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答问会答问内容(二)(只有中文)
*******************************
郭玲丽议员:多谢主席。首先,在此我非常感谢特首和他的团队充分聆听了社会各界的声音,可以说这真是一份市民的《施政报告》,而且充分落实了习主席视察香港时提出对香港「四点希望」的要求,特别你在报告中第86段提到,精神健康是市民「幸福感」的关键之一,所以在报告中,你提及一些具体建议提升我们社会精神健康的水平。对于这个想法,我非常认同,而且亦非常支持你的建议。但是,众所周知,香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数目严重不足,社工本身的工作功能性亦较强,工作繁重,亦未必能够足以应付现今社会上市民对心理辅导服务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前线教师和社区工作者,在现实上,见到学校和社会上有很多人真的需要心理辅导服务,但有关服务只是杯水车薪,家庭惨剧在社会上不停重演。刚刚连续两天,分别有一名九岁学生和22岁青年轻生。特首,其实香港有很多高等教育院校都有开办相关专业的辅导课程,亦培训了不少相关专业人才,可以为市民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请问特首,会否愿意去研究和订立一些制度,容许这批专业辅导人员在社会上得到专业的认可资格,在社会上承担一定角色,令本港的精神健康服务更全面?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郭议员,请你停止。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郭议员提到的建议,我刚才回答我们整个社会要团结一致为香港谋幸福、谋发展,你的建议完全符合我的方针,所以一定值得探讨。我亦觉得每一个人在其界别、领域和专业,如果可以贡献一分力量,体制必定要把他纳入其中,大家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做到整个社会「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这亦是我们再提升香港竞争力,令香港更关爱的重要元素,所以我一定会考虑这些建议。
另外,我在《施政报告》里提出,如何提升我们的精神健康。我们很针对性地增加精神科护士的资源,令他们可以跟学校和社工一起为一些需要帮助和辅导的学生,即时提出协助和辅导,或如果真的需要一些再高层次的照顾,就主动去提出。所以整个理念跟刚才郭议员所说,目标都是希望凝聚力量,共同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马逢国议员。
马逢国议员:多谢主席。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第一份《施政报告》提出了很多积极进取的措施。在改革公务员的管理、简化土地房屋发展的程序,都能够做到突破政府过去的一贯思维,表现务实和有为。报告亦指出在文化方面,准备制订10年的文化设施发展的蓝图,博物馆会增加至19间。我想在此指出,香港回归祖国25年是国家洗刷历史屈辱、重掌主权、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事,对香港亦是一件带关键性和发展机遇的重大事情。回归后一直有诉求指,希望设立回归纪念馆,对香港的历史作一个准确的描述,以让大家有所了解。另外,文学界在过去十多年一直积极争取设立文学馆。文学是众多文艺创作的基本,对发展文创产业至关重要,亦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文流中心一个重要把手。十多年前,文学界数百人联署给政府争取成立文学馆的信件,其中十多二十人已经离我们而去。在此我想问一问特首,在未来的10年中,这两所新博物馆或者纪念馆会否能够得到实现?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就马议员所提到,对文化及历史,我追求百花齐放。即是说,政府要做,民间亦要一起做,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团结一致,只是政府做是不足够的,所以刚才所提及一些很值得我们去提倡,令我们更惦记历史或发展过程,我是重视这方面的资料,以及其可以带给市民怎样的认识和记忆,这是重要的。但用甚么方法做?我的看法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有些在民间做得很成功,因为有些资料可能是他个人所拥有,但有些如果是政府做得更好的,就可以做,所以我的态度是开放的。当然,文学馆我是非常支持,因为文学是代表整个社会的素质,是素养的代表,所以推崇文学是会推崇我们的素质,能发挥精神上的升华作用,令我们整体社会在这方面都会变得具更优质的文化。所以这方面我态度开放,用甚么方法我们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作出谋划,怎样达到最好的效果。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黄元山议员。
黄元山议员:多谢主席。特首你好,很高兴见到《施政报告》提出具策略性、前瞻性的措施,展示了突破性的管治思维,对症下药,为社会带来信心和希望。很多我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社会议题,当中都有针对性的着墨。当中特首所订立的数字化指标,我认为是相对进取,例如将大规模项目的「生地」变「熟地」时间,由13年大幅减至约七年。这是一个务实有为、有承担的政府应该做的,我认为值得欣赏。当然,要达到这些如此进取的KPI,除了政府官员要励精图治外,亦必须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我想请问行政长官,如何能够凝聚社会,一起同心协力,令这份属于香港市民的《施政报告》里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黄议员是一针见血。在《施政报告》里,的确有很多举措,这些是我和我的团队,包括公务员同事,花了很多时间,的确对他们来说是呕心沥血,大家凝聚了团结精神,集成了共识,大家共同承担起《施政报告》提到的不同措施,所以我非常感谢在座每一位同事,亦感谢现时在办公室看着电视的公务员同事,衷心感谢他们。然而,只是政府做,如黄议员所说是绝对不够的,所以刚才在不同答案中,我都说凝聚社会力量,团结一致是必须的。这亦是习主席「七一」讲话中,说到我们要有求同存异、肯拼敢赢的精神,大家一起努力。我恳请大家共同跟政府一起落实这份《施政报告》,因为《施政报告》要落实,除了政府官员要努力,实际上亦要通过社会各界(合作),很多基建和房屋要兴建,需要市场力量参与,不同人士——工人、发展商、设计师、工程师、则师等,每个人都要参与。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关爱社会,我们希望照顾照顾者的利益,我们要认识和尊重照顾者在这方面的需要,除了金钱资助,还要有精神资助,在不同领域,大家共享、分享和分担不同的喜与乐、经验等,互相扶持,整个社会(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切实地落实我们希望做的事,而且时间可能比我们想像中更快、更有效。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林顺潮议员。
林顺潮议员:多谢主席。特首,你在《施政报告》勾划了香港未来发展蓝图,并在一些老、大、难的问题上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对症下药,令人振奋。你在《施政报告》亦提到药物和仪器注册,我非常支持你提出:一、让内地药物可以「过河」在香港注册,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二、扩大「港澳药械通」规模,令本地药物「过河」,供内地同胞使用,使内地和香港用药同质化、一体化。我的问题是,现时香港对新药只作出注册、登记,并没有真正审批,会否考虑成立香港药监处,审批新药,并争取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互通,允许获本地审批的药物能够在内地注册﹖这将能吸引国际药企落户香港,研发创新药物,帮助香港成为实力雄厚的创新药物研发中心。特首,香港有可能成立香港药监处吗﹖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多谢林议员。我在《施政报告》撰写这重点是很感谢林议员某一次和我讨论这个问题。你所提及的建议,我在许多方面也认同。今次整体而言有三个角度:第一,我们目前的建议,是希望无论在哪个地方的药物,只需要符合我们的标准——现时我们提出这些药物须在两个地方同时注册使用,而这两个地方其中一个一定是世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受高规格监管的机构所批准的药物。即是说,一共有两个地方都批准使用(这些药物),十分稳妥,这是我们的制度。亦因如此,我们将这制度的适用性和范围扩大至数个地方,当然内地为其中一个。将来,我相信卢教授(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在立法会上会向大家解释其他我们考虑的地方,以上为第一点。
第二点,如林议员所说,能否吸引大型药厂来香港建立一个制药基地?这是一个很好的远景,但我在撰写《施政报告》时,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我和大家说过——用最短的时间令香港有最大的得益。当然长远而言我们能做的事很多,但在这份《施政报告》中,我要做的,如刚才我跟大家说,是用最少的时间有最大的得益,完成之后还有没有其他好方法?我们有「抢人才」、「抢企业」,让多元并对香港有利的人才与企业来香港,这当然可以考虑。达到以上的情况后,我们便能建造环境,所以我认为林议员所提出的远景很好,很漂亮,我们不会排除这个远景,但就目前而言,在即时、最急切的工作,我觉得完成了就已经为香港在这方面增大了许多价值。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 谭岳衡议员。
谭岳衡议员:谢谢主席。特首,《施政报告》强调「为市民谋幸福 为香港谋发展」,全面落实习主席「七一」讲话的「四点希望」,有远景、有创新。在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方面提出了突破性的举措,展现了破解难题的魄力,我非常赞赏。在金融方面,《施政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强化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新举措,包括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强化人民币业务、加强互联互通、发展绿色金融、提升金融科技等。我的问题是,这些举措接下来负责落实的除了政府的财金部门、机构以外,主力军还是要靠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施政报告》可能着墨不是太多,那么在接下来落实的过程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对金融机构的鼓励配套政策呢?譬如,在创新金融产品方面给予一定的监管弹性,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实行一定的税收宽免,以及对中小金融机构科技转型给予一定的补贴。谢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非常感谢你的问题。其实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有刚才问题提到的一些元素。在金融方面,举个例子,在家族办公室方面的推进工作,我们提出一些税务宽免,这些也是拆墙松绑的过程。所以不同的领域都会有,当然在落实细节方面,我会交给相关局长,会合有关的专业人士处理相关问题,毕竟在金融方面有一些元素都需要行内专家处理。但是,是怎样的概念呢?我们可以把每一个领域不需要的规范,把它拆掉一些,但还是要保持金融方面的规管与国际接轨,这是重要的——我们的标准要与国际的标准一样。在这个前提下,有甚么(措施)可以把不同的规范松下来,这是可以考虑的。举个例子,我们打算帮助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放宽一些(规范),特别是有关科技方面的(公司),以前在资产的限制,以及盈利方面的限制,有没有放开一点的可能性呢?当然,有关局长,以及有关的参与人士在这方面讨论,让香港整体在金融方面的竞争力再提升一下。谢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李浩然议员。
李浩然议员:多谢主席。行政长官、各位同事,早晨。早前我和我的团队开展了两项有关创新科技的研究,深入剖析了香港在科创产业化发展和美国创科创新机制成功的案例。两份报告中我们就推动产学研的协作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建议,亦非常感谢行政长官,当中有不少建议均被纳入《施政报告》中。我亦非常高兴看到今届政府在推动创科方面有主动作为,亦非常具有破格思维,尤其对推动产学研方面的发展充满了决心。对于《施政报告》当中提及的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我想请问特首,在具体操作时如何可以确保计划当中的项目是以需求导向,这是第一点;并且在第二方面,就是如何可以有效结合内地的创科产业链,协同其他大湾区城市共同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李议员的问题很精辟,因为这正正是我们的(创科)生态圈要处理的问题。《施政报告》中我们(在创科发展)讲的第一点便是完善创科生态圈,这正正就是刚才李议员所提及的,我们如何可以做到某程度是需求导向,以及如何与内地结合,如何与大湾区(城市)一起把这个生态圈和产业链发展得更好。今次提出的「产学研1+计划」,我们首先会通过一个(评审)过程,由一些评审专家审视他们的计划是否能够符合有机会发展(的条件),所以第一,要经过评审。在评审过程中,会考虑刚才李议员所提的一些元素,李议员所说的是我们部分的(评审)元素,但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这些元素外,我们还会分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是一定要做到——第一,你的(科研成果)产品能够落地;第二,能够落地还要可以商品化。商品化就是刚才李议员所说的是否符合市场需要,整个过程中要有这个元素。另一方面,我们有提及配对形式。配对形式即是说现在已经有一些投资者觉得你这个计划将来如果真的成功,是会有市场,会做到大量生产,这正正反映了我们希望好像李议员所说的(做到)需求导向。所以今次花了很多时间确保这个(创科)生态圈可以做得好。当然,与大湾区(城市)结合方面,这我觉得反而是我担心最少的元素,因为我们与大湾区不同的城市已经很有共识,共同发展创科、不同领域的事情,所以推展生产链至内地,我觉得是整个过程中会有困难的可能性最低,因为大家都有共识。所以我们今次是打开最关键(的部分),我们觉得以前我们的科研做得好,但如何落地、商业化,中间这个部分,我们要把(创科)生态圈营养化、丰富化,令整个(创科)产业链将来的商业化做得更成功。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田北辰议员。
田北辰议员:多谢主席。特首,这次《施政报告》其实超出了我的期望,因为有时间、有确实数字,亦落实了我之前所说,既要设立KPI,就一定要有时间表。不过老实说,我最失望的是《施政报告》内完全没有提及「0+0」和对外的复常路线图。特首,你昨日用了很多篇幅谈及怎样吸引人才,亦有提及大型展览、国际盛事等,但其实这些都很依赖有一定数目的境外入境人士,你亦知道他们现时最抗拒的就是香港的抗疫政策。特首,你在最后的部分提及上任后制订了抗疫五项原则,其中包括不躺平、控制确诊数字、确保医疗系统负荷、减重症、减死亡。由「0+3」到「0+0」,其实一样都不是躺平,因为我们仍然下飞机要检测,出外要戴口罩,进食肆要完成接种。另外,我回看医管局(医院管理局)的数据,目前住院危殆和严重个案,由「0+3」实施当日,即九月二十六日的84宗跌至昨日的51宗。总住院人数,包括重症、轻症,就由2 000跌至1 800,这些数字反映我们现时的医疗系统没有问题,有些专家甚至跟我说,3 000以下都不是问题……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田北辰议员,请提出你的问题。
田北辰议员:所以很简单,特首你想想,游客怎会前来?那三天——试想想如果你之前放假去旅行,你会否选择一个城市,下飞机后……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田北辰议员,请你停止。特首。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其实田议员,我知道你想说甚么,因为在这个议题上,我很清晰知道你的立场。你是一个主导者,这个立场很清晰。所以就算你继续说下去,直至现时这个阶段,我都知道你在这方面是很积极推动。我明白每个人都很关心,希望尽快可以吸引旅客前来,这个目标,你跟我是一样。你跟我不同的地方,就是你考虑的因素比我较少。我考虑的是香港整体,不希望走的路会反反覆覆,我考虑的是医疗体系是否真的能够在进程中不会再出现变化。因为很多不同的专业人士,在自己的专业所说的事,我是非常尊重,但有时提出的论点根本就不是有关其专业,可能涉及其他领域,我当然都会听,亦好像田议员所说,我一定听。我的路线是清晰的,方向不会改变,所以你说没有路线,是不正确,我绝对是有路线,唯一的是现在不能够告诉你下个月会做甚么。梁万年教授是我们国家中,大家认为在这方面最熟悉的专家,他都说现今科学,没有人可以给予一个时间。我在作决定时,非常在意如何让我们有最大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否则我不会取消熔断机制,不会推行「3+4」,不会推行「0+3」,不会实施「红、黄码」,不会有现在我们整个配套,亦不会放宽社交距离(措施)。我一直在做,方向很清晰,我亦已经告诉大家,我不希望反反覆覆。政府制定政策当然要考虑得阔。我肯定考虑经济因素,但我亦考虑整体,政策的延续性和一致性都是重要的。我现在希望给市民的讯息是解释给大家听,方向就是向着一个目标,《施政报告》亦已说明,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民生和经济活动创造最大空间。
我亦明白有些活动,我们很希望在香港举行,因为这正正展示香港就是这么有活力和吸引,所以在抗疫路上,某些措施纵然要执行,我们都会因为某个活动、某个需要,我们去制订针对性的方案,确保其顺利有序地举行。我们的用心,大家都良苦,但希望你明白政府制定政策时考虑的因素往往要阔一些。多谢主席。
(待续)
完
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5时38分
香港时间15时3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