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一题:「抢人才」措施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李浩然议员的提问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的答覆:
问题:
据报,一名著名中国结构生物学家日前宣布,将辞去美国大学的教职,回国担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创始院长。据了解,香港的一些大学也曾力邀该名结构生物学家加盟,但终告失败。另一方面,新一份《施政报告》的其中一个重点是「抢人才」,积极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政府在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有何异同;
(二)鉴于据报,深圳为人才提供巨额资金的保证、丰厚的住宿补贴、自主权的保障和其他配套服务等,政府会否仿效深圳及新加坡等邻近地区在抢人才方面的做法;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从上述例子可见,仅凭一间大学或一个机构的实力,难以在抢人才上拥有最强的竞争力,政府在未来会否考虑在招揽人才上,支持并和各间本地大学及业界加强合作;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代主席:
就李浩然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和教育局后,我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二○二二年《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措施,积极招揽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我们制订不同的入境计划以吸引不同背景及专业的人才落户香港,这些措施一般均适用于内地及海外人才。放宽「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的安排,以及把「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扩展至本港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的措施,则专为内地人才而设。
因应不同计划的目标人才群组,其背景、专业经验及所在地,我们会制订相应的宣传及招揽策略,透过适当渠道接触及吸引他们。即将成立的「人才服务窗口」专责制订、推行及统筹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一站式支援入境人才的工作。此外,驻内地办事处及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下设立的「招商引才专组」亦会主动接触人才。除了一贯的实体宣传推广活动外,我们将来也会善用线上渠道,透过内地和海外人士惯用的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电子通讯等,接触在未有设立经贸办的地区的目标群组,按其背景及经验发放资讯,介绍香港的发展机遇、入境计划详情及支援服务等。概括而言,接触的策略是资讯尽量客制化,文案要配合平台用户的习惯,照顾不同人才群组的兴趣。
内地和海外人士惯用的网络平台及社交媒体有所不同,我们会开设专号,为往后工作做准备,并且连系不同平台上的人才群组,扩大我们的网络,方便推展工作。
(二)不同国家或地区会按其本身情况,按需要制订吸纳人才策略。香港在制订招揽人才措施时有参考其他地方做法,最终以解决香港面对的人力短缺情况为目标,妥为制订适合我们的相应方案。
香港面对的人力短缺涉及各行各业不同技术层面的人员,由于人才需求大,故此我们不考虑为所有来港发展的人才提供财政诱因或住房补贴等措施。我们相信香港固有的优势和机遇仍具相当吸引力。
然而,国际间对特定领域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政府对策略性的产业会制订措施,包括提供财政诱因,以加强吸引力。今年《施政报告》就创科产业提出与「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合作,提供针对性的特别配套措施,引入国际创科领军人才、优化现有科技人才计划、增加住宿支援和扩展「创科实习计划」等措施。政府会持续提升创科生态,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适时优化相关措施,汇聚创科人才。
(三)政府致力推动本地大学与业界合作,加强香港在吸纳科研人才的竞争力,以完善香港的创科生态圈,从而吸引及挽留人才,推出的措施包括:
(i)今年《施政报告》提出会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以推动「从一到N」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ii)政府于二○二一年推出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深受大学欢迎,100个招聘国际知名创科学者名额中已批出约80个;
(iii)为积极栽培研究人才,《施政报告》公布由二○二四/二五学年起,把公帑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学额增至7 200个,加上超额收生上限由去年的70%逐步提升至100%,可招收研究生的容量将增加超过一半;及
(iv)政府在二○一九年向「研究基金」大幅注资200亿元,令总额增至460亿元,所赚取的投资收入有助研究资助局(研资局)应付日益增加的需求。在二○二二/二三学年,研资局资助计划的整体预算约22.7亿元,较注资前大幅增加超过70%。政府亦于二○一九年推出30亿元的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鼓励私营机构加强对研发的财政支持。
我们会监察各项措施及策略推行情况,以及留意其他地方相关的发展,并适时作调整。
完
2022年12月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