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出席「百川」系列论坛:创新科技及「工业4.0」主题演讲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今日(十月二十四日)出席「百川」系列论坛:创新科技及「工业4.0」的主题演讲全文:
 
尊敬的李慧琼主席(民建联主席)、周浩鼎议员(立法会议员)、陈恒镔议员(立法会议员)、查毅超主席(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卢教授(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主席卢毓琳)、陈主席(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非常高兴出席由民建联工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百川」系列论坛,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分享特区政府对香港未来创科发展的看法。
 
一.香港创科发展道路不平坦

  香港最早确立以创科作为经济发展方向可以追溯到首任特首董建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当时董先生提出要把香港发展成为亚太地区创新中心,并且成立了行政长官特设创新科技委员会,委任田长霖教授(前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作为委员会的主席,为香港未来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在田教授的领导下,委员会先后于一九九八年和一九九九年发表了两份报告,就香港的产业发展、基建、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其后特区政府采纳了当中的部分建议,如成立创新及科技基金、设立应用科技研究院,也就是我们说的应科院,还有数码港等等。这些建议的落实极大增加了今时今日香港发展创科的底蕴。

  不幸的是二○○○年之后,香港经历了不少风雨,有沙士疫情、金融危机以及各种政治争拗,以致未如当年报告所建议的那样让香港走上创科发展之路,二○一五年创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再一次明确了香港创科发展之路的决心。随后特区政府陆续推出不同的项目,比如成立100亿元的创科旗舰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推出壮大科技人才库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研究人才库等,持续优化科技劵计划和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及《蓝图2.0》等等,这些都是特区政府为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在最近几年所作出的努力。
 
二.创新科技是激活高质量经济的重要引擎

  环顾我们周边的地区早已把创科发展列入国家发展策略。韩国早在二○○三年实施「第二次科技立国」的发展策略,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电子、造船、汽车和钢铁业等实现升级转型,如今韩国在半导体、手机、液晶显示器、网际网络普及率等处于世界领导地位,制造业的GDP长期维持在30%以上,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新加坡在受到亚洲金融风暴打击之后意识到必须要调整经济架构,因而转向创科发展。除了支援电子业和化工行业等传统行业的升级外,引入生命科学等先进产业。新加坡在二○二一年宣布名为「制造业2030」的十年愿景计划,旨在促进当地制造业的增长比现时多50%,并维持不低于20%的GDP份额,同时透过计划打造新加坡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
 
  此外,与我们一河之隔的深圳也是透过创科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转型,从劳工密集的加工业走向高新技术产业。深圳的GDP由十年前不到1.5万亿人民币走到现在超过3万亿人民币,从事创科行业的人员数目更加超过200万,差不多是香港人口的三分之一,可见创科不但是激活高质量经济的重要引擎,更是带动就业职位的钥匙。
 
三.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国家赋予香港的使命

  二○一七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就24名在港的两院院士的来信作出了重要批示,明确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国家其后在二○一九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二○二一年的「十四五」规划中,均明确创新科技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定位,也是国家赋予香港的使命。
 
  在刚刚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效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可见这是国家对创科及人才空前重视和迫切需求,为了完成使命以不负国家期望,我们必须分秒必争,撸起袖子加油干!
 
四.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发展动能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香港的「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到香港的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这是特区政府近年锐意发展创科并投放大量资源的结果。正因为拥有这样良好的势头,我们必须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其巩固且强化,增强香港创科的发展能力。

  这里再谈一下几小点:

  第一,我们拥有多所优秀的世界级大学。在今年刚发表的两个主要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均有五所大学进入世界前100名。大学是香港创新研发之源,也是我们争取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底气所在。事实上,香港的大学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具有「从零到一」的突破力,近年来香港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都扬威海外。如何把大学雄厚的上游科研能力进一步释放,通过中游成果转化促进下游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香港未来发展创科的关键。
 
  第二,成熟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蓬勃的金融发展对推动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十分重要。在最新发表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香港的创新实力位列第14位,是属于创新领先者,在七个创新支柱中,市场成熟度是排名全球第二。如果再细看过去十年的相关指标,香港的市场成熟度一直名列前三名,可见拥有成熟且世界级的营商环境是有利支撑创科发展。因为这样的优势,香港这几年来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我们的初创企业数目在近几年迅速增加到超过4 000间,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额大幅跃升至超过417亿港元,香港的生物科技融资规模已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截至今年的八月底,已有51间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通过首次公开招股筹得的相关资金更超过1,146亿元等等。因此,如何利用营商环境助力香港的创科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第三,我们位处全球创新活动的活跃带。在同样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再次位居全球第二,证明我们与大湾区城市的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再细看前100名的科技集群,我们国家共有21个地区上榜,与传统科技强国美国数量一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的力量,在前十名的科技集群中,就有六名是属于亚洲地区。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亚洲的大学在过去十年的实力也是不断提升,从以往不足20所能进入前100名,到现在占领超过四分之一的位置,可见亚洲的力量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只要好好把握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尤其是与亚洲的互动,相信香港在创科路上必定取得更大的协同成果。
 
五.循四大方向全速实现创科愿景
 
  发挥自身优势,我们还需要补足及加强过往创科发展较不理想的部分。行政长官上个星期三公布的二○二二年《施政报告》中,就谋划香港创科发展着墨颇多。本届政府锐意从四大发展方向制订相关政策,全速实现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很多人对四大方向都已经熟悉了,那么我这里再快速给大家重复一下。
 
  第一,完善创科生态圈。中游的成果转化和下游的产业发展是过往创科发展有待加强的部分,所以在《施政报告》中特别针对这两方面作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首先,我们提出成立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个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并且分别就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科研成果商品化提供资助。目的是激励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把以往大学「从零到一」的突破能力延伸至「从一到N」的转化能力和发展产业的可能。与此同时,我们鼓励大学引入更灵活的教务安排和专利分配政策,让教员有足够的诱因投入到成果商品化的活动中,支援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要发展好产业就不能没有政策。这次我们推出科技产业促进政策,透过扶持特定的科技产业,促进下游的产业发展,完善整个生态圈。我们选定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作为策略产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如创科土地和空间等,联同「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和结合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刚刚提出的「共同投资基金」,积极引进海内外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包括相关的龙头企业来港设置或扩展在港业务,带动本地产业发展。
 
  在这里,我想特别呼吁在座的工商界朋友,包括我们政党的朋友,这个工作光靠政府几个人是做不来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配合。各位都在海内外有很大的网络,我在这里郑重呼吁大家,你们利用你们的关系、你们的网络,把海内外有意到香港拓展业务、发展业务的朋友、企业多多引入到香港来。关于创科的部分,大家可以第一时间找我,我一定会全力跟大家配合,把工作做好。
 
  完善生态圈的另外重要一步便是建立优势科技产业,实现「再工业化」。我们明白制造业对香港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香港制造业要在今天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突围而出就必须透过创新科技来提升竞争力,因此,我们锐意协助香港制造业利用创新科技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能,升级转型,实现「再工业化」。在《施政报告》中,从架构、基建、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推进「再工业化」。架构方面,我们会开设「工业专员」,统筹及督导「再工业化」的政策工作;基建方面,我们会研究在大埔创新园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中心,以及大幅增加科学园、数码港的楼面面积;资金方面,我们将会透过「再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更多的智能生产线在港设立,目标在五年间将智能生产线累计数目较现时增加四倍;而技术方面,我们将加强与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向企业提供技术以支援其转向智能生产。我期望这些新措施能够让本地制造业走向高增值生产,为香港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我们还会加强创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全力落实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科园的建造工程,并加快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发展。

  第二,是壮大科技人才库。创科发展,人才至关重要,习主席在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了要加快建立世界人才中心,在《施政报告》中亦就吸纳创科人才提出具体和较进取的措施。在吸引海内外人才方面,我们将积极引入国际创科领军人才、优化现有科技人才计划、增加创科人才住宿支援等等,提高香港吸纳人才的吸引力。在培养本地人才方面,我们将扩展创科实习计划,在大湾区有设立分校的本地指定大学和海外修读STEM学科的大学生都能够参与实习,让更多大学生可以提早接触香港的创科生态,对日后投身创科行业有更深刻的了解。长远而言,我们还需要建构培育本地创科人才的系统,透过营造全民科普氛围,为培养创科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建设智慧香港。发展智慧城市有利创科生态之余,也可让市民分享科技带来的便利,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建设智慧香港的首要任务是推动智慧政府的建立,我们目标在两年后政府服务全面电子化,三年内全面采用「智方便」,提供一站式数码服务,做到「一网通办」,便民利民。开放数据是推动智慧城市的关键,除了政府会以身作则,继续开放政府数据外,我们将着力鼓励公私营机构进一步开放更多数据,供业界创新应用。我们还要持续优化原有的智慧城市措施,尽可能贴近市民日常所需。未来,我们会与内地探讨内地数据向香港流通的安排,共同推动大湾区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
 
  第四,我们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巩固香港国际化的优势。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科园是港深创科合作的桥头堡。我们会以此作为试点,在「一区两园」的基础上,研究试行创科合作的跨境政策,让两地的物资、资金、数据和人员在区内畅顺流通,吸引海内外创科企业进驻,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化优势。此外,我们要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尤其是深圳珠联璧合,透过鼓励香港科研团队善用前海和南沙现有的科研平台,加强两地在基础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合作,把相关的联动效果发挥到最大。
 
  最后,女士们,先生们,香港未来五年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我们也将在今年内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香港未来创科发展提供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期待香港能够坐稳新时代创科快线,全心全意全力全速把香港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2022年10月24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9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