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于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七月十一日)上午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大家早晨。我会在本星期四,即两日后会到立法会进行第二次「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
上次第一次的「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效果正面,体现了「爱国者治港」要发挥更大的力量和价值的三个重要元素。第一是团结做事;第二是互动交流,凝聚共识;第三是处理问题时,既看树木,更看森林,从大局观、国家观和国际观考虑问题。
因此,我期望在第二次「互动交流答问会」,延续和增强这种良好的谘询和交流互动模式。政府上星期已去信立法会,建议谘询议员三个由二十大报告带出的议题。
第一个议题是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拥有中西文化汇聚优势及广泛的国际网络,有世界级的文化艺术设施,例如故宫文化博物馆和M+,也恒常举办世界级的文化盛事,例如Art Basel。香港如何发挥这些优势,推进香港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如何更能鼓励文创投资与本地创作单位的对接和合作,培植本地文化艺术创业者开拓市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内容和优次应该是甚么?
第二个议题是法治人才。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香港在法治方面有很多建树,例如香港获评为世界最受欢迎的仲裁地点第三位。香港有良好的法治制度、人才和素养,与世界普通法接轨。香港的法律人才备受国际认可,香港亦经常举办不同的国际法律会议和培训。香港是否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建设成为「中外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基地」,巩固香港的法治地位,并贡献国家推进法治建设,发挥好香港在法治方面联通国家和世界的独特优势和地位?如何落实这目标?
第三个议题是应急安全。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香港在应急方面累积了多年良好经验和能力,今年二月特区救援队远赴土耳其地震灾区参与救援工作,并成功拯救了四名受困者的生命。香港的跨部门应急部队有良好技术、经验和训练,但在硬件方面,香港的资源始终有限,而内地城市在这方面不断强化,更有大型打捞船、起重装备等丰富资源。香港是否可发挥自身优势,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建立一个联防联控、优势互补的联合应急机制,贡献香港应急技能和经验,同时在联合机制下运用重大和专业应急装备,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我欢迎议员就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上次一样,议员可提问,亦可只表达意见,或两者兼备。如议员就其他议题作出提问,我亦乐意回答。
上次互动交流答问会后,我和部分议员见面,深入探讨和交流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感谢他们的见地和积极投入。
另外,行政会议经过今日的会议后,按一贯做法,将会休会,复会的时间将另行公布。这段期间,行会仍会以不同的专题小组进行内部讨论,亦会与有关部门探讨问题。
我会把握行政会议休会的这段时间,准备我将于今年十月发表的第二份《施政报告》,并会在本月稍后展开《施政报告》的公众谘询。我会举行谘询会,听取立法会议员、各界别代表、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也会亲身到社区,听取市民意见。
此外,我计划于本月下旬,率领高层次访问团到访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
这三个国家都是东盟成员。香港和东盟的往来向来频繁,东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香港与东盟已经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并已经全面生效。东盟经济增长比其他地方优胜,有很强的增长动力,现在已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预计到二○三○年或之前,会成为第四大经济体。
今次外访行程除了几位局长会随行之外,亦会有约30位来自香港工商界和不同专业界别的领袖与我一起出访,为香港经济开拓新空间,发掘新商机;并向当地政商界介绍香港的新优势、新机遇,进一步加强香港对外的紧密联系,说好香港故事。外访行程的细节稍后会公布。多谢大家。
记者:你好。想问昨日文锦渡口岸沉降的问题,现时特区政府有否向内地了解过意外成因是甚么?是否涉及太久没人检查,还是有其他成因?沉降预计要何时才能修复好?另外,想问之前国安处通缉八个海外港人的问题,现时进展如何?有没有新情报?如果一直都没有的话,政府是否会继续等待?会否考虑提高悬红金额或寻求一些国际帮助?还有,刚才特首提到会准备十月的《施政报告》,会落区谘询意见,那首先想向甚么界别谘询意见?Focus在哪方面?谢谢。
行政长官:好,多谢你。首先,文锦渡口岸地面有沉降,产生一些起伏不定的情况,我们很关注。运输及物流局局长亦解释过,我们在食物供应方面,由内地运来不受影响。虽然我们经文锦渡口岸北上受到影响,但很多交通工具可经过其他口岸,包括莲塘/香园围口岸,都可以北上,当然我们希望尽快可以将文锦渡口岸修复,因为通关对我们的整体贸易很重要。我们沟通过,正式实际情况,内地有关部门正在很积极地处理。我希望尽快做好,但据初步信息,可能用上一个月、以月份计处理。我们会跟他们保持沟通,亦会将有关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市民,特别是通知业界。
第二,针对八个违反《香港国安法》,危害国家安全,涉及严重罪行的通缉犯,我们悬红了赏格追捕他们。这个追捕行动,我多次说过会终身追捕,而且会用尽所有方法追捕他们,包括对于他们的任何资金援助,以及其他方式的一些协助,我们都会追究责任;更会追究幕后支撑,甚至可能是控制他们的一些力量。调查期间会不断有新资料出现,我们要确保调查有进度,所以调查细节,我们在这个阶段不会公开,但调查力度只会加大,我们亦会扩阔情报搜集以及打击网络,所以大家的确要明白这八个被通缉人士所犯的严重罪行。我说过,大家亦应该视他们为「过街老鼠」,避之则吉;有情报的,向警方提供,亦有可能因此获得我们悬红的赏格——任何人帮助到警方拘捕或成功检控,会按实际情况拿到这些赏格。目前来说,警方亦收到一些资料,会继续发展在这方面的情报收集,穷追猛打,一定执法必严。
第三是关于《施政报告》的谘询。我会充分参考上次《施政报告》谘询所用的不同方法。上次谘询过程的效果,我相信亦达到我期望的目的,当然我们亦会再总结经验,看看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加坚实。我们会努力,我会跟我的团队研究。肯定的是我会重视市民的意见,亦一定会到一些地区跟市民沟通、交谈,了解他们对于我未来施政的一些想法或要求,亦希望他们可以告诉我,让我总结过去一年施政方面我们所做的事,哪些我们可以再强化,有甚么新领域,我想听他们的意见,希望在施政方面做得更全面。
记者:特首,你好。首先想请教一下,因为见到教育局日前公布,其实过去一年有超过22 000名中小学生选择不留在香港升学。其实有学界认为这个退学潮还未见顶,未来中一收生的班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其实特首如何看这个情况?估计原因是否与越来越多人移民有关?我们有甚么应对措施?以及也想请教一下的就是见到近日接连有一些大厦和旧楼有一些石屎倒塌,但在被屋宇署通知要强制验楼的楼宇中,有超过五成还未验楼,但有业主说,仍然在等待市建局更新资助。其实当局会否加快审批这些资助的流程?多谢。
行政长官:关于适龄入学人口减少,这方面政府一向都公布,亦会告知市民,这是结构性问题。其中有不同人士可能考虑离开香港,当然亦都有人进入香港,刚才我也说过,在不同人口政策中,我亦看到有相当大数目的人士现时正移入香港。
香港经常经历出出入入的情况。我相信在数字上,虽然有评估说这个趋势会继续,但似乎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所以会有这样的数字继续出现,但我相信情况并不会像以前见到的数字那么大。
另外一个是我们人口出生率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香港的人口出生率相对世界其他城市为低,我也正在思考政府有甚么方法鼓励市民生育,让我们的人口可更加丰富,可以处理到我们延续性的社会发展需要。我相信家庭友善对于社会和谐是重要的。
所以政府一向都知道这个结构性的问题,亦对大家说我们会按着实际情况,希望用一些合并、重置等的方法,令我们适当地运用学校资源。当然,无论我们做甚么,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教育福祉为依归。我们都知道在一个人口下跌的情况下,有关的业界在应对方面需要适应,教育局在这方面亦保持与业界的联系。
另外,有关一些老旧的楼宇,特别是超过30年楼龄的楼宇,按现有制度须要做法定验楼的措施,我们会再大力执行这个制度的有效性。但我必须要提出,楼宇安全是业主的责任,政府有监督和协助的角色,但责任在业主,毕竟香港楼宇的数量是大的。业主在履行这个责任方面,政府其实是帮助了他们,包括我们有资助计划,亦如你刚才所说,市建局亦有一些援助性计划。
楼宇数目这么大,而资源有限,我们必须要依优次来处理,包括针对较为高风险,甚至有即时安全危险问题出现的一些楼宇,政府会主动处理。我相信有关部门在管理和执法方面会加大力度,但我最重要的是提醒大家,责任仍是在业主手上,因为如果有甚么事故的话,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甚至赔偿责任都是由业主承担。政府会有管理和催促,甚至执法的角色,亦会尽量资助。
所以我已经向不同相关的决策局和部门提出,而我亦知道发展局已要求屋宇署如果见到任何屋宇的安全结构有问题的话,有需要可以直接由政府完成这方面的工程,先确保安全,然后再追讨金钱方面的责任。但我相信这个是共同责任,政府会管理、监督和执法,但个别业主应有付出的责任亦不可忘记。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英文部分)
完
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2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