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环境及生态局局长就「加快香港绿色转型发展」议员议案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今日(十一月三日)在立法会会议就谭岳衡议员动议的「加快香港绿色转型发展」议案的开场发言:
主席:
我十分感谢谭岳衡议员动议「加快香港绿色转型发展」的议案,以及吴杰庄议员、刘国勋议员和卢伟国议员所提出的修正案,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讨论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的措施。
谭议员提出的绿色转型发展,对香港以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即「十四五」规划),展望二○三五年,国家将会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国家将会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二○三○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并会努力争取二○六○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外,二十大报告亦表明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议案和修正案的内容,与行政长官在十月发表的二○二二年《施政报告》可谓不谋而合。《施政报告》以习主席七月一日的重要讲话作为施政蓝图,勾划香港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和政策措施。为构建更优质的生活环境,以及配合国家的减碳目标,《施政报告》提出了节约能源、推动绿色运输以及推动全民减废等减碳行动,以争取在二○三五年前将碳排放总量从二○○五年的水平减半,并迈向二○五○年前达致碳中和的目标。《施政报告》也就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合作,以及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提出了具体和具前瞻性的策略,带领香港迈向碳中和,并为国家的减碳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在去年十月发表《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订下了「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和「全民减废」四大减碳策略,提出具体目标、实施时间表及路线图,带领香港迈向碳中和。为更有效落实各项减碳措施及气候行动,环境及生态局将成立新的「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办公室」,加强统筹和推动深度减碳工作,并会重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为新的「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为减碳策略提供意见及推动各界合作。
要在不到三十年实现碳中和,不但需要各方面的政策配合,亦需要政府及私营界别投放大量资源落实减碳措施。在未来15至20年,粗略估算政府将投放约 2,400亿元,推行各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为鼓励私营界别投放资源,我们需要致力发展各项融资工具,吸引更多资金流向有助减碳的项目。谭议员提出加快推进香港的绿色金融发展正可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行政长官在二○二二年施政报告已表明将会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更特别提出在香港建设国际碳市场。这个发展方向不但可充分利用香港在金融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更可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整体排放量,帮助香港实现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刚于十月二十八日推出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提供高效透明的交易平台,供亚洲以至全球自愿碳信用产品及工具交易,连接资本与气候相关产品和机遇,为香港建设国际碳市场踏出重要的一大步。今天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将会与各位议员分享特区政府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策略。
绿色科技方面,推动绿色科技有助香港达致碳中和。特区政府会继续全力推动创科发展和再工业化,推动研发和试验减碳技术,促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特区政府已拨款四亿元成立低碳绿色科研基金,为帮助香港减碳和加强环保的科研项目提供更充裕和对焦的资助,有助香港迈向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在支持本地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亦会透过与邻近区域合作开拓增长机会,例如与大湾区城市在发展低碳社区、开发减碳技术、推广低碳产品和人才培训等不同范畴加强交流和合作。
《施政报告》有多次提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也是环境及生态局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绿色发展,保护生态」是大湾区发展的六个基本原则之一。香港特区与广东省及澳门特区山水相连,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为进一步开拓香港与粤港澳其他城市的合作,行政长官在二○二二年《施政报告》宣布政府正筹划在香港兴建大湾区空气质素实验室及气象监测超级站,提供区域性空气污染及气象的监测和预报服务,拟议兴建的超级站可提供具开创性的区域合作模式,有效深化粤港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区域合作也是香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香港受到地理因素限制,若要发展较具规模和效益的零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必需与邻近地区合作。随着内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会继续积极探讨在境外开发新项目的可能性,例如由香港和内地的电力企业共同投资和营运零碳的电力项目。
香港的城市面貌和发展模式,会因应碳中和的发展大趋势而改变。《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已表明建设「北部都会区」为可持续的碳中和智慧社区。「北部都会区」拥有边境优势,在产业规划、土地使用、生态保育等,都可以与广东省、深圳市和大湾区产生协同效应,为该发展区创造更大价值,特区政府会抓紧「北部都会区」带来的机遇,探讨如何深化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合作。
绿色产业人才方面,为协助社会各界把握低碳转型带来的机遇,政府会致力培养绿色产业的人才。在绿色金融方面,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刚于十月推出了「可持续金融实习计划」,为学生创造更多本地的实习机会。至于教育界,大学和专上学院亦陆续开展与气候变化、低碳技术和绿色金融等相关的课程,培训专业人才。例如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在其课程加入电动车技术及维修元素;香港科技大学在去年推出全港首个可持续发展及绿色金融理学士课程;以及理工大学推出全港首个碳中和及可持续科技的硕士课程。环境保护署会持续举办暑期实习和师友计划,让本地大学生认识与环保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发展。
主席,国家长期以来将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为配合国家的目标,香港特区致力争取于二○五○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力争在二○三五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总量从二○○五年的水平减半。虽然减碳有价,需要政府和私营界别付出大量资源落实减碳措施,社会各界也要彻底改变作业和生活模式,但这些挑战也可带来机遇。政府在应对气候方面的财政预算可带动私营界别的投资,促进香港绿色经济的发展,支持绿色金融科技的兴起,并为相关行业如清洁及可再生能源供应、废物回收、新能源运输工具等行业带来大量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帮助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实践可持续发展。
加快香港绿色转型发展的工作既深且广,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我会细心聆听议员提出的意见,稍后再一并回应。多谢主席。
完
2022年11月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3时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