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推动培养本地专业服务业人才」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今日(六月八日)在立法会会议就「推动培养本地专业服务业人才」议员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首先感谢各位议员就香港如何推动培育本地专业服务业人才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我们会详细考虑,并将议员就其他政策范畴的意见转达相关部门,同时协力与不同的政策局推动人才培育,加强香港发展动能。
 
  就全方位规划人才培育方面,配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香港发展「八大中心」的定位,政府已经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大学通过开办的「八大中心」及STEAM(即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相关的课程订明明确目标,以及将科技与传统领域结合的新课程模式,积极回应香港人才培育的需要,为年青人创造多元出路。
 
  事实上,教资会「三年期规划」是一个高度互动的过程,确保不同界别的人力供求情况得到充分考虑。按现行机制,大学会因应政府政策方向及社会需求,配合院校发展策略、角色及定位开设或停办课程,灵活运用以整笔拨款方式发放的经常补助金,将学位分配予不同学科。大学向教资会及政府作出相关学额及资源分配的计划前,会先参考政府不同政策部门提出的人力需求建议,同时留意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并通过检讨现有课程、开设新课程及淘汰不合时宜的旧课程等方法,确保大学培育的人才配合社会发展需要。现行机制可确保大学灵活运用资源,及时应对各行业专才的需求。
 
  新一轮「三年期规划」会按机制收集各个相关政策局及其他持份者就不同人力范畴的意见,当中包括专业服务业界别,确保大学的课程及学位规划能切合人力界别的需求。
 
  就短、中期人才需求变化,政府因应个别优先人力范畴和对优质人才的需求,以先导形式推出「指定研究院修课课程奖学金计划」,为所有修读指定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本地学生提供奖学金,鼓励和吸引有学士学位学历的人士深造,加快优先范畴的人才培育。针对有利香港发展的七个优先范畴,包括STEM(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健康生活和关怀社区;可持续发展城市和区域发展;香港作为地区及国际商业中心的策略地位;新兴研究;创意产业;以及文化、保育及人文学。在二○二二/二三学年,由大学提名的指定研究院修课课程超过110个,涉及不同学科,计划为杰出学生提供奬学金,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深造,回应社会需求。
 
  李惟宏议员的修订议案提及加强培训学生有关专业服务业所需的国情认知和国际视野。我们非常认同扩阔本地学生的国际视野,鼓励他们把握国家发展机遇,有助加强他们的竞争力,提升香港发展优势。为此,教资会一直通过拨款,支持大学提升校园国际化、推动多元文化,又为本地学生提供更多非本地学习体验的机会。现届政府亦订下目标,在二○二五/二六学年或之前,为约50%的教资会资助大学本科生提供在香港以外的学习经历,藉此促进师生与内地及国际的交流。
 
  教资会在二○一九年拨款5,000万元支持大学举办多元活动,通过交流实习、服务、创业及创新活动等,提升学生的非本地学习体验,促进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融合。新一轮「三年期规划」将在现有基础上,推出「内地与环球连系及学习体验资助计划」,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学生的交流互动。
 
  另外,教资会一直鼓励大学善用大学联盟等合作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多与内地合作伙伴的交流机会。上述各项措施将进一步推进本地学生增加国情认识和国际视野,装备自己,提升竞争力。
 
  至于在灵活快速回应人才培育需求方面,自资院校的角色相当重要。自资院校以自负盈亏的方式运作,在开办课程及调整课程细节方面有弹性,能够灵活回应社会不同专业界别日新月异的人力需求,与教资会资助大学相辅相成,可以为年青人提供多元的升学出路,培训市场所需的人才。
 
  为进一步支持自资专上院校发挥全方位培育人才的作用,教育局致力加强自资界别的策略性协调,以及优化各项支援措施。以下,我特别为大家介绍部分与人力资源培训息息相关的政策。
 
  在课程和学术发展方面,我们一直联同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审阅院校的策略计划,特别就如何配合香港人力资源需求,发掘及发展其优势和专精范畴,向院校提供策略意见;亦一直与院校紧密联系,帮助它们就课程涉及人力需求谘询相关政策局,并转达相关政策局的意见;同时亦鼓励院校与相关政策局及业界组织保持紧密联系,确保开办的课程能针对市场的实际需要,培育掌握业界所需技能的人才。
 
  在课程评审方面,教育局一直与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评审局)紧密合作,从多方面提升专上教育的质素,确保课程能够回应社会需求。我们要求院校在申请课程时,向评审局证明学士学位课程符合院校的策略性规划和定位,以及特定的社会需求,必须通过评审,才可以开办课程。
 
  教育局通过不同计划支援自资院校开办回应社会人力需求的课程,例如「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针对香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殷切的行业,资助本地学生修读选定范畴的指定本地学士学位及副学位课程。
 
  另外,政府拨款12.6亿元推出「自资专上教育提升及启动补助金计划」,为自资专上教育院校提供财政支援,发展及优化切合市场需要但开办成本高昂的课程。
 
  有关议员关心如何协助学生放眼内地机遇。事实上,为鼓励自资专上院校推行更多措施支援学生参与工作实习,教育局通过自资专上教育基金下的「质素提升支援计划」,以试行形式,扩大工作实验项目的拨款范畴,让院校就外地进行工作实习项目申请拨款。另外职业训练局(职训局)透过「职学国际交流学习先导计划」及「湾区探索行」支持学生到内地及海外进行境外学习及交流,以增进他们对大湾区学习/就业机会的了解,装备自己,应对行业需要。
 
  李惟宏议员提出的修正案中提及香港与大湾区专业资格互认的安排,以及李慧琼议员关心相关工作的进展等。目前各政策局一直与相关内地部委保持联系,探讨各专业服务业的资格互认安排。教育局致力推动香港资历架构的发展,与内地加强合作,为不同资历的互认安排打好基础。自二○一九年签署《粤港资历框架合作意向书》以来,教育局、资历架构秘书处及评审局持续与广东省有关当局共同推进粤港资历框架合作。自二○二二年起,评审局应广东省当局邀请,为他们提供为期两年的谘询服务,支持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发展,协助其建立质素保证机制、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试行评审活动,以及制订资历名册等。教育局支持评审局继续协助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发展,长远可以为粤港两地资历架构/框架的进一步交流合作建立基础;积极配合并支持相关决策部门按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推动两地就人才资源及资历方面的良性互动多元合作,为香港、大湾区,以至国家贡献发展动能。
 
  至于多位议员均提及内地和香港,尤其是大湾区的未来资格互认,包括就《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进行磋商。有关工作涉及多个政策范畴,我们会将议员的意见向有关政策局反映。
 
  另外议员提出预留一定数目的公帑资助学生名额予不同的专业服务范畴。正如我早前提及,教资会资助界别一般可按社会需要和本身的发展目标,将学额分配予不同学科。政府不会为分配教资会资助大学学额而指定个别学科的人力需求,只有属特殊类别的极少数专业除外,包括公营机构为主的雇主,而教资会资助界别是开办相关教育课程的主要机构;或者该特定学科的单位成本特别高;或者社会有充分理由要求确保提供充足人才。现时属于上述类别的科目只有教育和医疗两个学科,以确保有充足的人力资源配合社会需要。必须强调的是,为过多学科设定人力需求会对教资会资助大学构成束缚,反而令他们无法因应市场需求分配学额。再者,人力推算亦有其限制。当学生在数年后毕业的时候,有关推算结果可能已经不合时宜。在规划学科的安排上,现时的制度能提供高度灵活性予大学进行学科和学位调配,实在是更有效和能够适时应对各行业的人才需求。
 
  另外,部分议员关注副学位课程是否能够配合专业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就此,政府已经完成副学位教育检讨及敲定更新后的课程指引,即《副学士学位及高级文凭课程的通用指标》(《通用指标》),并计划在二○二三年年中公布,亦会于二○二四/二五学年生效。
 
  更新的《通用指标》会更明确地区分副学士和高级文凭,包括进一步整合副学士资历,确保主要定位是为有能力及志向的学生准备升读一般学位课程;而加强高级文凭资历作为职专教育路径的主要支柱,为毕业生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专门知识技能,为投身辅助专业工作或升读专业学位做好准备。

  至于放宽本地学生学额或者增加奖学金学额以吸引外地人才方面,教育局会配合政府吸纳不同地方人才的政策,考虑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确保在教学质素和公帑运用得宜的大前提下,逐步提升教资会资助修读课程取录非本地生的上限,同时我们鼓励院校善用目前不同的奖学金计划的名额。政府亦会适时检讨计划成效,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有效回应香港人才发展需要。
 
  有部分议员关心中小学阶段为学生奠定基础,包括创科知识等。事实上,教育局通过中小学课程的优化,在高小加入编程教育,初中加入人工智能元素,结合课堂内外,以多元化、趣味化、盛事化,加强推广STEAM教育,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提升他们专业能量。同时亦建议学校设STEAM统筹主任,更有系统全面推动STEAM教育,为学生奠定创科基础,衔接专上STEAM和「八大中心」相关课程的学习。
 
  议员关心应用学习是否能够与时并进,帮助学生做好准备。教育局会持续检视及更新应用学习课程,透过与业界和学界紧密沟通,收集并研究各持份者的意见,掌握不同行业的最新发展,定期与课程提供机构交流,以发展与时并进的课程,配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需要。
 
  有议员亦关心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局在二○一四/一五学年开始拨款加强有关方面的工作,协助学生认识自我,透过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尽早了解个人兴趣、志向,掌握职场资讯,为未来做好准备。未来教育局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我们亦十分感谢议员就持续进修基金提出意见。我们会将意见转交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基金当局会继续留意人力培训的需要,检视及优化基金之下合资格课程的涵盖范围,鼓励市民持续进修,提升技能,配合香港长远发展需要。
 
  至于提供优质、多元的就业机会方面,根据劳福局提供的资料,劳工处为求职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服务,「互动就业服务」网站设有「高等学历就业专页」,为具备学位程度的求职人士提供就业相关资讯和职位搜寻渠道,帮助他们搜寻和申请不同专业的合适职位空缺,加强他们的就业支援。
 
  至于招揽境外人才方面,议员提出为巩固香港的实力,建议要引入境外的人才。劳福局一直积极推展招揽人才相关的措施。行政长官在二○二二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各项措施,并已经迅速于去年十二月底顺利推出,包括新设以高薪和高学历人才为目标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化各项原有入境计划,以及开通「香港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等,各项措施推出以来反应理想。政府目标在二○二三年至二五年期间,通过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每年输入至少35 000名预计留港至少12个月的人才。劳福局有信心在今年可以超越目标。
 
  至于加强人力规划方面,劳福局会推展更仔细的人力资源推算,更精准评估各重要产业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人才及技能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及措施。二○二二年《施政报告》宣布政府将开展新一轮人力资源推算,劳福局会优化推算方法,从而带动香港经济增长的重点行业及支撑城市运作的主要服务,提供更详尽的人力短缺资讯,并将推算周期由以往十年缩短至五年,以更贴近经济及劳动市场趋势。
 
  总言之,香港的教育发展会以切合国家和政府政策方向、香港最新趋势为原则。培养本地人才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二○二二至二五年期规划工作中,政府提出的策略方针,包括鼓励大学以大胆创新的策略性思维,制定更长远的发展策略,并考虑内地各项发展策略的机遇,持续培训更具竞争力的人才。这是香港的大学课程发展规划中必要的一环。
 
  至于中小学阶段,我们会致力培养学生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均衡广阔的课程,培育优质人才,因应时代变迁,加入创科学习元素,强化STEAM教育,又在高中阶段设立应用学习课程,让学生涉猎不同行业,加深对职专教育的认识。同时通过扩大商校合作,优化生涯规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因应个人能力、兴趣、性向,发展潜能,贡献社会发展动能,成为不同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主席,时代急速转变,人才培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再次感谢议员今日的宝贵意见,让政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社会就培育本地人才的所需及所求,有利于我们将来为教育发展制订更适当的策略和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
 
  我谨此陈辞。多谢主席。
 
2023年6月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2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