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财政司司长财政预算案演辞(七)
***************
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126. 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被首次纳入国家规划,充分肯定了香港中西文化荟萃的独特优势,包括西九文化区的国际级文化资源、香港作为全球三大艺术贸易市场之一的地位,以及汇聚香港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政府会继续锐意推动文化发展,包括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培育多元人才,丰富文艺创意内容,提升文化基建,以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圈建设。

文化艺术

127. 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内文化艺术的交流,香港将成为二零二四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主办城市,呈献区内的优质文化和演艺项目。我会拨款二千万元以举办该艺术节,预计将有五千名本港及内地艺术家和艺文同业参与,并会吸引十四万名观众。我亦建议自下一财政年度开始的五年,一共拨出一亿三千五百万元,支持香港表演艺团和艺术家到大湾区参与演出及创作,预计每年将有一千名本地艺术家参与,吸引四万名区内观众。

创意产业

128. 政府二零零九年推出「创意智优计划」,截至二零二二年九月底已拨出近二十三亿元,资助创意业界在本港和外地举办约六百五十个项目,约一万三千家中小企受惠,创造近三万个职位和超过八万个培育机会。

129. 我会向计划注资五亿元,支持香港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更多具创意及文化底蕴的跨界别、跨领域合作项目,并支持本地电视台与内地或亚洲团队联合制作综艺电视节目,提升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此外,计划亦会资助香港设计中心及贸发局的旗舰活动及培育计划。

渔农业发展

130. 政府一向重视本地渔农业,致力推动渔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支援业界应用高科技、迈向集约化,以及把握大湾区机遇。

131. 我在去年预算案建议向「渔业持续发展基金」及「农业持续发展基金」各注资五亿元。立法会去年十二月批准了这两项注资,环境及生态局亦参考业界的意见,就适度扩大适用范围和进一步简化基金的申请程序提出了多项优化建议。渔农自然护理署已成立专责小组,为有意申请者提供更多支援。

132. 由政府出资八亿三千万元兴建位于古洞的农业园第一期已于二零二二年年底起分阶段启用,业界亦在政府资助下进行多层式禽畜养殖场建筑设计指引的顾问研究。渔业方面,渔农自然护理署计划于年内指定四个新鱼类养殖区,额外提供约六百公顷的发展空间,并分阶段提供数个配备现代化海产养殖设备的新式深海网箱,让渔民团体租用,以降低他们的启动成本。渔民业界亦可向「渔业持续发展基金」申请资助,设置及营运新式深海网箱等,以促进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

133. 为推动渔农业界升级转型、迈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及生态局今年内将会与业界携手制订「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通过财政、基础设施、土地和技术支援等,长远提升本地渔农产品质量、生产力和产值。

创造容量

人才资源

134. 人才是发展的最重要资源。香港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持续供应大量优秀人才以应付市场所需。政府在推出「抢人才」措施的同时,首要仍是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政府会从教育和培训入手,通过鼓励多元发展,装备好青年人与业界人士,让他们掌握未来产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也让本地人才看到机遇和希望,继续在香港打拼,共创未来。

金融业

135. 为进一步培育金融科技人才,政府将推出「专上学生金融科技实习计划」,为本地及大湾区的专上学生提供资助。透过计划,学生可以在本港或大湾区的金融科技企业,取得跨境实习工作经验,及早培养他们投身金融科技事业的兴趣,藉此壮大本地的金融科技人才库。

136. 「提升保险业和资产财富管理业人才培训先导计划」自二零一六年推行以来反应良好,我们将延长计划三年,以培养更多业界人才并提升从业员的专业能力。

航运、空运及物流业

137. 「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自二零一四年推行以来,惠及超过一万五千名学生与从业员,亦协助业界推广及宣传。我会向基金注资二亿元,加强物流业人才培训,推动高端、高增值及智慧物流的发展,并鼓励业界与大专院校及专业团体合作,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我们亦会于今年推出「海事人才培训资助计划」,为有志投身海事法律工作的青年提供见习机会,以培育更多本地海事律师。

138.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与内地院校合作推出的「大湾区青年航空业实习计划」的首年名额,将会由三百增至四百五十名,以培育更多青年投身航空业,应付香港及内地航空业的长远人力需求。

创新科技

139. 政府近年致力从小培养青少年对创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码技能、创新思维和学习资讯科技的氛围,并壮大未来创科人才的供应。自「中学IT创新实验室」及「奇趣IT识多啲」计划推出以来,反应踊跃。我会增拨三亿元,在未来三个学年,继续向每所公帑资助中学,提供最多一百万元的资助,以举办与资讯科技相关的课外活动。

建造业

140. 为应对未来基建发展的人力需求,我们会与专上院校合作,完善升学及发展阶梯,推行两年先导计划,为就读建造业相关的兼读制学位课程的学员,提供在职培训津贴,预计需拨款约一亿元。政府亦会预留七百万元,与香港建造学院合作,推出为期两年的「先聘请后培训」资助计划,为选择就读建造业安全主任课程的学员,提供在职培训津贴。

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

141.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是推动创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可助力香港实现「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亦会促进香港与大湾区的高质量经济合作,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同时,通过释放更多土地资源,为市民创造更多优质生活空间。

142. 为强化建设北部都会区的治理体系,行政长官在二零二二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分别成立「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及「北部都会区谘询委员会」,后者由我主持。谘询委员会将联同专家及社会人士,为推展北部都会区出谋献策。政府亦已与内地相关部门成立专班,就北部都会区发展事宜加强沟通对接。此外,政府正筹备成立「北部都会区统筹办事处」,推展相关工作。

143. 除加紧落实区内已动工的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及元朗南大型新发展区外,我们正同步推进其他发展项目的规划及工程研究。我们会率先就区内旗舰创科项目新田科技城的发展方案和土地规划布局,在第二季展开谘询,当中包括一百五十公顷新创科用地。另外,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科园首三座大楼,会由二零二四年年底起陆续落成。而新田科技城首批新创科土地平整工程,亦会在同年动工。这些新增的空间资源,将有助招揽海内外创科企业落户香港。

144. 通过填海建造一千公顷的交椅洲人工岛,能为香港发展扩容增量,发展第三个核心商业区,提供约四百万平方米的商业总楼面面积,以及约二十万个就业职位。政府已就人工岛填海范围、土地用途、交通基建网络及财务安排提出初步建议,并展开了公众参与。在敲定更详细的规划设计概念后,政府会为人工岛项目研究合适的财务安排、审视各融资选项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一起探讨最合适的方案。

土地供应

145. 二零二三/二四年度卖地计划共有十二幅住宅用地,加上铁路物业发展、私人发展和重建及市区重建局项目,预计全年的潜在土地供应可兴建约二万零五百五十个单位,较《长远房屋策略》的一万二千九百个单位年度估算需求高出约百分之六十。此外,卖地计划共有三幅商业用地及三幅工业用地,提供约二十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和十七万平方米工业楼面面积。

146. 政府在加快造地方面的努力,成效显著。未来五年,我们会通过卖地计划及铁路物业项目,向市场提供可兴建不少于七万二千个私营房屋单位的土地,规模较上一个五年期增加近一倍。当中近六成的土地供应来自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扩展区;另外四成来自其他地区的政府卖地项目和铁路物业发展项目。这还未计入市区重建局及其他私人发展项目的供应。

房屋供应

147. 政府已觅得足够土地,兴建约三十六万个公营房屋单位,比《长远房屋策略》的供应目标高约百分之二十,可以满足未来十年约三十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但由于房屋用地并非每年平均分布,加上造地需时,短期内可供发展公营房屋的土地仍然短缺。为了尽快填补短期公营房屋供应不足的缺口,并及早改善居住于不适切居所市民的生活环境,政府已觅得八幅土地作兴建「简约公屋」之用。

148. 至于过渡性房屋,截至二零二二年年底,约七千个过渡性房屋单位已投入服务,预计未来两年另外有约一万四千个单位相继落成启用。

149. 在推动公私营协作方面,在二零二二年《施政报告》提出的「私人发展商参与兴建资助房屋先导计划」,鼓励发展商兴建资助出售单位,以指定市价折扣率售予合资格人士,我们正在制订先导计划的政策框架,并计划在今年稍后时间公布。

150. 私营房屋方面,估计由今年起计的五年内,私人住宅单位每年平均落成量超过一万九千个。截至二零二二年年底,未来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单位潜在供应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约为十万五千个单位。

印花税

151. 目前的各项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所谓「辣招」)维持不变。

152. 去年购置住宅物业人士当中,超过九成属首次置业。考虑到买卖或转让住宅及非住宅物业须缴付的从价印花税(第二标准税率)的税阶,自二零一零年都未有调整,我决定对此作出调整,主要目的是减轻一般家庭首次置业的负担,特别是中小单位,详情可参考预算案补编。有关调整将按今日在宪报刊发的《公共收入保障令》即日生效,预计这项措施将会令三万七千名买家受惠,政府每年因而少收约十九亿元。

(待续)
 
2023年2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