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卫生局局长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有关医疗卫生政策措施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今日(十月二十七日)上午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有关医疗卫生政策措施记者会的开场发言: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市民,行政长官在两日前已宣布《2023年施政报告》,今日我和医务卫生局、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以及卫生署的同事就医疗卫生政策措施作较为详细的报告。
今年《施政报告》的标题是「拼经济谋发展 惠民生添幸福」,我们知道健康其实是巿民幸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所以这次的医疗卫生政策中有很多着墨点是提升我们的医疗质素,希望做到惠民的政策,添巿民的幸福。同一时间生命健康的创新其实如可转化至医疗方面,亦可以为我们带来产业发展,可以谋到发展,拼到经济。我在此为大家介绍,我们的主要政策措施可以总结为十个项目,包括医疗创新枢纽、跨境医疗协作、医护人手、数码健康纪录、口腔健康、基层医疗、精神健康、中医药发展、推动公营医疗服务,以及抗击传染病等。这都是非常丰富的项目,稍后我们会为大家解说。因为每个项目的复杂性都不同,所以有些项目会作详细的解说,有些项目如大家比较熟悉,解说会较为简短。
首先,我先从医疗创新枢纽政策为大家作解释。香港有非常高质素的医疗,同时有高效率的医疗系统。从来香港的医疗都是领导者而不是跟随者,医疗创新其实可以为巿民带来很多好处。在创新科技方面,国家也在「十四五规划」内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医疗的创新第一点可为我们的病人带来「好药港用、研发惠民」的好处。一些最先进、最有效和最新的药物可以透过创新研发而照顾到巿民,亦可以透过更多的药物注册有可能减低医疗方面的财政压力。第二方面,我们的创新科技必须转化至临床应用,这才可以惠及巿民,同时形成产业的发展。这两点也正正符合特首在《施政报告》中的两大主题。
要做到医疗创新,我们需要有两方面。首先,第一方面要更主动、更积极和更高效地做药械的评审和注册。我们要成为国际药械的权威机构。于此,我们有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要在药物注册方面建立全新的药物及药械的注册制度,包括已宣布由十一月一日开始执行的全新药物注册「1+」制度,从而迈向「第一层审批」。第二方面,要建立我们的监督管理机构。我们要先筹办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英文简称为CMPR(Hong Kong Centre for Medical Products Regulation)。第三点,我们要成为国际药械权威机构,要先加入一个国际组织,名为「国际医药法规协调会议」,英文简称为ICH(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这三方面的工作,稍后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会为大家逐一介绍。
要成为国际药械权威机构ICH(的成员),需要一个过程。要建立药物监管制度,而得到国家及国际的认可及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六个步骤:
第一步,现时我们正使用「第二层审批」,刚刚已宣布我们将使用「1+」机制并于十一月一日执行。换言之,由十一月一日开始,一款药物如取得一个审批机构的注册评审,只要符合更多本地的临床数据要求,都可注册成为可在香港使用的药物。
第二步,香港以观察员身份加入ICH,我们已向ICH提出申请,亦获得国家药监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支持。
第三步,我们会于二○二四年内成立香港的药械监管中心的筹备办公室以提出各项建议措施,从而达到第四步真正成立香港的药械监管中心。
在这过程中,我们会考虑甚么时候适合由「1+」的措施转为「第一层审批」。换言之,不需要有任何其他的药物评审机构的认可,由我们自行主动评核临床数据以评审注册药物。而最终,经过这过程后,我们要成为ICH的成员,就可得到国际认可,而日后经香港药物注册审批的药物都可获得国际的认同。
我在此强调,要成为ICH的成员,必须储存一定的数据,而这需要时间,估计要八至十年的时间才能成为ICH的成员。但在这段时间不会阻止我们先做第一层的审批。因此做「第一层审批」是不需等到成为ICH成员后才做的。正正是我们必须先做了「第一层审批」,有了一定的经验,才能申请成为ICH成员。这三方面,稍后林文健署长会作更详细介绍。
除了在药械审批制度和机构,以及加入ICH外,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就是我们需要有一些符合本地要求的临床数据,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高质量和客观的评审,这些临床数据正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以实证为本去做药械评审,所以我们要做两项工作。其中一项是建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这试验所会在河套园区内建设。河套园区的理念是「一区两园」,这样可以充份发挥香港、深圳,以至大湾区在临床试验的优势。香港在临床试验方面的质素和国际化水准非常高,而大湾区能够提供到数量和效率,令我们在做临床试验时发挥到两地的优势,无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无论在标准和效率方面,不单获国家,也获国际认可。因此,建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考虑的地方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园区」内。我们会与深圳市政府讨论如何协同发展,能够在河套园区内,以「一区两园」的模式发展,我们希望可以便利两个园区内的人才无缝流通,更重要的是数据和样本可以在园区内自由流通,以达致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同质化的目标。我们会在园区内建设共用的数据库、样本库和实验室等配套,亦希望河套园区真正成为「引进来,走出去」的一个窗口。
第二个要提升临床研究的工作是在本地方面,我们要促进医管局在临床研究和试验方面的工作。医管局会设立「联网临床研究支援办公室」以鼓励研究团队积极参与临床研究和试验,亦会加快临床研究的各样流程,特别在伦理审批方面的流程。最重要的一样是增强数据共享的系统和机制,医管局有很强的电脑系统,与43个医疗机构共通。如可以好好利用这个电脑系统,能够数据互通,对我们在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有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有关跨境医疗协作。随着大湾区的流动和发展,跨境的市民越来越多,亦有很多市民不论是工作、休闲或养老,都会前往大湾区,所以跨境医疗协作非常重要。就此,我们主要有四部分的工作:
第一是基于「长者医疗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点计划」的经验,我们会于二○二四年推出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
第二亦是基于港大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服务使用的经验,我们希望更加善用大湾区的医疗服务,会考虑以策略性采购服务的模式,利用大湾区的一些优质医疗机构,特别是港大深圳医院的服务,帮助减低香港市民的轮候时间。
第三方面是以「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的经验,加强香港与大湾区以外、其他内地(地区和城市)医疗人才的双向培训和交流。
最后是跨境救护车点对点运送病人的服务。一直以来,跨境救护车必须在边境进行「转车」(即病人需要转换救护车)。我们希望做到医院与医院之间点对点的无缝对接,让病人在边境无须「落地换车」。
在上述四点中,我主要想详细解释「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我们会很快推出医疗机构的选择标准。我在此向大家简单解释一下我们的考虑点,正如行政长官所提及,我们会在大湾区内一些与香港长者有比较密切关系的、他们较常会选择前往养老或生活的城市去选择该五间试点医疗机构。第二,有关医疗机构必须具备良好质素认证、管理和营运经验,我们会检视它们的数据。它们亦需曾经使用或了解长者医疗券计划的整体运作。我们作选择的时候不只会考虑如港大深圳医院般港资或以香港模式管理的医院,亦会考虑其他任何高质量的医疗机构,例如内地的一些「三甲医院」。
最后我要提一提的是增加医护人手供应。经参考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的方案,我们获得非常积极的反应,特别能为医管局带来人手的增长。我们会继续积极推动修订法例,以引入非本地培训牙医和护士。《牙医注册条例》(第156章)和《护士注册条例》(第164章)会在短期内作出修订。另一方面,我们会探讨引入合资格非本地培训辅助医疗专业人员,例如放射技师和物理治疗师。我们会考虑让更多这些专业人员来医管局和卫生署服务,从而解决公营医院人手短缺的问题。
完
2023年10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45分