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护中心公布今日没有新增类鼻疽感染个案及调查深水埗区个案结果
********************************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十一月三日)表示,就早前于深水埗区出现的类鼻疽感染个案,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四个于该区配水库上的草地所采集的泥土样本与病人带有的细菌基因高度相似,惟现时所有水样本(包括从相关配水库及病人的居住大厦收集的样本)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因此个案的感染源头及相关传播途径仍有待进一步调查。另外,截至今日下午五时,中心没有录得新增感染类鼻疽确诊个案。最近一宗个案于十月十七日发病。
因应在深水埗区出现的类鼻疽感染个案,中心于十月十日至十一月一日期间共采取471个环境样本,采样的范围包括确诊个案居住的楼宇及单位、附近一带公园及地盘,以及石硖尾配水库、蝴蝶谷食水主配水库和毕架山配水库等。在该批环境样本中,全部水样本检测均为阴性,除早前已公布两个从住户采集的拭子样本和四个于白田邨重建地盘所采集的泥土样本对类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外,中心最新亦发现当中32个从相关配水库上的草地所采集的泥土样本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
中心进一步与香港大学团队跟进上述32个检测呈阳性反应的泥土样本,并成功从其中六个样本中培植细菌,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亦已完成当中四个样本的全基因排序,排序结果显示环境细菌与部分病人带有的细菌基因高度相似,余下两个样本的基因排序正在进行中。
综合环境调查结果,由于现时采集的全部水样本(包括相关配水库及患者家居水表所收集的水样本)检测均为阴性,显示配水库相关的喉管及食水没有受环境污染。因此专家及中心均认为没有证据证实感染个案与相关配水库供应的自来水有关,同时亦未能确认相关传播途径。为审慎起见,中心建议深水埗区市民,特别是长者及长期病患者,应先让每日首一分钟由水喉开出的食水排走后,才用作刷牙、洗脸或洗澡之用,亦不应饮用未经煮沸的水。市民亦应避免接触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有机会接触土壤或泥水的活动时,穿着适当的防护衣物。接触土壤和进行园艺活动后,用肥皂和水洗手。如有伤口,应尽快清洁,并以防水敷料覆盖。
政府发言人强调,水务署一向按严格的程序消毒及处理食水,并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在供应市民使用前,为经过处理后的食水,加入适量余氯,以杀灭病菌,防止输送过程中病原体包括类鼻疽伯克氏菌的滋生。水务署的恒常水质监测,亦显示供水的水质符合香港食水标准。
因应石硖尾食水配水库附近范围的泥土样本对类鼻疽伯克氏菌的细菌培植呈阳性,即使水样本为阴性并且完全符合安全标准,水务署已采取额外措施,以加强保障,让居民安心,包括:
- 已增加了供应深水埗区食水的余氯含量,并确保余氯成分在整个供水过程有效维持;
- 即时安排在配水库的通风口加装高效能空气过滤网和安排在出水口位置加装实时监察余氯仪器,数天后会陆续完成安装;及
- 再加密检验供水系统的水样本。
类鼻疽在香港属风土病,该病菌一般也可能存在于泥土中。过去五年(二○一七至二○二一年),本港每年录得介乎三至十七宗个案。中心提醒市民,根据文献,感染个案于台风或暴雨后较常出现。台风或暴雨后,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伯克氏菌有机会曝露于地面,并随着强风或暴雨令类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类鼻疽个案有机会增加。中心呼吁市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弱的人士,如出现病征,应尽快求医,以接受适切的医学诊断和治疗。
为加强监测类鼻疽个案,卫生防护中心一直与医院管理局紧密合作,并已经提醒全港医生提高警觉,留意怀疑个案并尽快将病者(尤其是有长期病患的人士)安排往医院接受治疗,并需根据细菌的化验结果向中心呈报。中心会继续就深水埗的个案及其他个案作流行病学调查。
卫生防护中心会继续透过不同渠道,包括举办健康讲座等,向地区市民及公众人士提供健康资讯。
中心重申,类鼻疽病菌一般不会人传人或经动物传人,但类鼻疽病菌可存活于本地环境,本港每年亦有录得人类感染类鼻疽个案。就更多有关类鼻疽的资料,市民可参阅中心网站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01110.html。
完
2022年11月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2时3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