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二十一题:地区康健中心
**************
问题:
医务卫生局局长早前指出,在全港18区设立地区康健中心,是完善香港医疗系统的新一步。此外,去年政府公布的《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提出,逐步强化地区康健中心统筹社区基层医疗服务的角色。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全港18区中,仍有11区的基层医疗统筹工作是由属过渡性质的地区康健站负责,政府会如何逐步把该等地区康健站升格为地区康健中心;
(二)政府委托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的《葵青地区康健中心监察及评估研究》的报告是否已完成;如是,有关该地区康健中心成效的结论为何;
(三)各个地区康健中心自投入服务以来的以下资料:(i)服务人次、(ii)接获由公立医院转介的个案数目,以及(iii)该等转介个案的类型;
(四)鉴于政府已于去年底达到地区康健中心「全港18区全覆盖」的阶段性目标,政府会否提升各地区康健中心及地区康健站的服务,以及如何为其所提供的服务制订关键绩效指标;及
(五)鉴于有意见指出,由于全港医护人手短缺,现时地区康健中心聘请护理人员已有难度,随着「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的推行,政府如何确保地区康健中心有足够的人手,以贴身跟进慢性病患者?
答覆:
主席:
面对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所带来的压力,政府已于二○二二年十二月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重点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香港基层医疗服务。策略包括以预防为重,以社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早发现,早治理」,愿景是改善市民整体健康状况,提供连贯全面的医疗服务,并且建立可持续的医疗系统。
《蓝图》的其中一项建议是以地区康健中心的模式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地区为本、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医疗健康系统,重点透过服务协调、策略采购及医社合作,横向整合及协调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服务,并透过指定慢性疾病协定护理流程及训练有素的基层医疗家庭医生,纵向整合及衔接第二层/第三层医疗服务。在此原则下,康健中心将逐步强化其统筹社区基层医疗服务及个案经理的角色,一方面支援基层医疗医生,另一方面作为地区医疗健康资源枢纽,连系社区上不同界别的公私营服务,藉此重新厘定公营与私营医疗服务之间、基层医疗服务与社会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
就梁熙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现答覆如下:
(一)为了尽快在全港广泛提供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以保持推动基层医疗健康的动力,及预早为长远建立一个以预防为中心的基层医疗体系打好基础,政府已于未及设立规模完备的康健中心的11个区设立属过渡性质的地区康健站。地区康健站提供由政府资助、以地区为本的重点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包括健康推广、健康风险评估和慢性疾病管理。地区康健站的服务范围会与康健中心相若,惟以较小的规模运作。一如康健中心,地区康健站会识别区内的医疗和社福资源,并让社区服务伙伴尽早参与有关服务,从而为市民提供社区医社支援。所有地区康健站已于二○二一年内全部投入服务。政府已有计划并正预留合适用地设立康健中心。就日后康健中心营运者招标的具体时间,政府会考虑整体实行情况并适时公布,以期尽早于全港各区成立康健中心。地区康健站的服务届时会过渡至当区的康健中心。
(二)政府已透过招标委托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一项有关康健中心的监察和评估研究。研究团队预期将于二○二三年年底提交终期报告。医务卫生局(医卫局)会考虑研究团队的报告,并根据《蓝图》的方向,加强及检讨康健中心的服务,以持续改善香港基层医疗健康的发展。
(三)现时七间康健中心(包括葵青、深水埗、屯门、黄大仙、南区、元朗及荃湾区)的服务人次表列如下:
地区康健中心 | 开展服务日期 |
服务人次累计数字(截至2022年12月)(临时数字)(注一、注二) | |||
健康推广/病人自强活动/ 疫苗接种 |
健康风险因素评估/ 糖尿病及 高血压筛查 |
慢性疾病管理/社区复康计划 (注三) |
总计 | ||
葵青 | 2019年9月 | 140 900 | 57 600 | 60 700 | 259 200 |
深水埗 | 2021年6月 | 29 700 | 14 500 | 8 200 | 52 400 |
屯门 | 2022年5月 | 17 000 | 12 700 | 9 600 | 39 300 |
黄大仙 | 2022年6月 | 7 700 | 6 100 | 1 100 | 14 900 |
南区 | 2022年10月 | 2 000 | 1 900 | < 50 | 3 800 |
元朗 | 2022年10月 | 2 700 | 3 700 | 1 300 | 7 600 |
荃湾 | 2022年12月 | 0 | 100 | 0 | 100 |
注二:只包括从康健中心电脑系统中收集的服务数字,不包括医学化验的服务数字。
注三:包括由医院管理局转介的个案。医卫局并没有备存题述的其他分项资料。
(四)如上所述,根据《蓝图》的建议,康健中心将重新定位,在现有服务基础上,重点加强地区疾病预防工作及慢性疾病管理的统筹和个案经理角色,并会充分运用社区服务资源,发展跨专业公私营协作服务和建立医社合作网络。
正如二○二二年《施政报告》公布,政府将于二○二三年第三季推出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共同治理计划」),加强市民防治慢性病管理意识,透过筛查,提升风险认知能力,并由康健中心统筹和推广,支援市民自我管理健康,针对有高血压或糖尿病高风险的市民进行健康规划,并联同社区网络、私营专业服务提供者,包括家庭医生,作进一步跟进、建议、检查并提供适当预防和治疗服务。资助方面,政府会资助约一半检查和治理费用。随着「共同治理计划」的推出,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将重新检讨康健中心的表现评估指标。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已开始检讨未来康健中心营运合约中有关提升服务内容及相关指标的需要。
长远而言,根据《蓝图》建议,现时医卫局辖下的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将逐步改组成基层医疗署,务求透过单一架构,管理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提供、标准制定、质素保证及基层医疗专业人员的培训。政府亦将探讨其他质素保证措施,例如临床实践的检讨和评估,以及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包括康健中心)的表现评估指标。政府目前正筹备基层医疗署的改组工作。
(五)一直以来,政府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加强医护人手的供应和培训,以确保足够医护人手提供市民所需的各种医疗服务(包括康健中心)。
在强化本地培训医护人员方面,政府一直投放大量资源增加本地培训医护学额。医卫局现时每三年进行一次医疗人力规划和推算工作,因应最新的人力供求情况考虑适度调整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医护培训学额。《医疗人力推算2020》的结果已于二○二一年三月公布。医卫局已开展新一轮人力推算工作,预计在二○二三年年底完成。
在引入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护人员方面,继二○二一年十月获立法会通过相关法例修订引入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本港公营医疗机构服务后,医卫局计划在二○二三年内向立法会提出修订法例,引入合资格非本地培训护士,并已在二○二三年第一季就建议方案开展对相关持份者的谘询。
医疗专业人手供应和流失是一个全港性的问题。就康健中心而言,各康健中心营运者努力采取不同的应变措施以招聘及挽留人才,包括增强员工培训机会、优化员工待遇例如提供短期奖赏等,亦会透过购买服务以保持服务水平。
长远而言,为确保基层医疗相关专业人员的充足供应,政府会检讨人力推算模型并制定策略,务求更有系统地推算对基层医疗专业人员的需求,当中须计及整体人口的医疗需求、《蓝图》所载建议,以及公私营界别的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情况,以期透过资助本地培训名额及吸引非本地受训专业人士,增加基层医疗专业人员供应。
完
2023年3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50分
香港时间14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