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记者会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记者:特首,你好。见到今次整个区议会做了很多「大手术」,包括引入资格审查制度和履职,其实理论上只是这两招已可以选出一些爱国者,为甚么还要大幅地削减直选议席?会否忧虑令区议会的民主成分大大减少,未能反映市民的真正意见?以及如果政府觉得直选是二○一九年乱象的根源,为甚么还要留下该两成的议席?如果全部改为委任会否更加快捷,比较干脆一点?多谢特首。
行政长官:我们今次制定的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是按照实际情况而作出,并考虑了过往区议会发生的乱象,包括「港独」、「揽炒」和「黑暴」等。今次整个制度的设计并不是单一的,我们提出的并非单一的措施,而是完善整个地区治理的制度,因此并不是单单看某一种议员在区议会所占的比例这么简单,我们决定今次的设置全部是考虑了整体利益,甚么对香港的整体利益是最好。
首先,我们认为区议会如果可以增加多些人才,其可以提供予市民的服务会更好。扼要地说,如果某个地区有一些特别设施,例如货柜码头,如果对运输方面有知识、有经验的人士进入区议会,这是好的。
第二,就是我们希望提供多元渠道让人投身进入区议会,担任区议员这个职位服务市民。每一个人服务市民都有自己的考虑,纵然他有这样的心,但我们希望渠道多元化,更加广纳不同的人才,令不同的人才按照自己的考虑进入区议会,这有利于区议会将来在提供整体服务,或针对政府要求的议题作出谘询时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完善地区治理以建设社区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帮助市民,我们希望帮助每一位市民。事实上,我们以前走错了路,所以有一些鼓吹「港独」、助长「黑暴」,以及「揽炒」的人士进入了区议会,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要忘记这些事情。这些走错的方向,我们须要更正,走回正确的方向,因为继续走下去的话,我们看到曾经出现的区议会乱象差不多已到达悬崖边,危害国家安全,有些区议员甚至提议大家揽着香港跳崖。我不会容许区议员破坏香港的整体利益,揽着任何一个香港市民跳崖,我不会容许他们作出任何这样的尝试。所以今次整个制度是考虑了整体香港过往的实际情况而设定,长远来说是最能够令我们完善地区治理的。
希望大家还要留意第二部分,就是政务司司长刚才向大家说的,我们完善治理体系中建立的架构、建立的有效措施,目的是希望区议会回复在《基本法》第九十七条要求其所做的谘询工作和提供服务的工作,让其全神贯注做回其应有的职能。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样才最能够帮助香港市民,长远来说令市民可以因为政府的施政而受惠,因此我们制定这个完善地区治理体系的方案。
记者:想请问特首先生,完善区议会选举制度对于落实香港「爱国者治港」的原则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另外,这对于香港未来经济、民生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谢谢。
行政长官:我刚才已经介绍了三个原则。在我们整个设计中考虑的其中一个就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是确保我们会排除一些背叛香港利益、背叛市民利益、背叛国家利益的人,要排除他们,因为这些人对香港整体利益不利、对国家利益不利、对整体社会与市民的利益不利。落实「爱国者治港」,那么我们就不用浪费时间分神再部署区议会应该做的事情,因为「爱国者治港」是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的。拥护《基本法》就等于拥护《基本法》第九十七条要求区议会作为一个谘询组织,以及一个提供服务的组织。因此在「爱国者治港」下,在履行第九十七条时,我觉得他们会更用心,而且更有效果。整个区议会,我们还记得以前,在二○一九年后的乱象,包括区议会变成一个鼓吹「港独」、助长「黑暴」和「揽炒」的平台。「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后,我们从制度上不用再担心区议会会变成破坏国家利益、破坏香港利益,或违反市民利益的情况再出现,而且「爱国者治港」以国家利益为原则、以香港利益为原则,所以做的事情一定会全面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在谘询或提供服务时,更会帮助当地居民。因此,完善地区治理、建设社区,有助照顾市民在民生、平常生活上的需要。就你提出的两个问题,我相信在我们完善地区治理这个方案里是完全照顾到的。
记者:各位好。首先,少许数字。一九年,一个区议员配对17 000个人口,根据去年的选民登记总数大概是442万,除以44区,即大概100 000个人口配对一个直选区议员。想问特别是选过区议员,亦当过委任区议员的麦局长,你觉得100 000人口里,有不同阶层的市民,私楼、公屋,甚么也有,他们的诉求不同,一个直选的,是否真的能够帮助他们平衡反映意见?特别是市民惯性,是否真的懂得去找一些委任区议员帮忙?实际操作是如何?另外,特首刚才提到,委任区议员上,可能委任一些有物流的到货柜码头附近的区就会特别好,但这群可能是兼职的区议员,你会给他们甚么的KPI,而达到可能在监察制度上,他们真的能够fulfill到大家对他的期望?谢谢。
行政长官:我首先给你我的看法,之后我请麦局长也给予她的看法,她亦有很多亲身经历。
第一,议员是否越多越好呢?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兼且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个碎片化所带来的问题。如果一个区议员其关注的地区太小,那很可能就如同只是重点去看一棵树木的树叶,可能连树木也忽略,更遑论其会否关注森林。我觉得区议员当然主要是关心地区事务,所以重点是去看区内事务,但如果他有一个较为宏观、整体观来说,任何地区其实都是香港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整个香港好,地区都会好;如果一个地区不好,亦会影响整个香港,所以既要注重地区事务,亦起码有一个心态或观点,就是要考虑整体,最好是考虑整个大局。因此,过分碎片化、过分「只谈树木」,都已经不是最理想;如果「只谈树叶」,我就更加担心,所以我鼓励大家更加为整体香港着想。而且我经常强调,香港亦不是自己在世界上个体生存,我们是跟世界每一个城市、国家竞争;这个竞争力,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大局观、整体观,而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全部以大局观、世界观为重,我们只会在竞争力和国际排名方面倒退,而我不希望是这样。
第二,三种议员是各展所长,由不同形式进入区议会,都发挥其功能,所以我觉得最终哪些人进入是最重要。这些人的进入,当然刚才所举的只是例子,我们所说的是,无论是经过委任、经过地区委员会选举或直选,以及当然议员,都是谈及其个人是否一个真真正正为地区提供最优良服务和优良谘询的人。当然,我希望在任何制度下,都是由最优秀的人进入,所以知识、经验和其个人理念都是重要的。
另外,KPI(关键绩效指标),我们看到过去区议会的乱象横生,过去一些已经在社区正常地建设的东西,因为政治立场要将其推倒、制造对立,所以这是不好的。亦因如此,我们引入履职监察制度,某程度上都是一些指标,这方面我请麦局长跟大家介绍一下。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谢谢行政长官。首先,你刚才所说的比例是不正确的。因为今次完善了的区议会制度,区议员总数和现届相若。即是整体服务市民的区议员是没有减少的。这次用多渠道产生的区议员,正如刚才行政长官所说,可以形成合力更好服务市民。这亦可体现整个理念,凝聚各界力量。所以当一个街坊、一个居民,如果在现时的情况下出现问题,就是向就近居所的议员求助。但往往他面对的问题未必只在他的住处、所在的街道发生。他遇到的问题可能在其他区发生。当区区议员便会告诉他:该处不是他负责的。我们不想看到市民在寻求服务时得不到帮助,所以多渠道产生的区议员,他们之间可以形成合力。尤其是我们没有减少发放给区议员的津贴以支持他们的工作。立法会完善选举制度后,大家便可看到好处,各个不同界别产生的议员,大家可以一起成立联合办事处,令服务点比以往更多,所以会有更多的议员和服务点去服务市民。整件事有协同效应。对市民来说,更加可以获得帮助。
至于有一些KPI,一些专业人士透过委任的渠道加入区议会。一个区议员用甚么渠道进入区议会是不会影响他对市民的服务。你刚才也说,我以前是委任议员,而且我以前曾经不是全职区议员,有一段时间是兼职的。其实我们就是需要一些区议员真心实意为地区服务,全心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刚才行政长官已解释,我们需要一个履职监察的机制,确保市民不是在选举的时候才可行使投票权,而是在整个议员的任期内,都可以看到议员的表现,而每一个议员亦可以尽责履职,协助每一位市民。
记者:想问委任议席方面,刚刚提到用人唯才的原则,其实相关人士需要符合哪些条件?会按哪些标准委任?如何提高认受性?另外,地区委员会界别议员会由「三会」选出,现时「三会」任期是一年,两者的任期会否调整或同步?
行政长官:让我回答第一个问题,再看看麦局长或曾局长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甚么看法或讲解。第一,委任议员制度不是新的制度,在香港亦一向行之有效,例如政府不同的委员会、谘询组织等都有委任制度。当中的原则和标准包括:第一,我们会判断该人是否有能力在区议会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其在有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当然,我们会就对他的理解,判断他在尽责处事方面是否达到标准,因为我们希望所有区议员,无论循哪个渠道进入区议会,都会尽职履责,并对区议会有贡献。政府的三位司长、三位副司长,以及15位局长,还有超过70个政府部门,就地区的日常运作和服务,都认识不同的地区人士,所以在委任与否、考虑每一位可能获委任的区议员,我们都以其才能、知识、经验,以及当成为区议员后的能力、热诚、真心作出判断。简单来说,就是用人唯才,我们会判断其对于区议会的贡献是否有正面的价值。接着,我请麦局长解答第二个问题。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谢谢行政长官。现在的三个地区委员会都由民青局委任,任期一致。我们希望透过三个地区委员会(提名),因为他们都熟悉地区的情况,透过它们提名,可以找到一些熟悉地区情况的候选人。至于日后「三会」的任期或职能,我相信在整个地区治理的工作上,我们都会与时俱进,看看何时或有甚么需要去改变。不过现在看来,三个地区委员会都是长期服务地区的人士,所以他们为我们去找一些熟悉社区的候选人是非常恰当的。
记者:其实过往区议会是有委任议席,不过,随着二○一二年的政改已经取消。今次政府恢复委任议席,特首,你们觉得会不会有倒退的成分?另外,今次直选议员其实都要由政府委任的「三会」,经过「三会」取得九个提名才可以参选。为甚么要经过这个提名?其实政府一直强调说要找合适的人进入区议会,是否要由「三会」筛选过,才让市民去拣选?是否不相信市民的选择?谢谢。
行政长官:委任议员在整个制度中存在已久,我刚才在回应另一位记者朋友时已经解释过。在甚么时候用甚么制度都是按着实际情况,我亦相信每个制度的设置都是考虑到整体利益。
大家都知道,二○一九年所发生的「黑暴」、「港独」、「揽炒」等,我们必须要很认真地考虑清楚,不可以让它再出现。以前有没有这样的乱象?如果未出现过的话,当然在考虑时没有那么全面。因为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出现了风险,而且该风险是已经发生过的话,便必须要有适当的措施处理,否则若再次让这些乱象破坏香港利益,「揽炒」、「黑暴」、「港独」等事情再发生,整个香港都会被严重破坏。
所以当有实际情况出现,我们必须与时并进。在考虑整体利益后,我设置了今次这个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我们评估过,第一,以前区议会的功能已经超越了《基本法》第九十七条要求所做的,我们希望其在履行第九十七条的责任期间,怎样可以更有效?我们觉得可以增加在区议会的人才、经验和知识,丰富其整体可以提供的服务,亦希望增加多些渠道可以吸纳更多爱国爱港、有心服务社会的人进入区议会,这对香港整体利益是有利的。所以最终要考虑这是否个好的制度,看看这个制度是否可以带来我们希望的结果,而我们希望的结果就是可以帮助市民,帮助到地区每一个人,或者为他们带来最多的帮助。我们是整体平衡了所有考虑后去制订这次的方案。至于提名要求方面,我请曾局长在这方面提供资料给大家,以解答你们的问题。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谢谢行政长官,其实「三会」的提名刚才亦和大家说过,最主要来说是因为「三会」本身是社区一个重要的持份者,对社区非常熟悉、心系社区、熟知区情,由他们负责提名候选人可以强化候选人的代表性,可确保候选人是真正了解地区事务,亦可增强「三会」和区议会日后的联系,对日后彼此各方的合作会比较紧密,这就是为何要加上「三会」提名的设定。
记者:你好。在新区议会制度之下,以往政见不同的一些从政者是否还有可能通过审查或其他程序而参选?第二个问题,其实副主席有多少位,以及如何产生?谢谢。
行政长官:现有制度只是排除一种人,不准他们进入区议会,就是那些背叛香港利益、破坏国家安全、「揽炒」、支持「黑暴」、与香港利益相违背、与市民利益相违背的人,所以这与政见无关,不要有任何误导。任何政见的人士都可以经完善地区治理的建议方案进入区议会,当然我们要确保他真诚拥护《基本法》及效忠特区,他不可以只是口里说,但实际上却不是,所以我们设有这个制度。因此,我们只是排除一种人,就是背叛香港利益、违反国家安全、不效忠特区、不拥护《基本法》的人。任何持反对意见、对特区政府施政有不同想法的人士都可以进入,只要符合我们所制订的资格要求便可。这个资格要求很简单,所有人都觉得非常合理——即一定要拥护《基本法》和效忠特区,因为这是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有效运作的必然规范。
至于副主席方面,请麦局长解答。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在我们现在建议的方案里面,每个区议会主席由(民政事务)专员担任,不设副主席。由专员担任区议会主席是回应了地区的诉求和疑问。很多人说,在区议会里面,我们有不同的地区委员会、区议会、「关爱队」。究竟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协调是如何呢?所以由专员作为区议会主席,可以理顺在地区内各个谘询委员会和服务机构的定位,亦可以更好产生协同效应。
区议员搜集到的地区意见,无论是正反意见,都可以充分向区议会主席反映,再由主席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让我们可以更充分掌握社区的脉搏。当政府去制定政策时能够更加立体,亦可以全面考虑地区的需要和市民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建议方案里会由专员担任区议会主席。
记者:特首,直选比例会否有机会再增加?
行政长官:我们认为现有方案是最符合香港在地区治理方面的利益,所以是一个好制度。一个好制度,我们应该让它长时间运作。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发言及答问内容英文部分)
完
2023年5月2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0时43分
香港时间20时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