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答问会答问内容(一)(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十月二十日)在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的答问内容: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现在答覆议员就《施政报告》提出的质询,有意发问的议员请按要求发言的按钮。我已经透过秘书处通知议员,为充分利用会议时间以让更多议员有机会向行政长官提问,每项质询的提问和答覆时间合计为三分钟,议员提出质询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一分半钟,以便行政长官有时间作出答覆。议员提问请尽量精简,不要发表议论。何俊贤议员。
何俊贤议员:多谢主席,首先我要赞赏今次的《施政报告》是一份有胆识、有远景和创新的《施政报告》。够胆可以设公屋的上限到六年,以及在数年内降至4.5年,这个庄严的承诺,我真的要给你一个「叻」!远景方面稍后会有很多议员提及,至于创新就在于这份《施政报告》的阔度,对于各行各业有一个很关键性地点出问题的工作,这是一份像样的《施政报告》,我所说的当然是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蓝图。民建联曾提出综合渔农业发展策略,其实与这个不谋而合,所以我希望特区政府可以阐述一下你们的蓝图将会如何与其他发展中的项目进行融合?否则会否好像「跃动港岛南」数年不见影?或好像农业园从二○一三年构思到现在还未落成,农业优先区一样说了10年,这一部分我们又怕如果其他发展蓝图或者北部发展区持续落成,未来10年供应3 300公顷,届时发展已经完成,我们的蓝图出来,很可能已经未必完全能够符合社会发展。所以我要听听特区政府在人事调动方面,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沟通,是否可以促成他们的沟通,预留一些发展空间?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何议员。《施政报告》第59段说得很清楚,我们会制订一个「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当中说得很清楚,我们制订这个发展蓝图时会与渔农业界携手制订,即是说届时会有充分的沟通和谘询,届时何议员当然亦可以参与其中。事实上,我有这个构思亦要多谢何议员多次建议给我听。在渔农业界,我们当然希望提质、提效、提升,但还需要照顾多年来在渔农业界默默耕耘,作出贡献的一些热心和爱护我们家园的香港人。所以这方面需要相辅相成,但在照顾他们的利益同时,我们觉得现时的社会发展,高质量、高端增值,对于本身渔农业的操作者,或香港的整体发展都是重要的。所以构想(过程)中我亦与环境及生态局局长多次讨论,新方法譬如在一些定点、大的海洋地方,我们有一些大的设施,包括用一些钢笼,用一些方法令水质更适合渔业的发展,这是其中一种。农业方面,我们现时亦有一个政策,希望优先发展优质农地。在探讨(过程中)如何可以拣选一些优质农地以重点集中资源,令行业发展更好,这些大家可以商讨,并在我们的发展蓝图制订。另外一点,就是我们有发展基金,如何善用这些发展基金,既可以帮助有关人士发展,让他们可以用新科技,提升效果和最后的增值度,这方面我相信是需要沟通。
我深信智慧在业界,所以我觉得经过充分讨论,大家有共同理念去推动(发展蓝图)。最后一点,无论在哪一个领域,我们推出一个新政策,我在不同的记者招待会都说过,有三方面,治理水平提升是包括体系设置、执行能力和效能。这三方面都要同时关注,缺一不可,否则便会流于空谈,但如何可以令这三方面相辅相成达成效果?就需要由领导介入、指挥,这方面我很有信心,我的团队在这方面会积极和主动地确保这三方面充分融合。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陈沛良议员。
陈沛良议员:感谢特首很用心为香港做了一份既有愿景,又有短、中期目标,以及相当务实的《施政报告》,为香港未来五年如何「由治及兴」指明了方向。我的问题是关于KPI(绩效指标)的。特首,你在首份《施政报告》中,订立了110个绩效指标来指导未来的工作,这做法相当有开创性。我看这100多项KPI,有些为一年(目标),有些为两年,有些为五年。我想问一问政府,会否设立一个机制,让市民监督进度,检讨成效,以及适时作出改进?谢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陈议员。首先,我设立这110个指标,这些指标为不同的指标,有些是讲求时间性的、有些讲求数量、有些则是KPI,既讲「量」、亦讲「质」。在质和量方面着墨较多的KPI是在房屋方面,因为在我们进行谘询以及听取各位议员提供意见让我们参考时,均很清晰让我们知道社会上最关切和最急切的(议题)是土地房屋。当然,另一个我们订立了许多KPI的(议题),就是「抢人才」、「抢企业」方面,大家可以在这方面看到,其他的是不同领域的指标。订立这些指标有几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如陈议员所说,是为了确保进度,以便我们监督。而且在(监督)进度时,如果看到不符合我们预期的情况,我们能立即改进。改进方面有几点考虑。第一,是否出现一些客观上我们一开始无法预计的情况,而需要我们介入以改变这客观元素﹖例如,会否有一些我们了解不到,像是某条法例不允许我们这样做而需要进行修例呢﹖所以,要看清楚基于甚么原因,导致指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当然,如果因为我们本身做事的效能需要改善,我们便要立即推动。这亦是我所强调,正如刚才回答何议员所说,(作为)领导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主动介入,作出指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认为这些指标最重要的是令我们有一个文化上的改革,因为这是一个承担。我非常感谢我的团队,包括政治任命的官员,特别是公务员。许多指标都是他们自己很投入之后,在大家的共识下而设定。所以,你能看到公务员在这方面的用心和投入,他们亦很有承担,大家亦朝着这目的,希望能做到事,令市民感受到我们政府真的在做实事,令他们受惠。当然,最终来说,所有这些指标的监察,我相信立法会会监察。每年,任何事务委员会讨论某一个问题时,我相信这些指标都会被拿出来讨论。但是,我对我的同事信心很充足,因为在我整个制定施政报告的过程,我都是以团队精神制定我的施政报告,所以你们能看到,它的内容反映了每一个公务员的劳心劳力的心血结晶。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陈克勤议员。
陈克勤议员:多谢主席。特首,我最近协助一户「劏房」家庭上楼,他们上星期邀请我到访他们家,一进门其九岁大的女儿很热情地拉着我和我助理的手,带我到客厅沙发坐下。她妈妈跟我说,她女儿很开心,因为她今年九岁,可以第一次在家坐沙发。我听到这段说话觉得很心痛,当一件如此普通的家俬成为基层市民的奢侈品时,我们的房屋问题真的达到临界点。因此,我很高兴特首你昨日为我们的公屋轮候时间「封顶」,亦提出4.5年作为上楼的目标,这回应习主席的「四点希望」,也展示你解决房屋问题的决心。四年半上楼是一项进步,但与房委会(香港房屋委员会)提出三年上楼的承诺似乎仍有一段距离。特首会否考虑以房委会三年上楼作为你的政策目标?在你的任期内,有没有办法再将4.5年上楼的时间再缩短些?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我听到陈议员所说,听到这些说话大家当然都会有情绪,因为不同的官员和我亦曾到访「劏房」户了解情况,是不理想的,所以更令我们要想尽办法,尽量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在我们面前看到的问题是,如果根据《长远房屋策略》推算我们10年内的需求,公营房屋的需求大约是30万。我们面对甚么问题呢?即10年后理论上有足够的房屋可满足30万人,这30万人包括现时居住处所不理想(人士)在内;但我们面对的问题是10年内供应不均,起初五年(供应量)是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在后五年,那是否说10年后就能把问题解决?正如陈议员你所说,是不行的,因我们不能等这五年,让「劏房」户居住在这样的环境,应尽快提供房屋让他们上楼。
因此,我很感谢同事想到一个真的很创新的计划,即「简约公屋」计划,好处是我们能加快建屋。譬如现时的过渡性房屋,它对加快提供住屋有帮助,但没这么快(建成),因为(负责团体)不是专业。现在政府自己建屋,能够掌握土地的使用、建筑方法、高度及其他方面的考虑,我们有专业经验能加快和建设更高的房屋,而且有一个很肯定的标准,因我们采用「组装合成」的方法来兴建,其标准也是模仿公屋。当然,我们知道「简约公屋」与传统公屋相比较简约,但对轮候居所的人来说,我认为他们一天都嫌多,很多人都告诉我希望能尽快上楼,因此出现「简约公屋」。现实中要兴建房屋供市民居住,先要有土地才有房屋。以往兴建房屋时间约为四年,土地因不同理由需时由「生地」变「熟地」,大家都知道我们今次将时间缩短。在此情况下,这么多要修改及改善的事情都需要时间,但不应等待。对急切希望离开「劏房」的人来说,就算早一天、两天、三天都希望尽早离开,有这样的心情,所以大家设计出「简约公屋」。目的是让上楼时间不要无期,因为以前要六年,这个希望是重要的,现在我们作出4.5年的承诺,让他们起码心中有数,其等候时间会缩短很多,这是我想给大家的希望。时间能再缩短当然更理想,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你刚才问长远来说可否再缩短这时间,目前我们以最大的努力,在这五年我们有信心在第四年做到4.5年上楼。如有其他方法(加快上楼)我们不会放弃,仍会不断努力,目前来说我很感谢同事,已尽最大努力。大家要团结一致、集腋成裘,本来我评估的「一加一大于二」可能是「大于三」那就很好。除了政府和我的同事努力,大家上下一心,整个建筑界亦可想出不同的方法,那我们就能加快进行各样事情,(上楼)时间可缩至更短。届时不只是解决数量问题,质量也会更好,我订下的26平方米反映现时情况的质量,至于将来可否更高质,在解决第一个最急切的问题后,我们可逐步做得更好。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陈颖欣议员。
陈颖欣议员:多谢主席。首先感谢特首在新一份《施政报告》展现施政新风,提振市民的信心,亦接纳了我们工联会在地区和青年政策的倡议——有KPI处理荃湾海边的臭味问题;有东北葵铁路——当然我亦建议优化此计划,加入荃湾北站;有文化艺术发展蓝图,帮助年轻人多元发展;亦建议兴建国术馆弘扬中华文化。这是一份迎难而上的《施政报告》,落实了习主席「七一」重要讲话和二十大精神的蓝图。迎难而上才可以破茧而出。主席,我的问题是,安达臣道天秤意外后,死者母亲说了一句说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她问到:「还有没有年轻人愿意进入地盘?」青年愿意拼搏但没有保障,如何可以体现「工字有出头」,青年劳动可以往上流呢?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陈议员所提及的工业意外当然令每个人也痛心,所以就工业安全,我们多方面都必须加把劲提升,政府要努力,业界要努力。就有关工业安全的条款,我们已提交草案,希望可以更适当处理相关方面的违反法律行为,但我们希望可以永远不用执行法例,因为法例是处理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例如我们不希望在劫案发生后拘捕劫匪。我们非常不愿看到工业意外,所以应该以防范为原则,提升整个业界的安全文化、安全系统、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在现今社会中,科技应该可以帮助提升工业安全,我亦知道现时已有一些科技应用在工地安全上。如何可再提升,我们可再全面探讨。除了相关政策局外,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亦会非常主动帮助其他同事,看看如何在科技方面提升。
在工人上流方面,首先我们是多元发展,无论他们喜欢从事工程或其他领域,我们亦强调除了传统教育,亦有职专教育、专业培训,或是在特定方面的职业培训,确保他们会有上流的机会。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龙汉标议员。
龙汉标议员:多谢主席。特首早晨。政府在二○一○年开始,推出多项楼市「辣招」,遏抑楼价飙升,政府当初推出「辣招」时强调是「非常时期、非常手段」。12年过去,香港现时面对的是全球政经局势不明、利息上扬的挑战,亦可以说现在是处于另外一个非常时期,不过背后的因素已经全部逆转。今日的楼市已经作出调整,市场上再没有炒家。若果楼市继续下滑,136万自住居所的家庭将会受到冲击,甚至银行系统都会受到牵连。我留意到特首这次没有「撤招」,我相信你一定有你的考虑,我想请问特首是否有一系列的市场指标会考虑,可否跟我们分享一下呢?多谢特首。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龙议员,就楼价方面的问题,涉及很多因素,亦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政府看待这个事情,我们要考虑当时制订这些特别措施的原因和元素是否仍然存在。我们会紧密留意市场的实际情况,包括现时的楼价情况如何、成交量如何、某些楼盘销售情况如何、香港的实际经济环境以及外来因素如何,这些我们都会一并综合考虑,我们会动态留意实际情况。在这次的《施政报告》,我的确没有打算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 黄俊硕议员。
黄俊硕议员:多谢主席。特首,你在今次的《施政报告》提出大量积极进取的「抢人才」、「抢企业」政策,这是值得大力支持和肯定。正如特首昨日所说,香港现时流失了大概14万本地劳动力,若再计算一些已离开香港的海外雇员,即expats,我们保守估计劳动力流失了二、三十万,因此特首的措施绝对是合时宜。然而,特首,请容许我做你的红队,red team,来挑战你的政策。关于退还合资格境外人才置业后额外的印花税的问题,根据现时的政策,有关人才需要在买楼后先缴付额外的印花税,居港满七年的永久居民,即已取得身份证后,才能退还额外的印花税。这种「先征后退」的方式似乎对吸引人才的效果有限,可能只能吸引一些已经落户香港四、五或六年之间的人才,他们才会买楼。我们要明白,特首,在金融上有货币时间值,即time value of money,七年后的购买力和今日的购买力分别颇大。为何不进一步放宽这些建议,容许合资格境外人士买楼时先不用缴付额外的印花税,直至其取得永久性居民资格前,如果其出售物业才补交该额外的印花税呢?我明白特首会担心如果全面放宽海外人才买楼,会影响楼市供求问题,然而我们不「落重药」,当我们正面对回归以来最大的人才流失潮时,其实我们真的要……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黄议员你发问已经超过时间,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黄议员,多谢你用红队的态度与我们审视这个政策。我亦解释给黄议员听,政府内部的红队是如何讨论的呢?我们的红队同意需要尽量争取人才,亦要尽量争取人才来落地生根。在他们落地生根的情况下,其所有待遇应要与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齐,这是红队其中一个意见。然而,红队里亦有另一种意见——你不担心出现炒卖情况吗?这个政策会否优待某一类人士、导致无端引来大量炒卖情况?综合红队讨论(结果)后,我们认为现时的政策是一个平衡点。第一、既向外来人才表现出诚恳——我们很希望你来落地生根,我们希望你尽量来成为香港的一份子。因此当其符合要求,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便可享受一家人的待遇。这就是(政策)的精神。同时亦可以防范出现炒卖,大家明白,楼市是敏感的情况。这个政策的目的是挽留人才,并非房屋政策。在此领域和红队讨论情况下得出这个结论。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林新强议员。
林新强议员:很多谢特首的《施政报告》。这份《施政报告》非常全面,不怕官商勾结的抹黑,积极与企业合作,一同发展香港社会。我亦感谢特首听取法律界的意见,协助律师拓展大湾区和海外市场,加强培训海事和知识产权等法律专才,更成立「法治教育督导委员会」推广法治教育。就未来法律界的发展,我有一个问题请问特首,法律服务的发展与创新科技的发展一样,都需要有创新发展,并随着社会需求而作出变化。但过去100多年,香港法律业界的运作都没有甚么改变,而其他普通法地区的律师已经可以上市,提供一站式不同专业的服务。现在香港法律业界的运作方式,不能够配合国家提供的发展机遇和香港的需要。香港政府可否考虑提供资助,与法律界一同研究和合作,培育更多不同领域的法律专才,提升律所的经营效率和能力,为拓展「一带一路」,以及为创新科技、绿色金融等新兴行业,提供更合适的法律服务?谢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很多谢在这方面提出一些精辟的重点,首先刚才在提问时提到的甚么「勾结」,是反中乱港时期,希望将社会矛盾挑起来的术语,我们就是要反对这种挑拨离间、挑拨矛盾的破坏性论述。我强调的是整个社会团结一致,齐集力量,不论你来自哪方,我们只做一件事——只要你拥护「一国两制」,遵守《基本法》和香港法律,就是香港一个积极建港的力量。这是习主席七月一日讲话的一个重要要点。所以刚才说的X和Y之间的「勾结」,是一些故意弄出来、制造社会分化矛盾的坏思想,以后我们都要反击这种坏思想。我们强调所有界别团结一致,为香港利益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提出的包括土地房屋和其他计划,都是团结一致为香港利益出发,大家共同拥护「一国两制」,共同遵守法律就可以了。多谢刚才提出的要点。
第二,我非常重视法律界如何推展在法律方面的专业,以及如何在香港推广法治精神。再者,法律界的执行者在自己的专业界别中,更加发挥所长,做得更好。这方面绝对可以有探讨空间。我知道现时培育法律人才主要有三所法学院和两个法律团体,一同作出培训工作。就如何可以提升至更高领域,律政司司长是一个很关心法律界如何多方面发展的专业而有经验的驱动者。这方面我们可以再探讨。
(待续)
完
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4时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