准备工作,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现时不时仍有输入个案,政府有否检讨「外防输入」措施的成效;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多个地区组织及民间团体的义工在第五波疫情严峻时主动协助政府派发物资,政府未来在动员社会力量抗疫时,会否将部分决策权下放并分派到更细、更灵活的地区单位,以便抗疫工作能够以贴地的方式进行;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政府于二○○三年委任专家委员会,就政府在处理和控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俗称「沙士」)的工作进行检讨,但专家委员会所提出的部分建议至今仍未落实,政府会否重新检视专家委员会的建议,并针对现时政府的防疫工作拟备检讨报告及制订防疫应急方案;如会,详情及时间表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坚持以「动态清零」为目标,继续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策略,并以「三减」、「三重」及「一优先」为防控重点——即以「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感染」为目标,以「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为关键,以及以老年人群为优先,务求加强整体防护屏障,确保社会可以在复常之路稳健前行。
 
  就陈沛良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经谘询民政事务局和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我现回覆如下:
 
(一)全球疫情仍然持续,加上Omicron变异病毒株较短的潜伏期,抵港人士当中发现个案的情况无可避免。政府在「动态清零」政策下继续「外防输入」,维持严谨的入境防控措施,目标是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容许香港维持与海外地区的联系,并严防输入个案流入本地社区。一般从海外地区来港人士,须已完成疫苗接种并持认可疫苗接种纪录、持预定起飞时间前48小时内进行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及持适当的指定检疫酒店预订确认书,方可登机来港。
 
  除了上述的登机要求外,从海外地区来港人士抵港后必须在机场进行「检测待行」,然后按闭环管理安排乘坐专车前往指定检疫酒店进行最少七天强制检疫,而不能选择家居检疫,期间亦须接受多次检测。任何在「检测待行」或指定检疫酒店发现的确诊个案,会被送往社区隔离设施酒店进行隔离或送往公立医院设施接受治疗监察。抵港人士如合资格在完成七天强制检疫后提早完成检疫,连同登机前的检测,他们已连续在10次检测中取得阴性结果。虽然如此,他们仍须自行监察七天,并须在抵港第九天及第12天接受强制核酸检测。自四月以来,绝大部分的输入个案均在「检测待行」或指定检疫酒店强制检疫期间发现,显示相关入境防控措施有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防止输入个案流入社区。
 
  政府会继续密切监察不同地区的疫情,以风险为本为原则,考虑当地疫情、检测率、疫苗接种率、抵港人流和实际输入个案情况等因素,并因应本港疫情发展及与社会经济相关因素,视乎情况调整相关地区到港人士的登机、检疫及检测要求。
 
(二)面对疫情肆虐,社会上下同心抗疫。当中,社会各界包括多个地区组织及非政府机构、同乡会、善团、义工、制服团体、青年组织、宗教团体及少数族裔服务机构等热切响应,齐心参与「防疫服务包」的包装及派发行动。民政事务局及民政事务总署现正总结有关行动期间的经验,供政府日后为规划类似活动时作参考之用。
 
(三)二○○三年沙士疫情过后,政府成立专家委员会检讨当时处理和控制疫症的工作,找出可汲取的经验,使香港更能妥善应付日后出现的疫症。多年来,政府和医管局参考专家委员会的建议,致力优化本港的医疗系统。除了在玛嘉烈医院设立传染病医疗中心外,亦加强了九间主要急症医院的传染病设施。面对新冠疫情,在第五波期间,医管局将部分普通病房改装为临时隔离病房及设立多所定点医院,连同原有隔离病床,可提供共约11 500张病床收治新冠患者。
 
  此外,经历过沙士疫情,医管局已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性的传染病制订应变计划,并建立严谨的监察机制,尽快识别及安排怀疑受感染的病人于医院接受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入社区。同时,亦在感染控制指引及培训、资讯发放、职业安全与健康等方面落实一系列措施。医管局会参考最新的国际建议及专家意见,适时检讨抗疫措施、调整应变计划及与相关部门进行演练,以作好准备。
 
  在过去两年多,我们不断就抗疫经验作阶段性检讨,并听取专家和各界人士的意见,持续优化抗疫措施、人手及能力,同时密切监察疫情的发展,制订预案及应变计划,防范下一波疫情的来临。政府对于在新冠疫情过后作适时的检讨报告及制订未来防疫应急备案持开放态度。
 
  多谢主席。
 
2022年6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